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始于西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始于西汉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3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文记述徽县酿酒历史悠久,“白酒酿造是徽县的传统工业之一。城关镇大量出土的汉代酿酒、饮酒器皿说明,早在汉代,徽县先民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酿制出了醇香的美酒。
关键词: 徽县 金徽酒 西汉

内容

一、《徽县志》记载:“徽县酿酒始于西汉。”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河池县(治在县北银杏镇银杏村),隶属武都郡。
  从徽县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各种陶器来看,大部分是酒器,这些盆、钵、罐、瓶、灶、等,除发酵酿酒器皿外,储存、饮酒的器皿占多数。其中伏家镇、泥阳镇、城关镇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青铜扁酒壶和觯、钫、罍、卣等酒具,可见酒之繁盛。出土文物中还发现了东汉时期的大口缸和锅、灶的青铜器残片,似蒸馏器甑箪,证明东汉时期徽县已有青铜器蒸馏工艺了,这比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青铜蒸馏器要早几百年。金徽酒文化展览馆珍藏的东汉绿釉酒具共有十件一组,有托盘,有勺,有盏,还有盛酒器皿。从当时出土的酒具来看,酒应以果酒为主,也称浊酒,也有氐、羌民族用牛羊乳汁酿成的甜酒醴酪,也是一种奶酒。
  二、徽县酿酒历史悠久,有这样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有很多史料记载,在黄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酿酒,形成了黄帝造酒说。黄帝起源于关中渭水流域,他的造酒之术,很有可能通过陈仓道而进入徽县;二是氐、羌民族好酒的习性,他们在进入徽县时,也带来了游牧民族的酿酒之术;三是徽县酿酒与其所处的交通枢纽位置和富庶的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古河池山川秀美,气候温润,田地广袤,雨水充沛,适宜各种生物生长,上古时期神农氏就派人在此发展农耕,因此徽县自古就有“天然粮仓”之美誉。青泥古道(嘉陵古道)是古蜀道陈仓道最重要的一段,是一条重要的官道,既是由陕入川的门户,也是由陇上入川的路径。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年),武都太守虞诩开辟了从青泥岭到宝井堡的水道,从宝井堡到嘉陵江可从水路到略阳、汉中、巴蜀。故河池水路、陆路皆通,而青泥岭则成了水路、陆路的枢纽,故而历史上青泥岭就有了“蜀门”之称。
  三、西汉时期,王昭君奉旨出嫁匈奴和亲,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而随王昭君去西域的有产于古河池的美酒。可见,古河池早在西汉美酒已闻名遐迩。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曹操率大军经陈仓、大散关到河池,征服了聚集在宝井堡以窦茂为首的氐、羌人。战后,曹军在河池休整,宴席上摆满了佳肴和河池美酒。随军侍中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诗:“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邸,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在王粲的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反映了古河池丰富的物产,也反映了古河池盛产美酒。
  四、古河池酿酒坊多分布在固镇、青泥岭、宝井堡等地。《徽县县志》记载,“白酒酿造是徽县的传统工业之一。城关镇大量出土的汉代酿酒、饮酒器皿说明,早在汉代,徽县先民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酿制出了醇香的美酒。徽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为陇南的粮仓。丰富的粮食资源和甘甜的泉水为酿造美酒提供了物质基础,粮食制成白酒又便于长途运输,自然畅销全国各地。历史上徽县就有‘金徽县’之说,徽酒冠以‘金徽’其名由来久远。”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