难忘的时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483
颗粒名称: 难忘的时刻
分类号: I251
页数: 3
页码: 90-92
摘要: 1971年4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我是一名普通的养路道班工人,没有文化,旧社会就当养路工。所管护的39公里道路, 每年好路率都达99%以上。创办的农场也在逐年扩大。
关键词: 回忆录 安西县 亲历手记

内容

1971年4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我是一名普通的养路道班工人,没有文化,旧社会就当养路 工。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我们养路工当成国家主人,我也当上了 养路道班的班长。196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工人以工为主, 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 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的 指示。为了落实毛主席这个指示,我们十工道班的17名养路工, 在维护和管理好安敦公路“6—45公里”共39公里路段工作的同时, 在距道班6公里远的戈壁闲滩上开荒种地。当时一无农具,二无 牲畜,靠全班工人起早睡晚,人挖锄耕。那时社会上在搞文化大 革命,别人都在造反,拉山头、搞派性,连山里的修路工有的也 到城里参加文化大革命,可是我们十工道班的工人按照毛主席的 “五七”指示,一心一意修好路、种好地。所管护的39公里道路, 每年好路率都达99%以上。创办的农场也在逐年扩大。
  开荒的第一年,大家冒着风沙严寒,在荒漠滩地,搬掉了 100多个沙丘,挖掉了无数的红柳根和芨芨墩,苦战了一个秋冬,开出荒地150亩。在县公路段兄弟道班的支援下,开挖渠道,当 年平整灌溉耕犁,第二年春季下种,秋后收获粮食两万多斤,提 高了大家走“五•七”道路的信心。1967年,为了做到养路、种 田两不误,我们又将道班驻地由14公里处迁到20公里处,在农 场附近,自己动手,倒土块,修起宿舍、伙房、牲畜圈,继续开 荒种地,育苗种树,发展养殖业。到1970年耕地面积扩大到270亩, 饲养牛、马、驴大牲畜29头,猪、鸡、羊100余只,育苗35亩, 种树1.58万株。四年来平均每年产粮4万斤,除粮、油、肉自给 外,还能给国家做些贡献。所管护的路段平坦畅通,农场粮丰畜 壮,绿树成荫。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创出了一条 修路种田、亦工亦农的路子,我班被评为全国公路系统先进集体。 1971年4月,我代表十工道班全体工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 交通工作会议。这对我来讲,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受苦人,能到 北京参加全国性的高级会议,这连做梦也没想到。4月6日晚上, 会议工作人员通知:“中央首长接见与会代表”。我由后排座椅, 安排到前排就座。正当我万分激动地时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向 与会的代表问:“十工道班的代表来了没有?”我立即站起来回 答:“来了”。周总理又问:“为什么叫十工?”我说:“这是当地 的地名”。这时陪同周总理前来参加接见的李先念副总理作了解释, 他说的大意是:十工在甘肃最西一个县,那个地方风沙大,气候 干燥,自然条件很艰苦,1937年西路红军从那经过到新疆的。后 来总理又询问了十工道班的生产情况,管多少路,种多少地?我 都一一作了回答。当总理得知我们十工道班17个人养护着39公 里道路,又种270亩地,养各种家畜100多头,每年产粮4万斤, 达到粮油自给的情况后,总理又问:“你们取得这样大的成绩靠的• 79 •瓜州文史第10辑是什么?”我只好照实回答:“靠的是二牛抬杠”。总理又问:什 么是“二牛抬杠” ?又是李先念副总理替我作了回答。最后总理 了解到我们生产没有机械,很激动地对身边新华记者说:“像这样 的典型,你们要好好宣传” 。接见后第三天,大会工作人员通知我, 总理给十工道班奖励了一台推土机。喜讯传来,我感慨万千,惭 愧与惊喜交加,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是夜,我失眠了,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为全国人民操劳的场景以及对养路职 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幕幕展现在我的脑海。会议结束,我回到 安西不到半个月,一台东方红75型履带式推土机开到了十工道班, 带来了总理对养路工人的慰问,全道班群情振奋,个个沉浸在欢 乐之中。安西公路分段组织全体养路职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我们十工道班的工人更加珍惜周总理的深切关怀,爱护现代化机 械设备。这台推土机从1971年开到我们十工道班后,又是耕地, 又是筑路,我伴随着它又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它为安西公路建 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年迈退休了,这台推土机也退役休 息了,被陈列在酒泉公路总段革命传统教育十工道班的展馆中, 省内外专家、学者、养路工代表多有人来这里参观,受益匪浅。
  如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那伟大革命 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周总理对人民的恩情与于山河永存,与日 月同辉。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养路职工的心中。
  1995年7月采访整理• 80 •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富贵
责任者
王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