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260
颗粒名称: 附件
分类号: K878
页数: 77
页码: 60-136
摘要: 2012年11月份,为配合瓜州县锁阳城大型遗址保护方案的实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发掘队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考古调查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等工作。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闲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同时对锁阳城东1公里处的塔尔寺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勘探。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 遗址调查

内容

2012年11月份,为配合瓜州县锁阳城大型遗址保护方案的实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发掘队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考古调查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等工作。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闲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同时对锁阳城东1公里处的塔尔寺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勘探。
  塔尔寺遗址,又称“唐瓜州开元寺”,位于今甘肃瓜州县(原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即锁阳故城遗上东北约1公里处的戈壁滩中,其北边保存地势较高,西部为风沙堆积的丘岭,东南方向有大片风蚀的雅丹地貌(原地表经雨水冲刷和风蚀后残存的大小土丘)。但塔尔寺所在的区域则相对保存较好,其主要由外部围墙和内部主院两大部分构成了一比较大的寺院(图1)。
  塔尔寺外部围墙其外围墙基本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墙与中部主寺院南墙为一道直线,西、北两围墙残存大部分墙基遗迹,唯东墙破坏比较严重,仅有几处遗痕。中部建有主寺院,由此形成了北部相通的东西两院。
  外围院落东西全长约175米,南北宽约126米,地上堆积层厚0.5—2米附件051不等。北墙宽约1米,残存墙基长125米、最高处2米。西墙宽约1米,残存墙基长约80米、最高处2米。南墙宽约1米,残存墙基长约130米、最高处约1.2米。夯土层厚0.1-0.12米。推测可能是椽夹筑成。北墙距主院北墙约40米,西墙距主院西墙约50米,东墙距主院东墙约81米,东院比较宽大些。
  塔尔寺内院(主寺院围墙)主寺院位于外部围墙内的中部偏西处,呈南北向长方形布局,其南墙与外围南墙为一墙。西墙保存较好墙基痕迹残存明显,南北长85米,北与东西向一排小土塔连接,南端靠鼓楼高台基处保存较好,墙宽1.5米、残高3.4米。东墙仅残存南端的墙基痕迹,残存长35米,最高处仅1米左右。由此得知主寺院全长85米、宽41米,3485平方米。主寺院内白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大殿(大雄宝殿)、大圆塔(白塔)、小圆塔(小白塔)群。两侧有:西侧伙房(火庵)、东西钟鼓楼台基、东配殿(厢房)等组成。东院靠钟楼处有僧房6间等。
  山门位于寺院南墙中部,现存有1.1米高的土台,上堆积有沙土和瓦砾0.3米,其下为夯土台基。土台东西长11米、南北宽7米。根据勘探情况、瓦砾堆积量及砖瓦特征分析,山门为砖木结构的三开间门楼建筑,即中开双扇大门,两侧小墙封挡,西侧另有一宽1.1米的小院门出入。山门外土台宽2米,估计有三级台阶。山门内也有三级台阶。门楼顶为砖瓦铺设,绿色琉璃装饰屋脊、鸦吻。又在山门现地表下1.1(即夯土台下0.8)米处发现铺地青砖,说明早期在此曾有建筑。
  大殿又名“大雄宝殿”,位于山门内中轴线中部,南距山门约22米瓜州锁阳城遗址052处,为一南北向长方形高台建筑,现存土台南北全长17米、东西宽12米、高于地表2米,土台南端有低于土台0.4米、宽2米的二级台,推测当为登台的台阶所在,初步推测至少应有四级台阶登顶。土台上沙土和瓦砾堆积厚0.5—1米左右,内有浅灰色或土红色条砖、方砖、筒瓦以及卷云纹滴水等,应属当地寺院东部砖窑烧制,还有少量绿色琉璃构建,当属外运而来。土台北有低于大殿台基1米左右、长9米的一段土台通向北部大圆塔台基。由此推测,该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土木结构建筑,屋顶布砖瓦,绿色琉璃雕刻砖瓦及鸦吻装饰屋脊。有人推测为“歇山顶单飞檐大殿”当可信,但室内地面没有发现铺砖的现象。
  大圆塔也叫“白塔” 。位于大殿北9米处,建于一方形高土台之上,方形夯土台基高3米、边长16米,底部有砖石垫基,夯层厚0.13米左右,系版筑而成。夯土台基中部建有一圆锥形土塔,土塔为宽厚的大土坯叠砌而成,土坯长47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分4—5层相贴而建,中空。土塔底径约11米、残高约8.5—9米、通高11.5米左右,下腹部略鼓,外表粉饰以白灰浆,故又叫作“白塔”(图2)。
  小塔群小塔群位于中轴线的北端,即内院的北端,呈东西向两排排列,均系小薄的土坯叠砌而成,土坯长30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左右,也砌成为圆锥状。以中部一塔略高大,位于中轴线上,腹径5米、残高3.5米,中空为长方形。其余小塔腹径3.6—4米,中空为圆形,残高2.5米左右,相互间距1米。北边一排小塔自西向东共八座,以中轴线小塔为中心,西三,东四。第二排小塔仅两个,西边一个与1号小塔齐,东边附件053一个与7号小塔对齐,所以推测8号小塔是后期增加的。小塔的外表均粉饰白灰浆,小塔的底部相互间有高1米的土台连成矩形。本次在7号小塔中清理出大量的泥梵小塔(图3)与经文泥饼中小塔图(图4)等。
  钟楼钟楼位于左,即主寺院东侧墙南端中部,距南墙8米处,为一边长8米、咼2.8米的夯土台基,台基顶部残留有4个相对应的木柱柱洞,中心空旷,故推测为钟楼。无瓦砾堆积,得知其为亭榭歇式木构建筑。
  鼓楼鼓楼位于右,即主寺院西侧墙南端中部,距南墙9米处,亦为一边长7米、高约3米的夯土台基,在土台顶部正中及四角处对应分布有5个木柱柱洞,无瓦砾堆积。由此推测中心柱洞为鼓架之地,上部建筑也为亭榭式木构建筑。
  伙房又称作“火庵”。位于山门西侧的南墙内,与山门拼齐,中隔有小院门,形成两道夹墙。伙房为东西长5米的跨间,进深4米的两间房屋。东边一间内南墙正中有直径1.1米的锅灶坑,南墙上残留有烟道等,故表明其为伙房。
  东配殿又称作“厢房”。位于钟楼北部8米的东墙东侧,前墙与主寺院东墙齐,残留有土墙倒塌的痕迹,其痕迹南北长9米、东西宽4.5米,当属三间,堆积下0.9米处为踩踏地面(无铺地砖)。由此推测其为进深4米的三跨间的土木构建筑。对称的西墙处没有发现配殿建筑遗迹,“东西配殿”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僧房僧房位于钟楼东侧的东院内,中隔墙约与钟楼北边对齐,西距钟楼台基约6米。其共有六间分作两排,北部一排四间,自西向东分别瓜州锁阳城遗址054为:第一间东西长6米、南北宽5米(当属两跨间)。其余均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的单间。第二排为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的两单间,与北部第三、四号房屋对齐。均为土坯垒砌墙壁,可见属于土木结构的简易房屋: 另外在僧房东墙外还有一块堆柴草的平地,还有柴草余迹。
  结语有关塔尔寺的建造年代众说纷纭,但根据现存白塔的建筑结构与样式,类似于新疆高昌古塔,更像额济纳旗黑水城西夏土塔(图5)、张掖大佛寺西夏土塔(图6)、宁夏青铜峡西夏砖塔(图7)和西夏王陵土塔 (图8)等。多为下部叠涩错落式砌面,中部略圆鼓,上部细腰串珠顶的 “宝瓶”状,整体组合呈圆锥状,这种圆锥状“宝瓶形”结构的土塔,应是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土塔的一种特制形状。又曾在小土塔中出土过泥版印刷的西夏文“六字真言”。而在遗址中或遗址周围可以发现比较多的西夏时期的米黄色青釉瓷片和黑色釉雕刻花纹的瓷片,以及唐代的宽厚圈足底瓷碗残片,以及两晋时期的大量陶片等,就是没有发现元代及其以后的陶瓷残片等典型代表物。可见,该地区在两晋、大唐、西夏时期是最为兴盛的三个阶段。同时在锁阳城东约30公里处的“东千佛洞”遗址中保留有大量的西夏时期的佛造像、壁画及题记等。而且,榆林石窟16窟内有西夏墨书题记:《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聪俗姓张主持窟记》,云“惠聪率弟子士人至榆林窟住十四日,看经疏,洗身三次”的记载。李正宇先生在 《瓜沙古代祠庙寺院观简志》中述:“阿育王寺,在瓜州城东,北周建附件055德三年此寺被毁,唐初廊庑犹存。”⑶瓜州一带西夏时期的佛教盛况可见一斑。由上述情况推定,锁阳城东塔尔寺及其锥形宝瓶状白塔应该属于西夏时期的产物,并非元代建筑,可能在锁阳城废弃之时,该寺院也就随之废弃了。又根据该寺山门下80厘米处的原地面上发现有灰色铺地砖的遗存,推定在现塔尔寺遗迹之前,此处就有一个初建寺庙。一说:"唐代瓜州开元寺”,愚以为有此可能。
  注释:[1][2]李宏伟、谢延明:《锁阳城遗址形制及相关遗存初探》,《陇右文博•锁阳城申遗论文集》,2008年,第11页。
  [3]李正宇:《瓜沙古代祠庙寺院观简志》,《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3期。瓜州锁阳城遗址056图1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平面分布示意图图2瓜州锁阳城塔尔寺土塔保存现状附件057图4塔尔寺出土经文泥饼上的小塔图5额济纳旗黑水城西夏土塔图6张掖大佛寺西夏土塔图7宁夏青铜峡西夏砖塔图8宁夏西夏王陵土塔瓜州锁阳城遗址058有关瓜州县锁阳城遗址调查勘探的一些认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关键词:锁阳城古遗址塔尔寺遗址建造年代城内布局Key Word: SuoYang City an Cient Relics.Tower Joss house Relics.Build aDecade.Citywall in Side Layout锁阳城古遗址(两晋时期设置的晋昌郡,唐瓜州郡和晋昌县遗址),在今瓜州县(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当地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对外开放讲解等事宜。
  2012年11月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采集标本、勘探或清理等工作。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本次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有:一是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14测定本。
  二是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
  三是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
  四是锁阳城外城的走向与布局。附件059五是锁阳城内城的建造年代、城内布局、衙署所在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向等。
  经调查、勘探、取样等诸多措施,并对塔尔寺,1、2号堡子,内城东百两城区等初步勘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一些疑难问题所给出的一些不成熟结论现书于后,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 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14测定标本我们一行五人,在县文物管理局、博物馆、锁阳城保护所的指引和协助下,对上述遗址进行了实地踏查,并采取各种方式尽量采集对碳14年代测定有用的标本,经过为期四天的时间,完成碳14标本取样97个(其中探的碳化小麦标本1个),同时在墙体上米集到陶片、铁渣等标本6个。
  二、 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城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原定为元代建筑。寺内存大塔通高约12米(其中土台台基高3米),北部十座小塔呈“巨”形西向整齐排列。大塔南部正中有“大雄宝殿”台基和山门遗迹排列在一中轴线上,其东侧有配殿遗迹及钟楼台基,西侧有鼓楼台基与火庵遗东院西南部有僧房六间。以其建筑特征、出土物和现有资料分析,当西夏时期的建筑遗迹。底部原地面处有青灰砖或石磨盘等遗存,推测西以前在此曾有建筑遗址存在。据在白塔下挖出唐代的断碑情况来看,唐在此就有寺庙建筑是可信的。(详情另有记述)三、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瓜州锁阳城遗址060锁阳城西北部有两座小堡子,原定为1号、2号遗址,也或有人称其为“土牢”者。两堡子相互距离约80米,均为方形,南向开门,内容面积11x14平方米和12x15平方米,墙基均宽5米,高约9.5米,夯土层0.12米,西侧均有一沙土堆积,可能原有积薪等堆积物。堡子内下探4米未见较厚的踩踏路土,仅在2.4米处见有浅薄的原地面和少量黄色植物灰。四周墙壁及墙顶均未发现安放椽木的建筑痕迹,可见其为流动岗哨的临时“避风港”或外部无法及时进城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既非烽燧,也非土牢。从夯层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时代与锁阳古城为同期建筑。
  四、锁阳城外城的走向与布局外城城墙似经多次修筑,东、北墙较宽大,西、南墙较窄小,夯层和所用土质也不一样,主城西北角外的西隔墙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夯层与北墙厚度相同,均厚12厘米左右。西、南墙夯层厚多有10厘米左右,且夹杂有澄泥、沙土。但大体为旧迹重建。现知北墙东端拐折处开有一北门,基本正对内城两城区的分隔马面处,东墙偏北端有一东门。西外城隔墙的东端冲毁处有一小门连通南北院区。其余无法确定。东、南、西及西院隔墙均比较平直,唯南墙西南角处有弯曲内收。北墙比较曲折,自西向东有两处比较大的曲折,西端曲折处内收约30米,东端曲折处再次内收约120米。东墙距内城墙约100米,南墙距内城墙约30米,西墙距内城墙约350—420米或520米,北墙距内城墙约90—220—270米;外城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东西向长方形外围防御墙,同时也起附件061到了内地城外护城河的作用。从外城围墙的多次修复以及弯环曲折的布局情况来看,在建城之后也时常有风沙、洪水侵蚀或破坏所致。如现西墙就被历年洪水侵蚀冲刷,难以确定其原有墙基。
  此外,西区中部,即西城门外150米处,有一圈土包围成的小院形建筑遗址,院内栽种有七颗“风铃草”,属锁阳城特殊景观之一,在河西地区也是少有的植物品种。至于外城区东、北两区距主城墙20—30处建有一道小墙,有人称其为“羊马城”,实属内城的防护隔离地带,一般人马不准随便靠近的警卫区,也是城上石块攻击的危险区,主要是保护东城区。
  五、锁阳城内城的建造年代、城内布局、衙署所在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向锁阳城又名“苦峪城”,据研究或记载的情况为:汉置,两晋“晋昌郡故城”,唐代“瓜州郡故城晋昌县置”,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占领此地,仍名瓜州,西夏亡,州废。明代更名苦峪城,明末城废。
  “锁阳城”之名来源于民间,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又分隔为东西两城区,除西墙斜置外,其余各墙均比较规整,基本成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由于沙积原因,本次勘探面积约占1/3,即9万平方米左右。西北角墩高约10米,城墙高8米,上有敌台等古代军事设施。东南角墩高于城墙上约6米,有后期修复的土坯包裹,比较明显。
  锁阳城内城东部建有一道南北向的中隔墙,使其形成东西两个城区,成墙保存基本完好。西城区大体呈南窄北宽的倒梯形,城内北边宽395瓜州锁阳城遗址062米,南边宽305米,南北长510米。共开有五门,在北城墙东段(即两城北墙中部)开一北门,并建有瓮城。北城墙西北角处开有一门,也建有瓮城。西城墙中部开有一门,亦建有瓮城,是为西门。西北(南)角处内向拐入,亦建有一门,有瓮城,俗称为角门。东城墙(隔墙)的北段有一城墙拐角处建有一东西城区连接的小门,门宽约3米左右,没有瓮城。
  西城区的北半部分布着比较密集,大小、高低不等,用泥土堆垒而成的圆台形土包遗迹,状如火山口,形似蒙古包。南半部这类土包较少,靠南边比较平坦空旷。这些土包大者外径约20米,顶径8米,残存高约9米左右,内径可能有14米。小者外径约10米,顶径5米,残高约3米,内径可能有7米左右。排列虽不太规整,但可依通道部位划分为三个区:第一区位于靠北墙处,自西向东呈条状,分布也比较密集。第二区自西门内向东呈块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间),东边处有一个南北向长方形土台建筑遗迹,上有夯土墙基遗迹,土台长25米,宽15米,现高约3.5米,内深约5米,无夯土地基,基本位于西、北门内的中轴线交会点上,可能是城内部将的居住区或指挥所。第三区在该城区南半部的中部,亦呈东西向条形分布,但分布比较稀疏。堆积土包的泥土中夹杂着大量的草木灰或木炭,推测当初应该为圆锥形蒙古包状,应为守城士兵的居所。
  东城隔墙的北段小门南20米处的城墙西侧,距城墙约15米处有一方土台,经勘探验证其为城内粮食仓库的所在,中部4米下有0.1米厚的碳化小麦,周围有夯土墙体,底部铺有青灰色砖。仓库外围边长约南北20米,东西25米,台上18x20米,西边有夯土台阶上下。西去10米处建有一夯筑瞭附件063台,台高7米,边宽5x8米。南部由仓库墙体向西伸出与高台相对应,其仓库门前形成一个10米宽的小院,有西、北两个通道口,运粮车马可正入侧出。
  西城区内的主干道,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直线大道,多有曲折。首 ,四个城门内正对门口处都有一个土包建筑遮挡,车马必须拐弯绕道而 ,如同今天公路上设的减速带。主道大体可分为四条:主道一,进北门土包靠东直行至城中部,又西拐南行至南墙处,是为东道。主道二,进门北折东行,又北折自土包间穿过东行与东道合,是为北道。主道三,西门南绕东行与东道交叉至东墙处,是为中道。主道四,自西南角门 ,折东行与东道合,是为南道。城墙根部可能还有环城道路,因沙土淤无法证明,其他空隙处也见有路土面,当属小道,如中道北部就有一平小道。
  西城区,西北部有一口水井,现已坍塌填满风沙,直径约1.5米,探7米,有砖石,当属城内唯一发现的一口水井。
  另外,西城区西南部沙丘上有一曲尺形土坯墙建筑,土墙基部用芦 、红柳等铺垫加固,墙基宽约1米,残存最高处约3米,东西残长约25,西边南北残长约12米。墙南面建有居住的房屋遗迹,西边一排有4米 ,3米跨间的房屋四间。北边似也有四间,中有一隔墙,东侧也有小房迹,间数不清,似均有土炕烟道留在墙上。房屋西墙外有大量木炭块和碱土壤等遗存,推测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附近村民烧煮火硝时的居 ,不是该城的原有建筑。这样的居住点西北部也有一处。城内西北部、瓜州锁阳城遗址064中部和东部正中等,有三处当初烧煮火硝的工作区遗迹。北城门外也有一处。没有发现所谓“58年烧炼钢铁”的痕迹。
  东城区基本呈长条形,城内北边宽140米,南边宽155米,南北长500米。仅见有西墙拐折处的小门与西城区相通,西门南部城墙上也有一个缺口,下面打探4米未见夯土,但无法确定,再未发现其他城门设施之地。同时南北两墙的城墙筑造夯土层均在一个平面上,整体结构也相一致,也没有明显的再接痕迹等现象,由此表明东西两城区系一次筑造成形的,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并没有二次扩建的现象。
  东城区所占面积较小,但建筑遗迹也较稀少,没有圆土包形建筑,只有南北向中轴线区的一些土台或小沙包遗迹,两侧及北部比较空旷。主要建筑在南部,当属该城的首脑机构所在地,是否为“郡衙”“县衙”不得而知。
  东城区内主要建筑遗迹,大体可在一个中轴线上,又可分为南北两组。北部一组,位于城中部,北部有一小院落式堆积,有夯土墙基,大概有40米见方的范围;南部约15米处有一东西向长方形土台,长30米,宽20米,高于现表约2米。南部一组,北部也有一大沙台,呈南北长方形、长30米,宽25米,高于现地表约3米,无法探明;又向南50米左右处有一方形土台,台高于地表约2米,边长约20米,台前(南边)有斜坡路面,其后面紧靠一大墙,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沙土包,其后也各有一段大墙。三段大墙东西向排列,均夯筑,墙宽1.5—2米,残存高度4一6米不等。间或有缺口通南城墙;大墙与南城墙间距约20米,大墙南面有房屋建筑的夯附件065土隔墙,推测似为车马停歇区或下人居住区。
  东城区房屋建筑形式不同于西城区,多为方形结构或高台式建筑,建筑物少,道路畅通,活动范围大,当属于该城的行政中心区域。主要道路是围绕中心建筑群环绕而行,主体可分为东西两道,区间有横穿道路相串联。
  尾声:东城区的勘探验证了李宏伟先生的推测或看法,其东城区就是该城的首脑之地,也是当时瓜州郡和晋昌县的“衙署”所在。东西城区相连接的隔墙拐角小门也得以证实。
  锁阳城的具体筑城年代从现有资料无从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城中发掘出的开元通宝(这次于东城区东南角处大墙与城墙间1.5米也打探出半枚“开元通宝”圆钱)等唐代器物和城外曾在白塔下挖出一唐代断碑的情况来看,城的始筑年代当不晚于盛唐。又从城内、城外散有的大量两晋时期的陶片、唐代陶片和瓷碗残片,以及西夏时期的米黄釉黑褐釉雕花瓷片,塔尔寺小塔中曾清理出西夏文“六字真言”等,又城有分布着大量两晋和唐代墓葬的情况分析,两晋时期该地应该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那么该城始建于两晋时期,又设定为“晋昌郡”是可能的。
  唐代兴盛、西夏利用并加固修建,城内遗留的大量圆形土包建筑,也可能是西夏时期的产物,而且又重建了塔尔寺等。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时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700-800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使用过,要说有人进入,也只是20世纪50-60年代一些煮火瓜州锁阳城遗址066硝的暂住人口居住过几个月,或每年有挖锁阳和放羊的流动人口出入其间。在这次调查、勘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陶瓷片以及这些朝代使用过的遗迹遗物等。
  本次勘探面积有:锁阳城主城区1/3,约90000平方米。外城区约68700平方米。
  塔尔寺内院区3485平方米。1、2号堡子共约230平方米。
  合计162415平方米。采集碳14标本(4天)计97个。
  锁阳城平面布局图附件067锁阳城全景照片锁阳城西城区土包形状锁阳城西城区粮仓遗址 锁阳城西北2号堡子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瓜州锁阳城遗址070附件071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 )碳14测试结果情况说明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AMS)碳14测试报告测试结果情况说明根据国家文物局对申遗工作的要求,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对瓜州县文物局送来的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锁阳城古渠道,锁阳城遗址西北1、2号堡子采集的33件标本样品进行了碳14测试,现测试已完成,《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已出,现将测试结果情况做如下说明:一、 锁阳城遗址西北1号堡子,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600-960年之间,BP值误差为(+25)年,历史年代为隋、唐、五代。
  二、 锁阳城遗址西北2号堡子,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605-1640年之间,BP值误差为(+30)年,历史年代为隋、唐、明。
  三、 锁阳城遗址外城,送测样品5件,经过测试,其中两件样品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其余三件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340—102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1(±30)年之间,历史年代为东晋、南北朝、唐、五代、北宋。
  四、 锁阳城遗址内城东城,送测样品6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810-122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 (±30)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唐、五代、北宋、西夏。
  五、 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城,送测样品9件,经过测试,其中一件样品为现代碳,其余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540—1260年之间,BP值误差在(+25)—(±35)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南瓜州锁阳城遗址072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 )碳14测试结果情况说明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西夏。
  六、 塔尔寺遗址,送测样品3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1020—1410年之间,BP值误差为(±25)年,历史年代为北宋、西夏,元、明。
  七、 锁阳城遗址古渠道,送测样品4件,经过测试,样品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1010—1960年之间,BP值误差在 (±201(±25)年之间,历史年代为北宋、西夏,元、明,清、现代。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2013年3月28日附件07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遗址考古物理勘探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考古物探部钟建杨立为张静2013年4月中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考古物探应瓜州县文物局的邀请,为配合锁阳城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对瓜县锁阳城镇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墓地群进行了多种物理勘探方法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通过物探的综合分析结果为锁阳城申遗,后期的考古发掘,提供有关残存建筑、道路、墓葬等考古遗迹地下部分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
  通过物理勘探方法还可以无损地对锁阳城地下分布的遗迹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确认。这不但大大节省了考古钻探调查的时间和经费,还使锁阳城遗址地下的遗迹得到了极大的保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化遗存。
  一、探测目的本次考古物探调查,主要针对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及墓葬群(选取部分墓葬)。
  锁阳城的探测目的是为搞清锁阳城遗址的城墙、道路及城内的房屋建建的地下结构与分布情况。
  塔尔寺探测的主要目的是搞清主塔塔基基础的结构与保存现状,并且主塔地宫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寺院的南侧是否存在墙体进行了初步的物探调查工作。瓜州锁阳城遗址074锁阳城墓地群的探测目的,重要针对墓葬的保存现状和墓葬中金属物的埋藏情况进行的工作。
  二、本次考古物探所使用的设备和作用简介本次考古物探工作应用了共四种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和设备,分别为磁法、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探地雷达。
  1.磁法勘探及适用范围磁法勘探是物探中运用最早的方法。由于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工作条件限制少等优点。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古地磁学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法勘探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观测灵敏度和磁探测精度及仪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近年来,磁法探测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考古、水文、地热勘查等研究领域。
  磁异常区域的判别和表示:磁场具有两极性,分别用字母N、S表示,因此磁异常现象也分为N、S极性的两种异常,通常我们称之为正极性磁异常和负极性的磁异常,两者之间的一段称之为正常磁场,一般情况下正常磁场是磁填图中平均面积最大的区域。
  在本次探测中我们将正常磁场用黄绿色和蓝色表示。其中正极性的磁异常用红色标示,该异常一般是由地下含铁磁性物质的影响所造成的。它包括:磁性岩体、水泥管道、电杆等,有时含铁磁性的磁异常中也包含了一些古代的遗迹现象的存在。负极性的磁异常我们用黑色和深灰色显示,在这些磁异常地点往往与古人类的活动有关,它包括居住生活场所、生产制作场所等,如:夯土建筑、灰坑、窑址等。这种磁异常现象与古代遗迹附件075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因此磁法勘探适合探测古代遗址中的窑址、灰坑、城墙和夯土建筑基础。下图为本次勘探用于区分磁异常强度的标准色标图。一般遗址中的磁梯度强度应在-200nT—200nT之间变化。
   文化层堆积区疑似区空白区铁磁性物质堆积区图1磁场强度标注图例图1中黑色和灰白色代表负极性的磁场异常,黄绿色及蓝色为中性磁场,其他色彩表示为正极性的磁异常。
  2.高密度电法勘探及适用范围电法勘探是根据岩土层、地下(水下)埋设物体的电学、电化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通过仪器测量其电性差异、强度的大小,进而了解其存在的状况,达到物探目的。地下的岩石和土壤具有某些电学性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在分布于地表或其附近的电场或电磁场的特征中反映(十)来。电法探测就是以岩石或土壤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对天然产生的或人工方法建立的电场或电磁场的空间或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观测,以查明地下构造和有用物体的一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剖面上,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剖面中不同电极距、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瓜州锁阳城遗址076有以下优点:A.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扰,并且提高了效率;B.能够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电断面的信息;C.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误操作。此外,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高密度电法资料的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一维和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地提高了地电资料的解释精度。
  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比较广,在工程应用中对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上都见到了好的应用效果;在高速公路高架桥、高层建筑选址、机场跑道的地基勘探中;在防空洞、涵洞、溶洞、地下局部不明障碍物等物理性质有别于周围介质的地下有形体的勘探中;在找水的应用中高密度电法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在考古方面在查明古河道、墓穴和洞穴的分布及埋深方面,在探测和寻找城墙、古代大型夯土建筑基础的埋藏深度及夯土的厚度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
  在本次勘探中,电法主要用于寻找遗址区可能存在的墓葬。(其他方法没这么说明,是否补充)3.多频电磁法勘探及适用范围多频电磁仪采用的是频率探测方面的设备(frequency sounding method)。该设备为美国制造的GEM-2型多频电磁仪,该设备采用了频率几百周/秒到几万周/秒的音频段电波,通过改变交变磁场频率的办法探测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由于地层中的物体电磁感应作用,交附件077变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随地层电阻率和场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频率低、也层的电阻率高电磁波穿透深度大;频率高、地层电阻率低穿透深度浅。所以,只要改变不同的发射频率,在地面上某一定点观测电磁场的有关分量,根据观测结果计算视电阻率值就能反映出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可见,在交变电磁场的有效作用深度内,频率可以控制不同的勘探深度。高作用深度浅,低频作用深度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地电断面的分辨能力高,节省人力、效率高;有时用不接地磁偶极子场源,所以对高阻覆盖层和高阻岩层穿透能力强。
  多频电磁勘探所探测的对象,主要以寻找导电性较好的地下金属埋藏物体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查找浅层地下水的功能,对高阻的为重要的探测工具几乎应用到了所有勘探区域。
  4.探地雷达本次探测采取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探测,并结合之前使用其他设备的探则结果,进行比对,来反应地下的结构情况。
  探地雷达作为工程物探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连续、无损、高效和高精度等优点。探地雷达由主机、天线及配套软件等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探地雷达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介质内发射高频电磁波,当其遇到地下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由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通过对雷达主机所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识别地下的隐蔽目标物(古墓葬、古遗址等)的目的(见图1)。瓜州锁阳城遗址078数据釆集双曲线雷达图雷达可测量信号到达目标的传输时间利用传播速率计算出目标的距离在天线信号范围之内信噪比适当隐蔽物可由雷达探出图2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是不变的,因此根据探地雷达记录上的地面反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差A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的埋藏深度H:H = V・NT]2 (1)式中,H即为目标层厚度;V是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 C[屆 (2)式中,C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lO8m/s;为相对介电常数,取决于地下各层构成物质的介电常数。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数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r可表示为: (3)式中,1、2为界面上、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附件079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中心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中心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
  三、勘探区域的划分1.锁阳城遗址探测图3是本次锁阳城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在该区域进行了磁法、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探地雷达四种设备的探测。
  图3锁阳城遗址勘探区域图3中红色长方形区域、绿色长方形区域、蓝色长方形区域分别为电磁法探测区域、磁法探测区域、雷达探测区域。其探测地点的名称用红色文字标出(如粮仓遗址)。瓜州锁阳城遗址080其中图3中勾画蓝线并标有字母的地方是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的地点与方向。并且按照探测时间的顺序标注为A—F。
  2.塔尔寺遗址探测图4是本次塔尔寺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在该区域进行了高密度电法、多频电磁法两种设备的探测。
  图4塔尔寺遗址勘探的主要区域图4中红色长方形区域为电磁法探测区域,其探测地点的名称用红色文字标出(如外院南墙探测区域)。
  图4中勾画蓝线并标有字母的地方是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的地点附件081与方向,并且按照探测时间的顺序标注为G与H。
  3.锁阳城墓地群探测本次锁阳城墓地群考古勘探调查,使用了电磁法物探设备,探测了M596、M597、M598、M599、M600、M6016处共15座墓葬。
  四、考古物理勘探结果分析1.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内城粮仓遗址(粮仓遗址高于地表7米)图5锁阳城遗址内城“粮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5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地下电阻值分布的不同区域,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粮仓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为:西侧为40。14,50.9〃,96°12,10.4";“粮仓”顶部为40。14'51.3" ,96°12'11.7"。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A上部出现了三块红色高电阻区域,判断为城内的建筑遗存,从西至东,第一块建筑遗存长约11米,夯土厚度约3米,第二块建筑遗存长约10米,夯土厚度约6米,第三块建筑遗存长约22米,夯土厚度约6米。“粮仓”的位置在第三块红色高阻区内城指挥所遗址图6锁阳城遗址内城“指挥所”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6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指挥所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由西至东,坐标:东侧为40。14’49.4〃,96°12,09.4":“指挥所”遗址顶部为40°14’49.6〃,96°12’07.8";西侧为40°14'50.0" ,96°12'05.4"。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B上部出现了三块黑色低电阻异常区域,它们的位置分别分布在18—22米处、31—42米、60—78米处。图B中出现的三处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可能与地下的黏土建筑基础有关,经过分析和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黏土的电导率要大于周边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所造成的。从西至东第一处异常区,长约4米,深度约2米;第二处异常区,长度约9米,深度约5米;第三处异常区,长约18米,深度约7.5米,第三处黑色低阻异常区为指挥所所在位置。附件083内城西南角墙体(四南角墙体高9米)图7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南角墙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7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位置:西侧为40°14'39.6〃 ,96°12’01.9〃 ;墙体顶部为40。14'40.2〃 ,96°12’04.0〃 ;东侧为40°14'41.2〃 ,96°12’06.0〃。
  在图7的反演结果中,分别出现了三处独立的红橙色高阻异常区域。其中分布在两侧的高阻区域的深度较浅,分析是由于流沙淤积所形成的。图7中部的橙色高阻异常在埋藏深度、分布位置及形状上都与城墙相符,分析判断为内城西南角墙体。城墙上部厚度约11米,墙基底部的厚度约30米。本次勘探的最深处为13.6米(包括高出地面的部分)。未能勘探到墙基的底部。瓜州锁阳城遗址084内城南墙及羊马城墙体图8锁阳城遗址内城南墙及养马城墙体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上下图中都没有养马城墙体及其显示。
  图8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南墙及养马城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南侧为40°14,37.1",96°12,14.3";养马城墙体顶部为40。14,39.5" ,96°12,14.7";马面顶部为40。14'39.8〃,96°12'14.3";北侧为40°14'43.3",96°12'15.2" o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在图D中110-140米红色高电阻区域应与内城南墙的墙体和墙基有关,异常区长度约30米,深度大致纟勺18米(包括高出地面的部分)。在图8中没有发现养马城墙的墙基或墙基很浅。由于马面墙体不具备布置高密度的条件,故不在本次探测范围内。附件085图9锁阳城遗址内城南侧隔墙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9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内城南侧隔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方向为由东至西,坐标为:西侧为40°14'40.8" ,96°12,120;隔墙顶部为40。14'409' ,96°12'14.4";东侧为40。14'41.3" ,96°12'19.8"。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图中上部95—140米红色高阻区域为内城南侧隔墙和墙基,宽度约45米,深度约12米(包括地上部分)。图中2—60米、65一90米处的两处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可能与黏土的建筑基础有关,低阻异常的深度约15米和6米。瓜州锁阳城遗址086图10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地点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外城北墙遗址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及方向相同,方向为由北至南。坐标为:北侧为40°15’05.0〃 ,96°12’05.9〃 ;墙体顶部为40°15’02.9〃,96°12’05.0〃 ;建筑基址顶部为40°15’00.6〃 ,96°12‘03.7〃 ;南侧为40°14’59.2〃 ,96°12'03.3"。
  经过探测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反演后,图10中40—60米、120—145米出现了两处黑色低阻阻异常区域,从北至南第一处异常区长约20米,深度纟勺12米,第二块处长约25米,地下深度约12米。两块黑色低阻异常区域对应的正好是地势图中标注的外城北墙和大土台的位置,这说明城墙与大土台同为黏土的建筑,其电阻低于周边的土壤。在两处建筑遗迹的中间地带出现的红色高电阻区域可能与淤沙的堆积有关。
  图11塔尔寺遗址南北向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11为塔尔寺遗址南北向的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运算分析和反演后,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中的下标数字为该颜色所代表的电阻值。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塔尔寺遗址南北向的地势示附件087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南至北,坐标为: 北侧为40。15'04.7" ,96°13'00.9";大塔北侧为40。15'01.3",96°13,01.4";大塔南侧为40。15,01.1" ,96°13,01.3";南侧为40。14'57.8" ,96°13'01.5"。
  在反演结果中显示32—124米处的高阻区为塔尔寺塔的基座范围,长约82米,塔下基础深度约15米(含地上部分的高度)。88—104米处的红黄色高电阻异常区,为塔和塔基位置,塔基宽带约16米,塔基在地下的部分深度约为5米。塔基下部中心区的红色异常疑似塔基地宫的位置,距地平面的深度约在4米左右。
  图12塔尔寺遗址东西向高密度电法勘探反演结果图图12为塔尔寺遗址东西向的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运算分析和反演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与深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的颜色区域为反演后不同的电阻值的分布范围,图中的下标数字为亥颜色所代表的电阻值。图上方的黑色线图为塔尔寺遗址东西向的地势示意图,与所探测的剖面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为从西至东,坐标为:东侧为40。15'01.3" ,96°13'05.4";大塔东侧为40°15'01.3",瓜州锁阳城遗址08896°13,01.5";大塔西侧为40。15’01.3" ,96°13'00.9";西侧为40°15'00.9" ,96°12'57.4〃。
  在反演结果中显示60—142米处的高阻区为塔尔寺塔的基座范围,长约82米,与南北向相同。塔下基础深度约15米(含地上部分的高度)。
  92—112米处的红黄色高电阻异常区,为塔和塔基的的位置,塔基宽带约20米,塔基在地下的部分深度约为5米。塔基下部区域有红色高阻异常岀现,疑似塔基下有地宫存在。另外,64—70米、110—140米两处地下的高电异常疑似存在建造塔基时曾铺设过的砖石基础。
  2.磁法勘探结果图13锁阳城遗址“粮仓”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3是粮仓区域内的磁法勘探结果,图中黑色的条形异常可能与建筑的围墙有关,而黑色的块状异常与地下遗址中的埋藏物体有关。附件089图14锁阳城遗址西南角门外侧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4是西南角门外侧区域的磁法勘探结果,图中黑色区域可能与墙角城墙墙基有关,在该勘探结果中没有发现有关与道路的磁异常现象。
  图15锁阳城遗址北门外侧磁法勘探磁填图图15是锁阳城北门外的磁法探测结果,图中从0-3200mm的黑色带状域为现代的道路的磁异常所造成的。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古代道路造成的磁异常现象。
  3.电磁法勘探结果瓜州锁阳城遗址090图16锁阳城遗址“房址”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6是锁阳城城内一处房址的电磁探测结果,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地下不同电导率,其中红表示该处地下的导电性能很好,预示地下可能有金属物体或地附件091下水存在。房屋中心位置的坐标为:40。14,45.3" ,96°12'05.5"。
  在图16的结果显示,横坐标13米处,纵坐标5米处,有一红色异常区域。分析该处地下有金属埋藏物,或较集中地地下水存中。
  (1)塔尔寺遗址电磁法勘探。
  图17塔尔寺遗址南侧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7为塔尔寺遗址南侧的电磁探测结果。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厘米。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地下不同电导率。西北侧的坐标点为40。14‘59.8" ,96°12'58.2";西南侧的坐标点为40。14'58.2" ,96°12'58.4";东南侧坐标点为40。14'58.3",瓜州锁阳城遗址09296°13’00.0";东北侧坐标点为40。15'00.0" ,96°12'59.8"。
  在塔尔寺遗址南侧的电磁探测结果的中部出现出现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蓝绿色异常带,怀疑原该处有一处南北走向的院墙存在。但在勘探结果中没有发现寺院南墙存在的迹象。在该探区内未发现有金属埋藏物存在。
  图18塔尔寺遗址塔基周边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8是塔基周边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所探测区域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探区中心点的坐标为:40。15,01.2" ,96°13’01.3"。附件093在探区西侧约10米处和探区东侧约5米处,有两处疑似金属物的地点存在,其中西侧异常地点的埋藏深度较深,东侧的较浅。但不排除可能是由于地下含水较多所造成的影响。
  (2)锁阳城外墓地群电磁法勘探。
  图19M596(Mnl046、Mnl043、Mnl044)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19是M596( Mnl046. Mnl043、Mnl044)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 Mnl046:40°12'36.6" ,96°11'20.1" ; Mnl043:40°12'36.3",96°11‘20.5" ; Mnl044:40°12’36.1" ,96°11‘20.7〃。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别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从左至右,第一处的墓葬可能遭过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曾被盗掘;第二处墓葬保存基本完好,内部红色异常说明该墓葬可能有金属埋藏物品存在,第三座墓葬墓室部分基本保存完好。瓜州锁阳城遗址094图20M597(Mn995、Mn996、Mn997)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0是M597(Mn995、Mn996、Mn997)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
  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 Mn995:40°12'32.7" ,96°11'32.6" ; Mn996:40°12'32.4",96°11’32.5; Mn997:40°12,32.2" ,96°11‘32.3"。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三座墓葬墓室部分保存较完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但三处墓室中存在较大金属埋藏物的可能性较小。
  图21M598(Mn988、Mn989、Mn990)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1是Mn988、Mn989、Mn990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附件095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Mn988:10°12,27A" ,96°11'36.8" ; Mn989:40°12'27.6" ,96°11'36.3;VIn990:40°12'27.8" ,96°11’35.8"。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都遭到了盗掘的破坏,其中 Vln989和Mn990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在Mn990墓葬的残存中发现了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信息。
  图22M599(Mn983. Mn984、Mn985)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2是Mn983、Mn984、Mn985三座墓葬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从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三座墓葬的坐标分别为:Mn983:0°12'23.4" ,96°11'37.2" ;Mn984:40°12'23.7" ,96°11'36.8";In985:40°12'22.8" ,96°11'37.7"。
  探测结果显示,三座墓葬的墓室部分,分布在图中三处黄绿色区域中,三座墓葬墓室部分保存较完好,其中后两座墓葬中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可能性较大。瓜州锁阳城遗址096图23M600( Mn975)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图23是M600( Mn975)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电导率的分布情况。M600(Mn975)的坐标为:40°12,21.1" ,96°11,450。该墓葬的墓室部分,被破坏了近60%,但在M600(Mn975)的残存部分发现了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信息。
  图24M601(Mn965、Mn966)电磁法勘探电阻率图附件097图24是M601( Mn965和Mn966)的电磁探测结果。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探区的长度与宽度,单位为米。图中的不同颜色反映的是地下不同导电率的分布情况。Mn975墓葬的坐标为:Mn965:40°12,33.6",96°11'46.7" ;Mn966:40°12'33.2"96°11’46.9"。
  该两处墓葬的墓室部分,保存完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但在该两处墓葬中没有发现存在金属埋藏物的异常。
  4.探地雷达勘测结果图25锁阳城遗址西北城墙角门外侧路面雷达探测图图25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西北城墙角门外侧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瓜州锁阳城遗址098图26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6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处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
  图27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7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锁阳城遗址外城东门处的另一处地点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长度为19-30米、深度约0.6米处有一处宽约11米的有一定规律的反射层存在,疑似为道路的踩踏面的反射。有待于做更进一步的调查。附件099图28锁阳城遗址北墙外侧道路雷达探测图图28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北墙外侧地面进行的有关踩踏面的勘探结果,在该探测结果中没有发现类似踩踏面的有规律反射面存在。
  图29锁阳城遗址城内“房屋”雷达探测图图29是应用500MHz的探地雷达对城内一处围墙保存较好的“房屋” 进行的有关地下埋藏物的勘探,在测线的6.5米、深约0.8米处,出现了一出与金属埋藏物有关的回波异常,怀疑该处地下可能有金属物体存在。这一探测结果与电磁法在该处的探测结果相同。瓜州锁阳城遗址100五、结语本次考古物理勘探工作共完成了对15座墓葬的电磁法勘探工作,达到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了解了这些墓葬墓室的保存和被盗情况,并发现了一些墓葬中疑似金属物品的埋藏情况。完成了四处城墙墙基和多处建筑及塔尔寺塔基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工作,了解了这些城墙和建筑基础的埋藏深度和较具体的范围尺寸,并发现了塔尔寺塔基中疑似地宫的位置和大致的深度,但在寻找出城的古代道路方面收效甚小。
  由于锁阳城遗址的考古物探工作时间短、勘探面积大、探测区域多、工作环境和地质地貌情况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本次考古物探工作没有时间进行复查性的勘探工作,因此对一些分析判断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影响最大的一般反映在对遗迹的埋藏深度的判断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0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参考材料。它系统扼要地记载一定事件的历史发展事实,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点:(1)可以向利用者提供了解某一问题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2)可以帮助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本单位工作活动和发展的历史情况,便于总结、研究工作时参考;(3)对历史研究人员研究历史、编修方志提供重要参考材料;(4)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作用。
  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规范和锁阳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要求,整理、建立锁阳城遗址记录档案,其中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就是档案记录中文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反映了锁阳城遗址自1907年到2013年这106年间的重大研究、保护、管理事件。从中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三方面对锁阳城遗址的演变、发展有清晰的认识。现将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继续完善。瓜州锁阳城遗址102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907-2013年)1907年6月英国探险家奥尼尔•斯坦因勘察,载入《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安西南山山脉中的探险》。
  1925年2月16日至7月31日陈万里考察,载入《西行日记》。
  1941年5月范振绪(甘肃武威人,诗人,书画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省政协副主席)偕著名画家张大千凭吊锁阳城,各咏诗一首(收录于《瓜州历代诗歌选》)。
  1942年10月至1943年7月向达参加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经安西至敦煌,于1943年5月初往访榆林窟,此行未去锁阳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劳干在敦煌、安西考察,回去以后写成《两关遗址考》,认定“苦峪城(锁阳城)为唐瓜州城”,并“相信绝不会太错的。”(劳干[1907—2003]字贞一,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古代史权威学者)。
  1944年5月至1944年12月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03民国中央研究院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向达、夏鼐、阎文儒勘察,辑入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下)•安西南湖与双塔堡考察记》(《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四期)。
  1956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现考古研究所)岳邦湖、吴初釀等勘察,1957年3月5日编入《甘肃省文化局提出第一批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单位名单请审核公布的报告》。
  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勘察,编入《酒泉地区文物分布概况》。
  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锁阳城故址及墓葬”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1987年安西县文物普查队勘察,撰入李春元编著《瓜州文物考古总录》,所编序号211,古遗址分类号A211。
  1990年年初安西县博物馆与甘肃省安西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商定,共同出资,于当年7月,挖成饮用水井一眼,建成管理用房,结束了锁阳城无专人管护的局面。
  1991年瓜州锁阳城遗址1048月由自然保护区投资打机井一眼,用于锁阳城林木的绿化灌溉。
  1992年9月由自然保护区和博物馆合作,完成锁阳城、塔尔寺的围栏架设。
  10月1日安西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锁阳城保护工作的通告》,划定保护范围。
  1994年11月15日甘肃省文物局下发开放锁阳城的批复,同意开放锁阳城。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锁阳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8月13日锁阳城遭遇特大洪水淹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万元。
  1999—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西县实施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防洪工程,工程共投资60万元,修筑防洪堤坝。
  1999年2月2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锁阳城遗址保护范围。
  2001年2月10日经安西县人民政府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安西县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
  2002年4—6月为配合锁阳城内城西北角墩的加固工程,由敦煌研究院考古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05研究所和安西博物馆联合对其内城西北角城内外进行了小规模发掘。
  6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锁阳城遗址西北角墩实施抢险加固。
  7月26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安西县博物馆完成安西锁阳城大遗址保护勘察报告。
  8月1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西县文物旅游局完成锁阳城遗址及相关文物遗存调查报告。
  2003年11月4日经安西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将安西县锁阳城遗址(东千佛洞石窟寺)文物保护管理所更名为“安西县锁阳城遗址(东千佛洞石窟寺)文物保护管理站”。
  2004年4月由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完成锁阳城遗址防护栏工程设计方案。
  2006年2月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完成《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墓群” 被归入“锁阳城遗址”。
  6月7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重新公布前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及墓群分别以“锁阳城遗址(包括城址、4号房址、窑址、塔尔寺和古渠道遗址)”和“锁阳城墓群(包括东墓群,西墓群,南瓜州锁阳城遗址106墓群和1、2、3号房址)”定名。
  2007年5月甘肃省文物局对我市境内的5处备选点进行初验收,验收后全省确定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段备选点11处,酒泉市为5处,锁阳城遗址在其中。
  8月3-6日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现场评估专家组进行了考察评估,确定甘肃段为11处,其中酒泉市为5处,锁阳城遗址在其中。
  2008年4月17日委托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编制锁阳城遗址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6月17日《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
  11月25日锁阳城遗址申遗论文集、专题片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2009年1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锁阳城墓群在其中。
  3月16日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聘任何志刚同志为锁阳城遗址 (东千佛洞石窟)文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免去张硕同志锁阳城遗址(东千佛洞石窟)文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职务。
  2010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锁阳城遗址名列其中。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072012年4月由甘肃省星宇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锁阳城遗址及墓群景点航空摄影集数字化成图工程技术设计书。
  6月5日锁阳城遭受洪水灾害。
  6月锁阳城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7月由兰州江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锁阳城遗址防洪抢险护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锁阳城遗址防洪抢险护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图集、锁阳城遗址防洪抢险护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锁阳城遗址防洪抢险护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图集。
  8月由甘肃省星宇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锁阳城遗址及墓群景点航空摄影集数字化成图工程技术总结、锁阳城遗址及墓群景点航空摄影集数字化成图工程平面(GPS网)计算资料、锁阳城遗址及墓群景点航空摄影集数字化成图工程测量点成果表。
  8月8日由瓜州县三统水利机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装分公司对锁阳城遗址1OKV电缆线路、配电台区等电力工程进行施工。
  8—9月锁阳城遗址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管理用房及展示用房、加压泵房工程进行招投标工作,最终由瓜州县宏光建业有限公司中标。
  10月26日至11月30日瓜州县文物局在锁阳城遗址树立保护界桩673根。
  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勘探小组,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瓜州锁阳城遗址108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采集标本、勘探或清理等工作。
  11月28日瓜州县文物局完成锁阳城墓群墓茔数据采集工作。
  12月5日瓜州县文物局完成锁阳城遗址标本采集工作。
  12月由敦煌研究院对锁阳城遗址进行病害基础调查监测工作。
  由敦煌研究院完成锁阳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构建设计方案(初步设计)。
  2013年1月16日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锁阳城遗址管理规划。
  1月28日锁阳城遗址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一室外工程和参观步道工程进行招投标工作,最终由瓜州县宏光建业有限公司中标。
  2月22日瓜州县文物局举行“锁阳城申遗千人签名抓奖活动”。
  3月5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古渠道遗址”被归入“锁阳城遗址”。
  3月21日锁阳城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设备政府采购进行招投标工作,最终由酒泉市兰天科技开发公司中标。
  3月21日经文物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聘任李军同志为锁阳城遗址 (东千佛洞石窟)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聘期1年。
  3月28日由北京大学完成锁阳城遗址采集标本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
  5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考古物探部完成锁阳城遗址考古物理勘探调查报告。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大事记1095月由敦煌研究院完成锁阳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构建设计方案(施工设计)。
  5月14日锁阳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
  6月瓜州县文物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锁阳城遗址标志系统和集散场地设计工作。
  瓜州县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完成锁阳城遗址监测方案的设计实施。由敦煌大乘艺术有限公司完成锁阳城遗址博物馆陈列设计及布展施工。
  6月9日由瓜州县人民政府采购办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的瓜州县文物局(锁阳城遗址)电动旅游观光车采购中,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中标。
  6月27日瓜州县文物局委托陕西高格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锁阳城遗址展示标志系统制作。
  7月15日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9月13日锁阳城遗址抢险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得到省文物局的批复。
  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来锁阳城遗址参观考察,对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说明:以上大事记是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早期档案记录和锁阳城遗址在申遗期间所发生重大事件整理而成,有待继续补充完善。瓜州锁阳城遗址110锁阳城遗址及其墓葬出土文物照片图12藏品编号:00053藏品名称:三彩胡俑头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墓葬淸理藏品质地:陶图13藏品编号:00085藏品名称:三彩黑釉马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墓葬淸理藏品质地:陶图14藏品编号:00089藏品名称:三彩骆驼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慕葬淸理藏品质地:陶图15藏品编号:00090藏品名称:四耳云水纹瓷瓶藏品时代:元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瓷锁阳城遗址及其墓葬出土文物照片111图16藏品编号:00087藏品名称:三彩胡人俑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墓葬清理藏品质地:陶图17藏品编号:00088藏品名称:三彩侍女俑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墓葬清理藏品质地:陶图18臧品编号:00094藏品名称:卷草莲花纹方砖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墓葬清理藏品质地:砖图19藏品编号:00122藏品名称:白陶瓶藏品时代:唐藏品岀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陶瓜州锁阳城遗址112图20藏品编号:00222藏品名称:灰陶灯藏品时代: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陶图21藏品编号:00223藏品名称:灰陶甑藏品时代: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陶图22藏品编号:00524藏品名称:褐釉陶瓶藏品时代:明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征集藏品质地:陶图23藏品编号:00642藏品名称:红陶瓶藏品时代:明藏品出土地:锁阳城征集藏品质地:陶锁阳城遗址及其墓葬出土文物照片113图24藏品编号:00150藏品名称:灰陶罐藏品时代: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陶图25藏品编号:00177藏品名称:褐釉陶罐藏品时代: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陶图26 图27藏品编号:00362 藏品编号:00365藏品名称:灰陶罐 藏品名称:灰陶盘藏品时代:汉 藏品时代: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M4发掘 藏品出土地:锁阳城M4发掘藏品质地:陶 藏品质地:陶瓜州锁阳城遗址114图28藏品编号:00679藏品名称:白玉围棋子藏品时代:唐藏品岀土地:锁阳城征集藏品质地:玉图29藏品编号:00762藏品名称:铜碗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铜图30藏品编号:00979藏品名称:木俑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M2藏品质地:木图31藏品编号:00998藏品名称:开元通宝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铜锁阳城遗址及其墓葬出土文物照片115图32藏品编号:00977藏品名称:残木马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M2藏品质地:木图33藏品编号:00978藏品名称:木马藏品时代:唐藏品出土地:锁阳城M2藏品质地:木图34藏品编号:01010藏品名称:祥符元宝藏品时代:宋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铜图35臧品编号:01017藏品名称:货泉藏品时代:西汉藏品出土地:锁阳城采集藏品质地:铜瓜州锁阳城遗址116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2002年,锁阳城遗址角墩加固工程施工现场2006年,甘肃省文物局组织在兰州召开锁阳城遗址保护规划论证会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1172006年8月,瓜州历史文化研讨会参会领导和专家合影2007年,县上四大班子领导陪同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省、市文物局领导考察锁阳城瓜州锁阳城遗址1182008年10月31日,国家文物人事教育司副司长黄元,中国文化遗产院副院长荣大为,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肖学智、文物处处长王旭与"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养计划"土遗址保护培训班全体学员合影2008年11月20日,锁阳城申遗论文集、专题片发布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1192011年6月,省环评专家考察锁阳城2011年12月24曰,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考察组一行考察锁阳城申遗工作瓜州锁阳城遗址1202012年4月,省申遗专家组一行考察锁阳城申遗工作现场2012年4月,省申遗专家组一行检查锁阳城申遗工作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1212012年7月,甘肃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在锁阳城遗址考察2012年10月18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遗产处佟薇处长检查锁阳城申遗工作瓜州锁阳城遗址1222013年3月26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城市规划师蔡超同志检查指导锁阳城申遗工作现场2013年8月,时任瓜州县入民政府县长方学贵及县上领导检查锁阳城遗址申遗工作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123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考察锁阳城遗址博物馆专题陈列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在锁阳城遗址西北角墩处参观考察瓜州锁阳城遗址124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在锁阳城遗址西南角墩处用高倍望远镜观察锁阳城墓群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恵福、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在塔尔寺遗址参观考察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考察锁阳城遗址照片125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在监控机房参观考察锁阳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2013年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专家狄丽玲女士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等领导的陪同下,在资料室查阅锁阳城遗址相关资料瓜州锁阳城遗址1262014年7月,国家文物局法制司司长朱晓东,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旭东,瓜州县人民政府县长张立东陪同法国大使白林女士视察锁阳城遗址2014年10月13S,瓜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立东同志陪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弄翔考察瓜州县文化遗产情况

知识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市,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多民族交往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草圣张芝的故乡、玄奘取经路上的重要地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

阅读

相关地名

锁阳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