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城遗址申遗过程中创新意识的运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342
颗粒名称: 锁阳城遗址申遗过程中创新意识的运用
分类号: G232
页数: 5
页码: 158-162
摘要: 锁阳城遗址申遗既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又是全新的一次挑战。如何能够使锁阳城申遗一次性成功?单凭完成艰巨的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勇气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加申遗的工作人员,既要学习先进的经验,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梯。锁阳城遗址申遗,需要的就是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融汇在一起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经使用,路面易形成搓板路面。核心保护区的环境整治复原,使锁阳城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关键词: 锁阳城 遗址申遗 创新意识

内容

锁阳城遗址申遗既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又是全新的一次挑战。如何能够使锁阳城申遗一次性成功?单凭完成艰巨的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勇气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加申遗的工作人员,既要学习先进的经验,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梯。创新意识的源泉,来源于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是创造性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和出发点,目的就是“翻陈开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锁阳城遗址申遗,需要的就是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融汇在一起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锁阳城遗址,就是本着一切从锁阳城遗址的实际出发创新的。尤其是在展示道路的铺筑上。要把一个偌大的遗址,在丝毫不破坏遗址原貌的情况下,全面而有特点的展示在游客面前,就必须创新。因此,我们在锁阳城遗址展示道路的铺筑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
  124一、观念创新创新是在现有基础上前进、突破,某种程度又需要对现在申遗思路、申遗模式的传承、修定、调整,甚至否定。因此我们树立“首次申遗、首次成功”的必胜信心和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胆气,汲取先进经验,但要实事求是,不迷信、不照搬。一切都从锁阳城遗址申遗的实际出发。比如在展示道路的铺筑过程中:首先,从展示道路的铺筑设计上,就形成自己的风格,采用:远观用电瓶车道、近观用人行步道、在翻越本体及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的理念,远看全貌,近看细微,远近结合,不损坏文物及信息。远观用电瓶车道:开辟大循环线路(从入口→1、2号遗址f西北角墩→西南角墩f南城墙东南角一塔尔寺“锁东”公路→入口)和小循环线(绕内城遗址一周),基本全面展示了锁阳城遗址内外城和塔尔寺的全景风貌,沿途设有入口处、1号遗址、2号遗址、西北角墩、盐豆木、西南角墩、塔尔寺等6个换乘点,方便搭乘。近观用人行步道:从西南角墩换乘点下车,沿人行步道登上西南角墩,角墩上设有观景台,(观景台与跨越城墙的木栈道连为一体,和木栈道一样的做法,二者浑然一体。)站在观景台上,可一览遗址全貌,并能远景眺望古垦区和古墓区;下观景台,沿城址内人行步道到北城门出内城,行至西北角墩换乘点搭乘电瓶车。沿途将城内建筑遗迹和景观一览无余。
  翻越本体及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在几处翻越本体的地方和盐豆木、塔尔寺这些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保护这些文物信息。
  其次,在电瓶车线路选择上,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利用原有125的旧路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地表原貌的占用;二是依形就势,选择没有植被和障碍物且较为平缓的地面通过,尊重大自然的遗存;三是尽量确定在外城和内城最佳的观赏距离中间;四是不损坏任何文化层和植被;五是对车道的宽度、车辆在运行中的停靠和会车做周全详细的统盘考虑。
  第三,人行步道的线路选择更为讲究:一是选择最重要的参观景观的重要节点;二是不损害遗址本体;三是不触动遗址的文化层;四是尽量开所有植物;五是在不同的遗址本体区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步道形式;六是随形就势,因地制宜,路随景转,景、路自然协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七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体现了最小干预的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八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工人的通行在道路上和行走路线上,做合理安排及周全考虑。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在借鉴中创新,保证大型土遗址的展示的完美。
  二、方法创新在道路铺筑过程中,不使用现代材料,不用机械,全部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原始人工做法的高科技工艺流程。并且,进行道路铺筑试验。针对不同的地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材料和针对不同材料所运用的工艺。看其形状是否和环境相协调,看其效果是否达到适用标准。不厌其烦举一反三的做好每一次试验,虚心讨教,反复征求修正意见,最后确定方案,直至达到各方满意。
  在游客接待设施的制作中,像换乘点凉棚的制作安装:把现代材料焊制的架子,经喷砂改变为与环境一致的颜色;选用红柳、芨芨草、古老树种的树枝等材料,用传统的手工编制的方法,编织成草帘,绑制在架子上,既符合古朴、简洁与环境和谐,崇尚自然等理念,又具有实用性,还达到了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的要求。
  在对遗址内以刖用现代材料已经形成的建筑,像铺油路面、本体顶上的水泥砖,这些都不符合申遗要求。处理上,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锁阳城遗址入口处的一段柏油路面,这是用现代的铺筑材料和铺筑方法铺筑的,如果拆除,对环境又是一种破坏,且耗时耗资。为了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对其进行了自然状态的恢复,具体做法是:
  1.选择约30米的路段,进行试验。把路面两边的路沿砖抹上泥巴,在上面铺上米粒沙石,再在路面上也铺上一层约5厘米厚的米粒沙石进行覆盖,使其和电瓶车道的色泽保持一致。但路面显得过于规整,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经使用,路面易形成搓板路面。
  2.为了解决试验后存在的两点不足,使路面保持自然状态,车行驶不易形成搓板路,二次试验撬去油路两边的路沿砖,把路面与两边的地表修整成自然衔接,使规整的路面变成自然状态,然后在路面上铺1厘米厚的米粒石,让油路成自然状态,与电瓶车道浑然一体,且车行走不易形成搓板路。
  3.二次试验取得成功,把入口处的路面全部按二次试验的经验进行了自然状态的恢复。
  4.在恢复施工中,对路边的植物,全部保护,保持原环境不变。
  柏油路面的覆盖,从外效果来讲,弥补了锁阳城遗址内现代建筑造成的缺憾,使用效果很好。从经济角度分析,节约了资金。达到了申遗要求。
  对本体上的水泥砖,侧采取拆除,然后用麦草泥封护。有效地保护了本体。
  还对历年来核心区内,所有的人为痕迹进行了复原。核心保护区的环境整治复原,使锁阳城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27三、技术创新木栈道铺筑中,木料采用科学配方,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既可使木料显旧,遮挡新木料的扎眼,又可达到防虫、防蜂、防雨翘、不褪色的功用。达到感观简单,颜色柔和陈旧,成型稳定、坚固,方便行人,有力地保护了地表及地下文物信息。木料处理的方法,就是用中药,经过反复调试、科学配置,总结出来的。
  创新是一项新鲜事物,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失败。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在申遗过程中就有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每一项工程都釆用先实验、看效果、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再正式投入的正确做法,不但通过申遗考察验收,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参观考察时的肯定和好评。

知识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瓜州文化遗产》

矗立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历史底蕴深厚饱满,文物遗迹遗 存灿若繁星。瓜州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 艺术享誉世界,隋、唐玉门关名重学界。瓜州是东汉大书法家“草圣”张 芝的故乡、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讲经说法和西行取经的重要策源地、唐 代名将张守珪西征吐蕃大军的重要古战场。瓜州还是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 廊最后一战的红色革命圣地。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景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