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463
颗粒名称: 历史纪事
分类号: K204.4
页数: 56
页码: 15-70
摘要: 1937年4月,李先念、程世才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近千名指战员,经过43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境内。为了取得给养,率领疲惫之师,在安西县城,王家屯庄、白墩子、红柳园子、同数倍于我的马家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钟立彬、刘雄武、陈茂生等100余名指战员血染疏勒河水,抛骨戈壁沙场。
关键词: 历史纪事 历史事件

内容

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筹建纪实姜荣治秦安平1937年4月,李先念、程世才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近千名指战员,经过43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境内。为了取得给养,率领疲惫之师,在安西县城,王家屯庄、白墩子、红柳园子、同数倍于我的马家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钟立彬、刘雄武、陈茂生等100余名指战员血染疏勒河水,抛骨戈壁沙场。
  红西路军西征,是我党革命战争史上一段极为悲壮的历程。革命先烈所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已成为激励和鼓舞安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为了寄托安西人民对西路军先烈的无限哀思,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先烈遗志,1984年4月,共青团安西县委发出了《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建一座纪念碑——给全县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的公开信》。这封信得到了全县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捐款者络绎不绝。特别是全县中小学学生,将自己积蓄的零用钱少则几角,多则几元,踊跃捐献,瓜洲文史第1緝表现了对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无限怀念和崇敬。
  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根据1984年10月在张掖召开的三省区“西路军有关史料协作座谈会议”的要求,正式决定在安西县建立纪念碑。经多次会议研究,定名为“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碑”。为了严肃认真地建好这一昭示后世,彪炳千秋的纪念设施,时任县长张世雄亲自带领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勘察地形,设计规划,初步确定在县城花圃西侧辟地二十亩,修建纪念园。并决定向中央有关领导发出请求题词的报告。1984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应我县人民的请求,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为我县即将着手修建的纪念碑作了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题词。同时县政府于1985年3月16日向省财政厅和建设厅上报了 “关于敬建《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碑》”请求拨款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筹集资金,全面搞好规划设计,1985年6有60,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安西县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碑”筹建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45名委员组成,张学礼同志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安明哲、他维新、许德礼、范国斌、李志明同志任筹建委员会副主任。筹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许德礼任办公室主任,马福俊、聂树仁、姜荣治、王志明、贺超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下设资金筹集小组和建设小组。资金筹集小组由马福俊、聂树仁、姜荣治、赵占春、张效林、吴玉珍、张明锐组成。马福俊任组长,聂树仁、姜荣治任副组长。建设小组由王志明、贺超、张志福、伊富年、马世成、文智组成,贺超任组长,王志明任副组长。
  1985年4月27日,县长安明哲召集有关人员专门研究建碑资金问题,要求发挥工、青、妇的作用,把集资的面搞得更宽一些,提出首先要搞出一个集资公告,以集资领导小组名义不定期的公布集资情况;整个经费由团县委集中。并决定个人捐款在30元以上,单位捐款在500元以上者,在碑上留名。会议还决定由城建局全面负责纪念碑设计,并尽快拿出图纸。
  为了更好地发扬、宣传红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宣传修建纪念碑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县委党史办于1987年4月27日组织全县各界群众和驻军部队共1500余人,在县城影剧院隆重集会,纪念红西路军安西最后一战五十周年。中共酒泉地委副书记张贵华专程前来参加大会,县长他维新代表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向各位来宾致词,并请老红军赵明祥在会议上作了革命传统报告。地委和兄弟县市、驻军领导,在安西县领导的陪同下参加了县城南公园举行的西路军安西最后一战纪念碑奠基仪式。
  1987年9月,经反复研究,几易方案,最后决定采用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吕元光设计的“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图纸,地基勘测工作也告完成,资金筹集达95000元,建塔条件已经成熟。鉴于原筹建委员会负责人和部分委员已调离安西,1987年9月11日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同意了《关于调整安西县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筹建委员会的报告》,调整后的筹建委员会名单如下:主任:盛维德副主任:他维新马福俊许德礼委员:马树林张柏和王登才伊富年刘保玺•5•瓜洲文史第1緝张长江王勇智孟世勇姜荣治王志明魏仰霖谢坤良王曙聂述仁赵占春尹自杰吕学先朱坤张希勇张耀仁贺超赵殿元李玉兰殷宗仁谭作新办公室主任:张长江办公室副主任:姜荣治1987年9月15日,调整后的纪念塔筹建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研究决定了纪念塔集资及举行开工典礼等问题,县委副书记、筹建委副主任马福俊同志主持了会议。
  1987年10月6日,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开工典礼仪式在县城南郊公园内举行。中共酒泉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学礼代表中共酒泉地委和酒泉地区行政公署参加了典礼仪式并作了讲话,中共安西县委书记盛维德在会上讲了话,中国人民解放军酒泉军分区政委许思伦、中共嘉峪关市委秘书长徐鸿德分别在开工典礼仪式上致辞,参加这次典礼仪式的来宾和全县各界代表共2000余人。
  1987年11月,县委、县政府根据纪念塔的设计,给徐向前元帅发岀了请求题写“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名的信件,徐帅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欣然挥毫,于1988年1月题写“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塔名。中央军委办公厅徐向前同志办公室于1988年2月2日发函寄来题词,信中转达了徐帅对安西人民的问候。
  1987年12月29日,原南京军区某军军长陈靖将军率重走长征路小组来到安西,沿西路军当年走过的地方逐一参观访问,并与我县县委副书记马福俊、党史办公室主任姜荣治就西路军有关•6•问题和纪念塔筹建问题,进行了亲切地交谈。他说:“这次我已走了30多个地区,200多个县市,我们决不能小看西路军最后剩下的400多人,这是中国革命的一批精英,我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要公正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这段历史。你们提岀西路军最后一战这个观点很好,在安西修建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有很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陈靖将军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座谈会后,他挥毫狂草《清平乐•安西》词一阙:戈壁漫漫,. 云收雾未散,红柳园上驱春寒,三个最后一战。
  登上星峡高处,眺望黄河东渡,了却内战十年,赢得攘外征途。
  1988年4月25日,纪念塔筹建委员会研究决定,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派张长江、姜荣治、秦安平三人赴北京拜会李先念主席、徐向前元帅、程世才将军以及在京的西路军老战士,汇报“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筹建情况,扩大影响,争取资金。
  5月9日,经原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李培基多次联系,张长江等随李参谋长如约前往徐帅住地。时逢徐帅正会见山西省黄埔校友,便托办公室郭秘书代为接见了张长江等三人,遂请郭秘书向•7•瓜州文史第1緝徐帅转达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对徐帅的问候,并详细汇报了纪念塔筹建情况。
  5月13日10时,程世才司令员在装甲兵司令部办公室内会见了张长江、姜荣治、秦安平三人,交谈了2小时半。姜荣治汇报了西路军安西战斗史料征集情况,张长江汇报了纪念塔筹建经过和资金筹集情况,程将军精神瞿烁,谈兴甚佳,谈话间随时都流露出对河西和安西人民的深情厚谊,并多次谈到郭元亨先生当年接济西路军的情况,随后,程将军为纪念塔题了词,他的题词是“浩气贯祁连,高风亮后人”。“安西之战,击退敌军进攻,我军胜利西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同志功绩长存”。程世才将军非常高兴地与他们在办公楼前合影,在临离开时,张长江等邀请他与李培基副参谋长在10月份来安西参加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落成典礼。他们爽快地答应:“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一定去拜访安西人民,走访我51年前战斗过的地方”。
  在京期间,他们拜会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政委宋承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徐明德等西路军老战士。1988年8月23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西路军西征回忆录《星光照西陲》的作者吕黎平等7人前来访问安西,并参观了正在紧张施工的纪念塔工程。他赞扬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进行四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月17日晚,安西县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筹建委员会在影剧院举办专场文艺招待晚会,应邀参加落成典礼的来宾、驻军官兵、各单位职工代表及学生800余人,观看了由县委、县政府机关职工业余演唱队和县中学学生、幼儿园小朋友演岀的《长征•8•历史纪事组歌》等文艺节目,台上台下全部沉浸在悲壮与欢乐的气氛之中。
  1988年10月18日清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上午9时许,全县机关单位,学校师生、驻军官兵近4500余人,排着整齐的队伍, 手持红旗、彩带、花环,冒着晚秋的微风晨霜,进入“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会场。“发扬西征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等巨幅标语凌空悬挂在街道上方。建筑物上彩旗迎风飘扬。一座设计新颖、雄伟壮观、立意深远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巍然矗立在安西县城正南的公园内。这座塔的构思颇具匠心,采用碑塔结合之形式。背立面为15.54米的汉白玉大理石碑,上刻有李先念主席的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正立面则采用了塔形,塔门横楣装设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金色大字。塔体为正六边形几何体建筑,九层。塔心设置转梯立柱,可供参观者登塔眺望巍峨祁连雪峰,浏览当年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纪念塔自下而上,由大渐小,斜率为1.5%,塔顶指示灯高程为25米,塔顶五角星高程26.50米,抗震8级设计,抗风按12级强风设计, 纪念塔由江苏省泰兴县大泗建筑公司承包,安西县城建局质量监督站负责施工。
  安西县人民政府县长他维新主持典礼。当他宣布典礼开始后鸣炮19响。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乐声中,中共酒泉地委副秘书长赵荣圻,中共安西县委书记盛维德拉动牵引绳索,徐徐揭下覆盖在李先念主席题词上的帐幕,安西县党政军领导机关、西路军红军老战士、驻安解放军官兵、少先队员代表相继向纪念塔敬献了花篮。接着,政协安西县委员会主席裴传哲宣读了碑文,天真烂漫的少先队员以无比崇敬的心情,集体朗诵了发自•9•内心的誓词,表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好好学习,努力向上,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贡献力量。
  西路军红军老战士赵明祥在大会上作了激动人心的发言。
  中共安西县委副书记马福俊在大会上宣读了中顾委委员程世才将军的贺电,贺电全文如下: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获悉你们隆重举行“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落成典礼。我谨向这一纪念活动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安西人民致意。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的建成,对缅怀革命烈士,发扬我党优良革命传统有着巨大作用,愿你们继续发扬西路军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团结一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开创安西四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顾委委员程世才1988年10月13日北京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发来电报表示祝贺。发来贺电的单位和个人还有:共青团甘肃省委、中共酒泉钢铁公司委员会、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共玉门市委、玉门市人民政府、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李培基等。
  •10•★历史纪事★党政军民齐出动全力以赴救亲人--1971年“8•1”军民救火纪实王曙张希才战士《鱼水新歌》戈壁虽无芦苇荡,到处都有沙家浜。军民并肩战火海,英雄事迹万古扬。
  1971年8月,秋高气爽,古城瓜州一派丰收景象,迎来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四周年。安西军民正满怀豪情,欢度光辉节日的时刻,一辆载重汽车在安敦公路5.82公里处失火了, 军民奋起抢救,不幸车上油桶爆炸,97人英勇负伤,当场死亡3人, 抢救中因伤势过重又死亡8人。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兰州部队25医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精心抢救,酒泉地区军民鼎力相助,其他负伤人员全部得救,重返岗位。在这血与火的搏斗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胜利的乐章,•11•瓜洲文史第1辑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8月1日上午8时,西藏自治区交通局四营二连司机曾庆东驾驶一辆日产依司兹23—10379号大型柴油载重汽车,从柳园镇运载一台大型普通车床和两桶柴油回藏,修理工陈文昌夫妇也乘此车同行,10时许到达安西县老城,曾等在商店买了烟丝20包,苕帚7把, 放在车厢。三人吃过午饭,曾口叼卷烟将一个手提包从驾驶室放到车厢去时,不慎烟头碰落在车厢内,留下着火隐患。下午1时许,曾开车由安西继续向敦煌方向行驶,当行至安敦公路5.82公里处,迎面公路上来了踏实公社东巴兔大队52岁的社员黄万福正赶着马车进城送羊毛,见来方汽车上起火,便急忙将马车横挡在公路上,高声疾呼:“司机停车!”车上大火还在燃烧。于此同时北面驻军训字206部队五中队乘车回营区的战士韩西超、刘克明等五同志也发现前方汽车失火,加速追赶,到事发地点,韩西超等四人立即下车飞奔火场救火;司机刘克明又调转车头急速回营区报告,并转告了安西县委胡克勤书记。军地首长和战士奔向失火现场,同时干部、战士、社员共约250多人,手持铁铣、水盆赶赴现场铲沙压火,将烈火扑灭。正在这时,车上柴油桶“轰”的一声爆炸了,桶身腾空飞起约20多米高,燃烧的柴油向四面喷洒开了,最远达45米,面积约240平方米,霎时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飞溅着的油火像雨点般的落在救火同志的身上,顿时个个成了 “火人”,很多同志的衣服都被烧着了,皮肉烧焦了。可是,救火军民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国家财产,抢救阶级兄弟,把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陈竹林身上着了火,当同志们去抢救他时,•12•☆历史纪事☆ 他急忙说:“我不要紧,快救别的同志”!他奋不顾身的去帮助战友田继海扑灭了身上的火,战友得救了他却光荣牺牲了。战士、共青团员张道连,全身着了火,他为了避免烧着别的战友,就急速向没人的地方跑去,衣服烧得只剩下了几块碎布条,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九,倒在了戈壁沙滩上。救护的同志抬他时,怕他疼,他坚强地说:“抬吧,不要紧”!副指导员谭绍明,身负重伤,手都烧焦了,不要别人扶他,自己坚强地上了救护车。安西县委通讯员王兴权在与烈火搏斗中,身上也燃起了大火,他机智勇敢,很快滚到公路边的树沟内,用泥水浸灭了身上的火焰,也不要别人搀扶,自己挺起腰杆,走到了救护车前,忍痛爬上车厢。张掖民工王有德在救火中奋勇冲进火海抢救亲人,全身起火,战士韩志敬飞步冲上前,将王救出火海,但终因王有德烧伤面积过大、过深,未及时抢救,牺牲了。部队炊事班长李福清在火海里倒下了,又坚强地站立起来,高呼:“同志们,快与烈火搏斗”!最后也壮烈地牺牲。整个救火负伤军民在很短时间内全部被送进安西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在这场抢救国家财产的英勇搏斗中,烧伤97人(驻军206部队60人,地方37人),当场死亡3人,后抢救无效又死亡8人,共11人(部队9人,地方2人,名单附后)。
  天有不测风云,事有意外变故。8月2日,在安西县医院抢救伤员过程中,又发生两起事故:清晨5时,消毒高压蒸汽锅炉发生爆炸,又炸伤,烫伤7名医务工作者,重伤4人,轻伤3人,(部队2人,地方5人)。下午县医院制药房药锅失火,北京医疗队员王中跃医生在紧急灭火中脸部烧伤(轻度)。以上三起事故,合计负伤共105人,(206部队62人,地方43人)。伤情鉴定:特重16人, 重伤23人,中伤16人,轻伤50人(烧伤程度分别均按国家规定划分)。
  •13•瓜州文史第1辑伤员处理:在8月3日至6日根据伤势轻重分别转解放军513医院治疗5名;转解放军25医院48名;留安西医院治疗的4名(特重伤员);其余38名均留单位医疗室和家庭治疗。牺牲的两名张掖民工遗体运回原籍安葬;9名部队烈士遗体就安葬于安西烈士陵园中。事故原因,经安西保卫部门查证分析认定,是司机曾庆东麻痹大意所致,属于责任事故。经安西县革委会、206部队、西藏交通局三方领导人1971年8月20日协商会议研究决定:肇事人曾庆东交给西藏交通局带回处理。
  一方遇难八方支援抢救伤员犹如战斗。事发当天,安西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党政军民齐出动,全力以赴救亲人。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血献血,要皮献皮。当晚立即成立由县委书记、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胡克勤、驻军训字206部队副政委陈树禄、北京医疗队负责人、军代表张炳林、烧伤科医生常志德等七人组成的抢救指挥部,下设政工、医疗、后勤、保卫四个组,同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工作。
  由于安西县医院规模小,医务人员少,医疗设备条件差,又无血库,而伤员多,伤势重,全体指挥人员只有紧紧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开展工作。没有床位,轻伤号主动提前出院,腾岀病房。病床不够,就在医院附近渊泉小学腾出三间教室,作为临时病房,很快使伤员住进病房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不足,指挥部又通知了在县境内各医疗单位前来护救。还向全区兄弟县市发出了求援,并把事件情况报告了酒泉地区行署和省上。一时,支援的队伍纷至沓来,有的跑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拖拉机,有的搭汽车都以最快速•14•☆历史纪事度赶到安西医院。正在环城公社巡回医疗的北京医疗队37名同志仅用15分钟跑步5华里,第一批赶到县医院;玉门市人民医院战斗医疗队的27名同志正在拉练,参加夏收割麦子,听到消息后立即带上急救药品、医疗器械,乘车出发,用3小时赶了180公里路程,及时投入了抢救工作。至8月2日,酒泉、敦煌、玉门、玉门油矿、嘉峪关、三九公司、甘肃省人民医院、白银公司辉铜矿医院等25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相继赶来,共集中了医护人员188名投入抢救。环城公社武装民兵连189人集体赶到医院要求献血、献皮;解放军驻安25分队全体 指战员也赶到医院等候献血。
  县五七中学(即今安西县中学)师生一百多人列队在医院门口要求献血,他们从一日下午三时排队等候献血一直到二日早晨八时。学生张清艳献了300毫升血,当医生拔针头时,她拉住医生恳求说:“为亲人解放军再多献一些血吧”。学生柳岗第一次献了200毫升还不行,又坚决要求献了100毫升。甘南州合作电信局职工石珍到安西岀差,在旅社听到解放军救火负伤,也立即赶到医院等候献血。据统计抢救中在安西、酒泉两地要献血的有300多人,已献血的有200多人,共献血66000毫升(其中在安西献血50890毫升)。为了保证抢救通信畅通,安西邮电职工迅速架通了300米电线。县医院病房被褥不够,县服装厂在大部分工人下乡参加夏收的情况下,留厂的几名同志在8月2日一天内连夜加工出被褥和医护工作服。铁器社的工人赶制了输液支架和白铁蒸溜器。县饮食公司职工送来了50只暖水瓶和毛毯、脸盆、水壶、茶杯、窗帘、床单、塑料布等。县农机公司立即把仅存的7瓶氧气全部送到医院,又派车三次去玉门市拉回20瓶,并固定了两名氧焊工到医院亲手操作,保证安全。病床需要降温,县革委干部王作舜率安西中学魏玉清等6名学生,•15•瓜州文史第1辑由田时雨开车前往石包城破冰,忍饥挨饿,两天内抢运来四车冰。渊泉镇居民主动到医院为伤员洗衣服、洗被褥,不怕脏、不怕累。各公社社员纷纷派代表前来慰问伤员,共送来慰问信2900多封,羊15只、鸡40只、鸡蛋100市斤、奶粉206市斤、花生米200市斤, 各种糖850市斤,罐头1165桶。环城公社城北五队66岁的贫农老大娘王玉英,患半身不遂,当听到军民救火负伤的消息,饱含着热泪,急忙抓上她养的4只鸡,让女儿和外孙女搀扶着到医院看望伤员。城北七队社员李润生,他父亲刚刚去世,听说伤员急需植皮,就自愿把老人遗体捐献了出来。
  整个抢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关怀下进行。军委指示:“把抢救工作当做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决定派专机把伤员转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兰州部队指示解放军25医院:“要全力以赴,抢救负伤军民”。25医院立即派副院长,带领医护人员赶到安西接应伤员,县公交局领导亲自带领职工抢修了县医院通往飞机场的道路,安西县医院的医务人员做好了伤员的转院工作。从8月3日到8月6日4天时间由党中央派来的专机21架次,将48名重伤员安全转送到酒泉。国防科委派后勤部副部长王松岭前来指导抢救工作,还派了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主任盛志勇、烧伤科主治医师郭振荣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生参加抢救工作,并先后四次派专机送来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国家卫生部也派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第一附属医院的烧伤科医生来到现场抢救。兰州军区、甘肃省内和西藏自治区都派出了负责同志前来慰问和指导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北京送来了人工肾。上海送来了高效抗菌药。沈阳送来了电冰箱以及云南、西藏、新疆、四川、陕西、山西、青海、甘肃各地数10个单位送来了药品共达233种,仅冻干血浆就•16•☆历史纪事☆ 有一万多毫升。派来参加抢救伤员的医疗单位有五十多个,医护人员共有四百多人。他们一到医院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大家都团结一致,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积极主动地为伤员手术、换药、送药、倒屎倒尿、洗痰盂、打扫病房……,有的大夫干着护士的工作,毫无怨言。
  伤员转到酒泉治疗期间,也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玉门石油管理局机械厂的工人赶制出六个翻身床送到医院。玉门市委立即送来了两卡车冰块供病房降温。酒泉机械厂老工人李复胜老俩口把一缸保存了十多年的獲子油送到医院。有的群众为了伤员早日康复,前来献血、送营养品、慰问信。西峰公社张良沟大队复原军人张学民刚去世,他爱人和母亲听说伤员要植皮,便毫不犹豫地就把亲人的皮献了出来。
  热心治疗精心护理在安西、酒泉抢救伤员中,由于伤员多、伤情重,广大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教导,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热心治疗,精心护理,夜以继日地工作。从一日下午至三日凌晨,是安西医院进行抗休克的紧急时刻,许多医护人员三天三夜顾不上休息,中间只吃一顿饭。特重伤员夏水廷生命垂危,当发生呼吸道阻滞的时候,北京医疗队的常志德、胡泳霞用嘴对在切开输氧气的气管上进行人工呼吸,吸出了气管里的血沫和吸引器中导管的凝血。25医院的实习医生李秀珍,看到伤员五天拉不出大便,就用手指掏,一连为五个伤员解除了便秘的痛苦。军医李广智在由安西往酒泉转运伤员中,连续三天在飞机上护理,他头痛呕吐,每上一次飞机就像得了一场大病,但一下飞机,人不离病房,•17•瓜州文史第1辑心不离伤员,坚守工作岗位。在安西医院里输液抢救的伤员有四十多名,输液器械不够,输液速度又很慢,医务人员精心研究,采用给橡皮管人工加压、给输液瓶内打气加压等办法,加快输液,使伤员在伤后第二个八小时内液体量普遍得到了较好的补充,对抗休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防感染的治疗中,医务人员启用獾子油、哈喇油、桉叶油、酸枣树皮等治疗烧伤的验方,中西医结合,针刺麻醉止痛,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早期切痂植皮,对25医院来说还是第一次,伤员多、创面大,伤员的内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这种条件下做手术,的确有很大困难。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宁肯自己倒下去,也要让阶级弟兄站起来”。每天五个手术间同时摆开了战场,无影灯下,手术紧张的进行着。第一手术间里给伤员梅治福(战士) 切去35%的痂皮,打破一次切痂不能超过20%的常规。每切掉一块焦痂,医生们就赶紧把小血管一根一根的扎起来。黄文斌医生轻轻地切着焦痂,王述仁医生双手稳稳地托着梅的腿,汗水湿透了他的工作衣。李广智医生侧着身子,精心地往这条腿上缝合异体皮,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苏显林医生患有高血压病,已经弓着身子在手术台旁工作了8个小时,由于疲劳过度,眼前一黑, 身子一晃,站在他旁边的同志连忙扶住他,替他擦去额头上汗珠,关切地说:“苏医生,您休息一下吧!”苏显林咬了咬牙,定了定神, 坚定地说:“手术还没有做完,我不能离开啊!”说着他又继续一丝不苟地坚持工作。医生、护士紧密配合,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当缝合完最后一针时,已是凌晨四点多钟了。这次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这里的护理人员整整四天四夜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有的人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冷水冲一冲头。护士王•18•☆历史纪事☆ 中贵刚献过200毫升血,就急忙跑来继续做护理,给伤员李宗启输血的瓶里血浆快完了,护士跑去领,已没了,负责治疗李宗启的医生王树棣说:“我也是A型血”,便直奔采血室去抽自己的血拿来灌进输血瓶里,一滴一滴的血流进了李宗启的血管。酒泉地区医院王振国带领9名拔尖医生,也在这里精心抢救伤员,仔细检查着重伤员尹自杰的伤情,按重新制定的治疗方案,加之精心护理才使尹的伤势一天一天好转。
  安西县委通信员王兴权,烧伤面积75%,烧伤深度2—3度,是特重伤员,住进医院从不叫一声疼,昏迷之中还在说:“会议室没有打扫,水还没有提,文件柜上的钥匙……”。县革委职工尹自杰烧伤面积63%,烧伤深度2—3—4度,也是重伤员,在治疗中紧密配合医生和护士,以顽强的精神与伤痛抗争。当县上领导探望时, 他首先报告的是所管的账本在哪个抽屉,钥匙又在什么地方,还在惦记着工作。特重伤员战士李树智,当伤情极度恶化,生命垂危时, 他还叮嘱医生:“如果我牺牲了,就从我身上总结经验,更好地治疗其他阶级兄弟”。当部队陈政委赶到医院通知他已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他面带喜悦,声音沉稳,字字刚劲地说:“我一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话音落后就闭眼安息了。他以闪光的青春向组织交了一份答卷。
  英雄们的行为深深地教育了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英雄事迹很快遍及河西,并广为传颂。
  经过半年的住院治疗,转院的全部伤员均于1972年元月间重返工作岗位。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也忘不了那段值得永远讴歌的军民鱼水深情!为抢救国家财产光荣献身的烈士们安息吧!•19•瓜州文史第1辑安西剿匪肃特记付庆增安西县位于甘青交汇处,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解放前国民党在这里设军事要隘,不仅派驻军队,而且密布中统、军统特务组织,反动势力有较深的根基。
  安西县南邻肃北县,北邻马鬃山区(肃北蒙古族游牧地),西南的阿克塞为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端紧靠多民族的哈密地区;解放前和解放初,本县多民族杂居,民族关系历来比较复杂。
  过去,从安西经敦煌过青海的格尔木至西藏有简易的驼道,驼道穿行于山沟叠嶂、戈壁连绵、人烟稀少、水草奇缺的地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路过人员较少。
  上述特殊的政治、地理、人际条件,在解放初期被国民党反动军队、政治特务、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头人所利用,他们在这一带集结了数千名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特务,大肆抢劫,制造骚乱,企图背靠尚未解放的西藏建立基地,与人民抗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政府,为了解放大西北,巩固人民政权于1949年到1950年底开展了剿匪肃特斗争。这场斗争发生在甘青新三省 (区)边沿,由三省(区)共同会剿。甘肃方面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和酒泉专属、酒泉军分区指挥,酒泉地区各县(市)人•20•☆历史纪事☆ 民政府和民兵协助正规部队完成进剿任务。
  安西县地处斗争前沿,是匪特活动和抢劫的重点地区,受害极为严重,因此,剿匪肃特成为当时的中心任务。全县人民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与匪特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取得卓著的战果。现将其经过概述如后:一、匪特基本情况(一)土匪构成,实力及活动地域据1950年9月侦察获悉,安西县境内及邻近地带活动着大小10余股土匪,约6000余人,千余支枪,另有数百散兵游勇。其中成股的有:1、 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疆和平解放后,吐鲁番专员乌斯满,哈密专员尧乐博斯和马步芳骑兵五军在新疆叛乱,在解放军进剿下溃不成军,无处立足,200多名散兵流窜出疆,于1950年5月至9月间,经安西县的三道沟、西湖、瓜州、南岔、环城五乡地域,向昌马、石包城、盐池湾、马海等地区集结,扰乱治安、抢劫人民群众财物约1000余起,有机枪27挺,其它枪300余支。
  2、 被反动头人胁迫的少数民族部落。
  尕斯地区有胡赛英、胡思曼1800余人,轻机枪2挺、步枪300余支,活动于安西、敦煌等地。
  长草沟、博罗转井、鄂博图、毛坝地区有楷板、莫里莫克汗、沙哈都拉依、马霍杜巴依胁迫的男女1300余人,拥步枪90多支,活动于敦煌。毕善录、解维贞、韩进录及骑五军散兵共100余人,机枪2挺、步枪20多支,多在安、敦两县抢劫。
  马鬃山区有德五沙格拉,人枪170余,出没安西、玉门抢劫。
  盐池湾有原肃北设置局民团团长,伪国大代表包布拉和东布•21•瓜州文史第1辑增及包的弟弟火台、女婿旦大苏龙、党九等400多人,各种枪80余支,岀没安西、敦煌、玉门等地。
  3、 地主武装。
  以国民党安西县伪参议长马应蛟,伪乡长陈培才、党其昌、赵存江及反动地主李耀、李茂为骨干的地主武装30余人,有机枪1挺、步枪20余支,盘据盐池湾,与潜伏在安西城的国民党特务黄狱麓勾结成立“西北剿共纵队第一军”,黄充军长、马任师长,陈、党任旅长,后又在包布拉纠合成立“反共救国第四军”,包充军长、马任师长,党任旅长,陈任团长,以后又改成“混成旅”。扬言先打安西,后攻玉门,再夺玉门油矿。
  4、 散兵游勇及惯匪。
  散兵游勇皆为国民党溃军中流落的小股群体,活动于安西及附近地域的有:原国民党驻安西警备团兵变,该团于1949年9月25日奉命和平起义,其机炮四连和步兵二连在反动军官王纪国的煽惑下,于10月6日拖枪叛变,事态很快被平息,叛变士兵大部归队,部分逃跑回家,部分流窜为匪。
  乌、尧及骑五军南窜时被打散不能归队的散兵,结伙抢劫,危害乡里。
  惯匪有两股20人,一股以高木坎为首的土匪9人(均系安西居民)。解放前后在安西境内抢劫商贾和群众;一股系张才初、杨占魁等11名无业游民。
  (二)特务组织鉴于安西的重要战略地位,国民党在这个小小的县城设置了重重叠叠的特务机构,其中军统:设副组长1名,通讯员3名,分台长3名,译电员1名,检查员1名,区队长1名,会计员1名;•22•☆历史纪事☆ 中统设:主任1名,组长1名,通讯员6名,县级汇报秘书3名;其他特务外围组织有“安西通讯小组”、“保防情报所” 。解放前夕,为加强控制,又成立了 “冬防小组”。解放后,国民党在安西潜伏了一批特务。以后,相继破获的有黄狱麓、齐瑞莆、赵虎臣、马云龙、杨忠善、王树生夫妇等数起,其中,黄狱麓活动猖獗,发展了丁文贤、莫中魁等一批当地特务骨干,并操纵土匪组织和反动武装。
  二、匪患给安西人民带来的灾难上述匪徒在屡遭打击之后,如惊弓之鸟,纷纷龟缩于偏远、闭塞的马海、尕斯、太及乃尔等无人地域,这时,他们的政治目的已属次要地位,生存目的成为当务大事。因此,大肆抢劫,以求生存,即使是配合特务和发动政客进行政治破坏,也是与抢劫一并进行。他们主要抢劫牲畜、粮食、金银财宝及生活用品等能够满足吃穿和易于携带的物品,重点是抢劫大牲畜,因为抢劫大牲畜有许多便利,如:一无运输之虞,无道路之忧,赶上就走,深山僻壤也没有阻挡;二可蓄养,繁殖生衍,可为长久之计;三可供骑乘,供役使、解交通之急;四可当粮食、供军需、满足生活所需。
  安西县属半农半牧区,牲畜众多。因此,受害殊深。据不完全史料记载,自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安西境内发生匪特破坏和抢劫事件45次。
  1949年10月至1950年底,抢劫18次,政治性破坏3次,出现土匪981人次。发生在瓜州区6次,渊泉区3次,桥踏区8次,柳沟区1次,双隆区3次。抢去骡马273匹、牛230头、骆驼78峰、驴16头、羊230多只、银元577块、面粉数千斤,以及黄金、白银、衣、•23•瓜州文史第1辑被、毛毯等财物,烧毁公路桥涵两座,民房6间,打死群众3人,打伤4人,抢去民兵步枪3支,策反民兵干部向土匪交枪12支,在进剿和阻击战中,我方牺牲连指导员两名、战士5名、民兵4名, 发生在本年度的较大事件有:1949年11月,马应蛟勾结包布拉100多人,偷袭我刚成立的桥踏区政府,12月6日,惯匪杨占魁、张才初(越狱犯)等11人在甜水井抢劫商贾;1950年1月9日惯匪高木坎等9人在南干沟抢劫张掖、高台商车9辆,抢去骡马15匹及财物一批;3月2日,土匪5人,持步枪5支,在布隆吉公路路北抢劫打柴牛车5辆,抢去牛10头,将几名打柴人绑带北山(一人半路逃回);3月10日,土匪4人,带枪4支,于北桥子北湖抢去骡马131匹,3月13日,土匪7人,携手枪2支,步枪4支抢去桥子群众大畜100多匹(头);3月南山蒙匪数人抢去桥子群众大畜30多头(匹);6月匪首党其昌纠合散兵抢去桥踏区骡马60余匹(头),牛20多头;同月,马应蛟、陈培才匪帮袭击东巴兔乡,该乡恶霸地主李耀胁迫策反民兵队长先后向马匪交出步枪12支;6月19日(阴历端午),尧乐博斯和骑五军叛兵南窜,途径安西大肆抢劫,打死瓜州区群众两名,围攻该区民兵,在干河口抢群众羊只两群;6月12日,新疆叛兵130余人袭击东巴兔乡,打死我民兵三人(其中村干部两人)、群众4人,抢去步枪3支,马11匹,驴10头,羊120只,面粉数百斤,烧毁民房6间,草棚两间;7月,马应蛟匪徒抢去桥子乡骡、马60余匹(头),粮食数千斤。8月乌斯满变兵70多人骑,在安西抢马50余匹,牛20多头;包希拉、马应蛟纠合变兵约百人,袭击桥子乡;10月,土匪在西湖乡草滩抢走大畜多峰(匹),羊百余只。
  •24•☆历史纪事☆1951年发生抢劫10次,出现土匪132人次,抢去马3匹、骆驼309峰、银元100多块、各种货物110多驼,打死打伤民兵和群众13人,其中较大事件有:春季,蒙匪十余人抢去渊泉区西南乡农会没收待分的胜利果实及一批牲畜;三月,土匪在柳沟区抢骆驼数十峰,向昌马逃跑,路经二家台煤窑打死挖煤民工1人。
  1952年共抢劫14次,出现土匪257人次,抢走骡马174匹(头),骆驼95峰,牛、驴41头(匹),以及粮食、衣物、用具等物,打死打伤群众15人,年内较大事件有:春天,土匪数人,从玉门跟踪包头商人至布隆吉。双塔之间,将商人杀死,抢去大米、红枣等商品10余驼;9月,土匪8人,在布隆吉草原抢去大畜200多头。
  土匪猖獗期间,特务和各类反动人物与之紧密配合,遥相呼应,他们在群众中大肆散布谣言,进行反动宣传,吹嘘侵朝战争,散布战争恐怖,并为土匪提供情报,提供窝点,装神弄鬼,在街上呼喊反动口号,书写反动标语,暗杀革命干部,击伤我桥踏区文教助理员。特务黄狱麓更为嚣张,在当地发展特务骨干,为土匪招募匪徒,给土匪输送驼马39峰(匹),粮食1600多公斤,步枪6支,子弹数百发。与黄祖勋、包布拉、马应蛟联合成立“西北剿共纵队第三师(又称第四军)。”企图在安西玉门建立据点;特务黄文义曾策反我一公安干部拖抢投匪被挫;小宛乡反革命分子曾篡夺该乡政权两天。特务的疯狂,曾一度使安西的社会秩序不稳,人心不安。
  三、关于剿匪肃特的组织领导安西县剿匪肃特斗争是全区性斗争的一部分。是在中共酒泉•25•瓜州文史第1辑地委、行署、酒泉军分区、地区剿匪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
  安西剿匪肃特于1949年10月展开,随着变兵的涌入,匪特活动加剧,剿匪肃特工作便上升为当时各级党、政领导的中心任务。中共安西县委就这个问题,于1949年12月17日发出了第一个决定,内容概要是:(1)向群众广泛宣传剿匪反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动农村90%以上群众投入这场斗争,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⑵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挖土匪根子的斗争。斗争对象应选择继续压迫人民、进行破坏活动的、明目张胆的反动头子和与土匪有勾结的恶霸分子。
  (3)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和核心领导,这就是农会,由农会中发展民兵,组织自卫军等农民武装,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收集情报,剿捕散匪。
  ⑷当农村剿匪反霸统一战线形成后,以政治斗争、瓦解土匪为主要手段。
  (5) 摧毁保甲制度,建立人民基层政权——乡、村机构。
  (6) 旧历年底集中训练民兵。
  这是一个总揽全局、明确政策、策略的指导性文件,以后还发岀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指示、通知、情况通报、年度计划和总结等文件。
  在此同时县、区同时成立了剿匪肃特指挥部、治安工作委员会, 由县长,区长,县、区武装部长担任正、副指挥。1952年8月,为协调军地行动,便于统一指挥,由县委、县政府,驼兵一团一营、县武装部、县公安局、公安队组成军地联合剿匪指挥部,县长张义阁、县武装部长张维库、骑兵一营营长分别担任正副指挥,由•26•☆历史纪事☆ 武装部分管剿匪工作,公安局分管肃特工作,驻军承担军事任务。还成立了一些群众性组织,一是组建民兵武装,区成立民兵大队,乡成立民兵中队,行政村建立民兵分队,自然村建立民兵小队。1952年县上组建了一支97人的半脱产武装民兵队伍,至1952年上半年,全县民兵发展到1631人,其中基干民兵785人,各区都配备了一批枪支;二是以民兵为基础,建立群众性的敌情监测站,情报传递网;三是从县至村建立治安委员会和治保小组,发展农会中的积极分子担任治安员;四是根据战争需要组织各种临时机构,如1951年8月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战勤支前领导小组,各区相应成立5至7人的战勤支前动员工作队、慰问团等。
  为了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在斗争初期,县委、县政府分别于1949年11月28日和1950年6月10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农民代表大会,1950年3月召开中共安西县第一次党员大会。同年4月召开安西县少数民族代表会。同年12月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深入发动全县各族各届人民,团结一致,投入到剿匪肃特的斗争中来。
  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反动派绝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要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必须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解放以后安西县按照党在新解放区的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摧毁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政权、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政治运动。使广大劳动人民树立了社会主义意识,推动了群众性剿匪肃特斗争。具体经过是:1949年11月20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发动减租反霸运动。至1950年2月,全县召开各种形式的斗争会47次,斗争了伪乡长5人、保长23人、甲长11人、反动地富33人、恶•27•瓜州文史第1辑霸16人、特务2人、“狗腿子”5人,917名苦大仇深的农民,上台控诉,第一次打击了农村的反动势力。
  与此同时,全县废除了31个保、292个甲,建立了29个乡、两个街人民政府,成立182个自然村。1952年底在自然村之上设立71个行政村。从此,反动基层政权被彻底摧毁,基层人民政权诞生。
  1951年3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全县召开了两次群众性动员大会,参加3000多人。运动中,群众积极检举、揭发、斗争各类反革命分子。先后斗争反动地主28名,通匪分子13名,挖出潜伏特务5人,清算伪乡、保人员7名、打击土匪46名、恶霸47名、特务38名、反动党团骨干分子4名,反动会道门头子6名,处决了马应蛟、党其昌、陈培才等土匪头目13名;7267人参加了各种斗争会,有2305名贫苦农民控诉了土匪特务的罪行; 广大群众深受教育,革命觉悟进一步提高,一批被蒙骗的教徒、会徒受到启发,纷纷退教退会;有884名道徒退出一贯道、373名会徒退出佛教会、119人退出白腊会、93人退出黄聚会和玉花堂,123人退岀青红帮。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开始。通过土改,4493户、20986名贫雇农和部分中农,分得土地22000余亩,房屋5100余间,牲畜2780多头,大车430多辆,各种农具2800余件,粮食130多万公斤,棉花1600多公斤,废除旧债银元23600余块,银子696两、大烟148000余两、粮食12万公斤,抽回旧契约845份。
  这一系列政治运动,进一步摧毁了旧制度,打击了阶级敌人,使剿匪肃特斗争向其深度和广度发展。广大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社会主义觉悟极大地提高,认清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懂得了•28•历史纪事保卫胜利果实的重大意义。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地自觉地同明的、暗的敌人英勇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安西民兵,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最早成立的第一支队伍是桥踏区农民游击队,20余人,在区干部的带领下,抗击了马应蛟匪帮100余人对桥踏区政府的袭击。三年中,民兵给部队带路,深入深山戈壁追剿土匪,共同战斗,救伤员不下数十次。部队民兵与大部队一道参加了盐池湾、马海等地的大型歼匪战斗。各区民兵独立抗击股匪,追剿劫匪,打击、诱捕散匪40多次。桥踏区二乡民兵队长吕新贵民兵多次参战,缴获步枪9支、手枪2支、冲锋枪1支。小队长常发富与祖父设某,智擒散匪5人,缴获步枪5支,吕、常二人均被评为全县治安特殊模范。五区西湖乡民兵配合部队作战一次,独立剿匪4次,缴获步枪7支,手枪1支,马一匹。有一次追剿土匪三昼夜,夺回被劫牲畜400多峰(只);桥踏区桥子乡民兵队敢于战斗,善于战斗,打过好几次硬仗,30余人枪,机智地同500多名有组织的土匪相对抗,把土匪拖住,为部队争得了歼敌战机。民兵队长聂发岗、刘洪生,还光荣地出席1960年全国模范民兵代表会,国防部给他们各奖了一支半自动步枪,并荣幸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元帅的接见。民兵剿匪需要乘马,农民自觉提供,自觉自愿精心饲养,不计报酬。大规模军事围剿开始,军需给养需在附近农区筹集,当时安西解放还不到一年,群众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但为了支援解放军剿匪,甘愿自己吃糠咽菜,按照战勤支前领导小组的安排,积极支援面粉、饲料、牲畜和人伕。在期限之内,家家磨面,户户烙饼,处处磨声隆隆,城乡炊烟缭绕,届时便把所分配的任务如数交足交齐。
  •29•瓜州文史第1辑不少农户还纷纷自愿多交,共筹集面粉48833公斤,干粮7868公斤, 饲料32677公斤,并集中畜车56辆,骆驼238峰,马、驴741匹 (头),民夫330人,为部队运送粮秣。另有21副担架,169名民兵随军参战,部队凯旋归来时,城乡群众夹道欢迎,沿途摆设茶水、馒头,燃放鞭炮,妇女们将精心绣制的英雄慰问袋,花袜底数百双送给战士,洋溢着一片浓烈的鱼水情谊。
  百姓们也勇敢地与匪徒搏斗。他们的斗争方法一般为监察敌情,传递情报,保守机密,协助歼敌。如榆林窟道徒得悉包、马股匪将偷袭桥踏区政府的消息后,立即告诉该区民兵高攀博,高连夜奔走40里报告区政府,使该区提早戒备,免遭一场浩劫;渊泉区西南乡田姓两农民,在四工滩打柴时被土匪擒绑,胁迫他们提供附近干部名单和武装实力。他们守口如瓶,宁死不说,土匪无奈,不给松缚便扬长而去,他们忍着疼痛,挣断绳索,跑到县武装部报信,使部队及时出击,全歼该匪于黑山口;柳沟区治安员杨安仁、肖永虎被土匪擒绑于马上,令其带路,行进途中,杨谎称口渴难耐,趁下河喝水之机溜脱,赶回区政府报告,区民兵严阵以待,土匪见有准备,只得改道流窜;环城乡一个姓赵的放羊娃,在1950年端午节那天,被尧乐博斯匪徒胁迫,为其拦挡抢来的羊群,这小孩趁匪徒混乱之机,逃回区上报信,给部队提供了歼匪的准确情报。
  五、正确执行政策,分化瓦解敌人。
  叛匪中的士兵绝大多数是被迫,被抓的劳动人民,少数民族匪徒中多数是贫苦牧民及其眷属,只是因为长期受压迫,被蒙蔽,尚未觉悟。当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政策,便能立即醒悟,回到人民中来。剿匪斗争中由于正确地贯彻了政治争取为主,军事进剿•30•☆历史纪事☆ 为辅的战略方针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对被俘的匪徒不杀、不关、不辱,严格执行俘虏政策,曾于1950年端午节截山子战斗胜利后的祝捷大会上,公开体现政策,被俘的士兵,愿回家的发给路费,愿留者编入解放军,被俘军官送集训队学习,这样处置很快收到了巨大的政治效果。在盐池湾、马海战斗中,由于投降士兵提供内情,带队引路,为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捕获敌副师长马副森的过程中,也是降兵起了作用。这些事例传到匪徒之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使匪徒军心不稳,情绪消沉,兵无斗志,难以约束。如德王沙格拉、胡赛英,胡思曼等,在民族政策感化下,最后均向人民投诚。另外,各区、乡重视做好家属工作,召开会议, 交代政策,动员他们说服亲人弃暗投明,加速了匪特队伍的瓦解。
  六、打击顽固势力,夺取彻底胜利。
  这伙匪帮中有一批顽固分子,如乌斯满、尧乐博斯、包布拉、马应蛟、毕善录之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与新疆、青海驻军和酒泉军分区协同作战中,对他们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1950年8月围歼包布拉、马应蛟、尧乐博斯于盐池湾,打了三天四夜,活捉马应晃、党其昌、陈培才等10余匪首;包布拉仅余亲属20余人, 携枪逃至青海鱼卡;尧乐博斯几乎全军覆灭,同年10月逃到青海鱼卡时仅有亲随30人。1951年2月全歼乌斯满于马海,活捉匪首乌斯满,同年三、四月间在尕斯、康斯地区我击溃胡赛英、胡思曼,二胡率少数人逃越昆仑山,1951年8月又消灭毕善录等股匪于安南坝。从此,大股匪帮被消灭,流窜的小股匪徒和散兵游勇也基本肃清,剿匪肃特斗争于1952年取得彻底胜利。
  安西县全县人民在中共安西县委、安西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党、政、军的指挥协助下,经过艰苦奋斗,在安西境内共•31•瓜州文史第1辑全歼国民党叛匪一股,击溃在建制的土匪5股,加上零星歼敌,共消灭各类匪徒541名,其中,击毙16名,击伤36名,俘虏489名。活捉敌副师长1名,缴获六0炮1门,轻机枪6挺,各种枪支226支, 子弹数千发,手榴弹数百枚,骡马132头(匹),骆驼105峰及一批物资,夺回被抢牲畜近千头(峰、只),破获特务案5起,捕获特工人员38名。现将安西驻军、地方部队及民兵进行的六次战斗记述如后:碱泉子歼灭战1950年1月9日,安西惯匪高木坎、黄胡子、拉卡等9人,于南干沟抢劫张掖、高台商车9辆,劫得骡马15匹及一批商品向南山逃窜。驻桥子保安队一个班和该乡民兵4人,奉命追剿。民兵副队长聂发岗率民兵周长录为尖兵,跟踪前导,至碱泉子发现土匪在红柳沟里做饭,二人隐蔽爬上东岸,被匪发觉,并先开枪,子弹落于周的胯下,二人逼迫还击,4枪击倒4匪,后续部队将匪包围,打死6人,击伤后俘虏1人,尕眼睛等2匪逃脱,其中1匪逃至瓜州乡被捕。
  截山子围歼战1950年6月19日(阴历端午),尧乐博斯等部叛兵数百人,经安西的环城、瓜州、南岔乡向南山逃窜,过路时大肆抢劫,杀害百姓,围攻民兵。驻安骑兵大队和骑二连尾随而追,并分兵乘汽车过十工山口朝西堵截,当晩,将匪徒夹击于截山口之南。战斗至拂晓,马树森部170余人被歼,副师长马树森化装逃至酒泉被降兵揭发抓获。其余人马沿五个泉、东巴兔逃入南山。此战,•32•☆历史纪事☆ 俘匪140人,缴步枪66支、手枪9支、冲锋枪5支、机枪5挺、弹药一批,马77匹、骆驼57峰、骡子21头、驴12头。当地民兵配合作战,打死土匪1名,缴步枪1支,马1匹。县民兵分队战士秦智业(共青团员)为部队带路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城乡军民在西龙王庙召开万人祝捷大会。
  东巴兔阻击战1950年6月19日,新疆叛兵拟借道东巴兔进南山,该乡民兵日夜戒备,随时准备配合部队歼敌。
  6月21日民兵陈占军二人奉命去距乡政府10公里外的浪柴沟侦察。行至中途,见红柳墩上栓着一匹马,疑是敌人。便隐蔽接近,果然发现一人头枕步枪沉沉昏睡,经审问是匪兵侦探。匪兵招供,叛匪尖兵一个班昨夜进驻浪柴沟孟家庄,大股匪徒将随后通过东巴兔。两民兵缴了匪徒枪马,每人有了一枪一马,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土匪。于是,将匪哨绑蔽于红柳墩内,急驰浪柴沟,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孟家庄门前沙丘。一阵乱枪把土匪打了个懵头转向,趁机喊话:“你们被包围了。我们来了一个连,赶快投降吧!”匪徒摸不着头脑,央求庄主孟老汉把枪送出去。民兵将枪栓卸下挂于腰上,冲入院内搜索,又从一个小头目身上搜出手枪1支,匕首1把,将土匪押解送回乡。路上,土匪发现仅有2个民兵,气得跺脚。
  根据土匪招供,民兵分析认为,股匪可能由上口子进村,便将主力部署于上口子、月家口子、下口子(三口子相距几十里)放监视哨。21日晚,在截山口被击溃的130余匪徒,急如漏网之鱼,直向月家口子窜来,在月家口烧了农民刘学礼兄弟的两个草棚。
  •33•瓜州文史第1辑民兵从火光中看清了匪兵,便开枪射击,匪徒跟着枪声向山内突窜,半路被民兵炸死一人。拂晓冲过山口,进入村寨,烧杀抢掠,大发淫威,打死民兵3人(其中村长、村主任各一人),群众4人, 烧毁房屋6间,抢去步枪3支,马11匹,驴10头,羊120只,以及粮食、食物等,被俘土匪随之逃去。
  桥子反击战1950年7月,包布拉和马应蛟联合成立“混成旅”有200多人。他们和桥子乡反动地主张德才父子串通,决定袭击桥子乡,7月中旬从盐池湾出发,经石包城时,纠集该处散兵200多人,约500人于7月25日夜抵达桥子乡南面的锁阳城,扬言血洗桥子,杀尽民兵。
  桥子乡民兵早有戒备,日夜巡逻放哨,每夜几次转移宿营地,以防袭击。26日拂晓,副队长聂发岗率队南巡,刚到大泉湾便见大队土匪朝北涌来,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只有30余人枪,每枪仅5发子弹,不可正面对抗,便下令北撤,掩护群众转移。匪首包布拉女婿党九率一队骑兵咬着民兵尾追,民兵指挥部决定由聂发岗率8个民兵诱敌,其他分散隐蔽,避其锋芒。民兵坐骑全是役马,速度远不如常喂肉干、惯于驰骋的匪骑,眼看要追上了,在跨越北桥子河时,民兵的马得乡土之利,一冲而过,匪徒的马临水趑趄,争得了宝贵的一刻,使双方的距离拉大。及诱敌至乱山子,人骑均十分疲惫,聂决定利用有利地形狙击敌人,派2人控马,6人上山。当敌人进入射程后,聂下令以排枪射击匪首,每人两枪过后,敌匪被击伤,坠落马下,挫其锐气,遏止追赶。聂等得以赶到小宛,借长途电话向县武装部报告。驻安骑兵连在•34•☆历史纪事☆ 县武装部长张维库配合下,急驰60公里,当日傍晚赶到桥子马圈滩,距匪集结地平头树五公里,午夜发起进攻,匪徒措手不及,人慌马乱,仓惶应战,边打边撤,丢下两具尸体,一门六0炮,一挺轻机枪,狼狈逃窜,被抢财物大部分夺回。
  这伙土匪,系一群乌合之众,以流动抢劫为目的,因而一击即溃,以一个连的兵力,打败三倍于我的敌人。但因地形不熟,骑兵连指导员张宝生同志英勇牺牲,后来,平头树初级合作社成立, 命名为“宝生社”,纪念这位功臣。
  进头沟追击战1950年8月,乌斯满叛匪从马鬃山窜出,在安西抢马50余匹、牛20多头回逃,驼二连根据群众报告追至白敦子——土墩子,匪退路被截,改逃南山,部队尾追,经踏实——五个泉——东巴兔—— 进头沟追击,连续两昼夜,行程300多公里。战士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凌晨,趁匪徒熟睡之机,采用摸索、活捉战术,俘获了七、八人。由于一副班长夺取土匪枪支时走火,惊醒了群匪,土匪慌忙逃进山沟,依托屏障,阻我追击,随后,向深山逃遁。此战,俘匪4名,缴枪4支,望远镜3具,夺回马50多匹,牛12头,原被俘4匪在混乱中逃脱。
  曾荣立三次大功,五次小功的骑兵二连指导员刘谢明同志,在攻击敌火力点时英勇献身,时年24岁,先葬于东巴兔,1984年迁厝于安西烈士陵园。
  黑山口截击战1950年冬,10余匪徒沿疏勒河头道湾等地抢得一批牲畜,经•35•瓜州文史第1辑西南乡时,又抢了张万录的庄园,在该院抢去了农会一批胜利果实。骑兵连闻报出击,急追60公里,于黑山口接敌,双方展开了激战, 土匪弃物逃跑,战士张志爱、杨元吉牺牲,两战士遗体葬于安西城西门外,几年后迁回金塔故乡。
  (作者根据县党史资料整理1991.3)•36•☆历史纪事★匪首毕善录被击毙经过阿克塞文史组毕善录,敦煌县人,土改时被定为地主,原籍新疆吉姆萨尔县人。其父毕**曾在吉姆萨尔国民党某军任营长。1951年秋,毕善录在现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调斯巴斯道被哈萨克牧民木里克击毙。
  毕善录从小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危害乡民。1949年8月,敦煌解放时潜逃新疆,并收集了一些地痞流氓和游勇散兵,组成武装叛乱集团,自封师长。
  当时,毕的亲信有:叶合比(经名),毕封为副师长;铁有财,马步芳骑五军散兵,毕委任其为团长;毕学明,毕善录的长子,毕封其为参谋长。
  毕善录率其部一路烧杀抢掠流窜到敦煌南山——阿克塞县境内的博罗转井、花海子、安南坝一带。同时胁迫南山淘金和安南坝等地区种鸦片的回汉青年为其部下,约聚百余人。为了探听解放军动态,毕善录还在敦煌县城、南湖等地设有秘密联络网点。
  当时,由于解放军忙于进疆军务,政府忙于建立政权,土改等事务,无力顾及南山。毕善录便借此机会,借助党城湾地区敦•37•瓜州文史第1辑煌、安西、酒泉地主武装还乡团张凯、马应蛟匪部之势,引诱拉拢鱼儿红、盐池湾等地的蒙古族牧民,在花海子、乌呼图、安南坝、太吉努尔等地为非作歹,大肆抢劫蒙、汉、哈萨克族的牲畜、财产、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毕少爷座南山,抢民财,种大烟,聚歹徒,自封官,奸妇女害良善,鬼见愁、众人怨, 求我主、收敌顽”,这就是当时毕善录罪恶行径的真实写照。
  1951年春夏之际,党和人民政府对毕善录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毕执迷不悟,阳奉阴违,大耍两面派手法,一方面承认投靠政府,派去长子毕学明去敦煌学习(实为做探),另一方面却要求不缴抢,不解散武装,不进敦煌县城,同时指使铁有财带领部分匪众叛乱,杀害我政工人员后潜逃新疆。他带部分匪特驻扎南湖, 积极思谋叛逃之策。
  木里克,哈萨克族,原籍新疆巴里坤县人,1935年流落到敦煌南山一带,1959年去世。木里克的家境比较贫寒,在甘部落势力也较小。早在1947年,由于国民党敦煌县政府停止对南山哈民供应粮食,哈民各部落被迫各找门路通过各种关系解决粮、物的供给。木里克和毕善录便在此时结成了异姓兄弟,关系比较密切,毕解放初期上山为匪后,多在木家居住。
  毕善录在南山立足稍稳,便与木里克部落的妇女发生暧昧关系,其部属除四处抢劫外,也强奸哈萨克妇女。木里克深悔自己交友不慎,引来了一只恶狼,但毕此时已掌握100余支枪,强行与木部落的有夫之妇马哈太成亲,并拥有马、驼、羊500余只,开设贸易商店一处,财大势大气粗,木与部落之他人敢怒而不敢言。此时的毕善录,更加飞扬跋扈,除公开与木部落妇女通奸外,并有霸占木及某部落全部财产之企图。更使木里克气愤的是,毕•38•☆历史纪事☆ 善录想夺占他的爱妾。至此,木里克已到了忍无可忍之地步,暗暗联络部落青年进行反毕之活动。
  当时,新疆早已解放,铁有财在敦煌南湖叛乱失败,解放军已开始进山剿匪,毕善录已惶惶不可终日。
  1951年初秋的一天,毕善录带领亲信随从一名来找木里克,称自己在南山已站不住脚,想到新疆暂避一时,要求木里克带领自己去查看路线,并再三保证不会亏待自己的结拜兄弟。而毕的真正意图是:在逃跑路线查看好以后,归途中杀死木里克,然后带他的爱妾逃往国外。木里克早已识破毕的意图,并做好了预防万一和杀死毕善录的准备。在岀发前,木暗告自己兄弟:若我先回,证明毕已被杀,若毕先回,说明我已死,你们可以立即组织反毕行动。
  在途中的两天,毕同其随从始终将木夹在中间(毕前木中,卫兵押后),夜晚睡觉也是和衣抱枪而卧,双方高度警惕。第二天晚上,木里克假装吃坏东西拉肚子,夜间多次起夜。一方面试探毕的真实用心,另一方面创造机会,预谋先下手。到第三天晚上,毕同其随从已是兵困马乏,木乘毕深睡之机将其打死。毕的随从惊醒后持枪对木,木喊后边来人,当随从转脸之机又将其枪杀。
  木潜回安南坝后,先召集自己的弟兄,进行了安排,然后去见毕的卫队长,佯称毕师长在途中打猎过多,让其组织驼马去运猎物。卫队长信以为真,当即派个别顽匪去草场抓马拉驼。木里克趁机拔岀手枪,将卫队长打死,其他卫兵惊慌失措,呼喊着向戈壁、山沟乱窜,除一人因天黑窜山沟逃跑外,10余人全部在木里克及其部落哈萨克牧民的枪棒下毙命。
  •39•瓜州文史第1辑抗战时期安西空军四十五站和陆军招待所始末付庆增安西县地处西北腹地,毗邻新疆。县府地是个千把人的小集镇,由于坐落在兰新公路的中点,且城南有一片广袤而平坦的戈壁, 因而有幸成为抗战期间“苏联援华物资和过往行人的空军转运站”。
  当时苏联提供的飞机时速一般为400公里,续行能力小,从乌鲁木齐飞到兰州,中途需要加一次油。被中国人称为“羊毛” 车的苏联汽车时速仅四五十公里。安西是乌鲁木齐至兰州之间必停站点之一。因此,安西被选定为兰新交通线上空运和陆运的中转站。安西机场于1937年开始修建并相应成立了 “空军四十五站 (群众叫航空站)” “空军招待所” “战地服务团安西招待所(群众叫陆军航空站)”承担空、陆战中转的接待和服务任务。
  安西飞机场坐落于安西新城南门外。据安西县志记载:1727年建于杜尔柏津地的城址叫安西旧城,由于潮碱严重,道路翻浆,房屋屡塌。于1768年搬迁至旧城南一公里处的戈壁边沿另建新城。
  •40•☆历史纪事☆ 命名曰“安西新城”又称为“戈壁新城”。新城寿命仅为6年。因缺水和屡遭火焚,遂于1774年废弃,县址原迁杜尔柏津地,1968年又在新城旧址周围新建了现今的安西县城。
  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一架飞机降落于新城戈壁上,对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勘察,选准了废城南边广阔的土地修建机场。委派安西县政府建设科负责施工。于是安西群众户均一佚,义务建场。老百姓为着神圣的抗日使命,箪食壶浆自备工具行囊,赶着牛马驴车,恪尽忠诚。1937年秋季破土兴工,冒严寒,斗冰雪,大地冰封不停工。翌年春天交付使用。
  机场控制面积10余平方公里,实际使用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西长2000余米,南北宽千余米,一次可停落小型战斗机七、八十架。
  机场设施十分简陋,即无指挥塔台,也无电子信号,没有跑道, 也无机库。指挥着陆的手段是由场兵在地面铺设红色丁字布;加油全靠人力操作,由场兵将油桶抬至机旁,用简单机械把油桶升高, 通过管道自流注入;启动飞机就像现今汽车司机用摇把启动汽车一样,只不过执摇把的是一台专用启动车,用一个摇把将启动车引擎与飞机螺旋桨连接起来,发动汽车带动飞机。有时启动机发生故障,只好用人工发动飞机——在螺旋桨上绕上长长的麻绳,由几十个场兵拉着麻绳的另一端快速奔跑,牵动飞机引擎。飞机降落的制动全靠尾部的犁铧式构件,着陆后在机场上犁出一道深深的、长长的沟。当时的飞机结构也不象现代精密、坚实。由于安西多大风,飞机停稳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由场兵在机身四周拧上粗大的钢制地脚螺钉,用麻绳将飞机栓固定,否则大风会把飞机刮走。这个机场自1938年启用后,苏联援华飞机分批从此东飞,•41•瓜州文史第1辑每批十几架或30架,最多的一次达60多架。除特殊气候之外,一般只在此处加油、就餐。1941年前后,国民党飞机也不时从兰州飞来这里休整、训练,但数量不多。1942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统治新疆的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后,对这条运输线的干扰加剧, 苏联物资基本停运,机场逐渐冷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便不再停落飞机,场站机构相继裁撤。解放前夕只剩几名留守人员。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民航曾利用这个机场执行飞播和灭虫任务。
  抗战时期,围绕机场所设置的配套服务机构有:1、“空军四十五站”,下辖一个场兵中队;2、空军招待所,内设接待部和西餐部,在旧城设立办事处;3、电台;4、气象台;5、警卫连。上述机构各成体系,各负专责,互不隶属,它们的编制情况和具体任务是:“空军四十五站”,初建时叫“欧亚公司”(电台叫欧亚电台),1938年易名,属军事建制。几任站长多为中校军衔。工作人员有翻译、机械师、管理员等10余人。机械师随停落飞机多少而增减, 最多时达到过10余人,绝大多数为外省人。主要任务是维修本国飞机,接待本国空勤人员,整理机场,储备油料,为过往飞机加油。
  四十五站所辖场兵有40多人,除一名中士队长外,其他人均从安西招募。分正式场兵和临时场兵,各占一半,属半军事性质,正式场兵发军服和微薄薪金,临时场兵不发军装,只管吃饭,发少许津贴。场兵的任务是平犁沟,割杂草(机场内)、滚油桶、栓飞机、守油库、干杂活。他们吃的是粗粝的伙食,住的是墙根的地窑,干的是苦累的活计,拿的是微薄的报酬。但安西青壮年却找门路、托人情、请人担保争当场兵,其原因是当了场兵可免抓兵。
  •42•☆历史纪事为了逃避抓兵,宁可去当那不离家门的场兵。
  “气象台” “电台”是为机场进行技术服务的机构,设在距机场半里之遥的毛家庄(今中沟村三组)。业务上互有联系,但建制却各成体系。“气象台”有台长、气候员、气候士、气候兵等5—6人,配备有必要的观测仪器,昼夜监测本区间气象,每小时提交一次气象报告。“电台”设台长、报务员、揺机兵6人,以手揺机供电,主要任务是负责机场的电讯联络。
  机场警卫最早由场兵担任,后调来马步芳一个连,随后由中央军一个连接防,至抗战胜利前夕撤离。
  “空军招待所”是接待苏联援华人员的专设机构,由中国人管理,分两套管理班子:一套是接待部,编制有主任、干事、翻译及勤杂工12人,有20多间房子,60多张床位,只接待常住和过往的苏联人。有时住宿人员突增,则在活动室、会议室临时加床。另一套是西餐部,有管理员和厨师4人,杂役7—8人。主要供应常住和过往苏联援华人员的饮食。为适应欧洲人的生活习俗,西餐部修建了冰窖和面包炉,成为安西首次出现的西式餐具。
  招待所对苏联人的食宿实行供给制,由国内有关业务系统供给。
  空军招待所常住着10余名苏联专业人员,分别为正、副站长、医生、气候员、报务员和汽车司机。有自备的气象台、电台、并配备启动车、卫生车、运输车各一辆。他们独立执行飞经本场尚未移交的苏联的有关业务,不受中国节制。他们有定期邮政机与国内联系。除政令,信息、家书外,还带来苏联制通心面,黄油等民族商品,带来书报、电影、文艺剧团等精神食粮。
  由于安西远离内地发达地区,生产落后,物资匮乏,给苏联•43•瓜州文史第1辑人提供的服务是比较微薄的。虽然每人一个盘子四样菜,只不过是本地产的猪牛羊肉和鸡肉及土豆、萝卜加白菜。喝的是肉汤、蛋汤和“素普”(葡萄杏皮熬制的饮料,喝时加糖)。别无多样菜肴相调剂,他们理解战争时期的艰难,从无过高要求,但十分注重饮食卫生。每餐饭菜,每锅饮水,备好之后都需他们的医生取样化验,开饭时由医生监督,饮水注入专用桶,由医生消毒后加锁, 为了人身安全,数年长此不疲。
  安西陆军招待所成立于1937年,设在北大桥龙王庙内,它的前身是“西北公路招待处安西招待所”,为兰新公路服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征为军用,易名“战地服务团安西招待所”(俗称陆军招待所)。专事接待运送战略物资的苏联汽车司助人员。抗战胜利后恢复民营。
  陆军招待所由中国人经营,编制有站长、干事、交际员(翻译)、西餐厨师、勤杂工等16人。管理人员系西北公路总处原在编人员。西餐厨师系专门从上海、武汉等地招聘而来,勤杂工由当地雇用。
  1937年至1942年间,每10天或半个月通过一批汽车,每匹大致40至50辆,从伊犁岀发时便电报通知安西站。所运物资都用铁皮箱包装,十分秘密,看不出内装何物,行车纪律非常严格,队伍整齐,中途添水加油,站岗放哨都有苏联人自己承担,不准外人接近。过往车辆通常在此住宿一夜,吃两餐饭,出发时带上当天的午餐,一般为面包、熟肉和烤制肉饼。
  1942年新疆形势变化后,国民党中统加强了对这条线路的控制。向安西派驻了宪兵队,并由中统特务上校郑康(庆阳人)率特•44•☆历史纪事☆工10多人进驻安西。设立检查站和专用电台。针对这条运输线进行特务活动。这年夏季的一天,50辆装满铁桶的汽车徐徐驶入停车场,当汽车停稳,司助人员列队即将离去之时,郑康率宪兵和特务突然将其包围,荷枪实弹,强行检查。苏车队负责人严辞抗议, 坚决不让,双方剑拔弩张,互相对峙。后经谈判达成“中方不得检查, 苏方车队返回新疆”的协议,从此再无苏援华车辆由此通过。
  (根据县党史资料整理)•45•瓜州文史第1辑大跃进中的炼铁激浪张希才赵占春1958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国人民顺利的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党的整风运动,激发了人民群众以新的步伐跨入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斗志。全国人民在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舞下,一个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超过美国的大跃进高潮在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农村小社并大社,大办人民公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高指标、高速度,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的大跃进口号铺天盖地。粮、棉、油、菜接二连三地放出高产“卫星”。地方工业也相继与农业并举,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以钢为纲,请钢铁元帅升帐,大办钢铁是压倒一切的中心,生产1070万吨钢的总任务成为全国人民年底必须完成的目标。在这一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下,张掖地委指示安西县委必须在年底一斤不少,一天不拖地完成600吨钢铁任务,10月间又追加600吨任务,年底完成1200吨。从8月中旬开始•46•☆历史纪事☆ 至12月上旬,全县人民总动员,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苦干、硬干、拼命干,以生产铁1200吨(烧结铁),钢206吨的战果告捷,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调兵遣将摆战场8月,正是安西“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了全县首次地方工业会议。主要传达了张掖地委、专署在山丹召开的全区地方工业会议精神,讨论研究全县地方工业项目、任务。在高指标、硬任务的前提下,大炼钢铁是全县各项任务的首位。以书记李振堂任总指挥,县长姜维玉、副书记赵国贤任副总指挥的安西县钢铁生产指挥部宣告成立,指挥部下设钢铁办公室。县委要求一切工作要为大炼钢铁让路,要干部给干部,要领导配领导,要工人给工人,因陋就简搞生产,土法先上马,再来机械化。在省、地扶持下,用较短的时间办起了大泉钢铁厂、庙庙井铜矿、照东猛矿、白石头山钨矿、红柳河铁矿、花牛山铅锌矿以及石灰厂、水泥厂、炼铅厂共十处地方工业。总需劳动力3100人(含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安西县委向甘肃省委和张掖地委分别请示,请求从外调入劳力和技术人员。后经张掖县和安西联合开采花牛山铅锌矿调来民工、干部890多人,其他人员因各地都在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劳力、技术人员由自己解决。全县除建起大泉铁厂外,还建起了城关炼铁大队,由县委组织部部长闫宪源、副部长朱绪棋任指挥。劳力主要调集五爱人民公社各队及渊泉镇居民,部分县城机关人员约四百多人,最高峰时达六、七百人。三道沟炼铁大队由县检察院检察长白世斌和公社书记蒲万海任指挥,劳力来自三、四道沟、河东、布隆吉(即桥湾人民•47•瓜州文史第1辑公社)有300人。十工炼铁点是由小宛、十工、跃进(青山子)、四工、踏实五个国营农场及小宛大队(统属疏勒河人民公社)抽调劳力约300人组成的,十工农场书记吴玉璋(县委委员)和场长李学福任指挥。红口子炼铁点(包括巴儿峡)抽调桥子、踏实、东巴兔(即祁连人民公社)及双塔大队劳力组成,约有300人,由秦玉才、杨录生负责,主要挖炭,炼焦炭、耐火材料,也炼少部分铁。各炼铁点劳力,绝大部分住“地卧铺”,临时草棚房。全吃公共食堂,参加炼铁的社员吃饭不要钱,口粮由各生产队供给,劳动实行军事化管理,以班、排、连开展活动。
  由于这支队伍来自农村,对开矿、建厂、炼钢铁,确实是一窍不通。县上向上要人无法解决,就先后选送积极分子到玉门地质182分队培训15天,就担任铁矿石检验、化验技术员。又在山丹学习参观“小土群” “小高炉”炼铁以及耐火砖、焦炭等生产工艺技术,返回后,以能者为师,与能工巧匠结合,制风箱、建土炉、以土为主上马开产,八月下旬正式拉开了大炼钢铁的帷幕。
  千军万马炼铁忙大炼钢铁犹如战斗。动员誓师会后,各炼铁点立即开炉点火。
  “宁可皮肉烂一寸,不让生铁少一斤” “插红旗寸土不让,拔白旗片叶不留” “用武松打虎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毅力,唐僧取经的决心,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气魄”完成大炼钢铁的任务。强大的政治教育鼓舞了群众的干劲,挑战、应战、打擂台、插红旗、天天都有新招数;黄中班、尖刀班、穆桂英连、日日进度有刷新;砸矿石、拉风箱、装炉清渣、运输、开采,一环紧扣一环,一处紧逼一处。炼铁需要炸药、矿石、焦炭,外省驻安单位马鬃山煤矿、•48•☆历史纪事☆ 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青海石油管理局、柴达木运输局、柳园器材总库以及疏勒河、桥湾、照东、红柳河火车站无私的支援岀铁矿石450吨,焦炭1350吨,保证了开炉炼铁。艰巨的炼铁任务,运输是先行,当时县上仅有两台老掉牙的大道吉汽车,拉运矿石物资只有充分发动全县群众大搞畜力运输,调集了骆驼车七辆(列车式),马拉胶轮车60辆,毛驴1680头,骆驼19峰,固定在各炼铁点服务外,又从县属和地区运输部门,农场抽调汽车41辆,以10天时间突击运输矿石,还在各炼铁点交通口动员截留过往空驶车辆,为就近炼铁点捎运原料、物资。据粗略统计记载看,外省区单位支援的运输量就达359959公里/吨,支援的炼铁设备和物资有40千瓦发电机、电焊机、汽车轮胎、鼓风机、炸药、雷管等总价值达数万元。红口子、巴尔峡地处踏实南山,道路崎岖,在这里工作的人员不管工人、干部上下行程全是徒步,下窑挖炭、背煤,地面上炼铁、炼焦炭,还负担着几个炼铁点耐火材料的生产供应,为建土炉炼铁吃尽了苦头,做岀了显著成绩。大泉铁厂的200多名职工在李善智、田策、张峰、李玉昆同志领导下,团结一致,边建厂、边生产,自己动手倒土坯30万块,烧砖2.5万块, 盖起简易房屋1080平方米,建起各式炼铁小炉152座。其中山丹式小炼铁炉5座,他们土洋结合,用两台40马力柴油机做动力,四个月时间炼出铁362吨,为全县带了头。城关、三道沟、十工炼铁队(点)都各自发挥优势,为多产一斤铁而努力拼搏。
  “淮海战役”放卫星十月份,张掖地委召开了地、县、公社、管区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北戴河会议精神。经检查全区在省上分配任务9万吨,•49•瓜州文史第1辑各县市只完成3万吨,尚差6万吨的基础上,地区又再次追加任务。安西生产钢铁任务在600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达到1200吨, 并要求在12月10日前斤两不少的完成。会后,县委再次研究加强炼铁领导,采取集中一切力量打歼灭战的措施,决定迅速开展一场群众性更广泛,力量更集中的“淮海战役式攻坚战”,组织动员全县人民,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各路炼铁健儿“全力以赴,大战30天,产铁1000吨,放出大卫星”,具体任务分解是:大泉铁厂200吨,城关400吨,三道沟100吨,十工100吨,红口子10吨,九墩湾200吨(淮海战役中建的炼铁点);运输任务分解是:大泉铁厂及九墩湾炼铁点各完成运输矿石、焦炭各800吨,城关1600吨,三道沟、十工点各400吨,红口子点220吨,总计运输矿石、焦炭(含煤)任务是4220吨。煤和焦炭要从马鬃山、红口子、芦草沟、玉门旱峡调运至各炼铁点,铁矿石也要从各矿点运往炼铁处,任务艰巨程度远胜过炼铁。当任务下达后,各条运输线上东送西运,北调南下,车辆运、骆驼驮、毛驴队、机械的、畜力的真是一片川流不息的紧张状态,大道上尘土飞扬,炼铁点上昼夜炉火通红,这一战役的打响是大炼钢铁最紧张,力量最集中的阶段,也是炼铁的最高峰。鼓励在战役中立功,火线上入党入团,当先进,戴光荣花。十一、二月天寒地冻,炼铁土炉起温慢,工人们想出了用麦草泥浆在炉壁内外涂抹保温。炼铁社员衣着单薄,机关人员开展了捐寒衣、送温暖,支援炼铁保元帅活动。但远远完不成任务,城乡开展了清收废钢铁工作,挨家逐户清收,将社员家庭铁器炊具也当废铁清收了(当时社员吃公共食堂)。家中铁锅铁勺全部收交,收来的铁制品和炼铁点炼的生铁(含烧结铁) 全部相加,至11月19日,各炼铁点喜报频传,任务告捷,“淮•50•☆历史纪事☆ 海战役”功绩显著,20日放出全县生产铁1000吨的大卫星,向省、地报喜紧接着县指挥部发岀号召:“站好最后一班岗,炼好最后一炉铁,全年满堂红,迎接五九年”,至12月24日全县累计完成生铁1200吨,收回钢206吨,总任务超额完成,县委宣布“停炼”,扫尾清理,只留少数人处理,农村劳动力在庆功会后全部回村,投入农田建设。
  总结庆功奏凯歌12月21日至23日,县委、县人委集合参加炼铁的1354名社员、职工在县城召开了 “安西县大炼钢铁总结庆功会”,大会总结出全民大炼钢铁的四条经验: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书记挂帅,思想先行,全民动手是完成炼铁任务的根本保证。
  二是贯彻“中小结合,以小为主,土洋结合,以土为主以及小土群方针”搞运动战的方式,是多快好省炼铁的重要措施。
  三是大搞群众运动,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是完成大炼钢铁任务的有效方法。
  四是插红旗、拔白旗,评优树模,保证炼铁任务不断跃进。
  大会表彰奖励先进单位3个,先进个人124人。大会表扬的单位1个,个人134人,吸收党员10人(男9人,女1人)吸收团员23人(男17人,女6人)。中共张掖地委给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与个人颁发了奖状,安西县委、县人委发了纪念章,还给1000名炼铁的社员每人发给棉布32市尺,总共32000市尺,资助过冬棉衣,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了慰问和优抚。大会期间安排免费让炼铁人员理发、洗澡、看电影。
  •51•瓜州文史第1辑我当时只是炼铁指挥部的一般工作人员,对于当时整个社会、国家发生的变化不太了解,但对家乡因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农村社队主要劳力、畜力无偿调去参加大炼钢铁,不少生产队劳力基本被抽光,夏粮打碾迟缓,鼠咬、畜损、麻雀吃,损失浪费严重,秋田管理无力顾及,草荒严重,使这年长势喜人的庄稼却没有收获,茬板地成片过冬,冬灌面积不实,结果造成1959年春,人缺口粮畜缺草、地缺籽种又缺肥的苦果。加上大协作中刮共产风,粮食、物资的平调,当年大队核算,社员年终收益分配,帐算不清,劳动日值下降,分空户、超支户严重上升。在高指标、高速度的压力下,基层干部不敢讲真话,弄虚作假抬头,农村问题开始出现,所炼的千余吨生铁,除少数外运,那些质次量多的烧结铁存集成堆,放过“卫星”后再无用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也就结束了,但历史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
  •52•★历史纪事★安西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沟村初级社张希才1953年12月,党中央正式公布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 草案〉》。《决议》指出: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的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使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同时《决议》中也指出:“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当有领导地同时又是有重点地发展第三种形式即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中央的决议,犹如春风送暖,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迅速发展。笔者与殷树毫回忆整理如下: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在《决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共安西县委本着“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1954年一开始在长年互助组更加广泛发展的同时,选择在互助合作基础比较好的西南乡中沟村三个互助组基础上(即今环城乡中沟村四、五、六队)试办以土地、牲畜、农•53•瓜州文史第1辑具、劳力作股入社,统一调配使用,并给私有生产资料付给一定报酬为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生产合作社。抽调得力干部组成试点工作组。县委书记常昆同志亲自挂帅。建设科长李殿华以及马吉英、潘生龙、李英等同志,于2月初下村采取深入宣传,经调查摸底、统一认识、自愿报名、组织审批等步骤。历时20多天, 于1954年2月24日正式建起《中沟村初级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24户全为贫农、下中农,占该村总农户47%,社员116人,其中劳动力55人,入社耕地450亩,占该村耕地面积的53.7%, 耕牛22头、马2匹、骡4匹,木轮大车20辆。
  参照外地经验草拟了《合作社章程》,规定农业社的领导机构为“社委会”。社委会有5人组成。社务委员、主任、会计均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经反复酝酿讨论,召开了中沟村初级社第一届社员大会,选出彭天礼、张宝善、彭天贵、李秀英(女) 等5人组成社务委员会,彭天礼任主任、张宝善任副主任,彭天贵任会计。劳动组织,依照社员居住情况,划分了三个作业组,选择了富有农业生产经验,办事公正,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徐学才、张进士、张述善分别担任第一、二、三作业组长。《社'章》还规定了勤俭办社、民主理事的条文规定。社员大会每季度一次,社务委员会每半年一次,作业组会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召开。还相应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账目、劳动记工制度,牲畜农具管理使用制度,粮食、籽种管理制度、当年生产计划所谓“五上墙” 公布于众。
  二、入股办法土地投入:农户原私人经营的土地,除按5%留下的菜地及饲料地外,其余土地一律入社统一经营。先是由评议小组上地逐户•54•☆历史纪事☆ 按土地三年(1951年一1953年)平均产量划分为四个类别:亩产粮300市斤以上的为一类地;250—280市斤的为二类地;200—240市斤的为三类地;150—180市斤的为四类地。标准亩的确定采用自报公议,三榜定案后,再以全社土地总产量除以人社总面积,其求得的商即为平均亩产量(标准亩)即为一股,然后以各农户入社的土地总产量除以标准亩产量,其商即是该户的土地股份数。
  劳动力投入:主要按性别年龄划分,男全劳18岁一45岁;男半劳16岁一17岁和46岁一55岁;女全劳18岁一40岁;女半劳16岁一17岁和41岁一50岁;个别残疾及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则视平日劳动能量的实际而评定。具体折算上:一个男全劳为一个标准劳动力、两上男半老折一个全劳、两个女全劳折一个男全劳、四个女半劳折一个男全劳、两个女半劳折一个女全劳。以每个人的出勤工分与技术工率定工分,每10分工为一标准工,要求男劳力出勤300天以上,女劳力250—280天。
  耕畜投入:按各农户入社土地带耕畜入社,由社统一使用。多余的牲畜实行折价入社,记账,分期付款(当时确定3—5年偿还完)。牲畜在当年秋收前仍由个人喂养,秋收后转归社里集体饲养。地多、牲畜少的、带畜不足的,要向社里交纳购牲畜资金(即生产费用股份基金)。建社当年产的仔畜仍为私有。1955年改为死租制,耕牛一年2石一1.5石小麦/头,骡马2.5石一3石/匹,毛驴根据使役量而定。
  农具投入:木轮大车,实行租用制,当时年租金为5—7斗小麦(全年),犁、耙、耧、实行私有、公用公修制。小农具如锹、铲、锄、抬芭等由社员自备自用。
  籽种投入:建社当年采取按入社土地的自然亩,每亩带40斤•55•瓜州文史第1辑麦籽种(夏田地);谷种亩15斤(秋田地)承担合理折算,都记入当年社员应承担的生产股份基金科目下。来年籽种在当年秋收后由社统一提留贮存,不再向农户分摊。
  粪土投入:当年也是按土地股份数带入的,由评议小组经过查评而定。中等粪土亩带10—14车;羊圈粪亩带6—8车,长交的粪土折价记在个人名下,待付款;欠交的粪土年终决算分配时扣收。从第二年开始就改为社员按劳动义务带粪土,男女劳力每人15车,长交的记工分。
  三、资金结构与收益分配社内的全部资金活动分生产费用、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四大项。收益分配按上级规定当年纯收入中扣除5%的公积金,2%的公益金,鉴于这个社刚建,为保证90%的社员增收,采取了公积金按4%、公益金按1%提留,其余部分都作为社员分配,其中40%为土地股分红,60%按劳动工分分红(此种做法是土地股红为活红制),第二年土地股改用“死租制”,把入股土地分红按标准亩租金定死、缩小了社员之间的差别,体现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政策。按劳分配部分是把应分配总金额除以全年实做工数,求出劳动日值,依此按户计算分配的。
  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劳动,中沟村农业合作社就显示出了八大优越性:1、 土地统一经营,耕畜统一调配,解决了互助组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干活先后的矛盾,充分发挥土地、耕畜、农具的潜力。
  2、 劳动力按照技术特长和体力强弱的分工分业,合理使用,发挥了人的潜力,提高了耕作质量。用剩余劳力开荒地100亩,•56•☆历史纪事☆ 冬季打柴卖柴,添补副业收入。
  3、 带头推广新式农具,如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马拉播种机等为全县做出示范。
  4、 改进耕作技术,推行“赛力散”播种。增施肥料、小麦由单楼条播改为交叉播种。试种C—3173棉花新品种。
  5、 依靠集体力量,大力植树造林,打刺压沙丘,抗御风沙灾害。
  6、 办起了常年民校,搞生产、学文化统一安排。
  7、 社员思想觉悟逐步提高,涌现出象徐刘福、柳生福等一批先进人物。
  8、 当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9%。
  这些优越性在全县普遍建社时都当为活样板,广为宣传推广。中沟村初级社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社,示范社。历时三年时间于1956年冬转入高级社。
  瓜州文史第1辑回忆安西最后一战周纯麟1937年4月初,我们历尽艰辛,刚刚走出祁连山口,就遇上了玉门关外有名的大风。这里是有名的“风库”。干燥的狂风,卷起戈壁滩上的沙粒和石子,遮住了当空的太阳,大地顿时昏暗起来,真可谓是飞沙走石,日月无光,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我们虽然早已疲惫不堪,但是,由于走出风雪茫茫的祁连山而进入平原的兴奋心情,有力地鼓舞着我们,总觉得脚底比较轻快,即使迎着风沙捂着脸,我们也能快步前进。
  尽管如此,饥饿仍然严重地威胁着我们,许多同志一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经过一夜的紧张行军,来到了安西县西南的蘑菇台。
  蘑菇台距离安西县城约140里路,邻近敦煌艺术宝窟之一的榆林窟。这里是一道戈壁中的峡谷,南北两边是高耸的危岩峭壁,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发源于大雪山野马滩的榆林河,由东向西蜿蜒流过,岸边有座古庙,名叫万佛峡。
  到了庙前,我们就地休息,一位连长带着两个战士上前叩门。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一辑

《瓜州文史第一辑》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教育人民。历史不能割断,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分不开的。今日的安西是前天的安西、昨天的安西演变发展而来的,只有深刻的了解昨天,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科学的预测明天。当前,全县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新安西而努力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李先念
相关人物
程世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