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锁阳城镇辖区内城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古城》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054
颗粒名称: (一)锁阳城镇辖区内城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0
页码: 105-124
摘要: 锁阳城镇辖区内城址:新沟城遗址、转台庄子遗址、草城遗址、马圈古城遗址、马圈西古城遗址、踏实城遗址、桥子堡子城遗址、东巴兔堡子遗址、新沟于家庄院遗址、马行井城遗址、东巴兔营盘遗址、破城子君家庄院遗址等。
关键词: 古城遗址 锁阳城镇

内容

1.新沟城遗址(汉一唐)
  王建荣
  新沟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新沟村小学东南800米处,现已基本被毁。1987年二普调查时,城址尚存,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5米,南北宽56米。城墙底宽2米,顶宽0.3米,高5米。夯土版筑,四角有角墩, 开南门。城址内外散见夹沙灰陶片等遗物。现存新沟城遗址北墙、西墙、东北角墩、西北角墩残存部分矮小墙体外,其余墙体均遭破坏,遗址内外均被辟为耕地。遗址分布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新沟城遗址地处榆林河水系下游绿洲,南与长山子相望。
  该城址根据二普资料,其时代被断定为汉唐时期,是当时农耕区内的古城址,对该区域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989年安政发字〔1989〕162号第三批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转台庄子遗址(汉代ー元代)
  王景普
  转台庄子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南坝村南5千米的风蚀台地之中,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东墙长32.3米,南墙长33.5米,西墙长36.3米,北墙长39米。遗址基础部分为夯土筑成,夯层以上墙体内外两侧为土坯垒筑,内外土坯墙中间填充黄土,形成“凹”型夹道墙。墙体外围四周挖设壕沟。根据该遗址地面散落遗物,可初判为是汉一元时期内锁阳城周边的古城址,城址内文化层分布繁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早期建筑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转台庄子遗址由于风雨侵蚀,腐蚀、沙漠化等因素,自然损毁较为严重,但基本结构保存较为清晰,院落东、南墙体损毁较为严重;西、北墙保存较为完好,墙体及夹道基本轮廓清晰。
  转台庄子遗址周围均为风蚀台地,周围分布有稀疏的白刺、红柳、骆转台庄子遗址平面图66驼刺等植被。西、北1千米处分布草地、红柳林。
  转台庄子遗址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遗址东1.85千米为冥安古城,西南距离最近的行政村锁阳城镇南坝村,现有居民458人,耕地536亩,以农牧业生产为主。遗址东1.85千米为冥安古城,西南距锁阳城遗址2.74千米,东南距冥安1号烽燧4.45千米,遗址西侧2.65千米处双石公路南北向穿过,南侧1.15千米处锁东公路东西向穿过。遗址同时位于国家级安西极旱荒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范围之内。
  转台庄子遗址,根据形制、规模、位置推断,是西汉至魏晋时期的一个较小级别的带有军事性质的较低级别的军事单位。
  3.草城遗址(汉代)
  王建荣
  草城城址位于锁阳城镇北桥子村长沙岭东南8千米处的风蚀台地当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宽35米,分布面积1400平方米。城墙底宽3.5米,顶宽1.5米,高1.5-5.5米,东、西、北夯土版筑,夯层厚6〜10厘米,南墙倒塌后用土坯修筑(土坯长47厘米,宽22厘米,厚17厘米)。南侧开一城门,门宽3.5米。城内正中有一古井,井口为圆形,直径1.5米,深2米。北墙内侧堆积有芦苇垛,芦苇垛东西长18米,南北宽4米,高1.5米。
  遗址现状东墙倒塌成一大土梁,残高2米;北墙风蚀严重,残高3〜4米,墙体中间有一豁口;西墙残高1.5-5.5米,墙体北侧有一豁口;南墙保存较好,残高4~5.5米。墙体内侧被现代人挖有一圆洞。城址内外散见陶片,整体保存一般。
  该城址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其四周汉文化层的分布,推断为汉代冥安县城北部地区重要的军防设施和农牧业管理机构,因城中堆积着大量积薪,当地人将该城惯称为“草城”,又因城东、西墙风蚀倒塌严重,又将该城称为“半个城”。该城址对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和汉代城址构筑形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马圈古城遗址(唐代)
  王景普
  马圈古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堡子村六组西1千米处的荒草滩上,由大城和小障两部分构成。
  大城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56米,分布面积24586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小障位于大城西南侧,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56〜5米,分布面积3192.5平方米,墙体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宽4〜5米,残高0.2〜0.3米,夯土版筑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址是唐瓜州城周边的大型畜牧业基地,对研究当时畜牧业的发展及城址构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另据李正宇先生考证该城址为唐玉门关址。由于受雨水冲刷、盐碱侵蚀、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了城址损毁,城址墙体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盐碱腐蚀严重,整体保存差。
  马圈古城遗址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马圈古城遗址处于盐碱荒草滩当中,四周长有红柳、芦苇、白刺等耐旱、耐碱植物。马圈古城遗址东北距堡子村六组耕地300米,东南20米处有一道草原围栏,西南100米处有一地质坐标三角架,东南20米处有一条便道东西向通过。距离最近的行政村是锁阳城镇堡子村六组,现有居民32户,人口110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下图只截取了小障(即李正宇考证唐玉门关址),平面示意图也只是小障。2017年12月被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马圈西古城遗址
  王建荣
  马圈西古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堡子村六组西南2.5千米处的盐碱地当中,城址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66米,南北宽90米,分布面积14940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只残存底基,宽5〜6米,残高0.2米。马圈西古城遗址现已全部倒塌,仅存南墙、北墙、东墙墙基部分,整体保存差。
  该城址由于地面遗存较少,年代待定,初步推断应为瓜州南部山区的畜牧业基地,对研究瓜州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7年12月被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圏西古城遗址平面图726.踏实城遗址(清ー中华民国)王建荣踏实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镇政府东北150米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71.6米,南北宽241.1米,城墙夯土版筑,夯层20厘米,墙体底宽5.1米,顶宽3.6米,残高6.4米。城外东北侧、东南侧各有一处建筑台基。
  据《肃州新志》记载,该城址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9年),(1941年) 废弃。城址原建有门楼、角楼、角墩等设施,属典型的清代早期汛堡城址,对研究古城建筑形制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为生产生活对踏实城遗址的影响较大,城址内外均分布民房、道路及耕地,城址东、南、西、北墙均遭不同程度地损毁,但城址基本轮廓较为清晰。
  遗址分布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踏实故城遗址地处榆林河下游绿洲中心,南与长山子相望。
  7.桥子堡子城遗址(清代)
  王建荣
  桥子堡子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堡子村三组,桥子堡子城遗址内外现被务居民住房占据,周围自然环境遭受人为破坏严重,城址现已倒塌,仅存东墙103米;北墙42米;南墙13米;西墙132米,墙体中间有一弧形折角。城墙底宽1.2米,顶宽1米,残高2~2.4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2〜14厘米。
  根据二普资料和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由本地武贡生赵统领率军在此镇守,同治四年五月,肃州发生叛乱西侵,此城失守后被废弃。该城对研究清代城堡建制沿革,军事防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989年8月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东巴兔堡子遗址(清代)
  王建荣
  东巴兔堡子遗址位于锁阳城镇东巴兔村委会西600米处的荒草地当中,底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5米,南北宽60米,分布面积4500平方米,墙体夯土版筑,夯层厚14〜16厘米,宽1.5米;墙体已整体倒塌,东墙残存32米,顶部塌落,残高1.5米,北墙残存23米,残高0.9〜4米,南墙残存34米,残高1.2〜2.8米,东南侧筑有一角墩。现存遗址内外长满荒草,西墙整体倒塌消失;东北角角墩部分墩体塌落。
  根据二普相关资料和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得知,该处遗址是清代东巴兔居民居住地,民国时废弃,该遗址对研究清代小城堡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该遗址处于荒草地当中,四周长满芨芨草、冰草等植物。该区域无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山涧露头泉水。
  9.新沟于家庄院遗址(清ー中华民国)
  王建荣
  新沟于家庄院遗址位于锁阳城镇新沟村一组南侧50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19米,分布面积798平方米,遗址南墙现已全部倒塌消失,东墙残存13米,残高3米,墙体上有两道裂缝;北墙正中有两个圆洞,底部风蚀严重;西墙保存较好。屯庄内西侧有一现代人所建的羊圈;墙体夯土版筑,宽0.6米,高3米,夯层厚10~14厘米;北墙外侧正中筑有一马面,长4.75米,宽4.53米,高2.94米;城址内东侧有一隔墙,长12米,高2米。
  根据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得知,该处遗址是清代新沟村富户于家所住庄园,民国时沿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弃,当地人俗称“于家屯庄”,对研究清代本地的民居构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沟于家屯庄遗址处于风蚀台地当中,四周长有白杨树、沙枣树、骆驼刺等。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城址区域为榆林河下游绿洲;南侧为长山子,北为十工山。
  10.马行井城遗址(清代)
  王建荣
  马行井城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南坝村一组西南3千米处的荒漠当中,分布面积5100平方米,底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5米,东西宽68米,城墙底宽1.84米,顶宽1.2米,残高1.8〜2.5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1〜14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城东南150米处有一深井,直径2.3米。现存遗址北墙全部倒塌成土梁;东墙南侧倒塌消失10米;南墙东侧倒塌23米,成大土梁;西墙南侧残存14米完整墙体,其余倒塌成土梁,墙体上面长满骆驼刺,中间有一豁口,宽8米;四角角墩倒塌成土堆,残高1.5〜2米不等;城址内有两处现代房屋残墙。
  据有关专家考证研究,该城址是清代南部山区的军马场,形制特殊,对研究清代城堡构筑形制及瓜州南部山区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89年被安西县(今瓜州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处于盐碱地当中,四周均为草场,生长有骆驼刺、红柳等植物。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该地域介于南侧长山子与北侧十工山之间,无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地下露头泉水。
  马行井城遗址78马行井城遗址平面图马行井城遗址古井7911.东巴兔营盘遗址(清代)王建荣东巴兔营盘遗址位于锁阳城镇东巴兔村二组东侧100米处的耕地当中。分布面积990平方米,底基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33米,墙体夯土版筑,底宽2.4米,顶宽1.4米,高5.5米,顶部筑有女墙,宽0.4米,高1.55米,墙体通高7.05米,夯层厚8〜9厘米。城址内东北角有一方形土台,长宽均为8米,高3.5米;西墙北端内侧留有长7米,宽1.04米的马道。遗址内现被羊圈、草房子所占据,西墙中间有一豁口,宽15米,南墙、北墙底部各有一个现代人挖的拱形圆洞,东墙外侧部分墙体塌落,堆积于底部。
  该城址当地人惯称为“东巴兔营盘”,据《肃州志》记载,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山防务,设兵营驻防。同治初,肃州发生叛乱,东巴兔营失陷,户逃民散,城址废弃。该城址对研究清代小城堡构筑形制及安西屯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2.破城子君家庄院遗址(清代一中华民国)
  王建荣
  破城子君家庄院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常乐村二组北侧500米处。平面长方形,东西长63米,南北宽40米,分布面积2520平方米。墙体宽1.2米, 残高2.6米,顶部筑有女墙,残高0.4-0.5米,通高3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2〜14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开西门;屯庄中间有一深井,井口为圆形, 直径1.5米。
  遗址东墙残存27米,残高2.6米,顶部筑有女墙,残高40~50厘米,北墙残存18米,残高1〜2米,墙体中间有一圆洞,南墙较完整,残高0.9~2米,中间有一豁口,西墙倒塌消失;东南角角墩部分塌落,西北角角墩倒塌成土堆,残高1.5米,其余两角墩倒塌消失;整体保存一般。
  根据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得知,该处遗址是清代常乐村富户君家庄院,民国时废弃,当地人俗称“君家屯庄”,该城对研究清代小城堡建筑形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13.鹰窝树2号城址(汉代)
  王丽萍鹰窝树遗址位于锁阳城镇北桥子村东北的荒漠沙丘地带,因遗址西南有成片胡杨林,树上有老鹰窝,故名鹰窝树遗址。遗址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三个区域,总面积30万平方米。1986年瓜州县博物馆会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清理墓葬3座,出土了金耳环、四耳彩陶罐、双耳彩陶罐等多件文物。该遗址是河西走廊西端现存为数极少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属四坝文化类型,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在离鹰窝树遗址西南1500米处的风蚀地当中有一处城址就是鹰窝树2号城址。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分布面积600平方米,现仅存东侧一段墙体,长26米,宽0.5〜0.8米,高1.5〜2米,墙体表面风蚀严重。其余墙体已整体倒塌。城址为夯土版筑,夯层不清。城址内堆积有灰堆,四周散落有陶片、铁器残片等物。
  根据其地面散落遗物,被推断为是汉代农耕区居民居住生活的地方,对研究汉代早期城址的构筑形制和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遗址区气候基本特征: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

知识出处

瓜州古城

《瓜州古城》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