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红军在徽县开展的体育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176
颗粒名称: 附录四 红军在徽县开展的体育活动
页数: 7
页码: 241-247

内容

红军在徽县开展的体育活动
  徽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北接天水;西邻西和、成县,东与两当接壤;南界陕西;可直通四川。华双公路纵贯徽县全境,是甘肃通往陕西、四川的要冲。1936年徽县总人口约9万多人。矿藏有20多种。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自古以来,徽县盛产名酒,享誉国内外。
  徽县城关的东关、东河、东柳沟是回民居住区,有3800多人。二方面军从哈达铺出发,向东挺进时,贺龙就叮嘱干部战士:“到了徽县,要执行好民族政策,因为徽县回民很多,不解决好民族政策,我们就站不住脚。”所以,战士到了徽县,就贴出了“保护清真寺!”“不住清真寺!”的标语,并在清真寺门口设立岗哨肖,防止闲杂人等入内,破坏军民关系。而指挥部就设在南门外天主教堂,贺龙就住在教堂左侧的一个房子里。
  1985年6月29日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周龙同志重访徽县时回忆:“从长征到抗日,我跟随贺老总多年,他平时对同志要求很严,但在生活上对同志很关心,也特别注意民族政策;但对外国人却很蔑视。他把外国人叫做洋鬼子,每到一地他都住天主堂。当我们进入甘肃时,贺老总就对我们讲: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不能住他们的寺院和清真寺,在回民家里不准吃大肉。所以我们到徽县后都遵守民族政策,没有住回民的清真寺。在贺龙的要求下,红军不仅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而且在与回民接触的活动中,保护回民的利益,遵重回民的习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所以回民支持红军的工作;支持贺龙倡导的体育活动,并参加了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一)红军在徽县的体育活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甘肃省陇南运动会在天水召开,徽县代表队参加了篮球、田径等项目的比赛。从此以后,当时的徽县一中(现在的县委党校)开展了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一中的操场(现在的金源广场)。设有两个篮球场,单、双杠、跳高、跳远坑,田径场(没有跑道)。这些条件为红二方面军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1)篮球
  因为有两个篮球场,红军战士经常组织比赛,从大路上走过的来往行人,观看比赛。当看到热闹处,徽县热爱体育活动的年轻人,从人行道走下去观看,而且参与活动。
  (2)游泳
  离球场5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个刘家磨,那里有个大水潭,战士们打完球就到那里洗澡,游泳。离球场不到50米的南河顺流而下,完全可以洗一洗,但战士们为了不影响当地妇女洗衣服,还是到较远的刘家磨去洗。在哈达铺、成县没有这样的条件游泳。在这里,干部、战士抓住有利条件,在水里泡一泡,也觉着挺舒服的。
  平时,以班、排为单位轮流去游。南方籍会游的战士,给不会游的战士教游泳方法,把学游泳当成任务完成。这是因为:过河渡江,是战斗的需要,不识水性,就要贻误战机。所以,在游泳中,会游的战士在水中游个痛快,不会游的仔细琢磨,认真学习。
  (3)打拳
  很久以前,徽县回民就有习武练拳的习惯。1928年吉鸿昌将军在天水举行第一届国术比赛,徽县组队参赛,回民燕二教、燕三教兄弟俩获得优异成绩。住在东河、东柳沟一带的红军战士看到回民群众起的早,在空地打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回民共同练习,不久红军战士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徒手冲拳,单腿正踢,斜踹等动作。至此在空闲时间就有军民共同打拳的场面。
  (4)、枪棍练习
  回民习武,除打拳外,还有刀、枪、棍的练习。住地战士发现回民家的器械后,也买来些小木料,仿照做一些适用的刀、枪或棍与回民共同习。红军战士通过体育活动与回民接近,不仅联络了感情,而且在活动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扩军建政、宣传、斗霸工作搞的红红火火,军民互相热爱,回民敬重总指挥贺龙执行的民族政策。因此,徽县回民相继成立了翻身求解放的抗日反蒋组织,受徽县回民自治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在回民居住集中的东关口、东关、东河、东柳沟分别成立了抗日反蒋委员会。由徽县苏维埃政府县长马克仁亲自担任回民自治委员会主席。这样便于开展工作,发挥回民在支前工作中的作用。贺龙亲自抓了回民的整训、训练,鼓励回民打篮球。
  (二)执行民族政策,贺龙抓体育
  (1)重视回民的整训
  在长征路上,每到一地休整,二方面军都要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认识党的政策,从组织纪律上严明红军纪律,感化群众自愿参加红军。对入伍的新战士进行整训。贺龙亲自过问,并教育二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大汉族主义是不对的,大压小也是不对的。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能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把少数民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民族大团结,我们的事情就好办。这次整训一定要认真负责,通过宣传教育,用红军的模范行动让回民群众,认识红军是各民族人民的队伍,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部队。徽县回民多,体育活动也要让回民参加。”
  (2)看回民群众训练
  开始,红军干部战士将东关口、东关、东河、东柳沟等地的抗日反蒋委员会中参加训练的回民战士,按每个委员会编为一个单位,由八名战士训练。在打了一些基础后,对参加红军的回民,组建回民游击队,从队列、队形、走步、跑步严格训练。一些新战士,别扭不自然,动作做不准确。贺龙看到后,鼓励回民战士:训练要树立自信心,作为一名战士,就要勤学苦练,练出真本领,战斗起来才能用得上。
  (3)贺龙叫回民青年打篮球
  在部队,贺龙重视篮球活动;他自己也亲自打篮球。一次,晚饭后,部队卫生员,通讯员叫贺老总去打篮球,贺龙笑咪咪地去了。在打球中,他发现场外站着许多围观的群众,贺龙问通讯员,“这些都是什么人?”当了解到是东关口的回民时,贺龙叫进来两个回民青年一块儿打,回民说不会,贺龙笑着说:“不会来学嘛,一开始连我也不会,学一学不是就会了!”说着把球扔给了其中一个回民。在红军战士的带动下,两个回民在球场上跑得满头大汗,贺龙站在场外开心地笑了。
  (三)徽县人民支持红军的体育活动
  徽县人民支持红军扩军、建政、宣传、斗霸的解放事业,更支持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红军战士的体育活动。他们知道,开展体育运动需要一些用品。在徽县苏维埃政府的号召和回民抗日反蒋委员会的积极配合下,把城内几家小卖部里凡红军需要的东西都卖给战士了。譬如:
  (1)白土布(当时也叫彦沓布),是做衣衫的好布料,便宜、结实,很适合战士打篮球穿。徽县缝纫师傅给战士做的既好又快,为广大的红军干部战士们参加体育运动,解决了许多困难。
  (2)1936年,暖水瓶只有竹皮的,还要从外地订货,数量很少,为了让战士渴了能喝上热开水,小卖部把水壶全都卖给了红军战士。
  (3)从哈达铺到成县经过休整,红军战士体力得到恢复,衣着得到改善,都开始讲究卫生,注意仪表。到了徽县,也都能买到肥皂、毛巾,对运动后的洗浴很有必要。
  (4)住在老乡家的红军干部战士,为群众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房主为红军寻找木料做刀、枪、棍等器械。
  贺龙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中,发挥本地优势,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时代的发展,民族体育的形式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大潮,在满足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中,注入新的精神,赋予新的活力,使民族体育充分显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样,徽县东关回族自治乡(东关东关东河、东柳沟),把本民族的武术传统项目贯穿到本乡小学教育中去,效果甚好。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