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锁阳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296
颗粒名称: 三、锁阳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分类号: K878.3
页数: 9
页码: 43-51
摘要: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形于公元前2世纪?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其中:“起始段”始于中国汉唐帝国时期的政权中心长安(今西安)一洛阳向西穿河西走廊至敦煌玉门关,全长3000多公里,开通于公元前138年之后。该路段本次申报的代表性史迹包括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帝国都城遗址、宫城遗址、交通及防御设施遗迹、宗教类建筑遗存共16处。
关键词: 瓜州 锁阳城 丝绸之路

内容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形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它连接了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在东亚古老的文明中心“中原地区”和中亚拥有悠久历史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七河地区”之间建立起跨度近5000公里、长度达8700多公里的长距离交通、交流线路,在“丝绸之路”的缘起与亚欧大陆的东西向交通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起始段”始于中国汉唐帝国时期的政权中心长安(今西安)一洛阳向西穿河西走廊至敦煌玉门关,全长3000多公里,开通于公元前138年之后。该路段本次申报的代表性史迹包括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帝国都城遗址、宫城遗址、交通及防御设施遗迹、宗教类建筑遗存共16处。
  “天山廊道”以天山为地理依托,由敦煌一玉门关沿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西行2000余公里至塔拉斯河谷(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可分为“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开通时间与起始段同。该路段本次申报的代表性史迹包括公元1~14世纪的中心城镇遗址、交通防御设施遗迹、石窟寺和寺庙群遗址等共5处;“天山北路”约开通于公元1世纪,该路段本次申报的代表性史迹包括公元6~14世纪的汗国都城遗址、中心城镇遗址、商贸聚落遗址、交通设施遗迹等共12处。整条路网首次申报的33处代表性遗迹包含了考古遗址25处、古建筑3处、古墓葬1处、石窟(寺)4处,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境内;在地理气候上跨越了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甚至极干旱地带,包含了高山与平原、森林与草原、沙漠和戈壁、绿洲与河谷等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具有非同一般的旅途审美特色。“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丝绸之路”东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整体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的地位。它以跨越东亚与中亚的特大区域性路网规模、持久的沿用时间、丰富的各类遗存及相互间的内在动态关联、多元的交流内容、丰富的地理环境,展现岀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诸多文明区域间,特别是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间的广泛而持久的交流。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将近1800年间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岀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建立长距离交通、进行广泛与长期的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杰出范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对话和共同繁荣。锁阳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路沿线的商贸活动密切关联。
  1.锁阳城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锁阳城在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交通线上,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古瓜州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区段,古代亚欧交通从汉到宋元盛而不衰,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多是在这里进行的。锁阳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它作为唐河西重镇——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史唐代瓜沙地区的断代标志;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繁荣、衰落、最后到消亡千年历史的缩影。在河西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世纪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证了丝绸之路不同历史时期东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历程。
  综上所述,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上的一座重镇,东与嘉峪关, 西与阳关、玉门关遥遥相望,共同扼守着古代中国的西大门,是构成古代河西军事防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边防军事重镇,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国家的安全、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汉唐时期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作为唐河西重镇一一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史唐代瓜州的典型标志。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繁荣,直至衰退整个阶段的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像锁阳城遗址这样保存较为完好、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故城遗址极为罕见,可供调查、发掘研究的更为少见。锁阳城所蕴含的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作用与结果,是其他遗址所不能替代的,是丝路文化研究、古代城址布局、筑造、功能设置及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中的典型标本。——在丝路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由于“第五道”的开通,致使丝路北移、玉门关东迁至瓜州境内。丝绸之路经瓜州取道哈密直达北疆,瓜州(锁阳城)担负起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中心位置角色,其在丝路上的显赫位置是其他遗址所无可替代的。
  ——锁阳城不但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繁荣阶段主要交通干线上一座非常重要的故城,它在丝绸之路晚期(丝绸之路结束阶段)的西北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西部多个少数民族游牧、迁徙、居住地,尤其在西夏时期,西夏民族信奉佛教,在瓜沙一带开凿和重修了90多座石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成为丝绸之路上难得的研究西夏民族的珍贵资料。锁阳城遗址起始于汉唐达到鼎盛时期,五代、西夏、元、明时期又成为历代王朝经营河西的重镇,是控扼河西、雄视四方的重镇。
  (薛金)2.锁阳城遗址的概况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内蒙古四省的通衢之地。东连石油城玉门市(相距135公里),西接旅游名城敦煌(相距117公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接,西北经星星峡(相距187公里) 与新疆哈密市接壤,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现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有汉、回、蒙古、藏等21个民族。随着“两西”、疏勒河、引洮工程移民项目的实施,先后建立整建制移民乡镇6个,移民人口8.2万, 占总人口的58%;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及安敦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交通十分便捷。瓜州县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县,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是草圣张芝的故乡,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原型的原创地,是全国的古城遗址大县,也是“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1)锁阳城概述锁阳城遗址,又称苦峪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海拔1358米,遗址居于阡陌纵横、绿荫绕野的古绿洲中心,是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肃州)与敦煌(沙州)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一座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城址的形制、布局和有关专家考证:锁阳城保存了我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同时也保存了我国古代自然环境和人文遗迹沙漠化演进变化过程中的典型标本。锁阳城遗址起始于西晋,兴盛于隋唐。在西夏时期又成为西夏政权控制河西、雄视四方的军事、政治、指挥机关的所在,在丝绸之路和西部边疆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西部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锁阳城遗址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据守要冲、控扼古代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雄伟壮观,建筑密集,布局巧妙,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封闭性和防御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西部城市锁阳城遗址申遗综述当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标本,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之一。
  锁阳城规模宏大,城址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城墙总长度达6.4公里,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段备选点,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2016年成功入选“2015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风景区”。
  (2)锁阳城自然环境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
  气温:年均气温在9〜10.4℃;最高气温在35〜37.7℃之间;瑕低气温在-10.4~-30.5℃之间。年平均日差为16.代。
  光照:全年日照时数达3230小时,日照平均率为73%,5~8月日照时间最长,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0小时。
  降水:年降雨量在45.7~104毫米之间,平均降水日数22.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1951~1990年未发生过暴雨, 属极早区,年蒸发量在2889~3028毫米之间,最大积雪厚度15厘米,最大冻土深度150厘米。
  风:年平均风速2.2~3.7米/秒,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盛行东风和西风,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历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0.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9.2%。
  地质:处于北祁连山脉支脉长山子北麓第四纪冰河时期,昌马洪积砾石层扇面与全新世洪积黄土层交汇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貌:锁阳城的地貌构成主要有两种类型——沙质荒漠(沙漠)和风蚀地(雅丹)。
  土壤:主要为膨胀土和风成黄土。
  水源:锁阳城遗址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由疏勒河、榆林河及其渠道渗漏补给。
  植被:锁阳城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植被。
  (3)锁阳城历史沿革锁阳城始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为晋昌郡治所。唐武德五年(622), 设置瓜州,锁阳城为瓜州郡治所。唐大历十一年(776),吐蕃占领锁阳城。大中三年(849),敦煌世族张议潮归义军政权驱逐吐蕃,锁阳城复归于唐。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被西夏军占领,设西平监军司,西夏时,仍名瓜州。西夏(1038—1227)统治时期,国王李仁孝一度驻守瓜州,从事各类佛事活动,并在瓜州境内开凿了大量石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灭西夏,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复立瓜州,属沙州路。以“瓜沙二州为边塞重地,不可忽视”,并“以蒙古军万人,分镇险隘立屯田,以供军实方便”。至元二十六年(1289)因“瓜沙二州城坏,诏发军民修完之”。终元之世,瓜沙地区为军屯区域。
  锁阳城遗址又称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现于明永乐三年(1405),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因吐鲁番久据哈密,朝命边臣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其地。明武宗正德(1506—1521),苦峪城为吐鲁番攻破,徙民于嘉峪关内。锁阳城遂荒废至今。
  锁阳城盛产锁阳,数百年久负盛名,世人皆知,又因清代小说《薛丁山征西》撰述锁阳曾解救三军将士性命的文学故事,故清后谓之“锁阳城”。
  (4)锁阳城的位置及保护范围地图上的准确位置:东经96。11'55.1” ,北纬40°15’09.5”。锁阳城遗址的保护范围为,东界:东至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8911米的南北延长线,经过锁东公路向东南方转折的道路拐点;南界:南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6942米的东西向延长线,经过长山子河口 ;西界:西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7957米的南北向延长线,经过锁阳城西墓群的西边缘;北界:北至距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2372米的锁阳城遗址博物馆南边缘的东西向延长线。
  遗产区面积共计15788.60公顷。
  锁阳城遗址缓冲区四至边界: 东至遗产区东界外扩2000米,南至遗产区南界外扩8000米,西至遗产区西界外扩500米,北至遗产区北界外扩3000米。
  缓冲区面积:23424.66公顷。
  (李宏伟)

知识出处

瓜州文化遗产

《瓜州文化遗产》

矗立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历史底蕴深厚饱满,文物遗迹遗 存灿若繁星。瓜州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 艺术享誉世界,隋、唐玉门关名重学界。瓜州是东汉大书法家“草圣”张 芝的故乡、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讲经说法和西行取经的重要策源地、唐 代名将张守珪西征吐蕃大军的重要古战场。瓜州还是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 廊最后一战的红色革命圣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宏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