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至藏族乡620922一C008广至藏族乡[GUANGZHIZANGZUXIANG]瓜州县辖乡,因汉代设广至县治所而得名。位于县境西南部,东经95。34'29"~95°35'48",北纬40。24'48"40°24'11"之间。人民政府驻新堡村,距瓜州县城25千米。辖区东西长9千米,南北宽15千米,面积70平方千米。
广至藏族乡是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2007年10月设立广至藏族乡。接收安置九甸峡库区卓尼县、临潭县、岷县等非自愿移民。
2014年末辖卓园、卓尼、洮砚、岷县、新堡、临潭6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人口9200人,其中,藏族占35%,汉族人口占65%。
境内为荒漠平原盆地,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势平坦,局部区域有风蚀地貌特征。海拔1124米-1136米。属瓜州县双塔水库以西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2S℃,无霜期172天,年降水量50.5毫米。双塔水库保障农业灌溉。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甘草、枸杞等。特色文化为洮砚开发生产。民间艺术洮砚雕刻的《寒宫广袖》《女娲补天》《天女散花》《琵琶行》《花好圆月》等作品,多次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有小学6所,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6个。
第一节单位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位于新堡村。东经95°34'25.14",北纬40。24'36.03" 。2007年10月成立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工作。
瓜州县公安局广至派出所位于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2009年6月成306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立瓜州县公安局广至派出所。负责管理广至藏族乡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障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瓜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广至信用社位于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2013年设立。是瓜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广至藏族乡设立的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和贴现,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石化甘肃酒泉石油分公司瓜州县广至加油站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000米。2012年设立。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甘肃酒泉石油分公司在瓜州县广至乡设立的加油站。
35千伏广至变电站位于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2007年设立。2010年1月完成无人值班变电站改造,2014年9月完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升级。输出容量4000千瓦。
丝路飞天洮砚厂位于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2012年设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洮砚加工。
墨风洮砚玉雕石材加工厂位于广至藏族乡洮砚村。2013年设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洮砚玉雕石材加工。
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2008年3月,由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6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至藏族乡卓园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卓园村。2008年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2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广至藏族乡卓园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至藏族乡卓尼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卓尼村。2008年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3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广至藏族乡卓尼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一节单位307广至藏族乡洮砚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洮砚村。2008年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4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广至藏族乡洮砚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至藏族乡岷县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岷县村。2008年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5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广至藏族乡岷县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至藏族乡临潭小学位于广至藏族乡临潭村。2008年九甸峡项目在此新建广至藏族乡7号点小学。2009年命名为广至藏族乡临潭小学。主要职责为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实施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二节村民委员会、居民点卓园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藏族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5千米。寓意卓尼县移民的新家园而取名卓园村。2008年10月成立卓园村。2014年全村212户,951人,耕地面积3324亩。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卓园村村民委员会,即为卓园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4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74户,322人。二组46户,210人。三组62户,279人。四组30户,149人。
卓尼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藏族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4千米。因安置卓尼县移民而得名。2008年10月成立卓尼村。2014年全村203户,841人,耕地面积2646亩。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卓尼村村民委员会,即为卓尼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4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50户,223人。二组60户,253人。三组46户,192人。四组47户,198人。
洮砚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藏族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2千米。因移民来自卓尼县洮砚乡而得名。2008年10月成立洸砚村。2014年全村238户,1249308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人,耕地面积3240亩。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洮砚村村民委员会,即为洮砚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4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54户,843人。二组70户,320人。三组64户,289人。四组52户,228人。
岷县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藏族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4千米。因安置岷县移民而得名。2008年10月成立岷县村。2014年全村465户,2328人,耕地面积6864亩。辖8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岷县村村民委员会,即为岷县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8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54户,243人。二组70户,342人。三组58户,278人。四组51户,275人。五组60户,272人。六组36户,193人。七组71户,336人。八组71户,334人。
临潭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藏族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千米。因安置临潭县移民而得名。2008年10月成立临潭村。2014年全村262户,1241人,耕地面积3624亩。辖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临潭村村民委员会,即为临潭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4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65户,287人。二组84户,371人。三组47户,237人。四组66户,309人。
新堡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广至乡中部,广至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新成立的移民新村而得名。2008年10月成立新堡村。2014年全村560户,2463人,耕地面积7434亩。辖8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枸杞、甘草等。有小学、卫生室。新堡村村民委员会,即为新堡村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教育、服务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8个组居民点集中在一处。一组71户,342人。二组71户,342人。三组71户,342人。四组60户,279人。五组76户,362人。六组75户,357人。七组70户,341人。八组70户,33臥。第三节遗址309第三节遗址望杆子5号烽火台位于新堡村西部,距村委会2000米。东经95°24'30.70〃,北纬40。28'14.30"。以文物普查排序为5而得名。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烽火台系汉代所建,无任何修缮痕迹。
东沙窝3号敌台位于卓尼村西部,距村委会2500米。东经95。16'47.70", 北纬40。28'33.10" 。以文物普查排序为3而得名。保护级别尚未核定。
瓜州口五个塔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9千米。东经95°35'28.90",北纬40。21'55.6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年代待定,初步推断应为当地老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后废弃,对研究本地宗教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六工城西1号房屋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6千米。东经95°34'15.80",北纬40。23'03.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2号房屋遗址位于新堡村东部,距村委会4000米。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3号房屋遗址位于新堡村东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4'38.0",北纬40。24'08.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遗迹,对研究汉代民房建筑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4号房屋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000米。东经95°33'37.70",北纬40。22'55.20"。年代待定。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对研究早期民房建筑布局和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芦草沟烽燧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2千米。东经95°27'39.30",310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北纬40。19'17.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理位置、构筑形制及二普资料,推断是汉代一清代瓜沙二州间古道沿线瞭望警戒、驿站遗址。对研究瓜沙历史文化及历代交通贸易具有重要价值。
巴州古城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北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27'27.80",北纬40。24'31.80"。芦草沟下游且文物普查为巴州古城而得名。当地人口口相传“先有巴州城,后有瓜州城”说法,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城址内外散落有大量陶片。遗址面积大,遗物时代特征明显,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即为汉广至县置所,对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及城址构筑具有重要价值。
巴州古城房址位于岷县村西部,距村委会4300米。东经95。27'19.10", 北纬40。24'37.9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房址疑为汉代巴州古城内衙署所在,对研究当时城址构建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巴州古城窑址位于岷县村西部,距村委会5800米。东经95。27'17.70", 北纬40。24'30.8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四周散落大量陶片,可断定其时代为汉代,对研究当时窑址构筑形制和瓜州制陶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双墩子西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8000米。东经95。35'58.00",北纬40。20'43.6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理位置和相关遗存,被推断为汉唐时期南北穿越十工山古道沿线安全瞭望警戒设施,对研究该区域交通和道路沿线信息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瓜州口寺院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1千米。东经95°35'44.30",北纬40。20'53.0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构筑形制,其时代可断定为西夏时期,对研究西夏时期河西历史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火焰山1号烽燧遗址位于临潭村南部,距村委会13千米。东经95°34'00.30",北纬40。20'40.5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位置和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二州之间古道沿线交通警戒设施,对古代交通贸易畅通起到过重要作用。第三节遗址311火焰山2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4千米。东经95°2706.30",北纬40。17'32.8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地理位置,可推断为汉代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道路走向及道路沿线军防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火焰山3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3千米。东经95°25'26.60〃,北纬40°17'04.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地理位置,可被推断为汉代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道路走向及道路沿线军防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火焰山南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53千米。东经95°29'28.70",北纬40。18'00.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地理位置和地面散落遗物,被断定为汉广至县一悬泉驿古道沿线军防设施,对研究当时军事防御体系和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老师兔一悬泉古道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南部,距村委会48千米。东经95°25'26.40",北纬40。17'03.9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其走向,被推断为汉唐时期广至县一悬泉驿重要通道,对研究汉唐时期瓜沙地区历史文化和交通走向提供实物资料。
巴州北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西北部,距村委会49千米。东经95°25'53.50",北纬40。25'50.2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表散落遗物和其构筑形制,被推断为汉代巴州古城周边军防设施,对研究当时城址周边军事防御体系和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六工城西1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35'16.70〃,北纬40。23'34.7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位置和构筑形制,初断为汉代一清代六工城周边军防设施,对研究六工城周边军事防御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六工城2号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东部,距村委会4200米。东经95°34'55.90",北纬40。22'12.5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和所312第十四章广至藏族乡处位置,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两州之间古道及驿站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对研究瓜沙地区历史地理文化及交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工城3号烽燧遗址位于新堡村东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4'31.90",北纬40。24'52.2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根据二普资料及位置,被推断为汉唐时期瓜沙两州之间古道沿线及驿站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对瓜沙地区历史地理考古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老师兔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3200米。东经95°35'37.10",北纬40。20'35.1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构筑形制,可推断为汉代一唐代,是六工城与山南地区之间古道沿线安全瞭望、警戒设施,对研究该区域历史文化及交通具有重要价值。
瓜州口房屋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6千米。东经95°34'33.10",北纬40。26'15.1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地理位置和构筑形制,推断为汉唐时期据守南北穿越十工山交通古道沿线服务或警戒设施,对研究当时瓜州地区南北交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瓜州口下烽燧遗址位于岷县村南部,距村委会15千米。东经95°35'30.60",北纬40。21'37.40"。保护级别县级。根据二普资料及位置判定为汉代一唐代遗迹,曾作为瓜沙两州之间古道沿线和六工城周边安全瞭望、守备设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百齐堡遗址位于卓尼村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2'07.50",北纬40。25'44.50"。据《肃州志》中记载,该城址建于清雍正十二年,主要用来屯兵屯粮,后因此地缺水,而被废弃。保护级别市级。对研究清代兵营讯堡制度及堡讯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
广至北烽燧遗址位于卓园村西北部,距村委会6000米。东经95°33'27.60",北纬40。27'25.30"。保护级别尚未核定。该烽燧居于汉长城主线南侧,属汉长城附属军事报警设施,在保障汉代疆域安全及东西方丝绸之路畅通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第三节遗址313广至北墓群位于卓园村西部,距村委会5000米。东经95。33'18.60〃,北纬40。27'09.70" 。保护级别尚未核定。年代待定。是近年新发现墓群之一, 对研究这一区域尤其是六工城以及巴州故城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