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锁阳城的十八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355
颗粒名称: 我在锁阳城的十八天
分类号: G232
页数: 8
页码: 189-196
摘要: 许久,锁阳城对我来说只是镶嵌在脑海里那些印在《瓜州民间故事》中的铅体,有关于锁阳城的故事,也只是历史留给今人对过往的记忆,从历史斑斓深处款款走来,牵着你的手走进当初的梦里。无数次的梦中,自己真真切切的站在锁阳城的点将台上,追寻当年的故事,伫立远望那瀚海阑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鼓角争鸣。2013年自己有幸参加了中哈吉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中国段锁阳城景点的本体保护及景区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建设工作,锁阳城之行遂得如愿。“这是锁阳城的前哨,也就是临时售票点,城址还在前面。”因为用红柳树枝编织的棚帘不仅耐用、遮阳性好而且能和所处的地貌景观保持一致,说白了就是伪装性好。
关键词: 锁阳城 感想录

内容

许久,锁阳城对我来说只是镶嵌在脑海里那些印在《瓜州民间故事》中的铅体,有关于锁阳城的故事,也只是历史留给今人对过往的记忆,从历史斑斓深处款款走来,牵着你的手走进当初的梦里。无数次的梦中,自己真真切切的站在锁阳城的点将台上,追寻当年的故事,伫立远望那瀚海阑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鼓角争鸣。2013年自己有幸参加了中哈吉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中国段锁阳城景点的本体保护及景区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建设工作,锁阳城之行遂得如愿。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搭乘便车赶往距瓜州城南约70公里的锁阳城景区,闪过眼帘的都是茫茫望不到头的大戈壁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矮灌木植被的相互交替。车在平坦而又蜿蜒的路上行驶着,耳朵里插着耳机的我,在车偶尔的晃动中慢慢睡去。车猛地减速,我从梦中惊醒,揉揉模糊的双眼,映入眼前的是两间小房子,房子被一个又一个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和遍布着不知有多少年光景的骆驼刺包围着,还有无数生活在这里的小虫虫。“锁阳城呢?”我很疑惑的四处看着。“这是锁阳城的前哨,也就是临时售票点,城址还在前面。” 一条笔直的公路拖着尾巴向南奔去,一排房子掩映在一片树林里。“那才是主阵地呢——锁阳城文物管理保护所,从现在开始已经进入锁阳城遗址保护区了。”站在售票点门前的一位哥哥这样说道。
  裸露的戈壁除了砾石小山丘就是连片的骆驼刺,除了掩映在树木丛155中的文管所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房子就是附近成排成列的杨柳树沙枣树芦苇丛,剩下的只有远远看去地面蒸腾的丝丝热浪了。虽然从小生活在瓜州大地上的我知道这儿的地形地貌,但眼前的一切和我脑海里幻想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看着工作人员一个个包裹的严严实实,分不清男女,顿时感觉条件好艰苦啊。吃过晚饭,已经天黑,沁人心脾的阵阵凉风习习吹过,戈壁上知了的叫声不绝于耳,我站在临时售票点的门前,看着公路的尽头深处,璀璨的星空,银河白带划过,一颗颗星星明亮亮的眨着眼…… 早晨6点钟,戈壁的鱼肚白还渗着股凉意,第一次踏入锁阳城遗址景区,心里充满了好奇,连踩在脚下的石子路,我都要低下头看看,找寻历经千年的光阴。我的任务是为景点正在搭建的休息换乘区凉棚搬运原材料原材料,其实就是本地特有的红柳树枝。因为用红柳树枝编织的棚帘不仅耐用、遮阳性好而且能和所处的地貌景观保持一致,说白了就是伪装性好。毕竟凉棚是当代人为方便游客搭建的,如果显得突兀和现代,那就和周围景观太不协调了,不符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基本要求。我和几个叔叔坐着农用四轮车出发了,车上的几句寒暄才知道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趁着农忙的空隙来干这个活,对于常年劳作的他们来说这就好比收割麦子一样,是日常劳动生产中常有的事儿,这从后来他们在割取红柳树枝时得到的印证:手法熟练,经验丰富,不是乱割一通,而是有选择有计划的去割取,在树木本身可承受可再生的范围内,割取所需,既割到红柳树枝又不影响红柳自身生长。农民的用心和朴实无华一览无余,虽然不认识多少字没有上过几天学,在中国大地底层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知道怜爱草木、取之有度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道理。这和那些只顾一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文物法置若罔闻,一心图省事明知在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区内,不能破坏当地地形地貌的建筑商们相比,不仅在156处事上更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的人性表现形成巨大反差!开工啦!他们一个个翻身一骨碌坐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拿出自己的家伙——镰刀。镰刀刀刃明亮闪光,一看就很锋利,刀把磨得圆滑光亮,不知道已经陪着他们完成了多少次丰收,干了多少农活。感情可见一斑。“娃子,你戴手套了吗? ”一位农民叔叔问道。“没有,我戴不惯,麻烦。”“我有,要不给你吧,红柳树枝可不好弄,别把你手划破了。” “谢谢叔叔,我感觉戴着不舒服。” “那你待会小心点,万一不行就来找我要啊。”见我执意不要,就指了指方向走了。说实话,我真的戴不惯手套,平常在家干活时,如果不是非常需要的时候,我从来不戴,尽管有时干完活,尤其是接触土活泥活后,每个指头的指甲盖附近都会起肉刺,一揪还疼,那几天,确实挺要命。
  开干了。我钻进红柳丛中,突然就蒙了,竟然连一条路,准确说连开阔点能走的地儿都没有,到处都是红柳,简直就是海洋。红柳这植物特怪,不像杨树那样挺拔,也不像柳树那样婀娜,株株红柳柳枝四散丛生,形成密不透风的网,正好又是红柳开花的季节,身在红柳丛中,不仅热得要命,尽管衣领口都封的严严实实,可是红柳花絮还是从领口钻进来了,一遇汗水,浑身上下那个难受,恨不得立即脱得精光,在这种环境下最能磨得就是性子。更别说找到他们了,不可能出去吧,就算出去还是得进来。我仔细观察着,希望能够发现有人走过的痕迹,还别说挺管用,虽然还是没有看到他们,但是找到了一捆一捆摆地整整齐齐的红柳树枝,我抱起一捆就走,没想到,一捆虽然没有多少,但是真的很沉,挺吃力,我就半抱半拖,人从红柳树丛钻出去倒是容易点,毕竟轻便,可还抱着捆红柳树枝,真的不好岀,再加上在红柳丛中不知走了多久,七拐八拐,我就迷路了,从哪走都不对。我又往回走,这可倒好,往回走的路也不知道在哪了。越乱越急,157越急越乱。又气又急,急的是不仅红柳树枝运不出去了,把自己还搭上了。气的是我为啥要到这种地方来,要干这个呢?放若有空调有西瓜的日子不过跑到这地方受罪。抱怨归抱怨,抱怨完了,还得找路,我仔细回想着自己走过的路,寻找熟悉的环境,最后终于出来了。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 我还得自己装车,刚开始还好办,一扔就进了车厢,倒也省事,慢慢地,红柳树枝越来越多,我还得一点一点扔上去,然后再上车厢里踩踩,整理整理,来来回回,跳上跳下。搬运路途远不说,割下的红柳树枝多不说,就这几个来回,我就有点吃不消了。是不是割红柳树枝挺轻松的,左手抓着红柳树枝,右手一挥就搞定了。趁休息时,我拿起镰刀,试了试,本以为这就和割麦子一样,左右手相互配合,注意镰刀和柳枝的接触角度,然后一用劲就行,谁知,哪有那么简单,柳枝韧性很强,镰刀一拿不好拿不稳, 刀就直奔自己的左手左腿而去。尤其是左小腿,裤脚划烂那就已经很幸运了。割红柳树枝时,还需要整个人钻在一株红柳丛里,热和难受都是小事, 红柳丛不知名的虫虫横冲直撞,直往身上扑,尤其是眼睛和鼻孔耳孔,不仅如此,还需要精准的眼力寻找粗细适中的枝条,太粗没有良好韧性,太细编织的时候没有办法拢在一起,太粗太细都是浪费。我还是搞搬运吧,人只有尽其才方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结束,他们都围在一块坐了下来,拿出自己带来的馍馍嚼着,喝着白开水,空间还聊几句,闲谈间偶尔露出农民特有的笑脸。那张笑脸,引我久久思索。这就是农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农民,在这辈子生活的大地上用汗水耕种,用勤劳收获,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活着变成了生活。
  收工了。不知不觉,日头偏西接近地平线,身心俱疲,坐在车里,一阵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望着逐渐远去的尽头,越来越小。夜深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去,戈壁的夜晚,少了知了的叫声和风声,真的安静158的出奇,仿佛一切又沉浸回历史的尘埃中了。恍若久久无人问津,等待吹去孚尘。
  闹钟一响,还在睡梦中的我被惊醒,这么快就到时间了,起来感觉一点力气也没有。而这才是开始,坐在车里,顾不得一路颠簸,闭着眼抓紧补补觉。迷糊中,车停了,“由于棚帘材料需要太多,今天要加倍加量,调换一下,小王这次留下,编织棚帘吧。”我一听,这活好,轻松,立马了精神。先是选择平整的地方,画出3x3米的地方,4个角钉上事先准好的木桩,外围用粗一点的铁丝箍出边框架,用细一点的铁丝轮流交替线,然后将运来的柳枝三两条作为一小捆充当填充物,用细铁丝穿插固依次这样循环。织一张这样的棚帘一点也不轻松,铁丝固定太紧,每捆之间缝隙太大,不美观不说,红柳树枝失水分后,容易被勒断,从而 :低棚帘的效用。铁丝固定太松,整张棚帘松松垮垮,臃肿不堪,拿都拿起,更别说到时候还需要绑在凉棚架上了。编织的时候需要3个人协作,少默契不行,毕竟红柳树枝不是足够长,放在两边,没有办法顾及中间,在中间两边又够不到,需要3个人保持一样的进度,每两个人将各自的捆长短不一的红柳树枝理顺交替互补,谁快谁慢都不行。蹲或者坐在那 ,就是半晌,腿都麻的没有知觉了。好不容易熬过去一天,站起来时,半身完全不听使唤。
  棚架焊接好了,接下来就是刷防锈漆。端着一个碗,拿着把小刷子,在棚架周围刷漆。一般油漆都需要兑一定比例的汽油,这样就不会太稠黏。兑汽油,也是有讲究的,太多太少都不行,需要恰到好处。可是防漆却不一样,不仅价格昂贵,相比其他能兑汽油的油漆来说,它更需要寺原生态,可原生态的防锈漆挺黏,刷漆的时候,涂层刷得太薄,没有去起到防锈的效果,涂层刷得太厚,又是在浪费,薄厚不一,又显得难看。
  159另外,这防锈漆干起来,也比别的油漆慢,都好几天了,才凝固,到需要在指定位置支棚架的时候,有些棚架表面的防锈漆都还没有干呢,毎次扶棚架的时候,搞不好,就是一手油漆,清洗都比较困难麻烦,不小心蹭到衣服上,就更不用说了。
  固定棚架,不仅需要依据地形选择顺风口位置,还对棚架固定地点有严格要求,在不能占用太多观景道路的基础上还要力求整体美观统一。支架点需要下挖掩埋,用水泥浇筑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坑。搭棚帘,更是一个技巧和力气活。别看那么一张3x3米的棚帘,可是一点都不轻。搬上车的时候,所有人都得上阵。到了棚帘向棚架靠拢的时候,尤其往棚架顶部放棚帘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支撑物,利用阶梯原理,中转借力层递上去,由于在抬升棚帘的时候,依赖身体上半身和手臂的力量,地面站的人没有办法递太多的力,最多只能用棍之类的笨拙的扶着棚帘,以此多少给递点力,棚帘上不上的去,就要全靠负责中转的人的那一下子了。另外负责中转的人要是和地面的人配合不好的话,那么就会失手,整个棚帘不仅上不了棚架也弄不到中转的支撑物上。
  干得最多的,还是搬运红柳树枝。记不清换了多少个地方,自己一个人装满了多少车,每次搬运的单程到底有多少公里,搬运的红柳树枝最后编成了多少张棚帘。等所有需要的棚帘编织好的时候,脱下衣服,竟然没有发现,隔着那么厚的衣服,我的两个手腕,磨的通红不算什么,早已经磨烂结疤了。
  在工期结束的那个下午,终于有时间有机会去锁阳城遗址内城走走。看着城内四处丛生的红柳树,沿着昔日的街道遗迹,踏上木栈道,一路蜿蜒,感慨颇多。来到擂石滩,这个古战场遗迹,也不知多少将士血洒此处,多少忠魂长眠于此。风飞沙,迷了双眼,旋过颗颗曾经作为武器的石头.160俯下身,指尖触摸到的,感受到的是当初誓御敌于外的坚定。几多风雨,几多彷徨,多少金戈铁马,多少枕戈待旦,诉说着那曾经历史洗涤的岁月。远去了刀光剑影,黯淡了鼓角争鸣,壮阔波澜却仍历历在目,噫吁兮,威乎哉。站在点将台上,伫立远望,残阳如血,映红整个天边,一场场八百里分麾下炙映入脑海,一曲曲五十弦翻塞外声回响耳边,沙场秋点兵..如今锁阳城申遗成功,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回想起我的十八天暑期工作,也觉得很有意义。毕竟在我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就有幸参加了锁阳城申遗,虽然苦了累了,但亲身经历了。那些回忆将伴我一生,申遗的精神也会受用一生。

知识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瓜州文化遗产》

矗立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历史底蕴深厚饱满,文物遗迹遗 存灿若繁星。瓜州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 艺术享誉世界,隋、唐玉门关名重学界。瓜州是东汉大书法家“草圣”张 芝的故乡、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讲经说法和西行取经的重要策源地、唐 代名将张守珪西征吐蕃大军的重要古战场。瓜州还是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 廊最后一战的红色革命圣地。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