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建庙 拜敬酒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唯一号: 291834020220000087
专题名称: 吴玠建庙 拜敬酒神
文件路径: 2918/01/object/PDF/2918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67.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张浚任命吴玠为陕西诸路都统制,并派刘子羽驻守河池,协助吴玠调遣各路军马。绍兴二年(1132年),金兵大举进犯仙人关,吴玠在虞关穆坪置关,大败金兵。绍兴三年(1133年),宋分陕西秦凤路到洋州(陕西洋县),为吴玠统辖,治所设利州(广元),吴玠仍率军屯守仙人关。 一天,吴玠与部下杨政商议军务之余。 吴玠道:“河池自古是出美酒的地方,在唐代青泥岭是名酒之源,拓家酒垆起于晋末,隋萧瑀引进水稻,办官坊,唐玄宗赐拓家李姓,赐“御酒坊”名,钦笔黄龙酒。酿酒一行何其繁荣。” 杨政道:“元帅所言极是,但唐后期一直到五代十国,河池境内酿酒坊减少甚多。唐朝末期,李氏退出御酒坊,李氏家族有的返回原籍,但其族人在青泥岭酿酒者甚多。青泥岭改道之后,酿酒业遭受重创。据说李氏传人仍在宝井堡酿酒。” 吴玠道:“杨将军,河池自古富饶之地,气候温和,有神泉圣水,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我们何不办官坊,引导乡民酿酒,既利国家,又富百姓,也使青泥岭名酒之源重振雄风。” 杨政:“元帅所言甚好,在何处建官坊?” 吴玠:“在宝井堡。宝井堡境内有兑山,又名朝阳洞,即昧谷和仲宅。昧谷朝霞,就是兑山。栗亭旧县,以兑山为西屏,有五峰峙结,像五只凤凰,日出时红霞建标,远浮蓬岛,近接岚光。天河之畔的海眼神泉,水质纯净、柔绵,旱时不涸。栗亭川更是粮仓,物产丰富,诗圣杜甫在《发秦州》诗中多有褒赞。紫荆山寺院建于西魏大统年间,有千年紫荆和红豆杉,香火旺盛,为风水宝地。就在海眼神泉边建作坊。” 杨政问:“元帅,可有酿酒师傅?” 吴玠:“已让人探寻过了。李氏传人就在海眼神泉附近,其作坊大,但没挂任何招牌,主要是传授技艺、制曲。近闻其在酿酒工艺和储酒上有新方法。你就负责办官坊,择日,请李家传人为师。” 杨政:“李氏一族在青泥岭改道中损失甚巨。为支持朝廷新开白水路,李旺酉后人在宝井堡接纳了许多从青泥岭迁出的酒坊,并出面劝其族人和其他作坊支持朝廷改道。曾传雷简夫在写《新修白水路记》时,其敬仰官员的辛劳,更敬仰为此几乎耗尽全部家资的李旺酉传人,叹息青泥岭‘名酒之源’从此不复存在,几百年的酒坊人去垆空,他奋笔疾书‘客邸酒垆为弃物矣’,要让后世记住青泥岭曾为名酒之源,记住李氏传人。” 吴玠:“李氏其业可彰,其名可彰,民之楷模,匠之神也。” 在宝井堡海眼神泉西边有一个四合院,有十多亩地,七排房子,南面临街,有一排是门市和仆人住房,靠山的五亩多地是酿酒房。东面是仓库,西面是主人住房。有一小院,院内有翠竹、牡丹等,小径都用石板铺成。这院子的主人是李旺酉第二十八代传人李尚仁,已六十多岁。其兄弟甚多,有行医的,有办乡学的,姊妹二人也已出嫁,一嫁至泥阳酿酒作坊,一嫁至北部山区纸坊。其夫人蔡氏,祖籍陕南人,在隋朝祖上迁至河池北山,以造纸为业,到宋时,蔡家造的纸也享誉陇上。 一天,吴玠与杨政等察看官坊筹建。 杨政:“禀告元帅,酒坊筹备已好,我派人传李氏传人前来见大人。” 吴玠:“非也。李家世代虽未为官,但其善行义举已胜过众多食朝廷俸禄之人,我们去其家拜访。” 吴玠、杨政来到李尚仁家。 杨政:“李先生,此乃大元帅吴玠。” 李尚仁:“不知大帅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乡民李尚仁拜见大帅。”吴玠见李尚仁虽居乡野,但充满仁慈与书卷气,举止大方,谈吐不凡,甚是喜欢。 李尚仁:“请元帅书房一叙。” 书房门上有一副联: 半院竹林无静影,几页酒论有流香。 横批:报国善民。 落款:萧瑀。 此联为木刻,岁月已使其斑痕点点。 李尚仁:“这是萧大人从河池离任时,书先祖房书联。先祖一直保存悬挂,以激励后人。” 在小院子里,坐北朝南有一排房,正中三间是厅房。 吴玠、杨政走进厅房,只见有李旺酉塑像,一手执《酿酒札记》,一手倚一酒坛。几面墙上挂有唐人临摹唐玄宗的“御酒坊”和“黄龙”题字;有崔圆、李昌智陪唐玄宗品酒图;有李昌智与李白、杜甫欢饮图;有陈澄波创作的青泥书院图、拓氏酒垆和御酒坊的图;有萧瑀的中堂,还有雷简夫书写的《新修白水路记》。 李尚仁:“元帅,先祖的塑像是唐玄宗题‘御酒坊’和‘黄龙’酒名后,青泥岭酒坊林立,带来其他行业的繁荣,乡民富足。五代十国,祖上从青泥岭返回原籍,其传人有的来宝井堡,但其大多后人、族人、乡邻仍在青泥岭经营酒坊。在祖上返原籍时,青泥岭乡绅和民众要为先祖李旺酉建庙供奉。祖上力阻,嘱其传人,在此院内建祠供奉。祖父与雷简夫大人有交往,雷简夫大人在撰《新修白水路记》时感慨颇多,特别惋惜李氏几百年的名酒作坊和林立的酒垆、酒肆被毁于一旦,给祖父留下了《新修白水路记》一幅。” 吴玠:“杨将军,在天河之畔建庙,供奉这位名酒之祖,让天下皆知。” 祠堂一边是六间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墙上挂满了名家的字画,每张字画都有一段故事。 吴玠:“李先生,你这书房皆为珍贵之物,不亚于王侯府第收藏,为何门市却寻常不过?” “元帅,后唐以后,祖上退出御酒坊,五代十国屡遭侵扰,《酿酒札记》上半部也落入略阳驻军之手,那上面有祖上刚刚开始探求的土窖发酵之法。此后,祖上归隐原籍。祖上有家训,告诫后人仁慈处世、精业节俭、读书修身。” 吴玠:“真乃好家风。那现在酿酒状况如何?” 李尚仁:“请元帅到酿酒房。” 李尚仁领吴玠一行来到酿酒房,一个房中是缸;一个房中是高低不平的泥堆。 李尚仁:“元帅,这缸是我们最早的发酵方法,糟醅与粬在缸里发酵,时间不是太长,在中原一带,多用此法,酒香纯正,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清香。先祖李盛海曾探求另一种方法,用土窖发酵。但由于书稿流失,停了多年。我曾祖又开始在此地探试,至今已逾百年,但发酵时间多长,春夏秋冬入窖糟醅温度多高,还难以掌握。窖时间越长、糟醅时间越长,其酒越好。但窖的区域性非常强,对土质、冷热、干湿都特别敏感。 吴玠:“我还是初次见此法酿酒。” 李尚仁掀开一片竹席,露出窖池。窖池为长方形,长约五尺,宽约三尺,深约四尺,窖壁湿润,窖底有暗红色水液,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香。 李尚仁又来到一个窖前,掀开竹席,露出暗红色的糟醅。李尚仁抓了一把糟醅对吴玠说:“元帅,这是已经发酵好的糟醅。看糟醅之好坏,其一,闻,有无异味;其二,看,颜色是否发亮,醅发暗则不行;其三,是否膨松。” 李尚仁陪吴玠来到储酒房。储酒房有高二尺余的陶坛,每个坛子上有红布遮盖。像竹笼一样的东西,口部也用红布遮盖。还有几排大木柜。 吴玠指着竹笼说:“这做何用?” “元帅,这是酒笼,装酒器具。酒笼利于长途贩运。”李尚仁答道。 “竹笼怎能盛酒?” 李尚仁道:“元帅,祖上一直在储酒容器上想办法。酒笼先用竹篾编成一个笼状,涂以动物血、荞面、蛋清、蜂蜡等物,然后用山里自制的土纸粘糊其内壁。酒笼运酒不易破碎。” 吴玠:“酒笼不渗漏?” 李尚仁:“元帅,在制作时要精细,粘糊的内壁盛酒后更加柔韧,酒因笼而生香,笼因酒而养。” 在酒笼的后面,摆着几排大木柜,有大有小,形状一样,大小却不一样,而且柜子上都用铜锁锁着,贴着封条。其中有近十具封条贴得非常多。 吴玠:“这些柜为何用?” 李尚仁:“这也是储酒器具,因其大,盛的酒多,称之为酒海。” 吴玠:“啊,如此神奇。” 李尚仁来到一具酒海前,只见这具酒海贴满了封条,最早的封条已百余年,时间最短的一个封条也有四十多年了。铜锁泛出了绿色的锈迹,显然有好多年没开过了。 李尚仁:“祖上从唐朝后期就开始试制酒海,百余年来一直在试用。先祖从试制酒海时就传下话来,酒海不仅仅是储酒器具,更成为传人交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人交接时,由上一代传承人启封、开锁、打酒,将酒海内储存的老酒敬天地、敬酒神、敬先祖、酬来宾、敬族人,敬工匠,给朝廷和当地官府献贡酒。新任传人将新出窖的酒注入酒海,贴封条,盖字号印,上锁。上代传承人将酒海钥匙、犀牛角、酒具、酿酒配方、印鉴交新传人。像这具酒海的酒是我接传人之印时封的,今年我也六十多了,就要将酒坊传给儿子了。今天,元帅来寒舍,给我们添福增贵了。我就启封了。” 李尚仁说着,打开酒海:“元帅,请看——” 吴玠被扑鼻而来的香味陶醉。 他看那酒清澈见底,呈淡黄色。李尚仁拿来几个青花瓷酒碗,用犀牛角将酒打入碗内。 吴玠、杨政一饮而尽:“这酒和中原、关中酒不一样。” 李尚仁:“元帅乃真酒家。这酒在土窖发酵,窖香浓郁,后味绵甜,在酒海存放又去掉了酒的辛辣等杂味,入口更爽。” “酒海能装多少斤?” “少则几百斤,多则一千多斤。祖父和父亲、叔父一直在试制酒海、酒笼,我和弟弟尚德试制酒海也四十多年了。元帅,我们去看看。”李尚仁陪吴玠、杨政来到依山而建的一个院子,刚进院,腥味扑鼻,李尚德正领着人在工棚下制作酒海。 “二弟,快来拜见大元帅。” 李尚德行医,名享河池。他上前给吴玠、杨政行礼。 杨政问李尚德:“李先生,酒海用何木质?” 李尚德:“将军,酒海选槐木,槐木耐水湿,不易腐烂,且槐木无味、不串味。” 吴玠:“古人有崇槐、敬槐之习俗,唐代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月份称为槐黄,举子赴考称为踏槐,槐有祥瑞之气。” 李尚德:“元帅,正是。用槐木有祥瑞、尊贵之意,酒为珍贵之物。”杨政:“要粘糊多少层?” 李尚德:“视大小而论,大则糊层数多,小则糊层数少,而且一层糊好干透方可糊第二层,否则会包浆会渗漏。粘糊之日应为晴天,而春夏风燥日烈为宜。酒海更不能干,干了之后所糊的内壁会裂口,无法修复。” 杨政:“选用何种纸粘糊?” 李尚德:“将军,选用河池之北的土纸。深山中的枸皮、竹子、大麻,杵捣成浆,漂制而成。现在做酒海仍受到制约,是尚欠纸张。此外粘糊之法尚有欠缺,大的酒海制作尚难。” 吴玠:“制作酒海一般工匠难以胜任。我这久经沙场的行伍之人也闻不惯如此浓烈的腥味。神奇的酒海,以柜藏酒,以酒养柜,生生不息,解决储酒之大事也。” 杨政:“元帅,再察看吗?” 吴玠:“今日一见,酿酒巨匠,功夫在酒外,杨将军你可给李先生言明了。” 杨政:“李先生,元帅建徽酒坊,聘先生为酒坊使,执掌官坊。”李尚仁:“谢元帅、杨将军。祖上常教导,位卑不敢忘忧国,凡事以朝廷为重,吾当竭尽全力。” 吴玠:“官坊立窖、酒神庙落成、李氏传人交接和祭河神四个大典同时进行。” 数月后,吴玠、杨政与李尚仁、李尚德兄弟来到酒神庙,三间大殿,庄严肃穆。正门上有一副对联: 一坛御液两朝皇封,半部酒经几代神工。 横额:名酒之祖。 李尚仁、李尚德走进大殿。 吴玠道:“一坛御酒乃李氏一门数百年之心血,《酿酒札记》为华夏酒之魂,李氏忠义之门、仁善之家、工匠之风,其绩可昭,其名可扬,修此庙,塑真身,拜敬酒神。” 李尚仁、李尚德:“拜谢元帅,先祖有灵,也会感谢元帅。” 李尚仁:“谢元帅、杨将军,今日在先祖面前明誓,李家愿为朝廷和元帅效犬马之劳。” 吴玠、杨政率部在天河之畔、海眼神泉之北的酒神庙举行隆重的祭河神、敬酒神、官坊立窖和李氏传人交接大典。李旺酉成为名酒之祖、酒神。酒神的故事一直传说至今,金徽酒的封藏、传承大典一直延续至今。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金徽酒文史资料第四集的情况。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科技、上市与法务工作、基本建设、企业文化、酒乡名胜古迹名人名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