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八)南岔镇辖区内古城遗址(5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古城》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094
颗粒名称:
(八)南岔镇辖区内古城遗址(5处)
分类号:
K878.3
页数:
9
页码:
155-163
摘要:
南岔镇辖区内古城遗址有老师兔古城遗址、九工堡子遗址、五截堡子遗址、开工城遗址、芦草沟烽城遗址等。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南岔镇
内容
1.老师兔古城遗址(汉一唐)
王景普
老师兔古城遗址属于规模较小的汉代古城,位于南岔镇七工村西南7千米处,在截山子南麓,东北距瓜州县城33千米,西北至芦草沟出山口15千米,东距锁阳城遗址53千米。该城坐落在一处高数米的花岗岩剥蚀残丘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宽25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城墙底宽3.2米,顶宽1.4米,残高4米,夯土版筑,夯层厚6~8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唯东北角墩特别高大,以兼作烽燧之用,覆斗状,底部方形,每边长5米,残高近10米。城内发现碎陶片、砖块、铁片等遗物。周围是泉流汇集的一处洼地,泉眼多发,水草丰茂,绿树葱茏,与其周围干枯嶙峋的荒山秃岭和青石戈壁,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这里成为漫漫沙磧古道上的一处十分理想的中继站和补给地。让西行沙州、东去瓜州的行旅均可在此处得到丰盈的水、草补给。遗址现在东墙南端残存5米,南墙东段残存6米,西墙南端残存15米,其余墙体全部倒塌消失。东北侧角墩南侧塌落,东侧有一道上下通体的裂缝,墩体上面残留有夯窝。据专家考证,该古城遗址是目前所知我国现存不多的一批唐代驿站遗址中的一座,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通途大道和军防警备之地。对研究汉唐时期瓜州一敦煌古道沿线的驿站设置及道路走向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被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九工堡子遗址(淸代)
谢晶
九工堡子遗址位于南岔镇九南村四组ー五组之间,处于农耕区的中心地带,遗址南33米贯以东西向的乡间柏油马路、林带、水渠。乡间柏油马路与九南村各村、组相通,向东与县城迎宾大道相连接,西南距五截堡子3.35千米,西北距瓜州城遗址5.56千米,距头工城遗址6.7千米。据《肃州志》记载,该城建于清雍正年间,主要用来安置吐鲁番回民,后因回民陆续返回吐鲁番,该城址废弃。由此足以说明该遗址自清代以后疏勒河下游流域是一片绿洲,黄土沉积较厚,水域充足、草木茂盛、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牧业种植。
九工堡子遗址内外均被耕地占据,遗址墙体腐蚀、倒塌严重;西墙、北墙外侧0.8~1.5米为水渠,只有东墙保存较好,东墙内侧有一条农户通往耕地的土路、外侧为耕地地埂,南墙损毁严重彻底消失已辟为地块;该遗址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108米,宽108米,总面积11664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夯层0.14~0.16米,墙体底宽4.3米,顶宽1米,高4.3米,顶部筑有女墙,女墙底宽0.5米,顶宽0.3米,残高0.75米。城墙东、南、北三面各有一个马面,现只有东墙马面残存,其余均倒塌消失,遗址四角筑有角墩,现仅有东北角角墩尚存,保存完好,其余全部倒塌消失。
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遗址区处于农田当中,四周生长有芦苇、甘草等植物,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南岔镇九南村四组、五组。四组现有居民35户,130人,五组现有居民36户,140人,两组均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多种植棉花、蜜瓜、向日葵、茴香、大枣等农作物。
该遗址对研究清代城堡建筑形制、疏勒河流域水系分布情况、疏勒河下游绿洲的演变情况及移民生产生活、屯垦、居住等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9年9月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五截堡子遗址(淸代)
谢晶
五截堡子遗址位于南岔镇八工村二组南250米处,遗址北75米贯以西向的乡间柏油马路、林带、水渠,乡间柏油马路与九南村各村、组相通, 东与县城迎宾大道相连接,东北距九工堡子遗址3.35千米,北距瓜州城吐4千米,距头工城遗址6.5千米,西距开工城遗址5.9千米,西北距工城遗址7.3千米,距六工城遗址8.5千米。遗址处于农耕区的中心地带。据对当地群众走访调查,该城址为清代本地一户富裕农户的居住地,后弃,由此说明自清代以后疏勒河下游区域是一片绿洲,黄土沉积较厚,或充足、草木茂盛、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牧业种植。农户的生活安定, 时较富裕。
五截堡子遗址内外均被耕地占据,墙体内外辟为地埂,古环境风貌扰破坏,墙体底部腐蚀严重;部分墙体倒塌;遗址底基平面呈长方形,南长92米,东西宽78米,总面积7176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夯层厚8~0.15米,底宽3.5米,顶宽2.8米,高5.2米。遗址东、西、北三面本外侧各有马面一个;现仅有北城墙墙体中段残存一马面,城墙四角均有角墩,唯有东北角角墩保存较为完整,其余角墩均倒塌消失,城南侧正城门,门宽6.5米。遗址东墙墙体南段有50米倒塌,南墙墙体西段有米倒塌,西墙倒塌最严重,仅存北段三分之一墙体,北墙保存完整;城主体保存一般。
遗址的气候基本特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五截堡子遗址被耕地占据,所处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四周生长有冰草等植物,距离五截堡子遗址119最近的行政村南岔镇八工村二组,有居民37户,140人,耕地300余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遗址四周被耕地、农田防护林、水渠、乡间公路所占据。耕地多种植棉花、蜜瓜、向日葵、茴香、大枣等农作物。
该遗址对研究清代城堡建筑形制、疏勒河流域水系分布情况及当地地名起源、疏勒河下游绿洲的演变情况、历史沿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开工城遗址(淸代)
谢晶
开工城遗址位于南岔镇开工村西侧500米处。遗址东北距县城16千米,东距五截堡子遗址5.9千米,距九工堡子遗址9.3千米,西南距六工城遗址4.36千米,西距百齐堡7.35千米,北距三工城遗址5.4千米,距二工城遗址3.4千米,东北距瓜州城遗址5.8千米,距头工城遗址8.3千米。在《肃州志》中有记载,该城是清雍正七年为安置吐鲁番回民所建,后回民陆续返回吐鲁番,该城址废弃。
开工城遗址处于荒草地当中,四周的荒漠地带边缘均为耕地,遗址底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6米,东西宽30米,分布面积1080平方米,遗址北墙全部倒塌消失;南墙东南角墙体残存5.6米,西南角墙体残存4.4米,中间墙体均倒塌呈土梁,仅存墙基;东墙东南角墙体残存8米,残高3.2米,西墙南端墙体残存12米,残高3.2〜3.5米,该城西北角、东南角筑有角墩,西北角角墩保存较好,东南角角墩中间有一道裂缝,墙体底部风蚀严重,遗址墙体底宽0.8米,顶宽0.6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2〜14厘米,整体保存较差。
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遗址处于荒草地当中,四周长满骆驼刺、红柳等植物。遗址北侧50米处有ー条输电线路东西向通过,西侧20米处有一条输电线路南北向通过,东侧200为耕地;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开工村。该村下设五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2户,人口754人,耕地面积8805亩,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多种植棉花、蜜瓜、向日葵、茴香、小麦、枸杞等农作物。
开工城遗址对研究清代城堡建筑形制、地名由来和历史沿革以及疏勒河流域分布情况、疏勒河流域绿洲的屯垦、环境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12月被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芦草沟城,止遗址(汉一淸)
王丽萍
芦草沟烽城城址位于广至乡临潭村西南28千米,烽燧北侧50米处,平面呈正方形,东西长20.5米,南北宽20.4米。墙体夯土版筑,残高4.4米,夯层厚8~10厘米,东、南、北三道墙体顶部筑有女墙,女墙残高0.5~0.7米。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 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女墙是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其与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建在城顶内沿的女墙也称宇墙,建在城顶外沿的女墙也称垛墙。女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城墙必备的传统防御建筑。
墙体筑法与烽燧后期二次补筑一致,应为同时期遗迹。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风多沙大。
该遗址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构筑形制及二普资料,推断是汉一清代瓜沙二州间古道沿线的瞭望警戒、驿站遗址。对研究瓜沙历史文化及历代交通贸易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瓜州古城》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