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明的谢进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165
颗粒名称: 清正廉明的谢进士
分类号: K82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谢登科治理铜梁县有方,深得朝廷赏识。后调任永宁县知县。在永宁县为官数十年,仍坚持励精图治,造福地方。永宁县地境少有盗案发生,知县乡官无案可办,衙役们无事差遣,只好自谋生路。谢登科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生活清贫,深受百姓爱戴。
关键词: 谢进士 历史人物

内容

谢登科,祖居瓜州三道沟镇山水梁村,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5年),享年68岁。谢登科自幼聪慧好学,善古文,通儒学,习行、楷、篆、隶、草各体书法,笔力雄健。未中进士,已远近闻名。坚实的古文、儒学、书法功底,为步入仕途奠定了基础。谢登科顺利通过乡试和会试,名列前茅,于嘉庆三年(1798年)四月启程赴京参加殿试,历时三月方到达京城,后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甲科第一O三名。
  考中进士,青年得志,决定了谢登科一生仕途。他被朝廷任命为四川省铜梁县知县,连家都顾不上回,便即刻走马上任。谢登科上任之时,正赶上铜梁县连年饥荒,田地荒芜;灌渠上下游分水不公,造成农民为水争斗,闹出人命案;地主盘剥,无人过问,民不聊生。谢登科上任后,着意察访民情,关心百姓疾苦,调集粮谷赈济饥民,并亲临现场査看水情,带领百姓治理水患,并由官府统管水利,上下游均匀分水,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严惩恶霸地主,拒收送礼,并拿出朝廷发给自己的俸禄扶贫救苦,深得民心。上任三年,因谢登科治理铜梁县有方,深得朝廷赏识。后调任永宁县知县。在永宁县为官数十年,仍坚持励精图治,造福地方。永宁县地境少有盗案发生,知县乡官无案可办,衙役们无事差遣,只好自谋生路。谢登科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生活清贫,深受百姓爱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临终时,家人竟无钱为其置办棺木。当地百姓流着眼泪为其置办棺木入殓,并用牛车拉运灵柩,又将当地生长的松柏树连根挖下,用稻草绳包根,一同运抵安西州(今瓜州),历时三个多月。安西知州率众官员及百姓迎接灵柩,于其故乡山水梁村安葬。坟茔占地6.5亩,栽植苍松翠柏,立碑三通。从此,瓜州老幼皆知 “山水梁谢家坟。”历代县府官员每年清明节前往祭奠这位清官。
  清道光、光绪时,谢登科的名字被载入《安西县志》。1945年被载入民国《安西县新志》。1967年,“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当地群众毁其坟,将三通碑砸毁两通,只残存神道碑,系砂岩碑,莲花纹石座,碑身高1.95米,宽0.7米,厚0.18米,碑额正中阴刻“大清”,两边刻二龙戏珠,碑身阴刻“敕封文林郎四川永宁县知县和卿谢翁神道碑,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岁次甲辰夏五月立”。1987年11月13日,安西(今瓜州)县文物普査队测绘坟茔,正式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残碑运回县博物馆保存。1989年8月29日,安西县政府将其墓列为近代名人墓,责成谢登科七世孙谢生文保护。1991年,谢登科墓被编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省分卷》。1992年,被载入《安西县志》。
  (李春元李长缨)

知识出处

瓜州史话

《瓜州史话》

《瓜州史话》中对人物春秋、文物古迹、诗词题记、瀚海景观、乡风民俗、物华天宝、传说故事相关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春元
责任者
李长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谢登科
相关人物
四川省
相关地名
铜梁县
相关地名
永宁县
相关地名
安西州
相关地名
瓜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