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唐玉门关—破城子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古城》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027
颗粒名称:
(一)唐玉门关—破城子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6
页码:
61-66
摘要: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二组西侧120米处。当地人惯称“破城子”“常乐城”。城址城墙夯土版筑,四周墙垣均有马面,四角筑有角墩,城门北开,门外筑有瓮城。
关键词:
破城子遗址
古城遗址
内容
1.破城子遗址概述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二组西侧120米处。当地人惯称“破城子”“常乐城”。城址城墙夯土版筑,四周墙垣均有马面,四角筑有角墩,城门北开,门外筑有瓮城。
破城子遗址正好位于唐瓜州城(锁阳城)西北五十里,城址南北250米、东西144.7米,残高8〜12米不等,原留有西、北两门,四周有壕沟,城南、城西分别有三处弩台,还筑有两处小城堡。在该城的南北两面,分布有两处庙宇遗址,是一处完备的具有军事防御特点的城防遗存。
2.破城子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
破城子遗址位于十工山南麓黄水河湿地南缘,榆林河水系下游,南与长山子相望。周围分布有红柳、白刺、骆驼刺等植物。遗址分布区气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距离破城子遗址最近的行政村锁阳城镇常乐村,位于遗址东120米处,以农业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遗址东城墙外紧靠低洼耕地,东120米为常乐村二组及村委会驻地;瓜州至锁阳城镇公路紧靠遗址西墙南北向穿过,道路西侧为瓜锁公路破城子养护站;南墙外紧靠水渠是通往村庄、学校的便道;西南50米是通往东巴兔村的公路交叉口。
3.历史沿革
从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城址布局、形制,城内文化层的文化面貌来看,该遗址在汉代应为校小规模的类似于驿站的军事单位。东汉永平年间,通往新疆方向的伊吾大道畅通,汉玉门关东移至瓜州境内,在此设立玉门关,直至唐代,这里应为东汉至唐代的玉门关所在地。西夏统治时期,是西平监军司下属的重要军事据点。西夏灭亡时废弃,明清时期当地居民为防匪防盗,曾数度修复利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弃。西北师大李并成先生考证该城为汉广至县,唐悬泉府,五代宗祠为悬泉镇,宋以后废弃。
4.破城子的位置及保护范围
城东、南、北三面临耕地。外围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黄土,东墙外紧靠冲沟,南墙外紧靠通往村庄学校的道路,西墙外紧靠桥踏公路,西南50米有通往东巴兔的公路。东南与踏实墓群、汉新沟古城、唐舍利塔相望。南与榆林窟、下洞子石窟相望,北与八楞墩冥泽相望,地理位置重要。
破城子遗址的保护范围为:遗址东墙向东外延100米、南墙向南外延200米、西墙向西外延200米、北墙向北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外200米内。
5.破城子的保护现状
遗址东、南、北墙保存较为完好,西墙保存较差。四周城垣均有马面,四角设角墩,东北角墩尤为高大,东北角墩上架设地质三角架一座。城内房屋及城北院落残存为台基。由于地震、风灾、腐蚀、沙漠化及其他自然因素和生产生活活动、年久失修等人为因素造成城址损毁。
破城子遗址由瓜州县文物局(县博物馆)负责保护管理,现有职工16人。内设办公室、文物股、博物馆股、保卫股、项目部等股室,下属锁阳22城遗址文物管理所、蘑菇台文物管理站。2008年10月成立,破城子遗址文物保护小组组长杨红军。2010年9月,遗址外围树立文物保护界桩47个。2013年7月,保护界桩内,遗址外围安装保护围栏900余米。目前破城子遗址尚无现场管理设施,只有业余文物保护员在管理。办公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对其有效的保护管理。
6.破城子遗产区遗存及周边遗址
破城子遗址区域包括破城子遗址和城址区北相邻的庙址、弩台、房址等遗址构成。东北700米处的破城子君家庄园遗址、西南边的舍利塔、庙宇建筑台基、破城子墓群和城西南约1.5千米的祭祀台。
破城子墓群:破城子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破城子村西侧500米处的砾石戈壁当中,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地表可见有封土的墓葬147座,未发掘。封土丘状,直径3〜4米,破城子遗址西墙马面高0.3〜0.6米,墓道长6米〜14米、宽0.9〜1.2不等。该墓葬靠近破城子,系该城周边的墓葬群,对研究汉、唐时期的墓葬构筑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破城子遗址城内东、南、西、北墙体保存情况23舍利塔:舍利塔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二组南一千米处,北距破城子遗址一千米。塔体呈圆形,覆钵式密檐结构,土坯构筑,残高9米。塔内发现出土的“察察”泥梵塔,与锁阳城遗址塔尔寺出土的泥梵塔有相似之处。佛塔上部为一次性修筑,基础部分没有清理发掘,情况不明。建筑台基平面呈长方形,残高2.7米。该塔根据其构筑形制及出土文物推断,应为西夏时期佛塔。在其佛塔下,有无更早时期的唐代遗物,有待进一步考证。是我县现存较早的古塔遗址,对研究早期宗教文化及寺院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小结
有关唐玉门关遗址的具体位置,从向达、阎文儒、孙修身、严耕望到李正宇、李并成、宁瑞栋、纪永忠、纪永元、劳干、陈梦家、吴礽骥、张德芳等先生,先后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尤以李并成、李正宇、宁瑞栋、孙修身等先生到现场踏察调研的次数最多,研究结论殊异。大致有四说: 即“双塔堡说”,以向达、阎文儒先生为主;“肖家地说”,以孙修身先生为主;“马圈故城说”,以李正宇先生为主;“破城子说”,以李宏伟、严耕望先生为主。
据省考古所吴礽骥先生考证,从破城子遗址的文化堆积物看,主要是汉、唐两个时期。从吴先生打的探坑知道:“该遗址文化堆积中下层为汉代的文化面貌,上层为唐代的文化面貌。”另从城址的做法看,夯层、夯窝均为唐代的做法,城门的做法也为典型的唐代做法。从出土的花砖、陶质扁壶、陶灶、陶器看也是唐代的遗物。从唐代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当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座设在偏远、险峻之处的孤城‘驻守的将士有五千人,诗中写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南临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诗中点明了唐玉门关是一座偏远的孤城,一面是百草繁茂的沃土,一面是黄沙漫漫的大漠,南北两面均为西北少数民族24统治的辖地,诗中的景象与破城子遗址周围的情形也极为相合。
因此,无论从破城子的位置、形制、规模,还是从出土文物的文化面貌来看,破城子就是唐代的玉门关所在地。从城址的马面、弩台、壕沟、城门的形制来看,具备极强的军事防御特点,是唐、西夏时典型的军事城防的做法。
唐玉门关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隘,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关城;它是中国边塞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关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王昌龄、王之涣、岑参等对玉门关的吟咏都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更是古代边关的标志物;是历史上热血青年报效祖国、杀敌立功的誓师之地;是中国人精神家园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人西部情结中永远难以磨灭的历史丰碑。这样一座名震华夏的名关,这样一处中外驰名的著名关城,它就坐落在瓜州县广袤的土地上。这是一片承载了华夏的荣耀和屈辱的土地,也是历代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灌滋养的土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西行取经时,在瓜州讲经说法,收徒买马,黄昏,由瓜州向西北进发。约三更时分玄奘大师与胡人到达葫芦河,远远看见玉门关。玉门关上游十里的地方河床最窄。玄奘与石磐陀看到的玉门关,应该就是破城子遗址。
破城子遗址据著名学者李正宇先生在1997年发表于《敦煌研究》第三期《新玉门关考》一文中写道:“’新玉门关的位置,明清以来有三说: 一说在'故瓜州西北一十八里,。此说见《大明一统志》卷37'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关梁’条。一说在今瓜州县东百余里之双塔堡东北。此说以陶葆廉为代表。还有一说认为’唐初玉门关在瓜州西北五十里之葫芦河上,后迁至瓜州城近处。此说以严耕望著《唐代交通图考》卷2” (436-440页)。
我认为,严耕望先生的观点“初唐玉门关在瓜州西北五十里之葫芦河上”较为可靠。根据地面遗址的情况和位置来看,破城子遗址就是唐代的25玉门关所在地。
破城子遗址是丝绸之路文明史上瓜州地区十分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蕴涵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1)破城子遗址的文化层面貌、夯土版筑、夯层、夯窝的做法是唐代到西夏时期的作法,时代为唐、西夏。
(2)破城子遗址出土的陶器、花砖等岀土物表明也是唐代的遗物。
(3)从城址的马面、弩台、壕沟、城门等遗迹的形制来看,具有鲜明的军事防御特点,是唐代、西夏时期军事城防的作法。
(4)从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中点明地理空间位置与破城子遗址吻合。
(5)《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了玄奘师徒由瓜州出发,向西北行, 途经玉门关的情形与遗址吻合。该遗址是玄奘西行偷渡瓠卢河必经的当道城址。
(6)严耕望、李正宇先生的观点也点明了唐玉门关遗址应在唐瓜州西北五十里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内,遗址文化面貌和形制的做法完全是唐代文化面貌的唯有破城子遗址。
(丝绸之路2015年03期。选发有删节)
知识出处
《瓜州古城》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锁阳城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堡子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宏伟
责任者
王景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