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481
颗粒名称: 亲历手记
分类号: I251
页数: 39
页码: 70-108
摘要: 1937年4月初,我们历尽艰辛,刚刚走出祁连山口,就遇上了玉门关外有名的大风。干燥的狂风,卷起戈壁滩上的沙粒和石子,遮住了当空的太阳,大地顿时昏暗起来,真可谓是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我们虽然早已疲惫不堪,但是,由于走出风雪茫茫的祁连山而进入平原的兴奋心情,有力地鼓舞着我们,总觉得脚底比较轻快,即使迎着风沙捂着脸,我们也能快步前进。尽管如此,饥饿仍然严重地威胁着我们,许多同志一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关键词: 回忆录 安西县 亲历手记

内容

回忆安西最后一战周纯麟1937年4月初,我们历尽艰辛,刚刚走出祁连山口,就遇上了玉门关外有名的大风。这里是有名的“风库”。干燥的狂风,卷起戈壁滩上的沙粒和石子,遮住了当空的太阳,大地顿时昏暗起来,真可谓是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我们虽然早已疲惫不堪,但是,由于走出风雪茫茫的祁连山而进入平原的兴奋心情,有力地鼓舞着我们,总觉得脚底比较轻快,即使迎着风沙捂着脸,我们也能快步前进。
  尽管如此,饥饿仍然严重地威胁着我们,许多同志一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经过一夜的紧张行军,来到了安西县西南的蘑菇台。
  蘑菇台距离安西县城约140里路,邻近敦煌艺术宝窟之一的榆林窟。这里是一道戈壁中的峡谷,南北两边是高耸的危岩峭壁,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发源于大雪山野马滩的榆林河,由东向西蜿蜒流过,岸边有座古庙,名叫万佛峡。
  到了庙前,我们就地休息,一位连长带着两个战士上前叩门。
  他们叫了数声,无人应答,便又从原路返回,恰遇在树后忐忑不安,来回踱步的主持道长郭元亨。这位连长一看郭道长的穿戴,心里便已明白,笑着对身边的战士说:“叫门没有人应答,原来道长却在这里”。
  几经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苦的郭元亨,此时身不由己已抖个不停,语无伦次地说:“长官驾……请,请到寒舍用茶”。说着挽起袍袖又打躬又作揖,这位连长赶前一步,双手扶起郭道长,满脸堆笑,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和气的解释说:“道长天还没亮就打扰你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行军经过这里,请道长放心吧”。听着这似懂非懂的话语,看着他那真挚的笑脸,郭元亨紧张的心情才有点放松,看着连长他们那身破旧单薄的衣服,裹着破毡片的双脚,郭道长尊崇之情油然而生,他急忙上前说:“早晨,山里风硬,看我只顾说话,忘了招呼你们,快、快请到房内暖和暖和身子。”说着拉着这位连长的手便向庙门走去。
  上午10时,后面部队也来到了万佛峡,郭道长连忙随同这位连长前去迎接。郭道长说:“贵军远征到此,含辛茹苦,历尽艰险,如有困难之处,请直言相告,贫道必将竭力帮助,义不容辞。” 程世才代军长紧握着郭道长的双手说:“感谢道长的好意,我们转战祁连山中已经40多天,现在已经到了兵困马乏的地步了。”他指着不远处空旷沙滩上休息的战士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盐巴,没有粮食,处境非常严重,既然道长提到这个问题,我便直言不讳请您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郭元亨忙说:“贫道等三人深居山中,依靠庙产度日,承过往香客接济,生活也还过得去,虽然稼穡艰难,种有薄田几十亩,粮食牲畜也还有余,红军远涉祁连,爬冰卧雪,食不裹腹,挨冻受饿,但贵军军纪严明,•59•瓜州文史第1辑以礼待人,虽穷极受困,但对神佛毫不相欺,对庙产毫不相侵,真乃天降义军,贫道见之深感敬佩。贫道虽山野道人,也日诵经文, 晓义道理,扶助义军乃是我道门责无旁贷的义务,望长官不必客气, 贫道愿奉献粮食、牲畜,以解红军燃眉之急。”程代军长感激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不一回儿,郭道长就送来了2石4斗小麦,6斗黄米,30斤胡麻油。随后郭元亨和另外两位道士赶来两头黄牛,20只羊,还用马驮来了4口袋硝盐。最后,郭元亨道长牵过一匹棕红色马说:“这匹马虽体单毛长,但脚力颇佳,长官此去西征,任重而道远,安西过后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贫道愿将此马相赠,以供长官长途驱使,万望长官笑纳。”程代军长拒辞不收,郭道长定要相送。程代军长谢了郭道长一番好意,遂将马收下。这时,参谋将郭道长送给红军的粮油、牲畜列成清单递交给程代军长,程世才同志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遍,随后从参谋手中接过笔,在后面签上程世才三个字。然后,程世才代军长语重心长地对郭道长说:“我代表我军全体将士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谢。不久地将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这张便条请您妥为保存,所送粮油、牲畜,革命胜利后如数归还。” 说着,他郑重的将便条送到郭道长手中。
  夜半时分,我们就又起程了。郭道长送了好远路程,还不肯回庙。我们劝之再三,他才怀着惜别的心情说:“贫道就送到此,望贵军一路保重。”首长们和郭道长一一握手道别后,才恋恋不舍地去追赶部队。我们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多次绝处逢生,没有饿死,与象郭元亨道长这样的宗教人士、爱国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
  过了万佛峡,我和营里几个干部,边走边议论起进军安西的•60・☆亲历手记☆ 问题,大家都认为,部队在祁连山中经过40多天的行军,急需要调养和修整。因此,最好能打下安西,给部队继续行军和作战做些必要的补充,这种想法,整个部队普遍存在。
  就在我们议论后不久,上级同意攻打安西城,我们营担任主攻。战士们听到可以打安西的消息,都非常高兴。当时虽然我们感到部队体力不足,但是想到部队的需要,我们就抖起精神,晚上八九点钟,我们接到命令,就加快脚步,迅速向安西城运动。
  安西城是座土城,东门外有一片民房,城墙外围是被风沙吹成的一个斜坡,这个斜坡外表是土的,实际是沙子垒成的一个斜坡,很难爬,战士们几次都是快到城墙顶上,就又从上面滑落了下来。我们在东门外侧刚一打响,敌人就进行猛烈的还击,机关枪猛烈的扫射,迫击炮弹一颗接一颗地落了下来,这时,我们估计,敌人至少有一个旅以上的兵力,不然,就不会有这样强的炮火。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敌人在我们攻城之前,已经增加了几个团的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一队敌人冲出北门,猛烈反扑,我们则依靠大刀、钢叉、手榴弹,与敌人作战,阻击着敌人的反扑。因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整个战斗相当紧张,我们虽然奋战了一夜,反复攻了几次,都未能打下安西城。
  天刚亮,上级传来了命令,要我们停止攻城,向王家围子转移。我们且战且走,边打边撤,可是,我们刚刚撤到离城三、四里路的时候,敌人就追上来了。我们这个团住在靠城最近的一个号子,其他部队住在另外两个圩子里,敌人欺负我们人少,弹药又不多,就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我们只能组织部队,以土坎、围墙、房屋作屏障,充分运用大刀、钢叉、手榴弹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上午,我们营长带部队坚守,下午我去换营长下来,因为上•61•瓜州文史第1辑级命令我们,要多准备些粮食,我心想,夜晚部队还要前进,如果不准备干粮,以后走路又要饿肚子了。这是我们进军祁连山得到的经验。因此,我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派人做干粮。当我正在村西带领七连、八连阻击敌人的进攻,感到非常吃力的时候,我们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突然出现在我们右边,只见他挥舞着大刀,向敌人猛杀猛砍,战士们也顿时好像增添了力量,更勇敢地杀向敌群,使我们很快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
  战斗间歇,钟立彬主任一边和我们一道修筑工事,一边对我说:“老周,现在是战斗最艰苦的时候,战士们缺衣缺粮缺子弹,就更需要我们干部充分发挥作用,依靠我们及时做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我们的模范作用,使同志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看到光明,增添信心。”说完他又征求我的意见说:“老周,我们到北面九连去看看。”“好!”因为我原先就准备到九连去,所以,我就立即同意了。九连就在北面的号沟,从圩子的大门岀去可以直通那里。
  九连现在还有60多人,其中有10多名轻重伤员。全连有两挺轻机枪,子弹很少,手榴弹也剩下不多了。但他们的阻击任务却很重,因为他们连是我们营离安西城最近的一个连队,敌人攻击,往往是先攻击他们这个连。我在前,钟主任在后,沿着沟坎往九连的阵地走去。在沟坎里走路时,腰要弯曲着走。不然,直着腰走,身子就要暴露在外面,因此,我们在沟圩里要走一阵停一会。钟立彬主任中等身材,30岁左右,面孔黑黑的,身上穿的也是破旧的黑布衣服,他文化程度比较高,讲起话来非常生动风趣,富有吸引力,干部战士也爱听。他不仅作战很勇敢,总是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在哪里战斗,而且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关系也•62•☆亲历手记☆ 相当好。
  九连三班还有5个人,其中有一个伤员,右臂被子弹打伤了,用带子吊在脖子上,但他仍然用左手挖土,与班里的同志一道抢修工事。钟主任和我来到这个伤员面前,他走上前亲切地对这个伤员说:“同志,休息一会,把铁锹给我好吗!”这个伤员起先不肯,但拗不过钟主任再三要求,后来就把锹给了钟主任,我也要过另一个战士手中的镐,与钟主任一道干了起来。
  钟主任与战士们一边修工事,一边拉呱,问寒问暖,他与战士们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战士们也乐意跟他说知心话。要不是前面有敌情,恐怕他与战士还有许多话要说哩!我们从三班阵地出来,继续向右走,朝九连连长、指导员所在的阵地走去。
  九连连长,指导员伏在土坎上面,向我们介绍正面的敌情,在安西城与我们营所在的圩子中间,还有一个圩子,这个号子离九连阵地前沿很近,敌人在这个圩子的围墙上,放了一挺重机枪掩护着敌人向九连阵地进攻。我们刚听完敌情介绍,敌人的重机枪就猛烈地响起来了,子弹打在土坎上,碎土块乱飞,我们都趴在土坎下面暂避敌人的火力射击。钟主任一面观察敌情,一面与九连连长、指导员研究部署阻击方法。
  突然,敌人的两发重机枪子弹打中了钟主任的左胸,他身子晃动了一下,就栽倒在地上,鲜血很快从他上衣里渗了出来。我立即对通讯员说:“快!快把钟主任背到圩子里去”因为敌人已经快进攻到九连阵地,战事紧急,所以当时我没有能与通讯员一道将钟主任送到圩子里去。可是,当我和九连一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重新回到土于子里以后,钟立彬主任已经停止了呼吸。想不到,•63•瓜州文史第辑刚才还和我一道去九连阵地前沿的钟主任,竟然这么快就离开了人世,光荣地牺牲了!我望着他的遗体,回想起往事和他对我的亲切教诲,心中对这位优秀领导干部升起了无限的敬意。
  这天的阻击战是艰苦激烈的,直到黄昏,我们才突出重围,并连夜涉过黑水河(即疏勒河当地人称北大河),一气跑了90里路, 第二天黎明才到达白墩子,没想到我们刚到那里,敌人一个旅的骑兵就又追上来了。我们开始行军时,总部和直属队走在我们前面二、三公里的地方,有直属队的电台和机关勤杂人员。首长很担心敌人要先攻打总部直属队,因为那里没有战斗部队。所以,由我们负责阻击敌人,挡住敌人的追击。
  军部首长决定,由一个营反击敌人,把敌人赶远一些,然后部队向西合拢,靠近总部和直属队。但是,我和一营营长曾玉良心里都清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出去反击,实际上是去与敌人拼命的。因此,我们两个营都争着去,都想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就在我们相争不让的时候,传来了团首长的命令,由曾玉良带一营的同志去反击!任务明确之后,曾玉良同志对我说:“老周,咱们最后吃一次干粮吧!我要是负伤了,请你把我抬回来!……我要是牺牲了,请你把我牺牲的情况告诉老家的人。”此时,曾玉良说的非常坚定。显然,他是做好了牺牲自己,与敌人拼到底的精神准备的!就在我们吃干粮、准备反击的时候,敌人又从东南方向追来了 。这时,军首长决定:不要反击,边打边走集体行动,向总部直属队靠拢。就这样,我们边打边撤,一直撤到红柳园子东南的红土山和乱石山。可是不久,我们又遭到了敌人的分割、包围,形势非常危险。
  •64•☆亲历手记☆这是西征中最后一仗,我们营担任后卫,掩护军首长和部队转移。这天下午,我们守卫在乱石山上准备和敌人拼到底,敌人射击时,我们伏着不动,等敌人一冲到跟前我们就跳起来和他们拼大刀。副营长谭庆荣,带着九连在前面与敌人拼杀时,机枪被敌人夺去了,他们用大刀砍死10多个敌人之后,又把机枪夺了回来。到黄昏为止,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我们的周围躺满了断头缺臂的敌人尸体。天黑的时候,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式,纠集了大批的骑兵和步兵,在我们的阵地上反复冲杀,敌人又包围到我们军部指挥所后面,那里手榴弹,炮弹不断地爆炸,喊杀声震天,我们被冲散了。
  没有办法,我和营长赵正洪只能按照上级指定的方向,进入荒漠的戈壁滩,并沿着路旁边的电线杆拼命地往西北方向走。
  走着走着,在一个山岗边上,我们看见营部的两个通信员正牵着我和营长的两匹马,等着我们。我们走了不多久,就看见了我们二六八团的团长杨秀坤、政委刘庆南、参谋长饶子健,还有曾玉良、陈德仁、李培基、唐启祥、肖全清等其他几位同志。这样, 我们就和他们一道顺着电线杆子,往西北方向,跑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拂晓,我们又饥又渴,就到路旁一个叫马莲井的马站里,要了一点水喝,并搞了一点面疙瘩吃了。吃完之后,又继续往前走。
  黄昏,我们跑到了星星峡的附近,这是一条光秃秃东西走向的山梁,它的前面是个大戈壁滩。我们在二、三里以外,看见山头上好像站着许多人。事后上去观看,原来是垒着的一堆堆石头,但当时我们就不敢前进,怕山上有敌人,怎么办呢?杨团长、刘政委和饶参谋长商量过后,决定由饶参谋长单人独骑,到前面侦察一下。
  •65•瓜州文史第1辑当他骑着马到了星星峡山口时,守卫山口的两个哨兵高声地喝问:“那一部分的?”“是朱、毛的部队,是中国工农红军!”饶参谋长大声地回答。
  哨兵听了参谋长的答话,就向后面招了招手,高兴地喊到:“他们来了!他们来了!”当杨团长,刘政委带我们到达星星峡时,受到了星星峡办事处的负责人王孝典主任的热情接待,他与我们握手,不住地说:“你们辛苦了 !你们辛苦了 !好好地休息!”当时,他们是得到苏联支持的新疆友军,是盛世才部队的一个边卡哨所。一九三六年底,陈云、滕代远、冯铉、段子俊、李春田等五位同志奉党中央指示,从莫斯科来新疆,迎接西路军。王孝典等人就是经过我党中央代表与盛世才联系之后,由盛世才派岀在星星峡等候和迎接我们的。王孝典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在这里已经等候你们多时了!这几天,我们天天盼,日日等,也经常派人打听你们的消息,只知道你们在河西走廊打得很激烈,却不知道你们具体情况,直到现在,才把你们等来了。”新疆友军把我们招呼到屋子里去休息,当时,星星峡的房子不多,很多房子都被早先的国民党军队烧毁掉了,有的只剩下没有房顶的房墙。星星峡上,住的新疆友军也不多,房子也很少,只有王主任和一个班住的房子。但是,他们很热情,硬是把我们拉到他们让出的屋子里,给我们端来了水,要我们洗脸洗手,坐在了他们铺着雪白床单的床铺上,此时此刻,每个人的衣服都破烂不堪,露出皮肉和斑斑血迹,再看着手,又脏又黑,满手尘垢,我们真不好意思去洗,当新疆友军劝之再三,我们只好洗脸、手,洗了一盆又一盆,但盆里的水仍然浑得像酱油一样。
  第二天,国民党新疆边防公署督办盛世才,在星星峡哨所的•66・☆亲历手记☆ 电话里说,哈密警备司令尧乐博斯接受了马步芳的命令,叛变了,他不仅派人把哈密的银行、商店抢了,而且派出一个骑兵连向星星峡方向来,要缴我们的枪械,并要我们注意警惕。形势一下又变得紧张起来了。杨团长、刘政委、尧参谋长,立即与王主任(我们当时都称王孝典为王主任)及我们几个营里干部一起研究对策。当时我们十几个人,只有几支短枪,没有长枪,经研究决定,星星峡办事处把哨所这个班的长枪借给我们,使我们能够利用后山上现成的几个土碉堡进行守卫,等待大部队的到来。后山上,几个土碉堡之间,相隔不到几百米远。碉堡下面,就是星星峡办事处的住房。这一夜,除团里几位领导同志之外,我们都分别蹲在三个土碉堡里。
  夜间,我们没有睡,在碉堡里一面用木柴烤火,并将碉堡内的门堵牢,一面随时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
  当时,我们虽然人少枪少,但是坚信,只要我们利用碉堡,凭险而守,就一定能坚持住,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哈密警备司令尧乐博斯派来了一个副团长和他的一个副官,果然开着一辆卡车,来到了星星峡,他们气焰十分嚣张,要我们把枪打成捆,领导干部到哈密去受奖,其余的就地等待命令。显然,他们是要缴我们的械,这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这时候,我们的杨团长、刘政委、尧参谋长和王主任立即进行研究,很快作出决定,把这两个家伙处决掉,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一营营长曾玉良,我和其他几个人去执行。
  我们很快把尧乐博斯派来的两个家伙捆起来,拖到对面山沟。起先,他们以为我们人少,不敢杀他们,仍然非常傲慢,特别是那个副团长更是嚣张。可是,当我用王主任的长马刀,将那个尧•67•瓜州文史第1辑乐博斯的副官一刀劈成两段,踢下山坡的时候,那个副团长便吓傻了,像个皮球一样,一下子泄了气,瘪了下去。他不住地磕头,求我们饶命,放他回去,并说他回去之后,一定在尧乐博斯司令面前多美言我们几句。我们既没有被他先前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也没有被他后面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我们心里自有主张,如果放他回去,那就等于放虎归山,定会后患无穷。
  在后山沟,我们劈了尧乐博斯派来的两个家伙之后,一面继续在星星峡守卫,一面利用这两个家伙开来的汽车,打上红旗,沿着我们的来路,去接我们走散的同志,当天下午,我们就在三十里外接回了一些同志。
  到了第三天,我们的军政委李先念,代军长程世才等首长也来了,原来,他们在乱石山被敌人骑兵冲散之后,就沿北戈壁滩前进。跨过荒无人烟,无草缺水的大戈壁,走了三天三夜之后,才到达星星峡的。在这个时候能见到李政委、程军长、心里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搬掉了。李先念,程世才等领导同志与我们紧紧握手,我们相互细看,叙说这几天的情况,悼念英勇牺牲的同志。
  第四天李政委、程代军长还派出了一个排的部队,乘坐那辆卡车,往哈密方向去打尧乐博斯,当时听说尧乐博斯派来的一个骑兵连在苦水,结果,我们的部队跑到半路上,敌人却已从东南30多里的一条名叫骆驼道上,骑着马向青海方向跑了。
  几天来,我们西路军失散了的部队,先后陆续来到星星峡的已有四百多人。开始两天,部队到了星星峡之后没有粮食吃,党中央代表就让盛世才从迪化(乌鲁木齐)派飞机到星星峡上空,空投了面粉、馒头等食品和衣物、枪支。“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68•☆亲历手记☆ 党中央的代表陈云、滕代远同志,亲自从迪化带了几十辆汽车,赶到星星峡,来接我们。当时我们400多名西路军指战员见到党中央代表时,个个欢腾雀跃,人人热泪盈眶。党中央代表为我们想得非常细致,非常周到,从吃的到用的,从穿的到戴的,从学习用品到文娱活动器材,都带来了,我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换上了干净的服装。换好衣服之后,我们全体同志在星星峡附近的山沟里整队集合,等待上车出发的命令。出发前,我们听了党中央代表陈云同志的简短讲话,首先代表党中央向经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到达新疆的同志表示亲切地慰问。他说:“党中央一直在关怀你们,特派我和滕代远等同志前来迎接你们。我已借了几十辆汽车接你们去迪化,然后听候党中央决定行之。”陈云同志讲完话,就立即命令我们上车出发了。
  走了90多里路我们到苦水休息。陈云同志看见有的同志存在着一种灰心丧气的失败情绪,就亲切地安慰我们说:“同志们!不要为暂时的失败灰心丧气,这是革命的挫折,也是革命的代价,不要灰心,不怪同志们。西路军是英勇顽强的,你们勇敢战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战到这里,是难能可贵的。革命斗争中有胜利也有失败,不要光看到失败,更要看到未来的胜利前景。不要光看到我们现在只有400多人,只要我们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我们就会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现在的四百多人,就将扩大为四千、四万,甚至于四百万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我们出发的方向是迪化(今乌鲁木齐),但是,这次行军为了大家的安全,沿途准备不住城市,尽量住在郊外,很多同志都是第一次坐汽车,路上要注意安全,防止呕吐,大小便尽量在途中休息时解好。万一行军时憋不住,要告诉前面带车的干部和驾•69•瓜州文史第1辑驶员停一下车,但不能掉队。”听了陈云同志的讲话,我们都很感动,再一次亲身体会到,党中央代表就向母亲一样,考虑得真细致,想的真周到,什么事情都给我们安排好了,许多同志都感动地流了泪。
  我们又从苦水出发,经过哈密、七角井子、鄯善、吐鲁番、达坂城、柴窝铺等地,历时4天,于5月7日达到迪化东边的盐池, 等到天黑时,我们的汽车才开进了西大桥新疆纺织厂内,使我们暂时居住下来。
  悲壮的西征历程终于结束了。
  (节选自《血战河西走廊》)•70•☆亲历手记☆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周恩来总理关心安西发展王生俊敬爱的周总理已经离开了我们,缅怀在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上,自己三次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和周总理对安西人民的亲切关怀,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敬爱的周总理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垂青史。我们安西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衷心爱戴他、崇敬他,永远怀念他。每当回忆起自己见到周总理的情景,看着周总理和我们一起合影的珍贵照片,凝望着他老人家那慈祥、坚毅、可敬可爱的面容,那永生难忘的时刻,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满怀激情,浮想联翩。
  1965年,安西县环城公社粮棉双丰收,尤其是棉花生产夺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平均亩产在1964年71斤皮棉的基础上,1965年全社1204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已达119斤。我受安西县委和环城公社群众的委托,荣幸地参加了196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这次会议于1月3日开幕至15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七百多人。
  •71•瓜州文史第辑根据会议安排,1月9日早晨参观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军事博物馆。早点后,我们与会的全体代表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在参观过程中就有人三三两两的议论着,大家互相猜测着,是否听党中央领导的报告或中央领导接见我们。午饭后我省带队的领导通知说:“今天下午周恩来总理要与全体代表合影”。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非常兴奋,中午都没有休息,怀着急切地心情等待着, 大家高兴地说:“我们平常只是在电影上和照片上见到过周总理, 这次能来亲眼看到周总理该有多么的幸福呀。”下午三时整,会议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三楼宴会厅,组织我们排列整齐后,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从主席台侧面健步进入大厅,这时参加合影的代表热烈鼓掌,周总理走到最前面,随后紧跟着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总理有时用力拍手,有时举起手来,向大家招手致意,他用和蔼慈祥的面容一直仰望着大家,那时,周总理的身体非常健康,体格魁梧挺拔,和我们平常在电影上看到的一摸一样,身着朴素的服装。在那么大的宴会厅里,周总理紧靠排列的代表环绕大厅走了一周,当时受总理接见有四个会议的代表,同时在大厅内分六七层排了一圈。最后,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棉花生产会议的代表当中和全体代表合了影。
  更使我兴奋和终生难忘的是1月13日,这天午饭后,我省带队负责通知我:“今天下午敬爱的周总理要接见42个单位的代表,其中就有你,让你向周总理汇报你们棉花生产情况,并说你要好好准备,向总理详细汇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又激动、又紧张。我兴奋的一时不知向总理汇报什么才好。我想总理日理万机,操劳国家大事,要是准备不好,就会耽误总理宝贵的时间。
  •72•☆亲历手记☆ 这天中午我省与会代表也一再鼓励我,要好好准备。我就在宿舍中认真翻阅了全社近几年的资料、基本情况、发展变化和棉花丰收的基本情况等。下午三点左右,会议工作人员组织我们42个单位的42名代表集合,点名后上了车,在车上又详细告诉我们:“现在就要到周总理会议室去,总理要接见你们。”我们到了周总理的会议室后,看到会议室内非常简朴、清洁,会议室是平房,不是楼房。我总觉得自己是乡下人,不好意思,就坐在会议室的最后面,结果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又把我们推到了最前面,同时还低声说:“你平常可不容易见到总理,这是好机会,快到前面去坐。”我就坐到了前面第二排,离周总理的位置可近了。当服务员给我们每人面前放了稿纸、一支铅笔后,下午3点30分, 周总理健步来到了会议室中间,他精神抖擞,笑容满面,神采奕奕,身后还有陈毅副总理。周总理向同志们致意并大声说:“同志们好!”大家热烈鼓掌。周总理坐下后,简要地讲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形势,接着就与42个单位的代表开始交谈。在周总理亲切地与新疆农八师石河子总场任凤卓场长交谈后,就问:王生俊同志是哪个?我很快地就站了起来,周总理亲切的目光仔细地看了我之后说:“你坐下(并用手示意)。”周总理问是真安西人吗? 是安西什么地方人?你今年多大了 ?我一一向总理作了回答后,总理又问:你是知识分子吗?我说:我算不上知识分子,我只小学念了几年书,高小文化程度。总理又问:你是哪年参加工作的? 我说是1951年抗美援朝时参加的。总理又问:你会种地吗?我说在安西会种。总理问:你是公社书记吗?我说是副书记,总理问:你们公社为什么叫环城公社?我回答说:我们公社因在安西县城周围。总理问:你们公社种多少棉花?我简要地向总理汇报•73•瓜州文史第1辑了全社棉花面积、亩产、总产与近年发展变化的情况,周总理亲切地说:“搞的还不错嘛。”紧接着周总理向石河子总场的任场长说:“老任,你们两家都在关外,一个国营,一个集体,都搞得不错嘛,你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嘛”。敬爱的周总理和参加会见的42名代表都一一交谈情况后,已是晚上8点过5分了。最后周总理又亲切地说:“你们有什么要求这次都提岀来。”而且还非常关怀地说:“你们快去吃饭,今晚请你们看戏。”周总理在听取汇报时,始终精神饱满,有说有笑。由于总理平易近人, 使我们拘束的感觉随着交谈都逐渐地完全消失了。在坐的同志们越听越高兴,精神越加振奋,边听边记,总想把总理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饭后,我们在怀仁堂看了戏。从那天之后,受到接见的同志无不欢欣鼓舞,都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1月15日下午,参加棉花会议的700多名代表,又来到了国务院怀仁堂,听取了敬爱的周总理作的报告。总理讲述了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形势与备战、备荒的情况等。在棉花生产上周总理说:“1965年我国棉花总产4500万担,如果我们5年不打仗,每年增加1000万担,就是5000万担,生产5年,打起仗来我们就不困难了。”周总理作报告时一直站在那里,精神十分饱满,声音特别洪亮,怀仁堂坐的满满的都能听清楚,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总理身上。我感到总理是那样的亲近,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三次幸福的会见,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也激励了我们把棉花生产搞上去的信心和决心。我从北京回来后,向全社干部社员群众传达了我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全社干部、群众心潮澎湃,意气风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1966年全社•74•☆亲历手记☆播种棉花1528亩,皮棉总产达191546斤,亩产皮棉达到了125斤。幸福的会见,巨大的关怀,难忘的1月13日,播下了我们和新疆农八师石河子总场之间友谊的种子,并生根、开花,结果。敬爱的周总理对我们和石河子总场的关怀,引起了石河子总场任凤卓场长的极大重视。周总理接见后,任场长就主动找我联系,并说:“总理指示,要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计划回去后向师里汇报,我场安排一个大型会议,请你给我们传授棉花生产的经验”。果然任场长回去就来了信,我们又组织了参观学习小组,于1966年3月12日到新疆石河子参观学习,在石河子总场千人大会上汇报了我们棉花生产情况,同时也认真学习了他们农田基本建设、棉花生产、植树造林等先进经验。我们边学边找差距,总觉得到了石河子,如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到处绿树成荫、林荫夹道、茂盛整齐,我们还一次又一次地到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上海知识青年的那条林带中去参观,这可是周总理来过的地方啊!我们返回时,任凤卓场长给我们赠送了合作4号小麦种子100斤,维尔42玉米种子100斤,维尔156玉米种子100斤, 还有加拿大杨、新疆杨、白蜡等树苗万余株。一起去参观学习的四工大队支书闫国清同志当场就决定四工大队办一个林场。我们回来后,把维尔42玉米种在城北一队,共种了24亩地,亩产达到920余斤。通过这次小面积试种,摸索了一些种植方法,同时也认识到玉米增产潜力很大。1967年公社想扩大种植面积,但无种子,环城公社向石河子总场发了个电报,石河子总场就派人把6000斤质量较好的玉米种子送来了。全社大面积种植,亩产量一般都在800斤以上,有些过了千斤。从这时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直推广普及到全县,我县种植玉米就是从这个时候•75•瓜州文史第1辑开始的。嗣后环城公社林业生产也发展较快,一直走在全县最前面。近十一年来,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对我们支持可大了,每年都给我们支援不少优良品种,如玉米、瓜菜、棉花、树苗等优良品种,还有优良的种猪、种鸡等。农八师、新疆建设兵团、新疆自治区一听到是总理指示的,都无阻无挡的开给了出疆证,使被支援的物资得以运出,这都是人们热爱总理的具体表现。
  周总理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和我们安西人民心连心,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人民的厚爱将永世长存,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编后记:此文是王生俊同志1977年亲笔书写而成。王生俊去世后,其子王旭东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这篇文章,一直珍藏。1995年政协收集文史资料时,王旭东提供了此文,我们又作了个别词句的修改,原文全刊。
  附:任凤卓场长的来信:王书记:你好!北京分手,一月多了,想你回到公社,传达了总理的指示,传达两个副总理的指示和会议精神,鼓舞社员的革命干劲,在备耕工作中可能又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也是我们的希望。
  前在北京约定,请你来我们场作一次以革命精神,战胜风沙,夺得棉花丰收的报告,我回场向党委汇报后,大家一致表示欢迎。现在书面和你联系,能否在三月中旬来?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等候你的回音,请说明什么时候来?(最好说明可能到乌鲁木齐的日期)。
  我们现在正开着近千人的党委扩大会议,预计二月底结束,以后还准备召开“五好”职工代表会,党代会,你能够在这些会•76•☆亲历手记★上作报告,那就最好不过了,不过要看你时间而确定。
  此致敬礼任凤卓1966年2月23日•77•瓜州文史第1辑难忘的时刻张富贵口述王曙整理1971年4月6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我是一名普通的养路道班工人,没有文化,旧社会就当养路工。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我们养路工当成国家主人,我也当上了养路道班的班长。196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工人以工为主, 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的指示。为了落实毛主席这个指示,我们十工道班的17名养路工,在维护和管理好安敦公路“6—45公里”共39公里路段工作的同时, 在距道班6公里远的戈壁闲滩上开荒种地。当时一无农具,二无牲畜,靠全班工人起早睡晚,人挖锄耕。那时社会上在搞文化大革命,别人都在造反,拉山头、搞派性,连山里的修路工有的也到城里参加文化大革命,可是我们十工道班的工人按照毛主席的 “五七”指示,一心一意修好路、种好地。所管护的39公里道路, 每年好路率都达99%以上。创办的农场也在逐年扩大。
  开荒的第一年,大家冒着风沙严寒,在荒漠滩地,搬掉了100多个沙丘,挖掉了无数的红柳根和芨芨墩,苦战了一个秋冬,•78-☆亲历手记☆ 开出荒地150亩。在县公路段兄弟道班的支援下,开挖渠道,当年平整灌溉耕犁,第二年春季下种,秋后收获粮食两万多斤,提高了大家走“五•七”道路的信心。1967年,为了做到养路、种田两不误,我们又将道班驻地由14公里处迁到20公里处,在农场附近,自己动手,倒土块,修起宿舍、伙房、牲畜圈,继续开荒种地,育苗种树,发展养殖业。到1970年耕地面积扩大到270亩, 饲养牛、马、驴大牲畜29头,猪、鸡、羊100余只,育苗35亩,种树1.58万株。四年来平均每年产粮4万斤,除粮、油、肉自给外,还能给国家做些贡献。所管护的路段平坦畅通,农场粮丰畜壮,绿树成荫。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创出了一条修路种田、亦工亦农的路子,我班被评为全国公路系统先进集体。1971年4月,我代表十工道班全体工人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这对我来讲,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受苦人,能到北京参加全国性的高级会议,这连做梦也没想到。4月6日晚上,会议工作人员通知:“中央首长接见与会代表”。我由后排座椅,安排到前排就座。正当我万分激动地时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向与会的代表问:“十工道班的代表来了没有?”我立即站起来回答:“来了”。周总理又问:“为什么叫十工?”我说:“这是当地的地名”。这时陪同周总理前来参加接见的李先念副总理作了解释, 他说的大意是:十工在甘肃最西一个县,那个地方风沙大,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很艰苦,1937年西路红军从那经过到新疆的。后来总理又询问了十工道班的生产情况,管多少路,种多少地?我都一一作了回答。当总理得知我们十工道班17个人养护着39公里道路,又种270亩地,养各种家畜100多头,每年产粮4万斤,达到粮油自给的情况后,总理又问:“你们取得这样大的成绩靠的•79•瓜州文史第10辑是什么?”我只好照实回答:“靠的是二牛抬杠”。总理又问:什么是“二牛抬杠” ?又是李先念副总理替我作了回答。最后总理了解到我们生产没有机械,很激动地对身边新华记者说:“像这样的典型,你们要好好宣传” 。接见后第三天,大会工作人员通知我, 总理给十工道班奖励了一台推土机。喜讯传来,我感慨万千,惭愧与惊喜交加,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是夜,我失眠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为全国人民操劳的场景以及对养路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幕幕展现在我的脑海。会议结束,我回到安西不到半个月,一台东方红75型履带式推土机开到了十工道班, 带来了总理对养路工人的慰问,全道班群情振奋,个个沉浸在欢乐之中。安西公路分段组织全体养路职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我们十工道班的工人更加珍惜周总理的深切关怀,爱护现代化机械设备。这台推土机从1971年开到我们十工道班后,又是耕地,又是筑路,我伴随着它又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它为安西公路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年迈退休了,这台推土机也退役休息了,被陈列在酒泉公路总段革命传统教育十工道班的展馆中,省内外专家、学者、养路工代表多有人来这里参观,受益匪浅。
  如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那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周总理对人民的恩情与于山河永存,与日月同辉。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养路职工的心中。
  1995年7月采访整理•80•☆亲历手记☆任凤卓团长牢记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戴生平1983年3月,我在安西县种子公司搞农业技术工作。有一天姚诚经理安排我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调种,并对我说:“盛维德副县长从新疆石河子总场考察返回后,要我们种子公司去那里调种,你必须10天内调回这批种子”。姚经理随手交给我一张调种清单。同时还交待可以请县园艺场的任廷贵(新疆石河子总场任凤卓团长侄子)写一封信到新疆后直接找任凤卓团长办理调种事宜。我当天办好有关手续后于第二天坐上了西去乌鲁木齐的火车。这是我到种子公司工作后第一次外出调种,也是第一次去新疆,只身一人。在火车上我有点担心,心想10天可否顺利返回呢。到石河子(农八师师部所在地)后,我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了石河子总场,径直到团部找任凤卓团长,但是没找到,我住进了该场的招待所里。由于自己时间较紧,当天晚上我带着任延贵的信直接去任凤卓团长家中,任团长听到是从安西来的,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说明来意后,任团长一口答应,说明天就安排。还向我讲述了1966年1月,他参加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时,周恩来总理接见42个单位代表的情景:当时周总理问过•81•瓜州文史第1辑石河子总场和安西的有关情况后,亲切地向我和王生俊(安西县环城公社党委副书记)说:“一个是国营,一个是集体,你们两家都搞得不错嘛,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此以后,石河子总场和安西县按照周总理的嘱托,结成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对子。我和你们安西就一直保持联系,交往不断。王生俊、赵占荣 (安西农林水牧局主任科员)等人于1966年3月来我场介绍过安西的种棉技术,参观了我场的生产情况,我于1967年也去安西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西的农业生产等情况,此后我们两方一直来往不断。安西过去零星种植的玉米(小苞谷)是单交种,产量很低, 我们向安西提供了玉米杂交种维尔42、维尔156等种子后,安西才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现在早已推广普及。周总理的关怀是我们和安西交流的动力,我先后几次到过安西,学习安西的种植经验,1976年还在安西县上召开的三干会上介绍过我场发展生产的经验,那年还派我场的曹参谋在安西县环城公社蹲点指导棉花生产,传授种棉的技术。1982年3月,王生俊、赵占荣、陈富喜(县园艺场副场长)等人又来石河子学习考察,当我们共同回忆起受周总理接见和关怀的情景,真是情不自禁,就在我场周总理纪念碑前合影留念。1982年8月初,安西县组织了以县人大主任范国斌为团长,县委副书记乔岗、县政府副县长盛维德为副团长,各乡镇书记(或主任),西半县大队支书(或大队长)及农、林、牧、水、电等单位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共42人,来我场考察,参观了我场农业、林业、养殖业生产情况,他们对科学种田兴趣较浓,看了无土栽培的塑料地膜生产等,我们都热情地给予了接待。我一直牢记着周恩来总理对石河子总场和安西的关怀,十余年来我们为安西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种子,树苗等,并表示今后继续要为安•82•☆亲历手记☆西的发展和繁荣多尽力。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我就去了任凤卓团长的办公室,任团长找来了生产科的朱岫云科长,并安排了调种工作。根据朱科长的建议,我带着他们开具的介绍信等手续先去乌鲁木齐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新疆自治区种子公司办理了出疆证等手续,朱科长按任团长的安排,让罗赓彤技术员领我乘坐该团的130客货两用车,经过两天的奔波,从二、三、五分场等地拉回了种子。由于这次所提供的种子是拱实验,示范所用,种类多数量并不多,主要有:⑴ 棉花品种:新陆早一号(现为安西棉花的主体品种);⑵蔬菜品种: 辣椒(石线椒)、茄子(大圆茄)、西红柿(加八号番茄等3个品种);⑶黄豆品种:丰收十八号黄豆等7个品种,共装了7个麻袋。
  在145团我办完了相关手续后,任团长托我向段生茂县长、范国斌主任、盛维德副县长问好,并希望和安西多联系、多交往,并派130客货车把种子和我从145团直接送到了乌鲁木齐市新疆自治区植物检疫站检验,经检验后,又送到火车站发货处,我顺利地办理了托运手续。而后,我乘火车离开了乌鲁木齐市,回到安西后一算正是去新疆的第10天,我想任团长考虑得真周到呀。
  新陆早一号棉花品种,经过连续几年的实验,以其绒长、质量好、产量高的优势,获得了我县技术人员的肯定。1986年县上派毛维仁、金作华赶赴新疆145团等地考察联系调种,1987年3月县种子公司毛维仁副经理再次前往新疆石河子145团,联系调来了7万斤新陆早一号棉种,经硫酸脱绒处理后,在全县种植2979亩,1988年全线普及,至此新陆早一号棉种取代了安西县内其他所有的棉花品种,使安西棉花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任凤卓团长虽然退休,王生俊同志也已去世,但我县•83•瓜州文史第1辑与145团仍有来往,双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1991年8月19日至9月6日,安西县委副书记赵林、副县长范国栋带领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领导一行20余人,赴疆参观考察时, 曾前往石河子145团,考察了该团的棉花生产,科技推广等工作,并请已退休的任凤卓老团长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关怀石河子和安西的情况等。1992年2月24日,新疆石河子145团(场)学习慰问团, 在政委王绍清的带领下,来到了安西,一行45人,参观了安西县环城棉絮厂、瓜州造纸厂两户乡镇企业,与县委、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他们带领的文工团在安西影剧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受到了安西人民的欢迎。
  任凤卓团长牢记周恩来总理的关怀,积极支援和帮助安西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在安西的玉米生产、棉花生产发展方面,起到了较好地促进作用,成绩显著,精神永存。
  •84•☆亲历手记★总理真情留十工--李鹏同志视察安西追记马贵福口述戴生平整理1984年2月14日至17日,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正在召开“劳动模范致富代表、科技工作、农林牧场职工代表大会” 接乡上通知,国务院领导要来十工村二队视察,要我做好迎接准备。我当时是十工村党支部书记兼二队队长。我让二队3户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做好准备,等待李鹏副总理进户视察。
  17日上午10时左右,李鹏副总理一行来到了安西。县委书记张学礼和南岔乡党委书记刘景明在陪同去十工的路程中,简要地将安西全县情况和南岔乡的变化作了汇报,特别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一个仅有42户农民的十工村二队就有29户农民拥有黑白电视机,被群众称为“电视村”,李鹏副总理说:“那就好,那就好” 。
  那天,村上的几个干部都在我家等待,有的人还正吃着油棒子 (食品)。这时李鹏副总理一行来到了院中,吃油棒子的人赶紧收起了油棒子,有的人紧张地把油棒子藏在袖内。省上领导贾志杰、市上领导郭振江也陪同前来。县委书记张学礼将我介绍给李鹏副总理•85•瓜州文史第1辑一行。贾志杰对我说:“这是国务院李鹏副总理”。李鹏紧紧握住我的手,我非常激动,心跳不止。李鹏副总理环顾了院子后,向我询问了十工二队的户数、人数、拖拉机、电视机拥有量等基本情况, 我一一作了回答。李副总理走到院子西边手压水井旁,用手压了几下压杆说:“这样的手压水井这个队有多少?”我说:“80%的农户都有”。李副总理一行进屋后看了屋里的家具,柜中的馒头、电视机等。笑着说:“我们这些人要在你们家吃饭哩” 。我当时说:“我们家不缺吃、不缺穿,现在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随行记者对着房中的摆设、馒头等照了相。
  李副总理出了我家后,沿居民点房前的人行道向东走了一家,转身进了家庭条件一般化的、且未作安排的李敬春家,李敬春当时去打井队干活不在家,其妻李玉莲正在院中的手压水井上压水。李副总理和李玉莲握了手后问道:“你们家生活怎么样” ?当时41岁的李玉莲回答说:“好着哩”,口齿清楚,自然大方,并介绍了家庭收入等情况。李副总理一行径直向李玉莲家后院走去,看到了后院中摆的新手扶拖拉机,圈中的骆驼等非常高兴,随行记者让李玉莲拉着骆驼,为其照了相。返回前院后看了李玉莲家中的电视、家具等说:“你们这里很好的,农民的富裕程度好”。随行人员看后说:“这里农民基本生活的条件好”。李玉莲还说准备今年新做些家具,李副总理听后非常高兴。
  李副总理一行离开十工后,驱车前往敦煌。
  李副总理离开了安西,但给十工人留下了很深的留恋之情,十工人没有因为过上好日子而自足。1995年,十工村二组(原二队) 的农民已过上了小康日子,这里已出现了高水平的住宅,高档次的电器设施逐步进入农家,农民的生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86•☆亲历手记☆我在安西堵击红军的简况刘呈德马步芳在甘肃河西堵击红四方面军西征事件,从1936年10月开始,到1937年5月中旬结束,先后经过了七八个月之久,由于种种原因,红军牺牲重大。但在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英勇顽强地进行了大小百余次血战,充分表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气概,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西征部队在靖远渡黄河后,马步芳、马步青即从景泰、干柴洼一条山起,直至安西红柳园止,进行了疯狂地堵击,其时我任马步芳第一百师二九八旅五九六团团长。当古浪战役之际即投入凉州城垣的防守,其后自凉州以西的四十里铺开始,经历了永昌、临泽、霓家营子、黎园堡以至安西战役,始终在第一线为马步芳效劳。
  1937年3月,马步芳通电说:“剩余红军有一千四、五百人深入祁连山,经过讨苏勒地区,似将向嘉峪关外奔入安西、敦煌,西入新疆”。即由西宁调派骑兵李增荫团追击。令骑兵马忠义团也取道嘉峪关,前往堵截,并以安西防务空虚,电令驻防肃州的第一百师二九八旅旅长马步康,派出第五九五团的两个步兵营配•87•瓜洲文史第1辑备旅直属骑兵手枪连命我率领,星夜西进据守安西县城。我即于同年4月间,从肃州起行,以三日夜的急行军,赶到了安西县城,这时县长尹尚谦和各机关人员,都已弃城逃匿,旅部据排长报告:“红军从祁连山北进,已抵距安西城六七十华里的踏实,即将到安西”。我即将所属部队分成两队,在城头轮守轮休,是夜晚10时左右,侦悉红军约有千余人,已距安西城10余里,当夜半之际, 红军到达城边,即向城东南隅攻击,我部击退了红军的进攻,迫使其移往城西的五营村及王家围子的各庄院。天亮后,我以少数兵力守城,大多数兵力调出城外,将红军包围了一整天。当夜12时左右,红军突围而出,渡过疏勒河桥,直赴新疆的大道戈壁沙漠。突围中,我部俘获红军警戒人员10名,他们说:“所剩人马不多,仅有七八百人赴新疆。他们原先探悉马家军在安西只有20多个骑兵,计划占领安西,休息三五日,再入新疆,谁知那晚来攻城时,马家援兵已占领了安西。”我命骑兵连从第二天早晨7时出动,跟踪追击,步步随时尾追,一直抵七十里的白墩子。骑兵连长报告说:“红军全部向红柳园西行,据此约有50华里。”我即凑集骑兵数百人,紧紧尾追,步兵两营后随跟进,追至红柳园附近,天已渐晚。红军沿大路两侧的沙山向我阻击,我将骑兵分成两股,绕袭红军的左右翼。步兵即分为两个梯队,以第二营为第一梯队,由正面猛攻,第三营为第二梯队,从左翼攻击沙山山头的红军,其余作为预备队。接触后,激战三个多小时,红军力不能支,向西撤退,仅留少数人抵御,最后我们攻上了山头,俘虏红军百余人。当时夜深天寒,我遂率部返回白墩子。此役第五九五团二营营长马如良被红军击毙于沙山,该营二连连长亦被击毙。伤连、排长10余人,死士兵20多人,伤30余人。翌晨又派骑兵前往红柳园•88•☆亲历手记☆ 以西搜索,直至当晚9时左右,始返回白墩子。他们带回曾被红军叫去带路的农民2人,这两个农民说:“那夜红军作战不利,连夜直往星星峡去了”。我问:“红军还有多少人马?”他们说:“约有一百二三十人,骑着马和骡子,其中有些是受了伤的。”我即向肃州马步康电报请示,接到他回电,命我暂停,返回安西,听候命令。随之回驻安西,见到李增荫团到达安西,还有马忠义团进抵距安西城120华里的三道沟,不到几天,李增荫团和马忠义团先后调返青海。我所率领的五九五团部队在安西整休了一个多月,遵照命令,将旅直属骑兵手枪连留驻安西,其余带返肃州。
  注:刘呈德:原马步芳部第一百师二九八旅五九六团团长,现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2)本文原载《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中,原文之第13节。
  •89•瓜洲文史第1辑安西解放建政纪实任思温口述王曙整理1949年8月26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一举攻克西北军事重镇兰州。打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大门,捣毁了蒋、马反动势力的据点,奠定了解放大西北的基础。紧接着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部司令兼河西警备司令陶峙岳派员与我军谈判,准备全军起义,迎接解放军和平解放新疆。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部队积极做好投诚起义人员的接编工作,同时加强战备部署。为了尽快进军新疆,解放青海,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司令部本着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地方政权的原则,积极从野战军三军七师、八师、九师和二军十二团抽调部分同志,组成两个工作队。一个为起义部队改编工作队,一个为地方接收工作队。当时我在一野三军八师补训团三营连部担任司务长,也被抽调到地方工作队,随同王震将军率领的一兵团向新疆进发。9月23日,部队向酒泉进军,25日陶峙岳等将宣告部队和平起义。酒泉以西各县均在陶峙岳部•90•☆亲历手记★ 队控制之内,所以也就全部和平解放。抽调到地方工作接收队的同志在酒泉进行短期休整和训练,立即随大队分赴各县。我被分配到安西地方工作队。安西工作队的大多数同志是从三军八师各团营连抽调的。队长是八师卫生部副政委贾悦西,副队长是八师政治部协理员傅仁杰。八师供给部粮工队组长冯卓超,二十二团工作队长李澎涛,八师补训团参谋李殿华,二十二团指导员闫凤鸣, 二十二团连长张维库,还有一些当时我不太熟悉的同志,共20几人组成接受地方工作队。工作队随先头部队二军十二团驻军安西。同行的还有二军十二团团长刘亚民和康焉吾带领70余名干部战士组成起义整编工作队,接受陶峙岳驻安西警备团起义整编工作。
  1949年9月28日,部队到达安西县北大桥。驻安西的防护部队是陶峙岳的警备团,已于9月25日接到部队和平起义命令随同当时县政府一并接受整编。当时前来北大桥欢迎大军的有进步学生、群众,起义部队负责人以及县长吴文清等。部队进驻安西后按照和平起义双方谈判条约,刘亚民和康焉吾带领70余名整编工作队员进驻陶峙岳驻安西的警备团。整编工作队广泛宣传我党政策,讲解全国形势,稳定起义官兵情绪。并正式宣布原陶峙岳驻安西警备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四师独立四团。配备了我方政委、政治部主任、后勤处长和各连指导员。由于原警备团团长毛熙舆的态度明朗,弃暗投明,部队整编工作3天就圆满结束了。
  地方政权的组建也比较顺利,安西县县长吴文清受原警备团干部的影响,加上国民党大势已去,败局已定,在部队起义时他就做了投诚的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我们•91•瓜州文史第1辑全体队员无不欢欣鼓舞,安西的老百姓各个高兴。投诚起义的官兵和当地市民,下午举行了庆祝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加速了安西政权建设的步伐。10月2日地方接收工作队正式宣布贾悦西任中共安西县委书记,傅仁杰任县长,冯卓超任组织部长,李澎涛任宣传部长,徐宏任财政科长,刘福详任县委秘书,张维库任兵役局长。还有十几名同志分别担任各区区委书记和区长。我因在部队是司务长,就担任了财政科出纳,接收国民党政府移交的财物。1950年2月,组织任命我为军民合作社(即现在县供销社)主任。
  随着安西县党政领导班子的建立,大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国民党政府县长吴文清带领13名工作人员,向新的人民政府移交了一切财产、粮食档案和少量的金银、鸦片烟等。移交工作于10月6日结束。10月7日中国共产党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办公,从这一天起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了。
  新的县委、县政府一接管就面临着不少困难。当时县委提出了四项任务:第一,彻底摧毁封建政权保甲制度,积极筹建地方政权。在原有5区2街26乡的基础上,成立了区委、区政府、街政府、乡政府,分别召开各级人民代表会议,逐级选举产生了基层人民政权组织。第二,以乡建立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削弱封建势力,提倡合理负担,分别完成征购粮任务,支持地方政府,支援部队进疆,为第二年发展生产奠定基础。第三,剿匪反霸,肃清特务,组建地方民兵和武工队,保卫社会安定和人民政权。第四,军民团结,积极支援进疆部队。在安西解放之初,百废待兴,但由于县委抓住了四项主要工作,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92•☆亲历手记☆从上到下,仅两个月时间,就于11月28日筹备召开安西县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来自全县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区、乡、街道的124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标志着安西县人民政权全面建立,我们接收工作队的任务已取得初步胜利。
  1990年3月17日•93•瓜州文史第1辑忆张家菜张希才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目睹当今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果、冬食根的菜篮子工程,我想起了童年时座落在风沙线边的那块菜园。
  民国十八年,鲁南天灾频繁,民不聊生,老字辈为糊口充饥,千里迢迢走西口,逃荒来到安西,落脚在五营村的西龙王庙沙窝畔, 操起了种菜生意。
  打我记事起,咱家的房前屋后已有四、五亩菜地。春末青菜成畦,夏季各种菜花稠密,茎叶嫩绿;秋天绛紫茄子、鲜红的辣椒、尺把长的豆角挂满秧枝,滚瓜溜圆绿里带红的窝葫芦爬满了向阳的田埂。爷爷天天肩挑菜筐进城叫卖。零星菜贩日日来菜园批发。曾一度,菜园繁盛,城里人、乡外人都管叫“张家菜园”。
  那时节种菜,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季和秋天。阳春三月最早上市的就算“羊角葱”,这是头年秋末冬初将少量老葱摘叶后埋上土, 待来年天暖地温回升时,老葱复苏上市的早菜。民间常有人习惯于用此葱与甜面酱共涂抹在薄饼上,青葱翠绿,黄白相间,色鲜味美。紧跟着上市的是韮菜、红白雀儿头(萝卜),还有天鹅旦、小白菜、小芫荽接替。夏秋两季菜的种类较多,黄瓜、葫芦、茄子、辣椒,•94•☆亲历手记☆ 还有鲜嫩的芹菜、菠菜、豆角,耀眼争光。记得当安西新城建起苏联援华空军转运站以后,由于菜园近距站所,生意走俏。记忆较深的是苏联工作人员还特意给菜园引进了西红柿籽种,介绍了种植方法,在菜园当年繁育成功,在安西算得上首家种植。它枝叶和花都非常平凡,但果酱色泽艳丽,招人爱慕,曾被视为“观赏果”,有人家买去还舍不得多吃,当贡品敬献在桌上观赏,也有人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有一年西红柿种植面积扩大到3亩,花密果繁,个头大的三、四两,清早一上市就卖光了。盛果时节机场的“洋人”几乎隔天下午就来菜园游览或帮摘西红柿。韮菜丰收的那年,割了三茬,最后韮花繁茂,全部摘下碾细成浆,配上调料制成了味美可口的韮花酱,更是受人喜欢。红辣椒成串挂满了园墙内外,卖了好价钱。
  种菜是平凡劳作,也是不平凡的劳务,很讲究精耕细作,把握节气。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整畦、下种、松土、施肥、压秧、掐头、浇水、授粉等,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活计;积肥又常年不停,“瓜菜肥当家”,一点不假。“头伏萝卜,二伏菜”,“谷雨种瓜点豆”,干起来真是争分夺秒。一分耕耘,一分收成,汗水全孕育在瓜菜的新芽里,望着那棵棵菜苗,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聚集,套种的竞相争辉,其叶之翠,其果之艳,其枝之韧,一派田园风光。饱经风霜的庄家人尽管被锄锹磨起了手茧,被日头晒黑了皮肤,但能收到累累硕果,心窝里总是乐滋滋的,感到在塞外安西种菜的营生大有可为,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沧桑历变,岁月流逝,自然界风沙紧逼,至1945年,这里的田园终被黄沙吞没,再加残酷的官绅盘剥,庄户人债台高筑,先后起身外出,老字辈含着辛酸告别了田园生涯,但“菜园”轶事深深留在人们心中。
  •95•瓜州文史第1辑赵朴初先生路过安西王曙1992年9月15日,接酒泉地区政协工委电话通知: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途径安西,在安西吃饭休息,让我们政协做好接待工作。我将地区工委通知向当时任政协主席隆振邦和县委书记卢全中作了汇报。大家听到赵朴初先生来安西的消息非常振奋。卢全中等领导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安排,做好接待工作。确定有县委书记卢全中、政协主席隆振邦、政协办公室主任王曙、博物馆长张淳、招待所长鲁希贤五人负责接待。还具体研究了汇报内容和食宿准备。按照赵老的生活习惯,招待所厨师按要求准备了素食饭菜。
  9月16日上午11时40分,赵朴初副主席一行14人,在省政协副主席应中逸和省文化厅副厅长马文治的陪同下来到安西,下榻在县政府招待所。
  深秋,正是安西瓜果飘香的季节。好客的安西人为赵老的到来精选了最好的瓜果。赵老下车后经过简单的擦洗,就在休息厅品尝了安西的瓜果。县委书记卢全中、政协主席隆振邦向赵老简要汇报了安西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状况。85岁高龄的赵老连•9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