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锁阳城遗址申遗感想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339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锁阳城遗址申遗感想录
分类号: G232
页数: 58
页码: 139-196
摘要: 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李宏伟李燕2014年6月22日,在历经8年艰辛曲折、矢志不渝的申遗之路后,非常有幸的是我代表锁阳城遗址申请小组成员,坐在了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殿堂中。审议通过了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锁阳城遗址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位居全球第二。这是祖国的荣光,是家乡的自豪。2013年2月1日,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申报文本,锁阳城遗址被正式确定为中亚三国共同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
关键词: 锁阳城 遗址申遗 感想录

内容

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李宏伟李燕2014年6月22日,在历经8年艰辛曲折、矢志不渝的申遗之路后,非常有幸的是我代表锁阳城遗址申请小组成员,坐在了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殿堂中。审议通过了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锁阳城遗址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位居全球第二。这是祖国的荣光,是家乡的自豪。
  “锁阳城遗址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在于它作为我国古代城邑等建筑的杰出范例,展示了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阶段和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古丝绸文明和文化传播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见证”。那一天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日子,也是令我永远铭记的日子。
  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拥有长城、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第一批世界遗产,使这一尘封了许久的中华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还有大量文明成果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丝绸之路”就是其中之一。古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横跨亚欧15国,全长8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400多公里,沟通了亚欧非不同文明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作用,107不仅仅在于打通了交通、促进了贸易,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申遗工作是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于2006年提出并联合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项跨国项目,涉及到我国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5个省市。丝绸之路协调委员会于2011年5月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第二次会议,对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策略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后,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丝绸之路申遗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2012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再次召开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备选点名单,甘肃省共有7处遗产点(炳灵寺、麦积山、大佛寺、果园墓群、锁阳城、悬泉置遗址、玉门关)入选。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再次组织专家组,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和各备选点当地政府对待申遗工作的积极性和态度,最终研究确定了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遗产点22处,最终甘肃省列入5处遗产点,分别为炳灵寺、麦积山、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2013年2月1日,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申报文本,锁阳城遗址被正式确定为中亚三国共同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
  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的成功申遗,将进一步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对相关遗产点区域板块形成正面提振。这次申遗的成功使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名城,拂去了3000年沧桑积淀的尘埃,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闪耀于中国甘肃省瓜州县境内,闪烁在中国西部2000年的丝绸之路上,璀璨在世界古文明遗产之林。
  瓜州县锁阳城作为历史名城的申遗成功,既是古代丝绸文明的灵光再108现,也有今人的不懈追求与勤勉辛劳。从申遗立项到申遗成功,历经8年的艰辛工作。在这8年的艰辛工作之中,既有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内在心灵种种的忧患,更有肉体上无言的劳累与困乏。申遗的最终成功, 是古今文明有机融合的结晶。
  遥想当初开始申遗工作之时,部分领导的犹豫,社会百姓的质疑,当时我们这些举动不被世人理解,申遗既是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申遗过程又存在极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从我们考察的这几处遗产地看,重视投入、舍得投入,首先我们面临大量的资金需求,对于我们目前较为紧张的县财政而言,的确面临较大压力,据初步预算,锁阳城遗址申遗需投入资金六七千万,在我们最艰难情况下县财政筹措400万,真是有点杯水车薪,最终主要资金我们自己想办法:向国家局和发改委争取资金,施工的企业签订合同后,工程队先垫资干活,待资金到位后再付款等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其次在专业方面邀请国家、省、市有关申遗工作评审专家和权威人士到瓜州县进行实地考察,为申遗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得到国家文物局及国内知名申遗专家、学者大力支持,几乎同期和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派来的专家蔡超有过好几次交锋。我们积极参加国家和省文物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及协调会议,学习申遗的有关理念和知识,熟悉申遗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市上组织市、县两级文物部门有关人员赴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元上都和山西省大同云冈石窟、忻州五台山、晋中平遥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学习申遗工作。通过现场参观交流、看资料等形式,学习考察了遗产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组织协调、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宣传动员、迎检准备、博物馆展陈、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学以致用,我们锻炼一批队伍,给好多年轻人压了一些担子,通过加强业务,干中学,学中干,积累了一些经验。还有协调单位配合不力,县政府开会号召只要109抽到的单位如环保、交通、旅游、文化等部门都必须协作配合,当时唯一给予我们帮助的单位就是交通局。交通局康站长带领24人,用10天时间,开通了锁阳城遗址外环线4公里的地基,在这过程中我们文物局独自完成其余所有工作。当时,一边是希望申遗成功给瓜州县乃至中国带来的世界荣耀,一边是种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困惑、困境,甚至于无奈与无助。所有这些困难,无一不像秤砣般地压在我们的心里。
  前面有山,后面有虎,怎么办?两种选择:一是随大流,办成啥结果就算啥结果;二是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雄心,树立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决心,立志完成此项申遗工作,给瓜州人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物局领导审时度势,义无反顾、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为此,一班人带领全局人马,统一认识,周密规划,痛下死命令,敢立军令状。分成10组,定点、定时、定任务,各组明确分工,划清职责,昼夜加班,当天检查工作进度,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小组和工作人员,予以黄牌警告,甚至于最后通牒式的督促。要求各项基础工作要迎难而上,创新思维,精益求精,力求最好。
  一时,申遗的各个建设工地上,骄阳似火,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各组人马,人影穿梭,挥汗如雨,一派繁忙景象。现场监工的王景普,早出晚归。躬身亲为,最多时有五六个工程队同时施工,他都必须亲自到场,把施工的要求一一示范,连唯一的舅妈去世都顾不上去看一眼。每天往返于现场,肤色晒得如锁阳色的薛金局长,为了使管理用房的建筑风格及颜色与周边环境比较协调,达到预期效果,一次次进行试验,不厌其烦。吴荣丽馆长全身心投入为申遗专题片的拍摄等外宣工作做种种准备…… 看到这些场景,想想心中的压力与焦虑,作为一局之长,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对不起了,兄弟们。面对困难,我们只能这样。我们没有选110择啊最终经过艰辛劳动,终于完成了申遗的各项工作,迎来了申遗项目的国际和国内专家小组的验收。
  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派来的加拿大籍国际专家狄丽玲女士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小组来到瓜州县锁阳城遗址,对全面的申遗工作,如考古调查,检测系统,室外展示系统,室内展示系统,内部环境整治,参观电瓶车、人行步道标识牌,等等。进行了近乎苛刻的现场考察、评估和验收。
  事前,我们充分准备,反复检查,但是专家小组检查的项目之多,标准之高,验收之细,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让我们的心一直忐忑不安。据说这些专家在考察天水麦积山时,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在洞窟里捡起了一枚锈迹斑斑的铁钉,当场就放在了讲解员的手上。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负责人狄丽玲女士检查锁阳城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在提前安排的路线上引导,结果她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我往前面一看,一个白刺墩里面有一个塑料袋,我就提前过去把塑料袋捡起来装在兜里,她到跟前也没吭气,我估计她看见了我捡垃圾的动作,我心里一紧。结果,她对我的这个举动评价很好,还对我翘起了大拇指。还有一点,世界遗产专家早上检查的,就中午吃完饭这工夫,我们把申遗的纪念册就做好了。当国际专家组狄丽玲女士拿到纪念册时,大吃一惊,当时就感动得流泪了:你们有如此的办事速度和效率,真没想到。瓜州,我真是不想走了…… 在努力做好申遗这方面的工作上,我们借鉴过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也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内容:1.从考古专业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开发理论依据。2.借助行政管理手段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序开展工作。3.建立古文化遗产与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广泛的积极工作,继续做好展示道路的铺筑工作,如:人行步道、电瓶车道、木栈道等三类栈道。
  111这三类栈道于3年前开始铺筑,也是此次申遗工作中做得最好的,曾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好评。遗址的保护措施,接触大量的古遗址建筑和理论研究学习,例如:加固、抢险、夯土、材料等要与古建筑要求相当,在当时锁阳城遗址申遗文本中包括文本设计、路线设计、理论依据提供等,邀请到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教授,是国内申遗方面的顶级专家。我们最初在2008年前后做锁阳城设计保护,过了若干年后搞申遗,做规划,这段时间内了解到了一些城区状况,道路状况,城制的形制规模,历史文化的脉络,掌握了比北京专家更多的一手资料,同时,我们对国际上的一些土遗址保护措施的先进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锁阳城境内的一些地质、地貌、残破道路状况更清楚了。专家只是通过一个航拍片,说是人行步道、电瓶车道怎么摆?我们在现场,心里有一个疑问,他们设计的东西到了现场落不了地怎么办?我们就把我们设计的路线怎么改,怎么实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决定按我们的意见来,我们首先在线路的设计上极为讲究:一、选择最重要的参观景观的节点。线路的设计沿着古代的古道进行,古道上铺上一层25〜30厘米不等的混沙土,然后进行扫、踏、挤、碾压以后在上面铺了2厘米的细沙,这样把底下的浮土就盖了起来,地面保持了平整,碾压之后再刮,然后,把工程之后的痕迹用铁锨、扫帚修理平整,我们把它称之为“沙土归安”,意思是让那些古代将士的灵魂有个归安的地方,恢复古代文化遗存的原始面貌,同时让现代的人进去也感觉舒畅。二、不损坏遗址本体,不触动遗址的文化层以及尽量避开所有植物。木栈道遇到遗址内的每一棵植被草木都给它留出空间,建造过程中有一棵沙棘草,挡在木栈道中间,就为了这棵小草,木栈道便修改了一点点路线,因为沙漠里长一棵草是非常难得的,没水,能够为了让一个生命,不起眼的生命,我们尊重这个生命,让开了一小步,人类文明前进一大步,很人性化。三、在不同的遗址本体区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步道形式。其次材112料的选择和工艺的采用,都要达到车道瓷实,行车平稳,既不过大的破坏地貌,破坏存在的文物信息,又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面上的植物,还不影响遗址的整个景观。在道路铺筑过程中,尽量不使用现代材料,不用机械, 全部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原始人工做法的工艺流程。在游客接待设施的制作中,像换乘点凉棚的制作安装:把现代材料焊制的架子,经喷砂改变为与环境一致的颜色;选用红柳、芨芨草、古老树种的树枝等材料,用传统的手工编制的方法,编织成草帘搭在架子上。既符合古朴、简洁与环境和谐、崇高自然等理念,又具有实用性,还达到了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的要求。
  我记得两件令我最震撼的事。验收当时,把台湾故宫专家请来指导,老专家看了以后当场落泪,还有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郑其贤看了也落泪了,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那些专家、老教授说,没想到中国大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尊重有如此高的地步,不但对遗产本体的保护,而且对遗产内一草一木的尊重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派来的专家审查的时候说了两句话,我的印象很深,第一,对城址的雄伟、壮观感到震撼和震惊。第二,认为我们的木栈道、电瓶车道做得非常好,非常细化,包括我们的参观步道两边围了低矮的麻绳都认为做得非常好,不像敦煌莫高窟搞了那么多铁栏杆,感觉似乎有些生硬,不接地气。西安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一位博士看了锁阳城这个地方震惊了,下了这样的结论:他走过很多土遗址,瓜州锁阳城的古建遗址,在古丝绸之路存量不多且保存完整的土遗址当中,显得格外珍贵…… 天道酬勤。国际和国内的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软性和硬性指标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验收后,给我们的准备工作予以肯定,对我们的各项工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终于,我胸腔内那颗久久悬着的心落在了实处。
  听到验收合格的消息,我心情跌宕起伏,感慨不已,泪花湿润的眼前,113再现出许许多多的身影:在规划图前指指点点的陈同滨教授;到工地指导工作的县级领导;文物局干部职工充分发扬忘我的工作精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白天协调处理室外各项工程进度,夜间处理案头文字工作。锁阳城文管所李军所长当时任申遗小组第八联络小组的组长,腰间盘突岀很严重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为了不影响工作,去敦煌找了一位大夫按摩后症状稍有缓解,开了点药便速回工地坚持工作。病因源于2012年6月5日,锁阳城百年不遇的洪水漫过城址南边的防洪堤,洪水淹没了遗址原来的保护管理用房,水进去60厘米,室内外淤泥达15厘米厚,当时因没地方住,他让其他人休息,自己带着职工杨凯和工程队6名工人清理室内泥浆近半个月,由于劳累着凉李所长患腰间盘突出。他心怀事业、执着追求,有锲而不舍的冲劲。向来世界上能成就大事的人就是那些有赤子之心——初心、真心诚意、坚韧的精神+智慧的人。我总结自己的人生四雅一、北大讲课二、敦煌看窟三、瓜州看城四、戈壁滩上看星星所谓北大讲学是读万卷书,敦煌看窟和瓜州看城是行万里路,戈壁滩看星星是自己的心灵和宇宙的对话。由于当时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异常艰巨,申遗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头绪繁多,我经常往返于锁阳城工地,有时一天三趟,有一次累得坐在副驾上居然睡着了。从县城到锁阳城,车上的空调把我吹坏了,醒来时胳膊动不了了,空调的冷风寒气进了骨缝,这个疾病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好。2014年的6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这天锁阳城申遗的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申遗的点放的第一张图片是锁阳城遗址塔尔寺,当时看到的那一刻,顿时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觉得申遗过程当中受的那么多委屈,人们的不理解,人们的讽刺、挖苦、质疑……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眼前闪现出捂着口罩挥锹扬镐的姐妹,光着膀子操动机器的兄弟,还有……还有…… 申遗过后,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一次锁阳城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讨会,114国内知名专家来了100多位,参观锁阳城遗址。那静寂的美,残缺的美,壮观的美,悲壮的美,古文明的沧桑与壮美,古丝绸之路的雄浑苍凉,强烈震撼着每一位参访者的心扉。在对古文明产生崇高敬仰的同时,今人用辛勤的汗水,欣喜的泪水,无畏的担当,苛刻的履职,让古文明再次光芒耀眼,是他们心灵得以震撼的二次地震波。
  悠悠疏勒水,巍巍祁连峰。
  阳关断肠人,魂归锁阳城。
  115在瓜州,触摸千年前的时间脉搏李宏伟王丽萍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丝绸之路要道,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瓜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锁阳城遗址,锁阳城遗址在2014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锁阳城遗址,当你路过这些残垣断壁时,也许并不觉得什么。但是, 当你听完一千多年前,锁阳城的三次保卫战,感受完这片土地上的硝烟战火,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你就会对它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锁阳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戈壁荒漠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路沿线的商贸活动有着密切关联。这里保存了我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体系,是我国古代河西绿洲与西部边疆交接地带的重镇,是唐代至西夏时期多民族交往和经营的重地,是古代西部州郡城市建筑的典范,是古代绿洲荒漠化演进过程中的典型标本,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对于研究我国西部历史、文化、军事、农业、佛教、城市建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整个大西北,在土遗址类型当中,属甘肃瓜州的锁阳城遗址、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高昌古城,是我国土遗址建筑方面中最典型的城市。
  116锁阳城遗址充满了苍凉的美、残缺的美、还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城址始建于西晋,历经隋唐,唐代处于鼎盛时期,唐以后宋代时期,西夏国在这里建立了西平监军司,所辖地域为今酒泉到哈密这一带最重要的行政和军事的重镇。同时,锁阳城城址到了西夏后期元代的时候仍然叫瓜州,到了明代末年,城址废弃。遗址从始建至今,历经1700多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禀赋。简单来讲,在锁阳城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
  开元十五年(727)九月,吐蕃大将悉诺逻统帅大军五万之众攻陷瓜州,俘获瓜州刺史田仁献及王君㚟的父亲王寿,杀掠民户,夺取军资及仓粮。吐蕃统帅释放俘获的瓜州僧徒,让他到凉州,对王君㚟说:“将军常欲以忠勇报国,今日何不一战? ”王君㚟得到父亲被俘的消息,因身负守土之职,不敢逞匹夫之勇,未应吐蕃挑战,只能登陴西向痛哭。吐蕃在进攻瓜州的同时,还分遣副将莽布支围攻锁阳城旁边的一个小县城,围攻这个小县城的时候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吐蕃主力攻陷瓜州之后,大将悉诺逻又率领大军与莽布支分队集合乘势合攻小县城,数日攻打不下。在吐蕃大军围攻时,打了一个漂亮的持久战,以五万之众的吐蕃兵攻打只有四千人的小县城,居然坚守了80多日。小县城当时的县令,既是这个地方的地方官,同时有战争的时候也是指挥官,县令的名字叫贾师顺,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在这次抗击吐蕃的战争当中,发挥了优秀的指挥才能。最后,吐蕃兵围攻了多日没有攻陷,吐蕃大军中有之前俘虏的汉家女子现已成士兵之妻,汉家女子的家人都还在常乐城中,于是悉诺逻便派士兵到城下谎称想见妻子的弟弟,同时也劝降贾师顺:“瓜州城现在已经被我们攻破,吐蕃大军全部聚集在这里,难道你还要拒守吗?我妻子的兄弟都在城里面,很是想念,你为何不早些投降,以顾全城中人的安全。”贾师顺回答说:“投敌叛国按照国家的法律是要灭九族的,我受国家的爵禄,只能以死抗敌,岂117锁阳城申能背恩降贼。”悉诺逻知道贾师顺不投降,又攻城8天,再次派遣使者对贾师顺说:“你既然不投降,那就将城中的财物相赠,我便退兵。”贾师顺说我现在城内没有什么值钱的,只有战士身上的战袍,就扔下了儿件战袍。吐蕃兵一看贾师顺带领军民抵抗吐蕃的意志非常坚定,也得知城中无财帛,便夜烧死人,收营而去……贾师顺见吐蕃军队撤退,急忙打开城门收拾敌人留下的器械,葺补城墙,加强守备。吐蕃果然派精锐骑兵返回袭城, 见城中有备,继而退去。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瓜州第一次保卫战,就发生在瓜州境内,这个县城在唐代叫常乐县,现在称为六工城遗址,如今六工城遗址保存的较为完好,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瓜州退兵,吐蕃赞普亲自帅兵西去,联合突骑施苏禄,于闰九月围安西城(今新疆库车),被唐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击退。这时,传来河西吐蕃劲敌王君㚟被凉州回纥袭杀的消息。鉴于河西和瓜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王君㚟被杀,对河西、陇右抗蕃前线士气的影响,朝廷紧急调派朔方节度使萧嵩为河西节度使。萧嵩以刑部员外郎裴宽为判官,与王君㚟的亲信判官牛仙客共同执掌河西军政,人心才慢慢安定了下来。左金吾将军张守珪被萧嵩推荐为瓜州刺史,张守珪接到任命后,带少数亲兵往瓜州上任,时值吐蕃军队撤离不久,瓜州城劫掠之后残破不堪,而吐蕃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形势非常严峻。时不我待,张守珪马上组织留存的军民修筑州城,但刚把修城用的板堞立好,吐蕃军队突然驰临城下。城中军民见状,相顾失色,仓猝临敌,均无斗志。但张守珪却非常冷静,他先布置军民固守,之后命人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这时吐蕃已把瓜州城团团围住,见城上唐军饮酒作乐,全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时摸不着头脑,迟疑观望半晌,不敢贸然攻城,继而撤退。张守珪在城上见吐蕃后退,立刻命军士追击50里,此时吐蕃兵已无斗志,大败逃奔,唐军大胜。这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空城计,此次战争的胜利也使瓜州城安定了118很长时间。在《新唐书》及《旧唐书》中均有记载。张守珪自此以后深受当时皇帝李隆基的宠信,他去世以后,李隆基亲自写碑文悼念他,称赞他为边防疆域的守卫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张守珪在历史上也非常传奇,曾经救过安禄山一命,安禄山后来历经了许多事,但救命与提拔他的人都是张守珪,在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这个人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和转折点。这是第二次瓜州保卫战,张守珪用空城智退吐蕃兵。
  第三次瓜州保卫战发生在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王朝调集河西驻军以及西域的驻军到中原平叛,西北空虚,吐蕃又乘机入侵。瓜州军民英勇抵抗,挫败了吐蕃的阴谋,还与周围诸州相互照应,打了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持久战。战争延续了22年。期间,吐蕃利用瓜沙一带的民众信仰佛教围而不攻,直到大历十一年(776)才攻克瓜州,牵制了大量吐蕃军队,为保证唐朝西域诸州的安全作出了贡献。可以说瓜沙古代民众和地方民兵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持久战。这个城池也是英雄的城池,古代的将士为守卫华夏民族的疆域完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惨重的代价。
  回顾1300年前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瓜州及河西地区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更真实地了解到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和锁钥作用。这一瞬间,似乎触摸到了1000多年前的时间脉搏,仿佛听到了城楼里的喧哗、街道上的嘈杂,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来来往往的车马。当一阵风沙掠过,眼前,满眼尽是白云蓝天、断壁残垣。
  瓜州的塔尔寺遗址,它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塔尔寺最早兴建于西晋北周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佛教东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根据《法苑珠林》记载,在北周时期从西印度传入19颗佛骨舍利,分别119安放在敦煌、瓜州、甘州、凉州,这一批佛舍利同法门寺的佛舍利是同一批。其中一份就安放在瓜州城东的大塔内,也就是塔尔寺。据史载,这个寺院在唐朝的时候叫作阿育王寺。历经千年风雨,香火连绵不断。现在这个寺院的山门、大殿、钟楼、鼓楼以及安放佛舍利的大塔和大塔后的小塔群都完整保存,实属罕见。第二,在北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经编目是在这里完成,这是北京大学黄心川教授的研究成果,能在这里完成佛经编目,说明这里佛教之兴旺。第三,玄奘西行取经曾在这里收徒买马,讲经说法。在这里发生过几件难忘的经历:其一,玄奘西行取经的时候,曾在长安请高人算过一卦,卦中测出玄奘西行时骑着一匹红马,马的鞍子上有阳城申铁。结果他在瓜州与老胡人交换的马,是一匹往返于西域15次的识途枣红老马,鞍子上有铁,与高人所测居然大为相似。其二,玄奘在瓜州收授了第一个徒弟石磐陀。在收徒之前,他想到自己一路西行,出了玉门关便是八百里莫贺延磧大沙漠,这个地方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沿途没有水草, 不能没有向导,所以他就在佛祖面前祈求,赐他一名向导。他刚祈求完在转大殿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人尾随着他,玄奘就疑惑地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这个人回答道,我叫石磐陀,向师傅求戒,收我为徒。玄奘一看,他正需要一名向导,而石磐陀是名胡人,身体强壮,所以玄奘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收徒的事情就这么奇异地发生了。其三,州官为玄奘放行。瓜州的地方官员李昌接到凉州都督李大亮的牒文,就是现在的追捕令,牒文中写道:“有僧字玄奘,欲入西番,沿途州县宜严候捉拿。”当时的唐朝基业初创,疆域未稳,朝廷严禁百姓私自出关。李昌找到玄奘问他,牒文所捉拿之人是你否?玄奘怕有麻烦,吞吞吐吐不敢说实话,于是李昌对玄奘说:“师傅,我也是信佛之人,你要对我说实话,或许我可以帮你。”玄奘说我就是追捕令上的这个人,我们国家佛教经典不全,歧义很多,教内的争执不断,所以我决定为了佛法真理,舍命西去求取真经,以统一国内佛教教义混乱120的状态。玄奘的誓愿感动了李昌,随即李昌当面撕毁了通缉文牒,并催促玄奘抓紧时间离开瓜州,西去求法!第二天清晨,寺内的达摩师父告知玄奘,他梦见玄奘端坐莲花之上,向西飞去,玄奘觉得这是祥瑞之兆,于是收拾行装向西而去。
  之后玄奘夜渡葫芦河、偷越玉门关、独闯八百里莫贺延磧大沙漠,经历了沙漠上九死一生的艰难经历,到达伊吾、高昌,经南疆进入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达印度,最终取经成功。塔尔寺不仅成就了玄奘的一生,也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瓜州,为何会将玄奘取经博物馆修建于此? 瓜州县境内目前保存和玄奘有关的文物古迹达16处之多,非常难得。有州官放行的城池——唐瓜州、讲经说法收徒买马的寺院——塔尔寺、偷渡过的玉门关、葫芦河,以及经过关外的五烽等等,都与瓜州息息相关。瓜州县境内的东千佛洞、榆林窟,保存着6幅玄奘取经图,图上画的一僧、一徒、一马,便是玄奘当年取经路上艰难历程的真实写照。1990年在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的敦煌学家,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曾发表了一篇论文《新发现玄奘取经图探讨》,在这篇文章当中,他论述到玄奘取经图在东千佛洞和榆林窟中的发现,对了解《西游记》成书之前主要人物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为研究玄奘的原型及《西游记》主要人物的原型提供了一个范本,现在这6幅画还在瓜州保存着。从2005年开始筹备建造玄奘取经博物馆,最早在1984年的时候段文杰院长曾讲过全国要建一个玄奘取经蜡像馆,最好的地点就在瓜州。后来由于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曲向东在瓜州发起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 系列徒步活动,玄奘取经博物馆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开始建造。
  玄奘取经博物馆历经12年的艰苦努力,占地面积66.6亩,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于20】6年6月6日正式开馆。开馆之时,121邀请19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玄奘扮演者之一汪粤。
  沙僧扮演者刘大刚师徒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玄奘取经博物馆建筑为仿唐建筑风格,由福田花雨殿、中心陈列大殿、玄奘讲堂、藏经阁四个组成部分, 约3500平方米的布展空间,陈列了玄奘大师一生的事迹、中国佛教东渐的历史、历代高僧大德的取经译经,等等。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壁画艺术、雕刻艺术、场景艺术、声光艺术、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手段,真实展现了玄奘大师一生追求佛法真谛的事迹和民族脊梁精神,宣扬了瓜沙地区的独特文化,留给后世对玄奘精神的追寻与思考。为满足中外游客对佛教文化和玄奘文化的探索,还设计了临时艺术展区、禅修院、国学工作室、大讲堂、图书馆、游客体验区等诸多参与项目。2016年在县委书记宋诚同志的带领下,建造了中国境内第一个以高僧法号命名的道路——玄奘大道,全长4.2申公里,道路两旁的路灯采用的是玄奘手中的九环锡杖作为外形,绿化布置的也非常合理,涵盖了文化创新理念和玄奘精神。同时,在2016年9月9日召开了中国第五届玄奘国际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 有100多人参观了玄奘取经博物馆和玄奘大道,发出感叹:气势恢宏的大道还是他们首次看到。由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曲向东发起的玄奘之路,截止2017年已成功举办了12届,参赛人数累计超过20000人次,在国内外有较大的文化影响力。
  “玄奘之路”缘起于2005—2006年行知探索(原名科影传媒、行知传媒)与中央电视台、外交部联合策划发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由著名学者、企业家和媒体组成交流考察团,驾车自西安出发,踏着1300年前玄奘大师西行取经的路线,沿丝绸之路横穿中亚,于2006年11月18日成功抵达印度,全程12500公里,正在印度访问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并赞誉此次活动为“中印民间和平交往的盛举”。同年5月,首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在玄奘大师经历九死一生、西天取经的第122一个转折点的瓜州莫贺延磧戈壁开赛。玄奘之路系列活动和项目始终以“理想、行动、坚持"为主题,以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励志之路为目标,向社会不断传递正能量。目前,玄奘之路正在以通过举办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八百流沙极限赛等主题形式在内的系列文化活动稳步推向国际化。
  玄奘大师的事业发展是一件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改革开放当中,玄奘精神为国家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早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中流砥柱。玄奘取经博物馆作为展示、研究玄奘大师一生伟业的重要场所,也是参观朝圣玄奘大师的圣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平台。由此可见玄奘文化产业、玄奘文化创意以及玄奘系列活动的举办发生在瓜州也是实至名归了。
  123锁阳城遗址申遗过程中创新意识的运用王景普锁阳城遗址申遗既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又是全新的一次挑战。如何能够使锁阳城申遗一次性成功?单凭完成艰巨的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勇气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加申遗的工作人员,既要学习先进的经验,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梯。创新意识的源泉,来源于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是创造性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和出发点,目的就是“翻陈开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锁阳城遗址申遗,需要的就是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融汇在一起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锁阳城遗址,就是本着一切从锁阳城遗址的实际出发创新的。尤其是在展示道路的铺筑上。要把一个偌大的遗址,在丝毫不破坏遗址原貌的情况下,全面而有特点的展示在游客面前,就必须创新。因此,我们在锁阳城遗址展示道路的铺筑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
  124一、观念创新创新是在现有基础上前进、突破,某种程度又需要对现在申遗思路、申遗模式的传承、修定、调整,甚至否定。因此我们树立“首次申遗、首次成功”的必胜信心和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胆气,汲取先进经验,但要实事求是,不迷信、不照搬。一切都从锁阳城遗址申遗的实际出发。比如在展示道路的铺筑过程中:首先,从展示道路的铺筑设计上,就形成自己的风格,采用:远观用电瓶车道、近观用人行步道、在翻越本体及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的理念,远看全貌,近看细微,远近结合,不损坏文物及信息。远观用电瓶车道:开辟大循环线路(从入口→1、2号遗址f西北角墩→西南角墩f南城墙T东南角一*塔尔寺一> “锁东”公路→入口)和小循环线(绕内城遗址一周),基本全面展示了锁阳城遗址内外城和塔尔寺的 i全景风貌,沿途设有入口处、1号遗址、2号遗址、西北角墩、盐豆木、西南角墩、塔尔寺等6个换乘点,方便搭乘。近观用人行步道:从西南角墩换乘点下车,沿人行步道登上西南角墩,角墩上设有观景台,(观景台与跨越城墙的木栈道连为一体,和木栈道一样的做法,二者浑然一体。)站在观景台上,可一览遗址全貌,并能远景眺望古垦区和古墓区;下观景台,沿城址内人行步道到北城门出内城,行至西北角墩换乘点搭乘电瓶车。沿途将城内建筑遗迹和景观一览无余。
  翻越本体及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在几处翻越本体的地方和盐豆木、塔尔寺这些地下文化信息尚不明确的地方,铺筑木栈道,保护这些文物信息。
  其次,在电瓶车线路选择上,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利用原有125的旧路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地表原貌的占用;二是依形就势,选择没有植被和障碍物且较为平缓的地面通过,尊重大自然的遗存;三是尽量确定在外城和内城最佳的观赏距离中间;四是不损坏任何文化层和植被;五是对车道的宽度、车辆在运行中的停靠和会车做周全详细的统盘考虑。
  第三,人行步道的线路选择更为讲究:一是选择最重要的参观景观的重要节点;二是不损害遗址本体;三是不触动遗址的文化层;四是尽量开所有植物;五是在不同的遗址本体区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步道形式;六是随形就势,因地制宜,路随景转,景、路自然协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七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体现了最小干预的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八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工人的通行在道路上和行走路线上,做合理安排及周全考虑。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在借鉴中创新,保证大型土遗址的展示的完美。
  二、方法创新在道路铺筑过程中,不使用现代材料,不用机械,全部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原始人工做法的高科技工艺流程。并且,进行道路铺筑试验。针对不同的地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材料和针对不同材料所运用的工艺。看其形状是否和环境相协调,看其效果是否达到适用标准。不厌其烦举一反三的做好每一次试验,虚心讨教,反复征求修正意见,最后确定方案,直至达到各方满意。
  在游客接待设施的制作中,像换乘点凉棚的制作安装:把现代材料焊制的架子,经喷砂改变为与环境一致的颜色;选用红柳、芨芨草、古老树种的树枝等材料,用传统的手工编制的方法,编织成草帘,绑制在架子上,既符合古朴、简洁与环境和谐,崇尚自然等理念,又具有实用性,还达到了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的要求。
  126在对遗址内以刖用现代材料已经形成的建筑,像铺油路面、本体顶上的水泥砖,这些都不符合申遗要求。处理上,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锁阳城遗址入口处的一段柏油路面,这是用现代的铺筑材料和铺筑方法铺筑的,如果拆除,对环境又是一种破坏,且耗时耗资。为了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对其进行了自然状态的恢复,具体做法是:1.选择约30米的路段,进行试验。把路面两边的路沿砖抹上泥巴,在上面铺上米粒沙石,再在路面上也铺上一层约5厘米厚的米粒沙石进行覆盖,使其和电瓶车道的色泽保持一致。但路面显得过于规整,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经使用,路面易形成搓板路面。
  2•为了解决试验后存在的两点不足,使路面保持自然状态,车行驶不易形成搓板路,二次试验撬去油路两边的路沿砖,把路面与两边的地表修整成自然衔接,使规整的路面变成自然状态,然后在路面上铺1厘米厚的米粒石,让油路成自然状态,与电瓶车道浑然一体,且车行走不易形成搓板路。
  3.二次试验取得成功,把入口处的路面全部按二次试验的经验进行了自然状态的恢复。
  4•在恢复施工中,对路边的植物,全部保护,保持原环境不变。
  柏油路面的覆盖,从外效果来讲,弥补了锁阳城遗址内现代建筑造成的缺憾,使用效果很好。从经济角度分析,节约了资金。达到了申遗要求。
  对本体上的水泥砖,侧采取拆除,然后用麦草泥封护。有效地保护了本体。
  还对历年来核心区内,所有的人为痕迹进行了复原。核心保护区的环境整治复原,使锁阳城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27三、技术创新木栈道铺筑中,木料采用科学配方,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既可使木料显旧,遮挡新木料的扎眼,又可达到防虫、防蜂、防雨翘、不褪色的功用。达到感观简单,颜色柔和陈旧,成型稳定、坚固,方便行人,有力地保护了地表及地下文物信息。木料处理的方法,就是用中药,经过反复调试、科学配置,总结出来的。
  创新是一项新鲜事物,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失败。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能突破,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在申遗过程中就有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每一项工程都釆用先实验、看效果、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再正式投入的正确做法,不但通过申遗考察验收,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参观考察时的肯定和好评。
  128世界遗产与遗产地的环境保护谢延明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存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保护好遗产地周边环境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遗产地地方政府在承担起保护、保存、有效展示文化遗产并传给后代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承担起有效保护遗产地周边环境的重任,使遗产地及其周边环境真实完整的传给后人。
  世界遗产地与中外游客的对话谢延明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让锁阳城遗址这座沉睡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址,重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锁阳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近3年,吸引了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欧美、日韩、港澳台地区的很多学者、游客来探访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类文化瑰宝,其接待中外游客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129感动的温暧吴荣丽在人生的旅途上,与感动相遇并不鲜见,但是,感动在一个千年不遇的时段里,那就令人终身难忘。我就与这样刻骨铭心的感动,有幸相逢在锁阳城申遗之路上。
  那天是2013年10月19日,我们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终于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验收。我非常幸运的担任了这次锁阳城遗址的主讲人。
  十月的瓜州大地,凉风习习。我与考察锁阳城申遗的国际专家狄丽玲教授,坐在环城的电瓶车上,身着职装的我,在大清早迎面扑来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不顾寒冷,徒手一边指着,一边讲着。狄丽玲教授看到我冻红的手,就通过翻译问电瓶车司机有没有多余的手套,可当时电瓶车在行进中,电瓶车司机告诉她没有多余的手套,我以为她的手冻了,我正在想, 我们事先已经做了很细致的接待工作,狄丽玲教授为什么还要找手套呢? 就在我纳闷的那一刻,她毫不犹豫的把她的帽子套在了我的手上。当我抬起头,看到她头上的白发,想到她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动作是那样的从容,脸上是那样的慈祥。一股暖流猛然升腾在我的胸腔,我的眼眶里立刻充满了感动的泪水。我俩素不相识,又不在同一个国度,她却像我的母亲一样,把寒冷留给自己,把温暖给予了儿女。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一种原本就让我敬仰,现在又让我感动的情愫,更加油然而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130那个日子,会随着锁阳城申遗载入史册;那天的情景,也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我一生美好的回忆。我想人生中,温暖你的人有很多,温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但在这千年一遇的申遗途中,我能经历这样的温暖,是我一生最为值得引以自豪的。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温暖吧!131苏醒的那座城王丽萍穿越千年,无数商贾僧侣过海子、涉流沙、钻过芦苇荡,他们有的独行,有的结伴而行,皆相望于道,在有笑有泪中铺垫出有滋有味的丝绸之路。而锁阳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上雄踞于肃州(今酒泉)和沙州(今敦煌)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军事重镇,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枢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通道,丝绸之路多民族交往、融合的大舞台,也是古代中国打破封闭、走向国际的重要驿站。
  初识他时,他沉睡在冰冷的博物馆内,周围有早于或晚于他的各类好友,当然也少不了同一时期的好友们,他们共同诉说着历史,沿承着各自的使命,带给人类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每天和他们打交道好似久违的朋友,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和割舍不了的情感。或许,有人会疑问,他们都是千年的东西,怎么会有这种感觉,难道不觉得害怕吗?坦诚地说,这种心理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有过,每当我一个人去看望他们,在灯火熄灭的瞬间,恐惧感油然而生。慢慢的,恐惧感就变成了强迫症,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认识他们,我想,我是喜欢上他们了。他们的点点滴滴,慢慢渗透在我的脑海中。
  他经历了千余年来历史风烟的洗礼,饱经沧桑,内涵丰富,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社会、经济、军事、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显现了丝绸之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非同寻常的历史风貌。
  132他的原名叫苦峪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兴于唐,其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遗址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遗址为最。锁阳城遗址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76.6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5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他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1992年,赵朴初先生在参观考察后,为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深厚文化内涵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 “安西一路树荫荫,留得瓜州作别名;济润焦枯生万物,西来始识雪山尊”的佳句。
  更让人激动兴奋的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瓜州县锁阳城遗址作为代表性遗迹榜上有名。
  正如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李宏伟说:“这次锁阳城遗址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单,就在于它作为我国古代城邑等建筑的杰出范例,展示了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阶段和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古丝路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了133独特的历史见证。它入列世界遗产,是对外宣传瓜州、推介瓜州,冇效扩大瓜州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瓜州融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大支柱。” 每次讲解他时,都让我能想到他被风沙蚕食了上千年,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身躯落在哪里,可以依稀想到他当年的胜景,体会到他在旌旗猎猎、战马嘶鸣中的景象。这座古老的城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朝代更迭的印记,也记录了一幕幕风云际会背后的脉脉温情。今天,他走进了《世界遗产名录》,更多的人在逐渐地认识他,了解他,熟知他……134丝路申遗家乡荣耀贾妮梅 “遗”即是指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即是指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以某地区的特殊历史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6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方可获批,具体标准如下:代表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在建筑、文物等方面,展现了人类价值观念在一定时期的重要交流;能为现存或已消失的一项文化传统提供唯一或独特的证据;一种建筑物、建筑风格能展示人类历史重要发展时期;是一种传承人类具有土地利用或海洋开发的典范,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等相互作用;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等存在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意义上即指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135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我国的昆曲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2008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对“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启动联合跨国申遗。经过8年漫漫申遗路,最终于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尘埃落定。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136要古城遗址之---锁阳城遗址位列其中,丝绸之路整体申遗成功,国家大事,家乡荣耀!2000多年前,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的“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经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往中亚、西亚,甚至绵延到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世界最长的一条文化遗产线路。从沙漠到草原,从陆地到海洋,从游牧到佛教,从经济到文化,丝绸之路将世界连在了一起,它成为经济交流、文明互鉴的象征。丝绸之路,一条由马队驼队在戈壁中闯出来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沿途的一个个古城竞相发展,一支支来自远方的马队驼队,带着印度、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食物、玻璃、科技、艺术和宗教来到中国,又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走向远方。随着商旅的驼队,僧侣也来到这里,甘肃境内那条壮观的石窟长廊就是最好的见证。这条路上,运输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它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这段丝路,是贸易、交流和对话之路。它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长途贸易中推动着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袄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却拥有相同的记忆,中哈吉三国用联合申遗表达着对它的敬意。作为“贸易之路”“交流之路” “对话之路”,丝绸之路创造了一段近2000年的历史。而今,盛世中国要书写一段新的历史---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
  137我与锁阳城有缘王景普当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丝绸之路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那一时刻起,我突然觉得,在锁阳城遗址申遗中的那些苦累心酸随之淡去。幸喜之时,暮然回首,觉得我与锁阳城确实有缘……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红霞染红天际。新来的同事经不住我这些天来的使劲蛊惑,和我一人骑了一辆摩托车,从瓜州最东端的小镇出发,开始“自驾”锁阳城。
  我俩身穿风衣,戴头盔,一个车上驮着菜,一个车上驮着补修的工具, 不顾工作的劳累和家人反对,不怕秋风割面和路上搁浅,踏上了向锁阳城进发的旅程。车沿着走兔葫芦的道路,经山水梁到五四,过辉铜农场,奔向一棵树而至潘家庄。到了双塔村,尔后折向青山子牧场,穿越胡杨林,到北桥子,向南直达桥子乡。两辆摩托车,顺着从前大轱辘牛车在湖滩戈壁上开辟的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古道,撒一路扬尘,穿村庄,过草滩,窜树林,跨河床,时快时慢,在天色将晚时,来到了行程的第一站,时任桥子乡文化站站长兼锁阳城文管站站长于凯的家门前,我俩宛如土猴一样的戳在于凯家的“院中”。
  于凯就住在原桥子乡的院子里。我没来得及洗漱,就跑到道徳楼前.欣赏起这座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于凯没穿外套,我不顾他在秋的傍晩中的寒冷,细细地端详起道徳楼建构的魅力来。这座全木结构歇山顶单138飞檐式的方形木楼,共两层,底基平面呈长方形,楼顶脊贯雕龙砖构件,四角飞檐脊贯雕龙、走兽,平脊顶贯筒瓦,兽头瓦当封檐。楼顶由8根通柱支撑,下置花岗岩金瓜柱石,西檐下悬有黑地金字行书“道德楼”匾额。二楼东、西两面开棱花格扇窗门,门外四周铺木板做过道,边沿安装扶手栏杆以确保人员安全。一楼东、西两侧安装板壁,南、北两侧用青条砖砌墙,四周用花岗岩石条铺台沿,开西门,楼梯口向东,门额楷书“安民”。于凯说:“据资料和有关专家考证,道德楼建于清代,是当时堡子城的附属建筑物,四周原建有火神庙、龙王庙、娘娘庙等古建筑,1958年全部被拆除,仅存此楼,是瓜州唯一幸存的木楼,弥为珍贵。1989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听着于凯的解说,看着他脸上那为文物消失特有的遗憾,我觉得仅就这瓜州唯一保存完整的木建筑和它旁边的百年大树,我已经是不虚此行了。洗过脸,和于凯来到他房子后边的小泉边,看到与小泉一色的湖水,阵阵凉意扑面而来。湖中那矗立在水中郁郁葱葱的芦苇,清粼粼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有嬉戏于水中的鸭群,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我说:“于站长,怪不得你才思涌泉,原来你住在宛似仙乡的地方。”于凯谦虚地一笑,从泉源里提起水桶,深情地凝视着远方的水面,仿佛在用这举动回答我。
  晚上,就着一桌子的美味和美酒,与于凯畅谈起来。丝毫没有久别的那种陌生。不由得想起几年前与他相识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改稿会上,传言中讷言的他,却风趣幽默,已令我折服。他的小品《授气》,讲的是一个懒汉,妻子因不能容忍他的懒惰,撇下他和孩子跟人而去,他为了和儿子生活,不得不做起给自行车授气的生意,没想到授气变成受气了。语言朴实,故事生动,哲理至深。见到于凯就想起他的小品,自然彻夜长谈。
  第二天,我们三人来到了锁阳城。张杰儒与那几个讲解员叙着旧,她139们听说我是他的头儿,又是于站长的文友,显得格外的热情,就带着我去了锁阳城遗址。记得《安西县志》载:“锁阳城在汉冥安县境,属敦煌郡, 始建于隋开皇三年(583),是隋至西夏那一时期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已逾1000多年,第一次近距离直视城址,那墙体泛出的古色、夯土吹图的各种病害、固定夯板的圆木也或是木筋朽腐后露出的有序的空洞……可谓饱经风霜。但除如雅丹样的东墙以外3个保存完好的墙体,又足以说明古人夯土版筑技艺的精湛和瓜州少雨旱重的气候。不然,夯土建造的城址在被誉为风库的世界里,是难以保存1000多年的。沿途她们给我讲着薛仁贵兵困锁阳城、樊梨花腕铃跌落生出铃铛刺、程咬金凿墙沟巧出城搬救兵的故事。我被亘古浩大的城址和她涵括的历史故事震撼了。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我浮想联翩,叹故事的委婉与传奇,吟征歌的凄楚与悲壮,赞古人的伟大和智慧,抒内心的感触和震颤。望着落日的余晖,洒在庄重的城墙上泛岀淡红的古色,与盘踞在沙丘上高低起伏的红柳,相映成辉,可谓“寺城和丘滩静矗,墙柳与长天一色”。那空旷的博大和凝重的深厚,让我震颤,宛如洗礼。
  出城址,走入红柳淹没的文管站,热情的他们已经准备好晚餐,炖羊肉,锁阳酒,喜悦的歌声瞬间充满房间。因年轻而奔放,喜豪迈而放歌,与一伙放飞青春的人在一起,让我在酒醉后写下了《我的文化情结》,以致使我后来因下岗和父母、妻子相继病故,到了穷困潦倒和举步维艰的境地,依然孜孜不倦的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探求。
  在高中毕业30年的同学聚会中,又来到了锁阳城遗址。毕业后的30年,是人生最黄金的岁月。那曾经寒窗里所有的梦想,都会在这30年里随打拼而呈现出人生的起伏跌宕。昔日懵懂人,今朝知天命。这就是人生的分水岭,不论你当初的宏愿如何浩大,生活的现实与命运的轨制,会让你将140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细细体味。
  这次出行与在校时郊游的最大区别,不是汽车替换了自行车,而是笑声中没有了充满朝气的天真烂漫,多了辛勤耕耘后的喜悦和饱尝生活艰辛后的酸涩。
  来到锁阳城遗址,我自认为我来过锁阳城,也就没有随同学们同去饱览古城遗址的风韵。看着那几个生面孔的讲解员带着同学们步入遗址,独自自以为是的在红柳和白刺丛中,独赏那乔灌木的秀曲和它们与生命抗争的精神。殊不知没有尽兴,就被爱好文史的同学又拉到古老的城墙下,和他们一起观赏、细聊起遗址沧桑所蕴含的人文。
  看着这1000多年的墙体,欣赏着这自汉唐建县置郡后兴盛于唐、西夏, 明为苦峪,清康熙五十七年沦为空城后,至今仍然矗立的夯土古城,难以想象古人是凭借啥先进的生产工具,筑起这等庞大的工程?使用啥先进的测量仪器,把城修得墙直一线、角成九十度、收分适度均匀?那从地基开始,夯土板水平翻升、夯土细匀密实坚硬,马面与直墙浑然一体,历经战争的洗礼和千余年雨雪风霜的侵蚀而不倒,足以证明祖先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建筑技术的高超,敬业精神的伟大,不愧为古代夯土版筑技术的杰出典范。登城向四周眺望,看到城周围汉、唐、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万顷耕地,经过300多年的风蚀切割,形成连绵起伏的沙丘、沟壑、风蚀台地,再听讲解员说与古城保存完好的古佛寺、古渠系和古垦区、古墓葬群等多种遗迹遗址,脑际浮现出历朝历代生产、生活的场景,眼前仿佛绿洲蔼蔼、溪水潺潺..然而,眼前的锁阳城遗址,与我初来时有了些许变化——那就是多了一些保护方面的设施——人行步道上的石子、墙体上的水泥砖、内城中的砖铺人行步道等。在今天来说,这就是锁阳城遗址保护的起步吧! 当我第三次到锁阳城加入申遗行列后,才逐渐明白这沉淀千年人文的141古城址,来一次有一次不同的感受,看一次有看一次的思想。这尽显历史文化信息的古遗址群,岂是来一两趟就能解读明白和清楚的呢? !2012年6月5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光顾了锁阳城遗址。几天后, 我随李宏伟局长去锁阳城。途中洪水冲断了道路,我们不得不原路返回瓜州,又从双塔绕道桥子到锁阳城。望着文管站室内外、院内外没过脚面的淤泥和那墙体上五六十厘米高处的水印,心生寒栗。没多停留,李局就将人分为两组,一组在锁阳城文管站清理淤泥,一组去东千佛洞清理人行步道上的沙石。我是李局让随车去东千佛洞那儿了解情况的。到了那儿,就随着那些不认识的男男女女,顺着人行步道的台阶,一阶一阶清理起从山坡上被雨水冲下来的沙石。他们武装的比较严实,戴着口罩,套着脖套,围着围巾,戴着帽子。到了中午吃方便面泡馍时,他们一个个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才看清干活最卖力的那个高个子叫谢晶的模样子,才记住了那个眼晴最大的美女叫郭海英。
  下午返回锁阳城,李局宣布我是新聘的员工,到锁阳城申遗工程做监工。这是我在下岗许多年后又一份新的工作。也许是30年前与李宏伟的一次有关于文学的长谈,让这位师者兄长老友牢牢的记住了我,也许是这么多年在各种工作岗位和修建工程中的磨炼,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工程环节和技术的熟知巧用,才使我有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总之,能够参加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确实有幸。毕竟我在他人怀疑的目光中又有了施展自己特长的良机。
  在这项工作中,我被分配为本体保护小组组长,专门负责锁阳城申遗中的工程事宜,也兼顾蘑菇台王母宫修复的现场监工和技术指导。别人说我是文化人,但真正到了文化这个环境,才临渊知深啊!尤其文物保护这一行,我没有实践的知识,没有躬身的亲为,没有多少积累。以前的所学,142都是底色,只有像画师那样亲自拿笔才能涂出不朽的画卷。期间,我虚心请教,刻苦学习,细心领会,亲身所为,终于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锁阳城展示道路铺筑中那些原始人工的高科技做法;本体保护中撤出原墙体上的水泥砖,用麦草泥封护墙体的做法;换乘点凉棚上搭建的手工编织的红柳、芨芨草帘的原始做法……经过联合国专家组实地参观考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锁阳城遗址干的这些现代化时代又宛如古时候的手工操作工程,让我逐渐地走入这里的曾经,融入了瓜州历史文化的长河,懂得了历史的博大精深,懂得古文化的精髓所在。懂得自己的所学不过是千牛一毛甚至是万牛一毛。
  我确实与锁阳城有缘。前后近二十年时间,三次到锁阳城遗址。前两次都是匆匆过客,带着不同的目的,而第三次却成了主人。夜晚,呆在文管站,回想三次到锁阳城,每每都是陌生的面孔,那些曾熟悉的面孔次次全非,不是岁月沧桑的妩媚多情让他们岁岁年年人不同,而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都经不住时代物欲的诱惑而一茬一茬的流去。我猜想在他们甩手一去的时候,可能都会想起穷文富武的古训,都会长叹文化文物部门长期以来弱势无援,很难得到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因为我也见证了这弱势的无奈,也不禁暗自喟叹,文化需要的是沉淀,文化人需要的也是沉淀。没有对文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追求积累,能搞好文化那就是怪事;而从事文化的人,如果像割韭菜那样茬茬新,文化繁荣那就更是怪事了。不禁赞叹那些不论环境优劣与待遇水泥砖拆除前143高下,真正追求文化而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他们确实是人中之伟丈夫。
  而今,锁阳城遗址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瓜州县境内除汉长城外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是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争夺世界水泥砖拆除后麦草泥封护文化制高点的一场硬仗。一个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少,代表一个国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有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对世界有巨大的贡献,只有力争在世界上建设文化强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上拿第一,才不负名为一个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想,文化人也许就是靠着这一信念的伟大,才舍弃自己的一切而不止的追寻着。就正如在申遗座谈会上,李宏伟局长所说:“申遗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我们的队伍,改善了锁阳城遗址的硬件设施,提高了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加了人员的编制,改变了县委县政府对瓜州文博事业的看法和认识。”当听到他精湛的总结,回想艰难的申遗过程,一个文博专家的如是说,也是追求探索文化行者大家的心声吧! 如今回味起锁阳城遗址申遗的历程,有一种释怀,毕竟已走出心酸和艰难。相反倒觉得申遗成功是真正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开端,如何做好瓜州境内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是瓜州文博人面前的新课题,我信心百倍的努力着。
  锁阳城,我与你真的有缘!144锁阳城申遗之路的感想张茜祁连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与多种古文化遗迹结合。这里自然、淳朴、残缺、悲壮、神秘,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繁荣的边塞要道, 这里更是人类古文化同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一个奇迹。这就是神秘的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荒漠中,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是甘肃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遗址,遗址始建于汉,兴于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又名“晋昌城” “瓜州城” “苦峪城”。公元1405年至1524年的120年间,苦峪城是各民族的混居之地。锁阳城之名起自明末清初,因此地盛产“锁阳”而得名。1524年,嘉峪关闭关,锁阳城废弃。城池分为内外两城,76.6万平方米的外城包围着28.5万平方米的正方形内城,四周有3座瓮城和粮仓等设施,保存完好的西北角墩高18米,现存夯土版筑的城墙高10米,底宽7.5米,顶宽4.6米。锁阳城以东1公里处现存的塔尔寺遗址,曾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民众进行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赴印度取经东返途中,在此讲经说法半月有余。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145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在城池周边沙丘、沟壑和风蚀台地连绵起伏,基本完整的城池轮廓仍显宏伟气势,而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就是申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2008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将锁阳城遗址正式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段备选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工作国际专家组将对锁阳城进行考察评估。自此全局上下开始了紧张的大干100天迎接申遗工作,每个人都明确地安排了工作任务,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些艰难的日子,起早贪黑三五个人打着手电筒在城池里面捡垃圾,对城池里面所有标示牌清理修整,等等。所有职工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申遗工作中。三个月下来,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想着能为申遗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然这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多年愿望,一想到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落到了我们身上,大家便鼓足干劲,没有任何怨言,只幻想着成功后的喜悦。
  2013年10月19日锁阳城遗址申遗终于迎来了 “大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工作国际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我想,在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紧张、担心,忐忑不安,尽管如此,一切准备就绪,大家依然精神饱满,自信十足以最热情的状态迎接考察。那天天气格外寒冷,我们做了所有能想到的细节。考察团对锁阳城遗址博物馆、管理用房建设, 人行步道构建,沿线护栏、保护围栏架设,气象监测,风蚀监测,稳定性监测,日常巡查,视频监控等工作细致考察结束,我们的所有工作最终得到了国际专家充分肯定和认可。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接下来就等着专家们再进一步地讨论、研究,做最终决定。
  2014年6月22日,一个让人永久纪念的日子:“锁阳城遗址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此时146此刻,这振奋的消息满满当当的弥补了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和辛苦,多少颗悬着的心如释负重般欣慰。作为锁阳城申遗路上的一名讲解员,目睹了这一路的艰辛到成功的这一刻,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庆幸这份工作在我成长之路,带给我莫大的荣耀,让我沉浸在这喜悦当中,期待锁阳城更精彩的瞬间。我们的锁阳城申遗所有涉及的这些元素,它都是甘肃四大文化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瓜州历史文化,华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高级讲师窦侠父说“这次锁阳城遗址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单,就在于它作为我国古代城邑等建筑的杰岀范例,展示了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阶段和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古丝路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见证。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对外宣传瓜州、推介瓜州,有效扩大瓜州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瓜州融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大支柱。” 锁阳城这次申遗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广大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多年夙愿,还对未来在这一地区兴起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和重要作用,对这个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锁阳城将走在这支文化遗产之路的最前端指引方向。我会拭目以待它更辉煌的明天。
  147静是如此可怕何旺晖去年冬,应单位的需要,到锁阳城文管所值班。刚刚参加工作便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即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锁阳城遗址(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在是我的荣幸。到锁阳城文管所次日独自驾车来到锁阳城城址景区。
  从文管所岀来的时候是下午5时许。文管所到遗址约有一里左右的柏油路,路两旁野草长得极为茂盛,即使已经枯死的野草也是挺拔身姿矗立在微微寒风中,神似守卫边疆的哨兵,坚守着这片写着锁阳城盛衰史的故土; 几棵沙枣树在寒风的吹拂下凑着凄凉的秋歌。景区内的路是用碎沙石铺成的,这样做是为了与锁阳城遗址区原有的地貌相符。进入景区后我步行前往西北角角墩。越走杂草越密越深,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感。站在角墩上,我向四周观望。锁阳城遗址保存之完整、气势之雄浑不容分说。冬天,几乎没有游客,整个原野被寂静所笼罩。天空中偶尔掠过的小鸟哀鸣着,孤魂般不知飞向何方;摇摇欲坠的夕阳发出温柔而又慈祥的目光,却又刀光剑影般充满寒气;茂密的红柳伴随着微风前后推搡,少有的几枝秃枝条如少女纤细的小腰英姿妖娆。
  绕行至城址南墙后面,除了野草红柳长得更加茂盛外,更吸引我眼球的是那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又被称为“魔鬼城”,我怕里面有魔鬼,不敢近看,只好远观。它们或站着、或蹲着、或躺着.就是不动弹,我想它们也是不想打破这静默的气氛吧。
  148再到塔尔寺遗址。遗存的几座佛塔遗址静静的打坐在旷野之上神似坐禅修行的和尚。一切是那么的肃静,包括小草和残砖碎瓦。我小心翼翼的走在木栈道上,不忍心打破眼前的“静”象。
  我享受着如此安静的氛围,有些陶醉。想想我们的生活场景:让人反胃的流行歌声、嗡嗡的电脑声、刺耳的汽笛声……这些严重的污染着世人的生活环境,甚至玷污着世人的心灵。我对世人产生了一丝丝的同情。但是却发现,他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环境,甚至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像苍蝇享受垃圾桶,屎壳郎享受着粪坑。
  其实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是自己“缔造”出来的,所以,世人不得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杨光祖先生说“人类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在开始自己的毁灭”,是的,是人类自己毁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人类自己把自己置于罪恶的深渊。是日,和单位同事进行野外文物安全检查工作。途中,看到路一侧的石山脚下有几家粉石场。附近的石山被挖的一个坑接一个坑,像母亲丰韵的乳房上被掏取了几块肉,血淋淋的,惨不忍睹。世人就是如此残忍,岂不知毁坏大自然就是毁坏自己。
  思索着思索着,我不禁感到一丝的恐惧。在阳光照耀下,万物的影子一步步开始向我逼近,一股邪念从心中油然而起。我无法承受这种恐惧,我妥协了,我驾车离开了。回来的路上,总感觉有个叫“静”的东西对我穷追不舍。
  回到住处,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静是如此可怕?原来我也被玷污了,我的体内已经没有对付静的抗体。心中充满邪念,灵魂支离破碎的。我的心中流泪了。姜太公钓鱼是多么的悠然自得啊?庄子梦蝶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啊?李白“对影成三人”又是多么的豪爽浪漫。而我没有,我似乎再也不会有。世人也没有,不,世人本应该有,却没有了。
  149与锁阳城申遗零距离王景普当你被一个目标牵引时,仔细体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就不觉得那是平日里的借口和关键时刻的推脱了,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理由,一种无怨无悔为目标奋进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磐志。
  2012年6月那场瓜州百年不遇的大雨后,下岗多年的我有幸来到了传说与正史包裹的锁阳城遗址。
  人说盛世古董乱世金,乱世中藏金以备用、救急,古董价值再大,也难解人之一时之急。自然更不要说那些搬不动的“古董”——迹遗址了。而今,在举世皆重视文化的时代里,锁阳城这座古老的城址,经过瓜州文博人很多年的艰辛努力,焕发出生机,孕育着新的奇迹就更是顺理成章了。因为这群人,他们又有了更高的目标:加入跨国申遗,跻身人类最高文化巅峰,让锁阳城遗址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有缘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让我一个结缘于文化的人,开始了真正躬身力行,零距离投身申遗的工作,和他们一起为那崇高的目标努力打拼。
  申遗,这是一个文化人生命中难以遇到的机遇。我看到刚刚退去的洪水,在文管所办公室、宿舍的墙壁上,留下的足有60多厘米高的水印,在里里外外的地面上留有的10多厘米厚的淤泥,不难想象,那天没过膝盖的洪水卷着泥沙咆哮而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在洪水漫溢到他们的床榻,他们惊恐的从水中走出房间,看到被洪水包围吋,那种情景今天到场150的人无一不是面面相觑,不寒而栗。清理完文管站室内外没过脚深得淤泥后,住进这被洪水浸泡潮湿的宿舍,开始了抗洪救灾和申遗同步进行的工作。
  几天后,当我们腾出手来寻找洪水的踪迹时,沿着遗址城南的防洪提,随洪水泻而下的痕迹追寻,洪水先向西去冲破沙梁的阻断,出沙丘后向东折返,淹没了文管所。才知道如果没有那防洪堤的堵截,让洪水冲脱西面沙梁倾泻而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就不单是铺筑的人行步道试验段和电瓶车道基础段,不同程度受到洪水的袭击,有可能是城址受到洪水冲袭,本体遭到毁损。那道防洪堤修得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尽管有惊无险,理清地势水势,赶着时间加固坝堤,疏浚河道,再防洪水来袭。同时委托兰州江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勘探测量编制更高规格的防洪方案,以保证遗址现在和未来的安全。洪水给本来就紧张而艰难的申遗工作造成很多困难,但谁又能管住天的事呢?再难也不可能挡住咱们奋进的脚步。在锁阳城申遗工作中,分配给我的主要有沙土归安、展示道路铺筑、木栈道铺筑、本体保护、凉棚搭建、办公区和接待中心基础建设监工等6个方面的工作。局领导为了保证申遗成功,把各项工作梳理分为10大类,组成10个申遗小组,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人头,周检查旬督查月考评。从进度、质量、环节、标准等方面,严格把关,逐层推进。使锁阳城遗址的申遗工作,克服种种困难,顺利进行。
  沙土归安是把锁阳城中心保护区内,历年来各种施工过程中机械和人为留有的痕迹,人们采挖锁阳掏挖的土坑,全部恢复成自然状态。人为的一些不良痕迹,清理起来相对轻松些。那些机械在铺筑至东千佛洞的公路时挖掘的深2米左右、宽4〜5米、长几米到十几米不等的取土坑,不能用151实机械,单靠人力来平整确实是很不容易的。遗址区内的土质,粘性极强,久不见水,干硬到䦆头刨在上面留下青褐色的痕迹。尽管如此,还是在一 䦆头一䦆头的死刨硬挖下,一铁锹一铁锨的规整,恢复成自然状态。
  正在工作进行的紧张当中,我的舅妈过世了。当时工作正处在紧要时刻,几十个人在干活,如果我请假,难免工程会出现差池,还得返工,再或者就是停工。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放弃去敦煌参加悼念仪式,忍着失去唯一舅妈的悲痛,继续组织指挥那些民工把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申遗是重中之重,但失去亲人的悲痛刻骨铭心。在舅妈病重期间,我本应前去探望,就因为脱不开身,一次一次的推后。我不得不为我一次又一次的许诺而憾恨,不是为了工作一推再推、一许再许,我也许可以见舅妈一面。这就是古之就有的忠孝不能两全吧!既然选择就应勇往直前。
  其实,申遗的道路远没有我想的那样简单。这里毕竟不是西安,不是北京,不是你怀抱古董坐在大街上,就有人识货,就会问津。这里是人都以为你闲着没事抱着石头逗着玩的地方。从上到下除了文物局和几个相关的领导外,人们对申遗根本就没有多少高层次的认识和解读。在有些人看来,在国内外极具影响的锁阳城遗址不就是一个土圈子吗?做成世界品牌有多少用呢?关键是咋样才能做成呢?其实他们不知道申遗的真正意义,不单是有了国际影响力,而是有了更多的投入去保护,是尽可能多地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使符合六条标准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
  申遗体现的是保护的细节。在本体保护中,我们拆除了墙体顶部以前铺筑的水泥砖步道,用麦草泥对墙头顶部做了封护,既透气又防雨水,还能延缓风化。同时设置观景台,做成木栈道,禁止游客步履踩踏墙体。木栈道的木料要想长久保存,就必须解决防裂、防虫、防晒、防变形、做旧等问题。方法最好是原始的,不采用现代的化学原料和工艺。人行步道、152电瓶车道也一样,首先线路选择就极为讲究:一是选择最重要的参观景观的节点;二是不损害遗址本体;三是不触动遗址的文化层;四是尽量避开所有植物;五是在不同的遗址本体区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步道形式;六是随形就势,因地制宜,路随景转,景、路自然协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七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体现了最小干预的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八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工人的通行在道路上和行走路线上,做合理安排及周全考虑。其次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采用,都要达到车道瓷实,行车平稳,既不过大的破坏地貌,破坏存在的文物信息,又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面上的植物,还不影响遗址的整个景观。经风吹后,与环境协调。行车不起土,雨天行走不带泥。所以,我们采用了原始人工操作的工艺流程,使用原始材料,经过反复试验,细致深入探讨,逐步完善方式方法,最后确定方案。就连架设的凉棚,也是用红柳手工编制的。可以说,大到设施建设的环节,小到纸片烟盒的捡拾干净,无一不充分体现尊重文物、尊重自然。具有人文情怀。那些天,想的、做的, 都以申遗为标准,远离现代,走入古朴,似乎连自己都已经超然脱俗。
  锁阳城的天气也像娃娃脸,热时汗流浃背,凉时冷颤哆嗦。起风时,流沙漫天;阵雨后,山青云高。夏日,郁郁葱葱;雪天,银装素裹。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困难,排除无奈,按时按节完成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好评。
  现在想来,锁阳城申遗是对我们个人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整体战斗力的检验。提升了自我,锻炼了本领,从思想深处系统、科学的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锁阳城遗址申遗成功了。回过头来再细细回味,虽然苦过、累过、委屈过,也激动兴奋过,都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深深地感到,锁阳城申遗是153补课,是把文物保护的理念、具体做法、理论研究、设施建设、规范管理, 向世界最高标准迈进的过程;锁阳城申遗是求学,是把我们所不掌握的科学技术、文化内涵学习、普及、推广、运用;锁阳城申遗是建设,是为后辈人建起精神和财富的家园。锁阳城遗址申遗操控了我,让我又一次得以成长。确切地说,不单是我自己,是文博人,也是更多的人。
  154我在锁阳城的十八天王亮许久,锁阳城对我来说只是镶嵌在脑海里那些印在《瓜州民间故事》中的铅体,有关于锁阳城的故事,也只是历史留给今人对过往的记忆,从历史斑斓深处款款走来,牵着你的手走进当初的梦里。无数次的梦中,自己真真切切的站在锁阳城的点将台上,追寻当年的故事,伫立远望那瀚海阑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鼓角争鸣。2013年自己有幸参加了中哈吉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中国段锁阳城景点的本体保护及景区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建设工作,锁阳城之行遂得如愿。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搭乘便车赶往距瓜州城南约70公里的锁阳城景区,闪过眼帘的都是茫茫望不到头的大戈壁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矮灌木植被的相互交替。车在平坦而又蜿蜒的路上行驶着,耳朵里插着耳机的我,在车偶尔的晃动中慢慢睡去。车猛地减速,我从梦中惊醒,揉揉模糊的双眼,映入眼前的是两间小房子,房子被一个又一个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和遍布着不知有多少年光景的骆驼刺包围着,还有无数生活在这里的小虫虫。“锁阳城呢?”我很疑惑的四处看着。“这是锁阳城的前哨,也就是临时售票点,城址还在前面。” 一条笔直的公路拖着尾巴向南奔去,一排房子掩映在一片树林里。“那才是主阵地呢——锁阳城文物管理保护所,从现在开始已经进入锁阳城遗址保护区了。”站在售票点门前的一位哥哥这样说道。
  裸露的戈壁除了砾石小山丘就是连片的骆驼刺,除了掩映在树木丛155中的文管所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房子就是附近成排成列的杨柳树沙枣树芦苇丛,剩下的只有远远看去地面蒸腾的丝丝热浪了。虽然从小生活在瓜州大地上的我知道这儿的地形地貌,但眼前的一切和我脑海里幻想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看着工作人员一个个包裹的严严实实,分不清男女,顿时感觉条件好艰苦啊。吃过晚饭,已经天黑,沁人心脾的阵阵凉风习习吹过,戈壁上知了的叫声不绝于耳,我站在临时售票点的门前,看着公路的尽头深处,璀璨的星空,银河白带划过,一颗颗星星明亮亮的眨着眼…… 早晨6点钟,戈壁的鱼肚白还渗着股凉意,第一次踏入锁阳城遗址景区,心里充满了好奇,连踩在脚下的石子路,我都要低下头看看,找寻历经千年的光阴。我的任务是为景点正在搭建的休息换乘区凉棚搬运原材料原材料,其实就是本地特有的红柳树枝。因为用红柳树枝编织的棚帘不仅耐用、遮阳性好而且能和所处的地貌景观保持一致,说白了就是伪装性好。毕竟凉棚是当代人为方便游客搭建的,如果显得突兀和现代,那就和周围景观太不协调了,不符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基本要求。我和几个叔叔坐着农用四轮车出发了,车上的几句寒暄才知道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趁着农忙的空隙来干这个活,对于常年劳作的他们来说这就好比收割麦子一样,是日常劳动生产中常有的事儿,这从后来他们在割取红柳树枝时得到的印证:手法熟练,经验丰富,不是乱割一通,而是有选择有计划的去割取,在树木本身可承受可再生的范围内,割取所需,既割到红柳树枝又不影响红柳自身生长。农民的用心和朴实无华一览无余,虽然不认识多少字没有上过几天学,在中国大地底层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知道怜爱草木、取之有度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道理。这和那些只顾一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文物法置若罔闻,一心图省事明知在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区内,不能破坏当地地形地貌的建筑商们相比,不仅在156处事上更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的人性表现形成巨大反差!开工啦!他们一个个翻身一骨碌坐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拿出自己的家伙——镰刀。镰刀刀刃明亮闪光,一看就很锋利,刀把磨得圆滑光亮,不知道已经陪着他们完成了多少次丰收,干了多少农活。感情可见一斑。“娃子,你戴手套了吗? ”一位农民叔叔问道。“没有,我戴不惯,麻烦。”“我有,要不给你吧,红柳树枝可不好弄,别把你手划破了。” “谢谢叔叔,我感觉戴着不舒服。” “那你待会小心点,万一不行就来找我要啊。”见我执意不要,就指了指方向走了。说实话,我真的戴不惯手套,平常在家干活时,如果不是非常需要的时候,我从来不戴,尽管有时干完活,尤其是接触土活泥活后,每个指头的指甲盖附近都会起肉刺,一揪还疼,那几天,确实挺要命。
  开干了。我钻进红柳丛中,突然就蒙了,竟然连一条路,准确说连开阔点能走的地儿都没有,到处都是红柳,简直就是海洋。红柳这植物特怪,不像杨树那样挺拔,也不像柳树那样婀娜,株株红柳柳枝四散丛生,形成密不透风的网,正好又是红柳开花的季节,身在红柳丛中,不仅热得要命,尽管衣领口都封的严严实实,可是红柳花絮还是从领口钻进来了,一遇汗水,浑身上下那个难受,恨不得立即脱得精光,在这种环境下最能磨得就是性子。更别说找到他们了,不可能出去吧,就算出去还是得进来。我仔细观察着,希望能够发现有人走过的痕迹,还别说挺管用,虽然还是没有看到他们,但是找到了一捆一捆摆地整整齐齐的红柳树枝,我抱起一捆就走,没想到,一捆虽然没有多少,但是真的很沉,挺吃力,我就半抱半拖,人从红柳树丛钻出去倒是容易点,毕竟轻便,可还抱着捆红柳树枝,真的不好岀,再加上在红柳丛中不知走了多久,七拐八拐,我就迷路了,从哪走都不对。我又往回走,这可倒好,往回走的路也不知道在哪了。越乱越急,157越急越乱。又气又急,急的是不仅红柳树枝运不出去了,把自己还搭上了。气的是我为啥要到这种地方来,要干这个呢?放若有空调有西瓜的日子不过跑到这地方受罪。抱怨归抱怨,抱怨完了,还得找路,我仔细回想着自己走过的路,寻找熟悉的环境,最后终于出来了。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 我还得自己装车,刚开始还好办,一扔就进了车厢,倒也省事,慢慢地,红柳树枝越来越多,我还得一点一点扔上去,然后再上车厢里踩踩,整理整理,来来回回,跳上跳下。搬运路途远不说,割下的红柳树枝多不说,就这几个来回,我就有点吃不消了。是不是割红柳树枝挺轻松的,左手抓着红柳树枝,右手一挥就搞定了。趁休息时,我拿起镰刀,试了试,本以为这就和割麦子一样,左右手相互配合,注意镰刀和柳枝的接触角度,然后一用劲就行,谁知,哪有那么简单,柳枝韧性很强,镰刀一拿不好拿不稳, 刀就直奔自己的左手左腿而去。尤其是左小腿,裤脚划烂那就已经很幸运了。割红柳树枝时,还需要整个人钻在一株红柳丛里,热和难受都是小事, 红柳丛不知名的虫虫横冲直撞,直往身上扑,尤其是眼睛和鼻孔耳孔,不仅如此,还需要精准的眼力寻找粗细适中的枝条,太粗没有良好韧性,太细编织的时候没有办法拢在一起,太粗太细都是浪费。我还是搞搬运吧,人只有尽其才方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结束,他们都围在一块坐了下来,拿出自己带来的馍馍嚼着,喝着白开水,空间还聊几句,闲谈间偶尔露出农民特有的笑脸。那张笑脸,引我久久思索。这就是农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农民,在这辈子生活的大地上用汗水耕种,用勤劳收获,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活着变成了生活。
  收工了。不知不觉,日头偏西接近地平线,身心俱疲,坐在车里,一阵风拂面,顿感心旷神怡,望着逐渐远去的尽头,越来越小。夜深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去,戈壁的夜晚,少了知了的叫声和风声,真的安静158的出奇,仿佛一切又沉浸回历史的尘埃中了。恍若久久无人问津,等待吹去孚尘。
  闹钟一响,还在睡梦中的我被惊醒,这么快就到时间了,起来感觉一点力气也没有。而这才是开始,坐在车里,顾不得一路颠簸,闭着眼抓紧补补觉。迷糊中,车停了,“由于棚帘材料需要太多,今天要加倍加量,调换一下,小王这次留下,编织棚帘吧。”我一听,这活好,轻松,立马了精神。先是选择平整的地方,画出3x3米的地方,4个角钉上事先准好的木桩,外围用粗一点的铁丝箍出边框架,用细一点的铁丝轮流交替线,然后将运来的柳枝三两条作为一小捆充当填充物,用细铁丝穿插固依次这样循环。织一张这样的棚帘一点也不轻松,铁丝固定太紧,每捆之间缝隙太大,不美观不说,红柳树枝失水分后,容易被勒断,从而 :低棚帘的效用。铁丝固定太松,整张棚帘松松垮垮,臃肿不堪,拿都拿起,更别说到时候还需要绑在凉棚架上了。编织的时候需要3个人协作,少默契不行,毕竟红柳树枝不是足够长,放在两边,没有办法顾及中间,在中间两边又够不到,需要3个人保持一样的进度,每两个人将各自的捆长短不一的红柳树枝理顺交替互补,谁快谁慢都不行。蹲或者坐在那 ,就是半晌,腿都麻的没有知觉了。好不容易熬过去一天,站起来时,半身完全不听使唤。
  棚架焊接好了,接下来就是刷防锈漆。端着一个碗,拿着把小刷子,在棚架周围刷漆。一般油漆都需要兑一定比例的汽油,这样就不会太稠黏。兑汽油,也是有讲究的,太多太少都不行,需要恰到好处。可是防漆却不一样,不仅价格昂贵,相比其他能兑汽油的油漆来说,它更需要寺原生态,可原生态的防锈漆挺黏,刷漆的时候,涂层刷得太薄,没有去起到防锈的效果,涂层刷得太厚,又是在浪费,薄厚不一,又显得难看。
  159另外,这防锈漆干起来,也比别的油漆慢,都好几天了,才凝固,到需要在指定位置支棚架的时候,有些棚架表面的防锈漆都还没有干呢,毎次扶棚架的时候,搞不好,就是一手油漆,清洗都比较困难麻烦,不小心蹭到衣服上,就更不用说了。
  固定棚架,不仅需要依据地形选择顺风口位置,还对棚架固定地点有严格要求,在不能占用太多观景道路的基础上还要力求整体美观统一。支架点需要下挖掩埋,用水泥浇筑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坑。搭棚帘,更是一个技巧和力气活。别看那么一张3x3米的棚帘,可是一点都不轻。搬上车的时候,所有人都得上阵。到了棚帘向棚架靠拢的时候,尤其往棚架顶部放棚帘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支撑物,利用阶梯原理,中转借力层递上去,由于在抬升棚帘的时候,依赖身体上半身和手臂的力量,地面站的人没有办法递太多的力,最多只能用棍之类的笨拙的扶着棚帘,以此多少给递点力,棚帘上不上的去,就要全靠负责中转的人的那一下子了。另外负责中转的人要是和地面的人配合不好的话,那么就会失手,整个棚帘不仅上不了棚架也弄不到中转的支撑物上。
  干得最多的,还是搬运红柳树枝。记不清换了多少个地方,自己一个人装满了多少车,每次搬运的单程到底有多少公里,搬运的红柳树枝最后编成了多少张棚帘。等所有需要的棚帘编织好的时候,脱下衣服,竟然没有发现,隔着那么厚的衣服,我的两个手腕,磨的通红不算什么,早已经磨烂结疤了。
  在工期结束的那个下午,终于有时间有机会去锁阳城遗址内城走走。看着城内四处丛生的红柳树,沿着昔日的街道遗迹,踏上木栈道,一路蜿蜒,感慨颇多。来到擂石滩,这个古战场遗迹,也不知多少将士血洒此处,多少忠魂长眠于此。风飞沙,迷了双眼,旋过颗颗曾经作为武器的石头.160俯下身,指尖触摸到的,感受到的是当初誓御敌于外的坚定。几多风雨,几多彷徨,多少金戈铁马,多少枕戈待旦,诉说着那曾经历史洗涤的岁月。远去了刀光剑影,黯淡了鼓角争鸣,壮阔波澜却仍历历在目,噫吁兮,威乎哉。站在点将台上,伫立远望,残阳如血,映红整个天边,一场场八百里分麾下炙映入脑海,一曲曲五十弦翻塞外声回响耳边,沙场秋点兵..如今锁阳城申遗成功,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回想起我的十八天暑期工作,也觉得很有意义。毕竟在我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就有幸参加了锁阳城申遗,虽然苦了累了,但亲身经历了。那些回忆将伴我一生,申遗的精神也会受用一生。

知识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瓜州文化遗产》

矗立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历史底蕴深厚饱满,文物遗迹遗 存灿若繁星。瓜州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 艺术享誉世界,隋、唐玉门关名重学界。瓜州是东汉大书法家“草圣”张 芝的故乡、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讲经说法和西行取经的重要策源地、唐 代名将张守珪西征吐蕃大军的重要古战场。瓜州还是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 廊最后一战的红色革命圣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