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476
颗粒名称: 安西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分类号: F306.4
页数: 5
页码: 65-69
摘要: 1953年12月,党中央正式公布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同时《决议》中也指出:“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当有领导地同时又是有重点地发展第三种形式即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合作社

内容

1953年12月,党中央正式公布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决议》指出: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使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同时《决议》中也指出:“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当有领导地同时又是有重点地发展第三种形式即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中央的决议,犹如春风送暖,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迅速发展。笔者与殷树毫回忆整理如下: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在《决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共安西县委本着“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1954年一开始在长年互助组更加广泛发展的同时,选择在互助合作基础比较好的西南乡中沟村三个互助组基础上(即今环城乡中沟村四、五、六队)试办以土地、牲畜、农具、劳力作股入社,统一调配使用,并给私有生产资料付给一定报酬为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生产合作社。抽调得力干部组成试点工作组。县委书记常昆同志亲自挂帅。建设科长李殿华以及马吉英、潘生龙、李英等同志,于2月初下村采取深入宣传,经调查摸底、统一认识、自愿报名、组织审批等步骤。历时20多天, 于1954年2月24日正式建起《中沟村初级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24户全为贫农、下中农,占该村总农户47%,社员116人,其中劳动力55人,入社耕地450亩,占该村耕地面积的53.7%, 耕牛22头、马2匹、骡4匹,木轮大车20辆。
  参照外地经验草拟了《合作社章程》,规定农业社的领导机构为“社委会”。社委会有5人组成。社务委员、主任、会计均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经反复酝酿讨论,召开了中沟村初级社第一届社员大会,选出彭天礼、张宝善、彭天贵、李秀英(女) 等5人组成社务委员会,彭天礼任主任、张宝善任副主任,彭天贵任会计。劳动组织,依照社员居住情况,划分了三个作业组,选择了富有农业生产经验,办事公正,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徐学才、张进士、张述善分别担任第一、二、三作业组长。《社'章》还规定了勤俭办社、民主理事的条文规定。社员大会每季度一次,社务委员会每半年一次,作业组会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召开。还相应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账目、劳动记工制度,牲畜农具管理使用制度,粮食、籽种管理制度、当年生产计划所谓“五上墙” 公布于众。
  二、入股办法土地投入:农户原私人经营的土地,除按5%留下的菜地及饲料地外,其余土地一律入社统一经营。先是由评议小组上地逐户按土地三年(1951年一1953年)平均产量划分为四个类别:亩产粮300市斤以上的为一类地;250—280市斤的为二类地;200—240市斤的为三类地;150—180市斤的为四类地。标准亩的确定采用自报公议,三榜定案后,再以全社土地总产量除以人社总面积,其求得的商即为平均亩产量(标准亩)即为一股,然后以各农户入社的土地总产量除以标准亩产量,其商即是该户的土地股份数。
  劳动力投入:主要按性别年龄划分,男全劳18岁一45岁;男半劳16岁一17岁和46岁一55岁;女全劳18岁一40岁;女半劳16岁一17岁和41岁一50岁;个别残疾及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则视平日劳动能量的实际而评定。具体折算上:一个男全劳为一个标准劳动力、两上男半老折一个全劳、两个女全劳折一个男全劳、四个女半劳折一个男全劳、两个女半劳折一个女全劳。以每个人的出勤工分与技术工率定工分,每10分工为一标准工,要求男劳力出勤300天以上,女劳力250—280天。
  耕畜投入:按各农户入社土地带耕畜入社,由社统一使用。多余的牲畜实行折价入社,记账,分期付款(当时确定3—5年偿还完)。牲畜在当年秋收前仍由个人喂养,秋收后转归社里集体饲养。地多、牲畜少的、带畜不足的,要向社里交纳购牲畜资金(即生产费用股份基金)。建社当年产的仔畜仍为私有。1955年改为死租制,耕牛一年2石一1.5石小麦/头,骡马2.5石一3石/匹,毛驴根据使役量而定。
  农具投入:木轮大车,实行租用制,当时年租金为5—7斗小麦(全年),犁、耙、耧、实行私有、公用公修制。小农具如锹、铲、锄、抬芭等由社员自备自用。
  籽种投入:建社当年采取按入社土地的自然亩,每亩带40斤麦籽种(夏田地);谷种亩15斤(秋田地)承担合理折算,都记入当年社员应承担的生产股份基金科目下。来年籽种在当年秋收后由社统一提留贮存,不再向农户分摊。
  粪土投入:当年也是按土地股份数带入的,由评议小组经过查评而定。中等粪土亩带10—14车;羊圈粪亩带6—8车,长交的粪土折价记在个人名下,待付款;欠交的粪土年终决算分配时扣收。从第二年开始就改为社员按劳动义务带粪土,男女劳力每人15车,长交的记工分。
  三、资金结构与收益分配社内的全部资金活动分生产费用、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四大项。收益分配按上级规定当年纯收入中扣除5%的公积金,2%的公益金,鉴于这个社刚建,为保证90%的社员增收,采取了公积金按4%、公益金按1%提留,其余部分都作为社员分配,其中40%为土地股分红,60%按劳动工分分红(此种做法是土地股红为活红制),第二年土地股改用“死租制”,把入股土地分红按标准亩租金定死、缩小了社员之间的差别,体现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政策。按劳分配部分是把应分配总金额除以全年实做工数,求出劳动日值,依此按户计算分配的。
  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劳动,中沟村农业合作社就显示出了八大优越性:1、 土地统一经营,耕畜统一调配,解决了互助组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干活先后的矛盾,充分发挥土地、耕畜、农具的潜力。
  2、 劳动力按照技术特长和体力强弱的分工分业,合理使用,发挥了人的潜力,提高了耕作质量。用剩余劳力开荒地100亩,冬季打柴卖柴,添补副业收入。
  3、 带头推广新式农具,如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马拉播种机等为全县做出示范。
  4、 改进耕作技术,推行“赛力散”播种。增施肥料、小麦由单楼条播改为交叉播种。试种C—3173棉花新品种。
  5、 依靠集体力量,大力植树造林,打刺压沙丘,抗御风沙灾害。
  6、 办起了常年民校,搞生产、学文化统一安排。
  7、 社员思想觉悟逐步提高,涌现出象徐刘福、柳生福等一批先进人物。
  8、 当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9%。
  这些优越性在全县普遍建社时都当为活样板,广为宣传推广。中沟村初级社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社,示范社。历时三年时间于1956年冬转入高级社。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