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工城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古城》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035
颗粒名称: (二)六工城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67-69
摘要: 六工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南2千米处的荒草滩上,东距瓜州县城22千米。
关键词: 六工城遗址 古城遗址

内容

六工城是瓜州沿用时间较长、形制较特别、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始建于汉,沿用至清,历经汉、魏、唐。遗址位于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南2千米处的荒草滩上,东距瓜州县城22千米。遗址分为大城和小城,由城、障两部分构成,均为夯土版筑,墙体分段夯筑,有明显的竖向接缝,夯层紧密,墙体坚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南北宽280米,东西长360米,南、西、北墙呈直线,都开有城门,均有瓮城;东墙平面呈四次内折角形状。据专家考证,内折是为了增加防御能力、多侧面攻击来犯之敌。小城位于城址东北角并于城址相连,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74米,南北宽68米;开南门。城内散落有各种陶片、瓷片等,有较厚的文化层堆积。城外有农田水利遗迹,证实当时该城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农业屯垦区。
  六工城遗址大城南、西、北墙保存相对较好,东墙倒塌严重。小城除东北角外侧剥落较为严重外,其它墙体保存较好。遗址周围,遗留的驿站六工城遗址(西侧)27务和长城烽燧众多,在古代是依山傍水的交通要道。
  六工城遗址处于荒草滩及风蚀台地当中,主要植物为骆驼刺,并稀疏分布白刺、红柳等植被。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距离六工城遗址最近的南岔镇七工村,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牧业为辅。
  六工城遗址区保护范围东至六工村耕地,南至十工山顶,西、北方至戈壁,总面积12平方千米,包括周围烽燧、房址、墓群、芦草沟城、百齐堡城。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汉书•地理志》《安西县新志》《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六工城遗址小城为西汉宜禾都尉昆仑障,大城为曹魏时期的宜禾县城。西晋元康五年(295)划宜禾县归晋昌郡,后魏属常乐郡。北周改凉兴县,隋常乐镇,唐常乐县城。《西夏记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上,标注该城为“常乐城”,而不叫作“常乐县”。据《甘肃省新通志》《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记载:清雍正年间大力实行移民屯垦,安置移民。故该城得以整修,安置吐鲁番回民屯垦,后迭遭肃州回民、安西南山土匪逆害,城破民逃,废弃至今。该城遗址分布面积大、结构复杂,六工城遗址西城墙南段28沿用时间长,在历史上颇为兴盛,曾做过县治,也设过军镇,对河西史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工城遗址是瓜州地区和丝绸之路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蕴含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一是为研究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古城形制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对研究和探索昔日作为中原王朝与西域交界处所独具的位置和瓜沙地区各民族的活动线索和演化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三是通往敦煌的必经之路,且保存相对完整。有待开发为西部重要的文化考古旅游资源;四是该城遗址分布面积大、结构复杂,沿用时间长,对河西史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出处

瓜州古城

《瓜州古城》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宏伟
责任者
王景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