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瓜州县锁阳城遗址调查勘探的一些认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262
颗粒名称: 有关瓜州县锁阳城遗址调查勘探的一些认识
分类号: K878
页数: 15
页码: 68-82
摘要: 锁阳城古遗址(两晋时期设置的晋昌郡,唐瓜州郡和晋昌县遗址),在今瓜州县(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当地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对外开放讲解等事宜。
关键词: 锁阳城古遗址 塔尔寺遗址 建造年代 城内布局

内容

锁阳城古遗址(两晋时期设置的晋昌郡,唐瓜州郡和晋昌县遗址),在今瓜州县(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当地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对外开放讲解等事宜。
  2012年11月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采集标本、勘探或清理等工作。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本次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有:一是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14测定本。
  二是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
  三是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
  四是锁阳城外城的走向与布局。附件059五是锁阳城内城的建造年代、城内布局、衙署所在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向等。
  经调查、勘探、取样等诸多措施,并对塔尔寺,1、2号堡子,内城东百两城区等初步勘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一些疑难问题所给出的一些不成熟结论现书于后,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14测定标本我们一行五人,在县文物管理局、博物馆、锁阳城保护所的指引和协助下,对上述遗址进行了实地踏查,并采取各种方式尽量采集对碳14年代测定有用的标本,经过为期四天的时间,完成碳14标本取样97个(其中探的碳化小麦标本1个),同时在墙体上米集到陶片、铁渣等标本6个。
  二、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城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原定为元代建筑。寺内存大塔通高约12米(其中土台台基高3米),北部十座小塔呈“巨”形西向整齐排列。大塔南部正中有“大雄宝殿”台基和山门遗迹排列在一中轴线上,其东侧有配殿遗迹及钟楼台基,西侧有鼓楼台基与火庵遗东院西南部有僧房六间。以其建筑特征、出土物和现有资料分析,当西夏时期的建筑遗迹。底部原地面处有青灰砖或石磨盘等遗存,推测西以前在此曾有建筑遗址存在。据在白塔下挖出唐代的断碑情况来看,唐在此就有寺庙建筑是可信的。(详情另有记述)三、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瓜州锁阳城遗址060锁阳城西北部有两座小堡子,原定为1号、2号遗址,也或有人称其为“土牢”者。两堡子相互距离约80米,均为方形,南向开门,内容面积11x14平方米和12x15平方米,墙基均宽5米,高约9.5米,夯土层0.12米,西侧均有一沙土堆积,可能原有积薪等堆积物。堡子内下探4米未见较厚的踩踏路土,仅在2.4米处见有浅薄的原地面和少量黄色植物灰。四周墙壁及墙顶均未发现安放椽木的建筑痕迹,可见其为流动岗哨的临时“避风港”或外部无法及时进城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既非烽燧,也非土牢。从夯层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时代与锁阳古城为同期建筑。
  四、锁阳城外城的走向与布局外城城墙似经多次修筑,东、北墙较宽大,西、南墙较窄小,夯层和所用土质也不一样,主城西北角外的西隔墙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夯层与北墙厚度相同,均厚12厘米左右。西、南墙夯层厚多有10厘米左右,且夹杂有澄泥、沙土。但大体为旧迹重建。现知北墙东端拐折处开有一北门,基本正对内城两城区的分隔马面处,东墙偏北端有一东门。西外城隔墙的东端冲毁处有一小门连通南北院区。其余无法确定。东、南、西及西院隔墙均比较平直,唯南墙西南角处有弯曲内收。北墙比较曲折,自西向东有两处比较大的曲折,西端曲折处内收约30米,东端曲折处再次内收约120米。东墙距内城墙约100米,南墙距内城墙约30米,西墙距内城墙约350—420米或520米,北墙距内城墙约90—220—270米;外城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东西向长方形外围防御墙,同时也起附件061到了内地城外护城河的作用。从外城围墙的多次修复以及弯环曲折的布局情况来看,在建城之后也时常有风沙、洪水侵蚀或破坏所致。如现西墙就被历年洪水侵蚀冲刷,难以确定其原有墙基。
  此外,西区中部,即西城门外150米处,有一圈土包围成的小院形建筑遗址,院内栽种有七颗“风铃草”,属锁阳城特殊景观之一,在河西地区也是少有的植物品种。至于外城区东、北两区距主城墙20—30处建有一道小墙,有人称其为“羊马城”,实属内城的防护隔离地带,一般人马不准随便靠近的警卫区,也是城上石块攻击的危险区,主要是保护东城区。
  五、锁阳城内城的建造年代、城内布局、衙署所在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向锁阳城又名“苦峪城”,据研究或记载的情况为:汉置,两晋“晋昌郡故城”,唐代“瓜州郡故城晋昌县置”,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占领此地,仍名瓜州,西夏亡,州废。明代更名苦峪城,明末城废。
  “锁阳城”之名来源于民间,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又分隔为东西两城区,除西墙斜置外,其余各墙均比较规整,基本成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由于沙积原因,本次勘探面积约占1/3,即9万平方米左右。西北角墩高约10米,城墙高8米,上有敌台等古代军事设施。东南角墩高于城墙上约6米,有后期修复的土坯包裹,比较明显。
  锁阳城内城东部建有一道南北向的中隔墙,使其形成东西两个城区,成墙保存基本完好。西城区大体呈南窄北宽的倒梯形,城内北边宽395瓜州锁阳城遗址062米,南边宽305米,南北长510米。共开有五门,在北城墙东段(即两城北墙中部)开一北门,并建有瓮城。北城墙西北角处开有一门,也建有瓮城。西城墙中部开有一门,亦建有瓮城,是为西门。西北(南)角处内向拐入,亦建有一门,有瓮城,俗称为角门。东城墙(隔墙)的北段有一城墙拐角处建有一东西城区连接的小门,门宽约3米左右,没有瓮城。
  西城区的北半部分布着比较密集,大小、高低不等,用泥土堆垒而成的圆台形土包遗迹,状如火山口,形似蒙古包。南半部这类土包较少,靠南边比较平坦空旷。这些土包大者外径约20米,顶径8米,残存高约9米左右,内径可能有14米。小者外径约10米,顶径5米,残高约3米,内径可能有7米左右。排列虽不太规整,但可依通道部位划分为三个区:第一区位于靠北墙处,自西向东呈条状,分布也比较密集。第二区自西门内向东呈块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间),东边处有一个南北向长方形土台建筑遗迹,上有夯土墙基遗迹,土台长25米,宽15米,现高约3.5米,内深约5米,无夯土地基,基本位于西、北门内的中轴线交会点上,可能是城内部将的居住区或指挥所。第三区在该城区南半部的中部,亦呈东西向条形分布,但分布比较稀疏。堆积土包的泥土中夹杂着大量的草木灰或木炭,推测当初应该为圆锥形蒙古包状,应为守城士兵的居所。
  东城隔墙的北段小门南20米处的城墙西侧,距城墙约15米处有一方土台,经勘探验证其为城内粮食仓库的所在,中部4米下有0.1米厚的碳化小麦,周围有夯土墙体,底部铺有青灰色砖。仓库外围边长约南北20米,东西25米,台上18x20米,西边有夯土台阶上下。西去10米处建有一夯筑瞭附件063台,台高7米,边宽5x8米。南部由仓库墙体向西伸出与高台相对应,其仓库门前形成一个10米宽的小院,有西、北两个通道口,运粮车马可正入侧出。
  西城区内的主干道,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直线大道,多有曲折。首 ,四个城门内正对门口处都有一个土包建筑遮挡,车马必须拐弯绕道而 ,如同今天公路上设的减速带。主道大体可分为四条:主道一,进北门土包靠东直行至城中部,又西拐南行至南墙处,是为东道。主道二,进门北折东行,又北折自土包间穿过东行与东道合,是为北道。主道三,西门南绕东行与东道交叉至东墙处,是为中道。主道四,自西南角门 ,折东行与东道合,是为南道。城墙根部可能还有环城道路,因沙土淤无法证明,其他空隙处也见有路土面,当属小道,如中道北部就有一平小道。
  西城区,西北部有一口水井,现已坍塌填满风沙,直径约1.5米,探7米,有砖石,当属城内唯一发现的一口水井。
  另外,西城区西南部沙丘上有一曲尺形土坯墙建筑,土墙基部用芦 、红柳等铺垫加固,墙基宽约1米,残存最高处约3米,东西残长约25,西边南北残长约12米。墙南面建有居住的房屋遗迹,西边一排有4米 ,3米跨间的房屋四间。北边似也有四间,中有一隔墙,东侧也有小房迹,间数不清,似均有土炕烟道留在墙上。房屋西墙外有大量木炭块和碱土壤等遗存,推测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附近村民烧煮火硝时的居 ,不是该城的原有建筑。这样的居住点西北部也有一处。城内西北部、瓜州锁阳城遗址064中部和东部正中等,有三处当初烧煮火硝的工作区遗迹。北城门外也有一处。没有发现所谓“58年烧炼钢铁”的痕迹。
  东城区基本呈长条形,城内北边宽140米,南边宽155米,南北长500米。仅见有西墙拐折处的小门与西城区相通,西门南部城墙上也有一个缺口,下面打探4米未见夯土,但无法确定,再未发现其他城门设施之地。同时南北两墙的城墙筑造夯土层均在一个平面上,整体结构也相一致,也没有明显的再接痕迹等现象,由此表明东西两城区系一次筑造成形的,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并没有二次扩建的现象。
  东城区所占面积较小,但建筑遗迹也较稀少,没有圆土包形建筑,只有南北向中轴线区的一些土台或小沙包遗迹,两侧及北部比较空旷。主要建筑在南部,当属该城的首脑机构所在地,是否为“郡衙”“县衙”不得而知。
  东城区内主要建筑遗迹,大体可在一个中轴线上,又可分为南北两组。北部一组,位于城中部,北部有一小院落式堆积,有夯土墙基,大概有40米见方的范围;南部约15米处有一东西向长方形土台,长30米,宽20米,高于现表约2米。南部一组,北部也有一大沙台,呈南北长方形、长30米,宽25米,高于现地表约3米,无法探明;又向南50米左右处有一方形土台,台高于地表约2米,边长约20米,台前(南边)有斜坡路面,其后面紧靠一大墙,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沙土包,其后也各有一段大墙。三段大墙东西向排列,均夯筑,墙宽1.5—2米,残存高度4一6米不等。间或有缺口通南城墙;大墙与南城墙间距约20米,大墙南面有房屋建筑的夯附件065土隔墙,推测似为车马停歇区或下人居住区。
  东城区房屋建筑形式不同于西城区,多为方形结构或高台式建筑,建筑物少,道路畅通,活动范围大,当属于该城的行政中心区域。主要道路是围绕中心建筑群环绕而行,主体可分为东西两道,区间有横穿道路相串联。
  尾声:东城区的勘探验证了李宏伟先生的推测或看法,其东城区就是该城的首脑之地,也是当时瓜州郡和晋昌县的“衙署”所在。东西城区相连接的隔墙拐角小门也得以证实。
  锁阳城的具体筑城年代从现有资料无从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城中发掘出的开元通宝(这次于东城区东南角处大墙与城墙间1.5米也打探出半枚“开元通宝”圆钱)等唐代器物和城外曾在白塔下挖出一唐代断碑的情况来看,城的始筑年代当不晚于盛唐。又从城内、城外散有的大量两晋时期的陶片、唐代陶片和瓷碗残片,以及西夏时期的米黄釉黑褐釉雕花瓷片,塔尔寺小塔中曾清理出西夏文“六字真言”等,又城有分布着大量两晋和唐代墓葬的情况分析,两晋时期该地应该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那么该城始建于两晋时期,又设定为“晋昌郡”是可能的。
  唐代兴盛、西夏利用并加固修建,城内遗留的大量圆形土包建筑,也可能是西夏时期的产物,而且又重建了塔尔寺等。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时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700-800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使用过,要说有人进入,也只是20世纪50-60年代一些煮火瓜州锁阳城遗址066硝的暂住人口居住过几个月,或每年有挖锁阳和放羊的流动人口出入其间。在这次调查、勘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陶瓷片以及这些朝代使用过的遗迹遗物等。
  本次勘探面积有:锁阳城主城区1/3,约90000平方米。外城区约68700平方米。
  塔尔寺内院区3485平方米。1、2号堡子共约230平方米。
  合计162415平方米。采集碳14标本(4天)计97个。
  锁阳城平面布局图附件067锁阳城全景照片锁阳城西城区土包形状锁阳城西城区粮仓遗址 锁阳城西北2号堡子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瓜州锁阳城遗址070附件071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 )碳14测试结果情况说明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AMS)碳14测试报告测试结果情况说明根据国家文物局对申遗工作的要求,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对瓜州县文物局送来的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锁阳城古渠道,锁阳城遗址西北1、2号堡子采集的33件标本样品进行了碳14测试,现测试已完成,《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已出,现将测试结果情况做如下说明:一、 锁阳城遗址西北1号堡子,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600-960年之间,BP值误差为(+25)年,历史年代为隋、唐、五代。
  二、 锁阳城遗址西北2号堡子,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605-1640年之间,BP值误差为(+30)年,历史年代为隋、唐、明。
  三、 锁阳城遗址外城,送测样品5件,经过测试,其中两件样品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其余三件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340—102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1(±30)年之间,历史年代为东晋、南北朝、唐、五代、北宋。
  四、 锁阳城遗址内城东城,送测样品6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810-122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 (±30)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唐、五代、北宋、西夏。
  五、 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城,送测样品9件,经过测试,其中一件样品为现代碳,其余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540—126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35)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南瓜州锁阳城遗址072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 )碳14测试结果情况说明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西夏。
  六、 塔尔寺遗址,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1020—1410年之间,BP值误差为(±25)年,历史年代为北宋、西夏,元、明。
  七、 锁阳城遗址古渠道,送测样品4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1010—1960年之间,BP值误差在 (±201(±25)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北宋、西夏,元、明,清、现代。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2013年3月28日

知识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市,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多民族交往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草圣张芝的故乡、玄奘取经路上的重要地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

阅读

相关地名

锁阳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