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崖石窟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唯一号: 291835020220000072
作品名称: 佛爷崖石窟
文件路径: 2918/01/object/PDF/2918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355.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佛爷崖石窟位于徽县城南约八公里处的水阳乡姚坪村佛爷山北侧的断崖上,系一处摩崖仿帐式龛,残损较为严重。现存4个大龛,14个小龛,各类浮雕造像18身。整个崖面被浮雕成一个大龛,高3.60米,面阔9.80米,进深0.20~2.00米。龛楣呈弧形,其下浮雕有多重式垂幔,龛两侧及下方残损较为严重。从两侧的桩眼分析,该龛外侧原有木质防护建筑。龛内正中并列开有4个较大的圆拱形浅龛,每个大龛周围均开有数量不一的耳龛。在仿帐式龛外两侧下方各开有一个小圆拱龛。 龛内造像也比较有特点,其中第1—4号大龛每龛内均浮雕一坐佛,高1.43~1.91米不等,均螺纹高髻,方圆脸,弯眉细长目,高鼻小嘴,两耳紧贴后颊且外撇,面形饱满圆润。身穿圆领通肩或双领下垂式袈裟,禅定印或说法印,其中三身结跏趺坐于三重式仰莲台上,一身倚坐于莲花上。体态敦厚挺拔,神情肃穆祥和。 开凿在这四组大龛上方及两侧的诸小龛残损情况较严重,多数龛内造像形象模糊不清,难以辨识。但部分龛内造像保存相对较好,如2号龛左侧耳龛内的胁侍菩萨,高0.59米,束发高髻,方圆脸,弯眉突目,高鼻小嘴,发辫披于肩侧,细颈端肩,胸部大部分残毁,双手交叠于胸前,饰项圈、臂钏和手镯。下着长裙,披帛于腹前十字交叉后搭肘再贴双膝下垂,立于台上。右侧耳龛内菩萨坐姿,高0.55米,头戴高花冠,神态、服饰及装饰大致同前。左臂自然下垂抚膝,手毁。右臂上举,手心贴于胸部,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腹以下部分多已残毁。4号龛上方开有3个小耳龛,每龛内各浮雕一身坐佛,穿圆领通肩袈裟,结跏趺坐。 在帐形大龛外两侧下方,各开一圆拱形浅龛,龛内各浮雕一护法力士。其中左侧浅龛已基本残毁无存,浮雕的力士仅存少许披帛。右侧浅龛高1.19米,龛内浮雕的力士身材健壮,头及胸部已剥落残毁,左手弯至腹前,似托一物,右手高举过头。力士上身袒露,下着战裙,披帛搭肩绕臂飞扬。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