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锁阳城遗址周边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250
颗粒名称: 二、锁阳城遗址周边文化遗产
分类号: K878
页数: 7
页码: 35-41
摘要: 在锁阳城周边分布有东千佛洞、榆林窟、破城子古城、踏实墓群、碱泉子石窟和旱峡石窟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遗址 锁阳城

内容

在锁阳城周边分布有东千佛洞、榆林窟、破城子古城、踏实墓群、碱泉子石窟和旱峡石窟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于锁阳城东22公里处,距县城88公里,洞窟开凿于长山子北麓的古河道两岸。现存23窟,东崖14窟,西崖9窟。保存有彩塑和壁画的有9个窟,其中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彩塑38身,尤以内容丰富、技术精湛的西夏2、5、7窟的水月观音变、涅槃变、说法图、026玄奘取经图、接引佛、坛城、曼荼罗等壁画内容称绝于世,是西夏中、晚期佛教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吸收了中原、西域、西藏、印度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艺术风格。其密宗佛教壁画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是一座精美的不可多得的西夏艺术宝库,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68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中,因两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是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开凿在峡谷的东西两崖,现存洞窟42个,开凿年代至今虽无文字可考证,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开凿和绘塑。洞窟内现存彩塑259身、壁画4200余平方米。榆林窟与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25窟南北壁的经变画成为敦煌艺术的代表作,西夏2、3、29窟绘画技法高超、技艺精湛,代表了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小千佛洞,俗称下洞子,位于榆林窟西北12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中。现存13窟,其中,画窟11窟,空窟2窟,开凿年代同榆林窟,与榆林窟同时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总面积226.8平方米,彩第三章锁阳城遗产区遗存及周边遗址027绘佛像图1128铺,彩塑造像11身,1窟有中心柱。1943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夏鼐、阎文儒亲临考察,鉴定认为“皆元魏遗制也”。唐五代时重修彩绘壁画。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二组,距锁阳城遗址33公里。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墙垣高大,保存较好,夯土版筑。据笔者考证,该城为唐代玉门关治所,前后相沿历时近千年。该城址结构独特,军事防御的特征鲜明,尤其是马面的密集程度和弩台的设置,更反映出该城址的军事防御意义。破城子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上的一座古城,在河西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踏实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农丰村南戈壁,东起麻黄塘大沙梁与锁阳城墓群相望,西至双石公路,南起旱峡石窟标竿子山北麓,北至农丰村耕地南缘,分布面积180平方公里,地面可见有封土的墓葬1456座,其中大墓9座,Ml号大墓规模最大。墓葬形制分为砂石洞墓和砖室墓,顶部瓜州锁阳城遗址028封土为方锥形和圆锥形两种,均有墓道。1990年10—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所会同安西县(今瓜州县)博物馆对Ml号大墓进行了发掘。该墓葬群规模大,数量多,根据发掘情况判断其为东汉至魏晋时期墓葬群。墓葬的地面遗存保存完好,莹圈、神道、封土及子母阙都是甘肃省现存墓葬中规模最大的遗存,尤其是子母阙是目前我国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坯修筑的子母阙,是东汉至魏晋时期子母阙的典型范例,对研究当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和墓葬形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碱泉子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锁阳城遗址南10公里的长山子北麓碱泉子峡谷,洞窟开凿于峡谷东、西两崖崖壁上,现存24窟,其中东崖21窟,西崖3窟,平面方形,有覆斗顶和穹隆顶两种形制。存有壁画的洞窟一个,位于西崖,属西夏时期洞窟,壁画剥落较为严重,其余23窟有的仅抹一层草泥;有的刚成形,墙未铲平;有的只挖了一半尚未成形。碱泉子石窟洞窟较多,规模较大,距离锁阳城遗址近,对研究唐、西夏瓜州历史和石窟艺术都具有第三章锁阳城遗产区遗存及周边遗址029非常重要的意义。1984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旱峡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农丰村东南18公里处的旱峡北口,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仅开两窟,均分布在旱峡峡谷西崖上,洞窟高出地面76米。两窟相距12米,呈南一北向排列,南窟高于北窟6.5米。南窟内有壁画无塑像,壁画保存面积18.5平方米,彩绘文殊、普贤各1铺,千佛81身,供养人像13身,西夏文题记13方,汉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刻画、墨书题记26条。北窟内有塑像无壁画,共有彩塑佛像3身。据有关专家考证研究,该石窟寺开凿于西夏时期,虽然规模较小,仅有两窟,但其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台庄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南5公里的风蚀台地之中,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东墙长32.3米,南墙长33.5米,西墙长36.3米,北墙长39米。遗址基础部分为夯土筑成,夯层以上墙体内外两侧为土坯垒筑,内外土坯墙中间填充黄土,形成瓜州锁阳城遗址030“凹”形夹道墙。墙体外围四周挖设壕沟。该遗址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可初判为是汉一魏晋时期锁阳城周边的古城址,城址内文化层分布繁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早期建筑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行(hang)井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一组西南3公里处的荒漠当中,分布面积5100平方米,底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5米,东西宽68米,城墙底宽1.84米,顶宽1.2米,残高1.8—2.5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1—14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城东南150米处有一深井,直径2.3米。据有关专家考证研究,该城址是清代南部山区的军马场,形制特殊,对研究清代城堡构筑形制及瓜州南部山区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冥安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6.12公里处,城址第三章锁阳城遗产区遗存及周边遗址031平面呈正方形,夯土版筑,四边各长560米,城址西北角遗存方形小城一座。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为敦煌郡冥安县城,是汉代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城址。是瓜州县现存规模较大,时代较早的汉代故城之一,其在河西史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3年7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圈古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堡子村六组西1公里处的荒草滩上,由大城和小障两部分构成,大城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56米,分布面积24586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小障位于大城西南侧,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56.5米,分布面积3192.5平方米,墙体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址是唐瓜州城周边的墨离军遗址,对研究唐瓜州的发展及城址构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有专家考证该城址为唐玉门关址。

知识出处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锁阳城遗址》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市,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多民族交往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草圣张芝的故乡、玄奘取经路上的重要地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

阅读

相关地名

锁阳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