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中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考古物探应瓜州县文物局的邀请,为配合锁阳城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对瓜县锁阳城镇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墓地群进行了多种物理勘探方法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通过物探的综合分析结果为锁阳城申遗,后期的考古发掘,提供有关残存建筑、道路、墓葬等考古遗迹地下部分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
通过物理勘探方法还可以无损地对锁阳城地下分布的遗迹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确认。这不但大大节省了考古钻探调查的时间和经费,还使锁阳城遗址地下的遗迹得到了极大的保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化遗存。
一、探测目的本次考古物探调查,主要针对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及墓葬群(选取部分墓葬)。
锁阳城的探测目的是为搞清锁阳城遗址的城墙、道路及城内的房屋建建的地下结构与分布情况。
塔尔寺探测的主要目的是搞清主塔塔基基础的结构与保存现状,并且主塔地宫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寺院的南侧是否存在墙体进行了初步的物探调查工作。瓜州锁阳城遗址074锁阳城墓地群的探测目的,重要针对墓葬的保存现状和墓葬中金属物的埋藏情况进行的工作。
二、本次考古物探所使用的设备和作用简介本次考古物探工作应用了共四种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和设备,分别为磁法、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探地雷达。
1.磁法勘探及适用范围磁法勘探是物探中运用最早的方法。由于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工作条件限制少等优点。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古地磁学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法勘探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观测灵敏度和磁探测精度及仪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近年来,磁法探测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考古、水文、地热勘查等研究领域。
磁异常区域的判别和表示:磁场具有两极性,分别用字母N、S表示,因此磁异常现象也分为N、S极性的两种异常,通常我们称之为正极性磁异常和负极性的磁异常,两者之间的一段称之为正常磁场,一般情况下正常磁场是磁填图中平均面积最大的区域。
在本次探测中我们将正常磁场用黄绿色和蓝色表示。其中正极性的磁异常用红色标示,该异常一般是由地下含铁磁性物质的影响所造成的。它包括:磁性岩体、水泥管道、电杆等,有时含铁磁性的磁异常中也包含了一些古代的遗迹现象的存在。负极性的磁异常我们用黑色和深灰色显示,在这些磁异常地点往往与古人类的活动有关,它包括居住生活场所、生产制作场所等,如:夯土建筑、灰坑、窑址等。这种磁异常现象与古代遗迹附件075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因此磁法勘探适合探测古代遗址中的窑址、灰坑、城墙和夯土建筑基础。下图为本次勘探用于区分磁异常强度的标准色标图。一般遗址中的磁梯度强度应在-200nT—200nT之间变化。
文化层堆积区疑似区空白区铁磁性物质堆积区图1磁场强度标注图例图1中黑色和灰白色代表负极性的磁场异常,黄绿色及蓝色为中性磁场,其他色彩表示为正极性的磁异常。
2.高密度电法勘探及适用范围电法勘探是根据岩土层、地下(水下)埋设物体的电学、电化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通过仪器测量其电性差异、强度的大小,进而了解其存在的状况,达到物探目的。地下的岩石和土壤具有某些电学性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在分布于地表或其附近的电场或电磁场的特征中反映(十)来。电法探测就是以岩石或土壤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对天然产生的或人工方法建立的电场或电磁场的空间或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观测,以查明地下构造和有用物体的一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剖面上,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剖面中不同电极距、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瓜州锁阳城遗址076有以下优点:A.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扰,并且提高了效率;B.能够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电断面的信息;C.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误操作。此外,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高密度电法资料的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一维和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地提高了地电资料的解释精度。
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比较广,在工程应用中对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上都见到了好的应用效果;在高速公路高架桥、高层建筑选址、机场跑道的地基勘探中;在防空洞、涵洞、溶洞、地下局部不明障碍物等物理性质有别于周围介质的地下有形体的勘探中;在找水的应用中高密度电法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在考古方面在查明古河道、墓穴和洞穴的分布及埋深方面,在探测和寻找城墙、古代大型夯土建筑基础的埋藏深度及夯土的厚度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
在本次勘探中,电法主要用于寻找遗址区可能存在的墓葬。(其他方法没这么说明,是否补充)3.多频电磁法勘探及适用范围多频电磁仪采用的是频率探测方面的设备(frequency sounding method)。该设备为美国制造的GEM-2型多频电磁仪,该设备采用了频率几百周/秒到几万周/秒的音频段电波,通过改变交变磁场频率的办法探测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由于地层中的物体电磁感应作用,交附件077变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随地层电阻率和场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频率低、也层的电阻率高电磁波穿透深度大;频率高、地层电阻率低穿透深度浅。所以,只要改变不同的发射频率,在地面上某一定点观测电磁场的有关分量,根据观测结果计算视电阻率值就能反映出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可见,在交变电磁场的有效作用深度内,频率可以控制不同的勘探深度。高作用深度浅,低频作用深度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地电断面的分辨能力高,节省人力、效率高;有时用不接地磁偶极子场源,所以对高阻覆盖层和高阻岩层穿透能力强。
多频电磁勘探所探测的对象,主要以寻找导电性较好的地下金属埋藏物体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查找浅层地下水的功能,对高阻的为重要的探测工具几乎应用到了所有勘探区域。
4.探地雷达本次探测采取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探测,并结合之前使用其他设备的探则结果,进行比对,来反应地下的结构情况。
探地雷达作为工程物探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连续、无损、高效和高精度等优点。探地雷达由主机、天线及配套软件等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探地雷达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介质内发射高频电磁波,当其遇到地下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由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通过对雷达主机所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识别地下的隐蔽目标物(古墓葬、古遗址等)的目的(见图1)。瓜州锁阳城遗址078数据釆集双曲线雷达图雷达可测量信号到达目标的传输时间利用传播速率计算出目标的距离在天线信号范围之内信噪比适当隐蔽物可由雷达探出图2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是不变的,因此根据探地雷达记录上的地面反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差A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的埋藏深度H:H = V・NT]2 (1)式中,H即为目标层厚度;V是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 C[屆 (2)式中,C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lO8m/s;为相对介电常数,取决于地下各层构成物质的介电常数。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数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r可表示为: (3)式中,1、2为界面上、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附件079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中心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中心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
三、勘探区域的划分1.锁阳城遗址探测图3是本次锁阳城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在该区域进行了磁法、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探地雷达四种设备的探测。
图3锁阳城遗址勘探区域图3中红色长方形区域、绿色长方形区域、蓝色长方形区域分别为电磁法探测区域、磁法探测区域、雷达探测区域。其探测地点的名称用红色文字标出(如粮仓遗址)。瓜州锁阳城遗址080其中图3中勾画蓝线并标有字母的地方是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的地点与方向。并且按照探测时间的顺序标注为A—F。
2.塔尔寺遗址探测图4是本次塔尔寺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在该区域进行了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两种设备的探测。
图4塔尔寺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图4中红色长方形区域为电磁法探测区域,其探测地点的名称用红色文字标出(如外院南墙探测区域)。
图4中勾画蓝线并标有字母的地方是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的地点附件081与方向,并且按照探测时间的顺序标注为G与H。
3.锁阳城墓地群探测本次锁阳城墓地群考古勘探调查,使用了电磁法物探设备,探测了M596、M597、M598、M599、M600、M6016处共15座墓葬。
四、考古物理勘探结果分析1.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内城粮仓遗址(粮仓遗址高于地表7米)图5锁阳城遗址内城“粮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5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地下电阻值分布的不同区域,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粮仓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为:西侧为40。14,50.9〃,96°12,10.4";“粮仓”顶部为40。14'51.3" ,96°12'11.7"。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A上部出现了三块红色高电阻区域,判断为城内的建筑遗存,从西至东,第一块建筑遗存长约11米,夯土厚度约3米,第二块建筑遗存长约10米,夯土厚度约6米,第三块建筑遗存长约22米,夯土厚度约6米。“粮仓”的位置在第三块红色高阻区内城指挥所遗址图6锁阳城遗址内城“指挥所”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6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指挥所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由西至东,坐标:东侧为40。14’49.4〃,96°12,09.4":“指挥所”遗址顶部为40°14’49.6〃,96°12’07.8";西侧为40°14'50.0" ,96°12'05.4"。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B上部出现了三块黑色低电阻异常区域,它们的位置分别分布在18—22米处、31—42米、60—78米处。图B中出现的三处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可能与地下的黏土建筑基础有关,经过分析和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黏土的电导率要大于周边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所造成的。从西至东第一处异常区,长约4米,深度约2米;第二处异常区,长度约9米,深度约5米;第三处异常区,长约18米,深度约7.5米,第三处黑色低阻异常区为指挥所所在位置。附件083内城西南角墙体(四南角墙体高9米)图7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南角墙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7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位置:西侧为40°14'39.6〃 ,96°12’01.9〃 ;墙体顶部为40。14'40.2〃 ,96°12’04.0〃 ;东侧为40°14'41.2〃 ,96°12’06.0〃。
在图7的反演结果中,分别出现了三处独立的红橙色高阻异常区域。其中分布在两侧的高阻区域的深度较浅,分析是由于流沙淤积所形成的。图7中部的橙色高阻异常在埋藏深度、分布位置及形状上都与城墙相符,分析判断为内城西南角墙体。城墙上部厚度约11米,墙基底部的厚度约30米。本次勘探的最深处为13.6米(包括高出地面的部分)。未能勘探到墙基的底部。瓜州锁阳城遗址084内城南墙及羊马城墙体图8锁阳城遗址内城南墙及养马城墙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上下图中都没有养马城墙体及其显示。
图8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南墙及养马城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南侧为40°14,37.1",96°12,14.3";养马城墙体顶部为40。14,39.5" ,96°12,14.7";马面顶部为40。14'39.8〃,96°12'14.3";北侧为40°14'43.3",96°12'15.2" o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D中110-140米红色高电阻区域应与内城南墙的墙体和墙基有关,异常区长度约30米,深度大致纟勺18米(包括高出地面的部分)。在图8中没有发现养马城墙的墙基或墙基很浅。由于马面墙体不具备布置高密度的条件,故不在本次探测范围内。附件085图9锁阳城遗址内城南侧隔墙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9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南侧隔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方向为由东至西,坐标为:西侧为40°14'40.8" ,96°12,120;隔墙顶部为40。14'409' ,96°12'14.4";东侧为40。14'41.3" ,96°12'19.8"。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图中上部95—140米红色高阻区域为内城南侧隔墙和墙基,宽度约45米,深度约12米(包括地上部分)。图中2—60米、65一90米处的两处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可能与黏土的建筑基础有关,低阻异常的深度约15米和6米。瓜州锁阳城遗址086图10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外城北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北侧为40°15’05.0〃 ,96°12’05.9〃 ;墙体顶部为40°15’02.9〃,96°12’05.0〃 ;建筑基址顶部为40°15’00.6〃 ,96°12‘03.7〃 ;南侧为40°14’59.2〃 ,96°12'03.3"。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图10中40—60米、120—145米出现了两处黑色低阻阻异常区域,从北至南第一处异常区长约20米,深度纟勺12米,第二块处长约25米,地下深度约12米。两块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对应的正好是地势图中标注的外城北墙和大土台的位置,这说明城墙与大土台同为黏土的建筑,其电阻低于周边的土壤。在两处建筑遗迹的中间地带出现的红色高电阻区域可能与淤沙的堆积有关。
图11塔尔寺遗址南北向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11为塔尔寺遗址南北向的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运算分析和反演后,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中的下标数字为该颜色所代表的电阻值。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塔尔寺遗址南北向的地势示附件087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南至北,坐标为: 北侧为40。15'04.7" ,96°13'00.9";大塔北侧为40。15'01.3",96°13,01.4";大塔南侧为40。15,01.1" ,96°13,01.3";南侧为40。14'57.8" ,96°13'01.5"。
在反演结果中显示32—124米处的高阻区为塔尔寺塔的基座范围,长约82米,塔下基础深度约15米(含地上部分的高度)。88—104米处的红黄色高电阻异常区,为塔和塔基位置,塔基宽带约16米,塔基在地下的部分深度约为5米。塔基下部中心区的红色异常疑似塔基地宫的位置,距地平面的深度约在4米左右。
图12塔尔寺遗址东西向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12为塔尔寺遗址东西向的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运算分析和反演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中的下标数字为亥颜色所代表的电阻值。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塔尔寺遗址东西向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为:东侧为40。15'01.3" ,96°13'05.4";大塔东侧为40°15'01.3",瓜州锁阳城遗址08896°13,01.5";大塔西侧为40。15’01.3" ,96°13'00.9";西侧为40°15'00.9" ,96°12'57.4〃。
在反演结果中显示60—142米处的高阻区为塔尔寺塔的基座范围,长约82米,与南北向相同。塔下基础深度约15米(含地上部分的高度)。
92—112米处的红黄色高电阻异常区,为塔和塔基的的位置,塔基宽带约20米,塔基在地下的部分深度约为5米。塔基下部区域有红色高阻异常岀现,疑似塔基下有地宫存在。另外,64—70米、110—140米两处地下的高电异常疑似存在建造塔基时曾铺设过的砖石基础。
2.磁法勘探结果图13锁阳城遗址“粮仓”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3是粮仓区域内的磁法勘探结果,图中黑色的条形异常可能与建筑的围墙有关,而黑色的块状异常与地下遗址中的埋藏物体有关。附件089图14锁阳城遗址西南角门外侧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4是西南角门外侧区域的磁法勘探结果,图中黑色区域可能与墙角城墙墙基有关,在该勘探结果中没有发现有关与道路的磁异常现象。
图15锁阳城遗址北门外侧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5是锁阳城北门外的磁法探测结果,图中从0-3200mm的黑色带状域为现代的道路的磁异常所造成的。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古代道路造成的磁异常现象。
3.电磁法勘探结果瓜州锁阳城遗址090图16锁阳城遗址“房址”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6是锁阳城城内一处房址的电磁探测结果,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地下不同电导率,其中红表示该处地下的导电性能很好,预示地下可能有金属物体或地附件091下水存在。房屋中心位置的坐标为:40。14,45.3" ,96°12'05.5"。
在图16的结果显示,横坐标13米处,纵坐标5米处,有一红色异常区域。分析该处地下有金属埋藏物,或较集中地地下水存中。
(1)塔尔寺遗址电磁法勘探。
图17塔尔寺遗址南侧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7为塔尔寺遗址南侧的电磁探测结果。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厘米。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地下不同电导率。西北侧的坐标点为40。14‘59.8" ,96°12'58.2";西南侧的坐标点为40。14'58.2" ,96°12'58.4";东南侧坐标点为40。14'58.3",瓜州锁阳城遗址09296°13’00.0";东北侧坐标点为40。15'00.0" ,96°12'59.8"。
在塔尔寺遗址南侧的电磁探测结果的中部出现出现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蓝绿色异常带,怀疑原该处有一处南北走向的院墙存在。但在勘探结果中没有发现寺院南墙存在的迹象。在该探区内未发现有金属埋藏物存在。
图18塔尔寺遗址塔基周边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8是塔基周边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探区中心点的坐标为:40。15,01.2" ,96°13’01.3"。附件093在探区西侧约10米处和探区东侧约5米处,有两处疑似金属物的地点存在,其中西侧异常地点的埋藏深度较深,东侧的较浅。但不排除可能是由于地下含水较多所造成的影响。
(2)锁阳城外墓地群电磁法勘探。
图19M596(Mnl046、Mnl043、Mnl044)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9是M596( Mnl046. Mnl043、Mnl044)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 Mnl046:40°12'36.6" ,96°11'20.1" ; Mnl043:40°12'36.3",96°11‘20.5" ; Mnl044:40°12’36.1" ,96°11‘20.7〃。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别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从左至右,第一处的墓葬可能遭过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曾被盗掘;第二处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内部红色异常说明该墓葬可能有金属埋藏物品存在,第三座墓葬墓室部分基本保存完好。瓜州锁阳城遗址094图20M597(Mn995、Mn996、Mn997)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0是M597(Mn995、Mn996、Mn997)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
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 Mn995:40°12'32.7" ,96°11'32.6" ; Mn996:40°12'32.4",96°11’32.5; Mn997:40°12,32.2" ,96°11‘32.3"。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三座墓葬墓室部分保存较完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但三处墓室中存在较大金属埋藏物的可能性较小。
图21M598(Mn988、Mn989、Mn990)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1是Mn988、Mn989、Mn990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附件095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Mn988:10°12,27A" ,96°11'36.8" ; Mn989:40°12'27.6" ,96°11'36.3;VIn990:40°12'27.8" ,96°11’35.8"。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都遭到了盗掘的破坏,其中 Vln989和Mn990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在Mn990墓葬的残存中发现了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信息。
图22M599(Mn983. Mn984、Mn985)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2是Mn983、Mn984、Mn985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从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Mn983:0°12'23.4" ,96°11'37.2" ;Mn984:40°12'23.7" ,96°11'36.8";In985:40°12'22.8" ,96°11'37.7"。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三座墓葬墓室部分保存较完好,其中后两座墓葬中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可能性较大。瓜州锁阳城遗址096图23M600( Mn975)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3是M600( Mn975)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M600(Mn975)的坐标为:40°12,21.1" ,96°11,450。该墓葬的墓室部分,被破坏了近60%,但在M600(Mn975)的残存部分发现了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信息。
图24M601(Mn965、Mn966)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附件097图24是M601( Mn965和Mn966)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导电率的分布情况。Mn975墓葬的坐标为:Mn965:40°12,33.6",96°11'46.7" ;Mn966:40°12'33.2"96°11’46.9"。
该两处墓葬的墓室部分,保存完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但在该两处墓葬中没有发现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
4.探地雷达勘测结果图25锁阳城遗址西北城墙角门外侧路面雷达探测图图25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西北城墙角门外侧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瓜州锁阳城遗址098图26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6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处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
图27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7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处的另一处地点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长度为19-30米、深度约0.6米处有一处宽约11米的有一定规律的反射层存在,疑似为道路的踩踏面的反射。有待于做更进一步的调查。附件099图28锁阳城遗址北墙外侧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8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北墙外侧地面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
图29锁阳城遗址城内“房屋”雷达探测图图29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城内一处围墙保存较好的“房屋” 进行的有关地下埋藏物的勘探,在测线的6.5米、深约0.8米处,出现了一出与金属埋藏物有关的回波异常,怀疑该处地下可能有金属物体存在。这一探测结果与电磁法在该处的探测结果相同。瓜州锁阳城遗址100五、结语本次考古物理勘探工作共完成了对15座墓葬的电磁法勘探工作,达到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了解了这些墓葬墓室的保存和被盗情况,并发现了一些墓葬中疑似金属物品的埋藏情况。完成了四处城墙墙基和多处建筑及塔尔寺塔基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工作,了解了这些城墙和建筑基础的埋藏深度和较具体的范围尺寸,并发现了塔尔寺塔基中疑似地宫的位置和大致的深度,但在寻找出城的古代道路方面收效甚小。
由于锁阳城遗址的考古物探工作时间短、勘探面积大、探测区域多、工作环境和地质地貌情况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本次考古物探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复查性的勘探工作,因此对一些分析判断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影响最大的一般反映在对遗迹的埋藏深度的判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