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杆子5号烽火台位于新堡村西部,距村委会2000米。东经95°24'30.70〃,北纬40。28'14.30"。以文物普查排序为5而得名。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烽火台系汉代所建,无任何修缮痕迹。
东沙窝3号敌台位于卓尼村西部,距村委会2500米。东经95。16'47.70", 北纬40。28'33.10" 。以文物普查排序为3而得名。保护级别尚未核定。
瓜州口五个塔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9千米。东经95°35'28.90",北纬40。21'55.6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年代待定,初步推断应为当地老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后废弃,对研究本地宗教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六工城西1号房屋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6千米。东经95°34'15.80",北纬40。23'03.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2号房屋遗址位于新堡村东部,距村委会4000米。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3号房屋遗址位于新堡村东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4'38.0",北纬40。24'08.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4号房屋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000米。东经95°33'37.70",北纬40。22'55.20"。年代待定。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对研究早期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芦草沟烽燧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2千米。东经95°27'39.30",310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北纬40。19'17.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理位置、构筑形制及二普资料,推断是汉代一清代瓜沙二州间古道沿线瞭望警戒、驿站遗址。对研究瓜沙历史文化及历代交通贸易具有重要价值。
巴州古城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北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27'27.80",北纬40。24'31.80"。芦草沟下游且文物普查为巴州古城而得名。当地人口口相传“先有巴州城,后有瓜州城”说法,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城址内外散落有大量陶片。遗址面积大,遗物时代特征明显,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即为汉广至县置所,对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及城址构筑具有重要价值。
巴州古城房址位于岷县村西部,距村委会4300米。东经95。27'19.10", 北纬40。24'37.9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房址疑为汉代巴州古城内衙署所在,对研究当时城址构建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巴州古城窑址位于岷县村西部,距村委会5800米。东经95。27'17.70", 北纬40。24'30.8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四周散落大量陶片,可断定其时代为汉代,对研究当时窑址构筑形制和瓜州制陶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双墩子西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8000米。东经95。35'58.00",北纬40。20'43.6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理位置和相关遗存,被推断为汉唐时期南北穿越十工山古道沿线安全瞭望警戒设施,对研究该区域交通和道路沿线信息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瓜州口寺院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1千米。东经95°35'44.30",北纬40。20'53.0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其时代可断定为西夏时期,对研究西夏时期河西历史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火焰山1号烽燧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3千米。东经95°34'00.30",北纬40。20'40.5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位置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二州之间古道沿线交通警戒设施,对古代交通贸易畅通起到过重要作用。第三节遗址311火焰山2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4千米。东经95°2706.30",北纬40。17'32.8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地理位置,可推断为汉代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道路走向及道路沿线军防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火焰山3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3千米。东经95°25'26.60〃,北纬40°17'04.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地理位置,可被推断为汉代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道路走向及道路沿线军防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火焰山南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53千米。东经95°29'28.70",北纬40。18'00.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理位置和地面散落遗物,被断定为汉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设施,对研究当时军事防御体系和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老师兔一悬泉古道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南部,距村委会48千米。东经95°25'26.40",北纬40。17'03.9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其走向,被推断为汉唐时期广至县一悬泉驿重要通道,对研究汉唐时期瓜沙地区历史文化和交通走向提供实物资料。
巴州北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北部,距村委会49千米。东经95°25'53.50",北纬40。25'50.2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表散落遗物和其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巴州古城周边军防设施,对研究当时城址周边军事防御体系和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六工城西1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35'16.70〃,北纬40。23'34.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位置和构筑形制,初断为汉代一清代六工城周边军防设施,对研究六工城周边军事防御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六工城2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34'55.90",北纬40。22'12.5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所312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处位置,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两州之间古道及驿站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对研究瓜沙地区历史地理文化及交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3号烽燧遗址位于新堡村东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4'31.90",北纬40。24'52.2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二普资料及位置,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两州之间古道沿线及驿站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对瓜沙地区历史地理考古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老师兔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3200米。东经95°35'37.10",北纬40。20'35.1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构筑形制,可推断为汉代一唐代,是六工城与山南地区之间古道沿线安全瞭望、警戒设施,对研究该区域历史文化及交通具有重要价值。
瓜州口房屋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6千米。东经95°34'33.10",北纬40。26'15.1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理位置和构筑形制,推断为汉唐时期据守南北穿越十工山交通古道沿线服务或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瓜州地区南北交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瓜州口下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5千米。东经95°35'30.60",北纬40。21'37.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二普资料及位置判定为汉代一唐代遗迹,曾作为瓜沙两州之间古道沿线和六工城周边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百齐堡遗址位于卓尼村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2'07.50",北纬40。25'44.50"。据《肃州志》中记载,该城址建于清雍正十二年,主要用来屯兵屯粮,后因此地缺水,而被废弃。保护级别市级。对研究清代兵营讯堡制度及堡讯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
广至北烽燧遗址位于卓园村西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3'27.60",北纬40。27'25.3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烽燧居于汉长城主线南侧,属汉长城附属军事报警设施,在保障汉代疆域安全及东西方丝绸之路畅通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第三节遗址313广至北墓群位于卓园村西部,距村委会5000米。东经95。33'18.60〃,北纬40。27'09.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年代待定。是近年新发现墓群之一,对研究这一区域尤其是六工城以及巴州故城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