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布隆吉乡辖区內古城遗址(3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古城》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080
颗粒名称: (四)布隆吉乡辖区內古城遗址(3处)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140-142
摘要: 布隆吉乡辖区內古城遗址:双塔堂遗址、徐家庄院遗址、市隆吉古城遗址等。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布隆吉乡

内容

(四)布隆吉乡辖区內古城遗址(3处)
  1.双塔堂遗址(唐一淸)
  何旺晖
  双塔堡遗址位于布隆吉乡双塔村北侧1000米处,现已被淹没于双塔水库底部。该处城址通过学术界历次调查认为是唐代玉门关所在地,清雍正年间建置双塔堡,设兵营驻防,后废弃。1958年修建双塔水库,水位上升后被淹没于水库底部。整体保存差。
  双塔堡遗址淹没于双塔水库底部,东南侧分布有大片的草场,南侧1000米处群山环绕,北侧为砾石戈壁。南侧双实公路南北向通过,北侧312国道东西向通过,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双塔村,有人口590人,以农业生产为主。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
  该遗址对研究清代堡设置及唐代玉门关址所在地具有重要的探讨研究价值。1985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徐家庄院遗址(淸代)
  何旺晖徐家庄院遗址位于布隆吉乡双塔村北800米疏勒河南岸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72.3米,东西宽65米,分布面积4210平方米。城墙由于盐碱腐蚀,大部分现已倒塌,仅存北墙和东墙部分墙体,残高4米,底宽3.5米,顶宽1.5米,高4米,夯土版筑,夯层厚8〜10厘米。整体保存较差。
  该遗址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徐家庄院遗址北距疏勒河800米,四周为荒草滩,生长有芨芨草。西南距双塔水库大坝4千米,北距312国道3.3千米,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布隆吉乡双塔村,该村有人口590人,耕地2563亩,以农牧业生产为主。
  根据对当地群众走访调查得知,该城址是清代当地徐姓富户的庄院,在当地俗称“徐家屯庄”,对研究清代的城堡构筑形制及历史沿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989年8月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市隆吉古城遗址(淸代)
  王景普
  布隆吉古城遗址位于今布隆吉乡政府东1千米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90米,南北宽910米,分布面积99万平方米。城墙底宽12米,顶宽4.5米,高3~8米,顶部筑有女墙垛口,宽30厘米,高1〜2米,墙体通高3〜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2〜14厘米;北墙残存200米,残高2〜5米,东墙全部倒塌消失;西墙残存480米,残高3~5米,墙体外侧残留有马面3个;南墙保存较好,墙体西侧残留有女墙垛口,女墙残高1〜2米。墙体外侧残留有马面6个,每个马面之间相距150米,南墙正中开一城门,门宽10米,四角筑角墩。城内西北角筑有一土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土台底基呈方形,长宽均为35米,高3米,上层土台筑于下层土台正中,正方形,长宽均为12米,高5米,通高8米.当地人惯称“二梁台”,整体保存一般。
  遗址北侧现被布隆吉村二组、三组、四组占据。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 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
  遗址南侧处于荒草地当中,四周生长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植物,北侧被村庄、耕地占据,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遗址北侧被布隆吉村二组、三组、四组和耕地占据;南侧150米处立有文物保护标志,300米处为布隆吉林场 ;东侧距布隆吉水坝400米,东墙边有一条沙石路南北向通过。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布隆吉村,该村有人口1300人,耕地852亩,以农业生产为主。
  据《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册》记载,该城址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曾设安西卫于此,雍正六年,安西卫移安西新城后,升柳沟所为卫,移治于布隆吉。该遗址对研究清代城址的构筑形制及瓜州屯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85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瓜州古城

《瓜州古城》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