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徽两康战役胜利红二方面军占领徽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170
颗粒名称: 成徽两康战役胜利红二方面军占领徽县城
分类号: K264.4
页数: 4
页码: 199-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成徽两康战役胜利红二方面军占领徽县城的记事。
关键词: 两康战役 红二方面军

内容

1936年9月1日,红二方面军主力集结哈达铺,六军抵礼县城外,总指挥部于7日在哈达铺研究制定了东出陇南的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次日下达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我方面军决乘甘陕敌人分兵据城的弱点,透过其封锁线打击成县、徽县、两当、凤县、略阳、康县之敌而袭取之”“预定徽县为全方面军临时后方地域”。
  9月11日战,役行动开始,红二方面军形成左、中、右三路纵队直逼上述地区。17日,四师袭占成县城,六军进入徽县境內;18日,六军十六师、十七师进入两当城,十八师奔袭徽县城;19日,四师及总指挥部进驻徽县城,六师克康县威逼略阳,后北进徽县;20日,十六、十七师攻凤县未克,随后返两当开展地方工作。至此,红二方面军仅以十天时间,行程七百余里,攻占了成徽两康4座县城和陕西略阳、凤县部分地区,胜利地完成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
  为了在这一地区建立临时革命根据地,红二方面军各部队大力开展宣传发动群众、建政扩红等地方工作,相继成立了县、区、乡、镇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抗日游击队、回民自治委员会和区域性的抗日反蒋委员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成徽两康就是这种段段转移的第四阶段,仍以建设根据地来补充自己,完善自己”。“陇南阶段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史上与贵州石(阡)镇(远)黄(平)、黔(西)大(定)毕(节)相比,同样有着重要地位的阶段,它在红二方面军的战争史上写下了十分光辉的一页”。①
  红二方面军长征前后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张国焘一度以红军总部的名义与红二、六军团联系,因此,红二、六军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一无所知。直到甘孜会师以后,才同中央取得联系,确定北上。红二方面军在徽县期间与中央通讯联络频繁,形成过许多电文,现原文存放在中革博物馆的有在徽县发布的《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就组成军委主席团的人数,中央提出每个方面军2人,共6人组成,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致电中央,以中央及一方面军毛、周、彭、王和四方面军朱、张等6人组成,二方面军人员不参加。1936年9月21日,中央给二、四方面军的电文称:“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同意任、贺、关、刘四同志的意见,以六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恩来因准备去南京谈判,此间军委以毛、彭、王同志赴前线与朱、张、陈三同志一起工作。”
  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两年时间里,极少有在一个区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县境內休整活动二十余天,且足迹遍及全县所有城乡的机会。仅红二方面军长征一年时间,行程两万余里,沿途如果不打仗、不休整,平均每日要行军五六十里,何况沿途有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进行了大小数百战,攻破了敌人十二个纵队,二三百个团的包围、追剿,橫扫湘、黔、滇、川、甘,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穿过茫茫水草地,占领过四十余座县城,扩大红军不下一万五千人。可见在一个地区停留数十天的可能性很小。红二方面军1936年9月17日进入徽县境內,10月7日离境,在徽县境内休整活动21天。贺龙、任弼时等率总指挥部和总部保卫队驻旧城天主教堂内;政治部驻城內北街福音堂內,关向应、甘泗淇等住此办公;供给部驻北街“林盛长”药房,被服厂驻昊家巷一片。各部队均分散依建制或驻城郊,或驻乡镇、农村。其间,部队广泛开展了各种地方工作,活动范围广大,遍及全县所有乡镇,这在红军长征史上是少有的。另外,总指挥部单独驻在城外,政治部、供应部、卫生部等分住城内,也是长征史上不多见的。据重走长征路的几位老将军考证,像在徽县这样司、政、后单独分散驻扎,在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与当时徽县的环境、物质生活状况以及部队状况、军情都是分不开的,其目的在于广泛发动群众,建政扩红,休整部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红二方面军自长征以来,一路斩关夺隘、长途跋涉,特别是雪山草地的艰苦行军,使部队蒙受巨大损失。仅草地行军一月,就损失达数千人,许多同志口里含着野草,就倒在草地的泥沼中。“刚出了草地,头发、胡子都长得老长,穿的衣服更是各色各样:有的穿着长袍,有的穿着短裤,有的穿着兽皮背心,很多同志穿的衣服上还东一块、西一块的打着补丁。”到徽县时,虽说是方面军建制,据考证总兵力不足万人,另有老同志回忆,当时兵力仅有六七千人之多。为了解决红军将士的生活需要,保证部队作战和休整,觉醒的徽县人民群众积极行动,配合红军筹粮筹款,拥军扩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用多种形式,筹集粮食五十多万斤,白银六千余两,银元数万枚,棉布三万余尺,衣物两千多件(套),猪羊各二百多头,大烟土二百三十多两等。对募捐和筹措来的物资,除部分散发给极度贫困的穷人以救燃眉之急外,大部分留作军用。同时又购买了大量的棉布、棉花、针线等,由红军被服厂和当地裁缝赶制过冬军服,动员群众赶做鞋袜,使全军上下在很短时间换上了新装。崭新的鞋帽和衣服“颜色虽然灰、蓝、黑不同,但样式统一,帽子上还缀了一颗布做的红五角星”,“这套衣服穿起来确实增添了不少威仪,群众看了竖起大拇指称赞”,一些刚从徽县正式入伍的新战士也穿上了新装。捐献的大量药品器械,使红军伤病员得到了较为充足的治疗。红六师十八团政委、红二方面军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就是拖着断臂走过雪山草地来到徽县,在徽县用剃头刀、钢锯条做的截肢手术。在徽县休整的二十多天,不仅使红军指战员恢复了体质,补充了物资,更换了着装,使部队面貌为之一新,还为部队补充了七百多名新战士,壮大了红军队伍。这七百多名徽县人民的优秀儿女,随红军长征离开徽县,除个别掉队、失踪、牺牲以外,大都经历了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们转战各地,历尽艰辛,为国捐躯的不计其数,许多人都没有留下姓名和籍贯。少数幸存者,有的转业外地,成为社会主义各条建设战线上的骨干;有的则功成告退,复员回乡。默默地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余生。徽县休整为红二方面军加了“油”,补卜了粮,输了“血”,为走完长征的最后阶段,争取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红二方面军长征在徽县虽然只有短暂的21天,但它却唤醒了徽县人民,播下了革命火种.揭开了徽县历史的新篇章。红军北上以后,徽县一批受红军感染的有识之士或从军,或求学深造,不断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寻找革命真理,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两年后,青年教师吴治国于1938年初秋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找到党组织,同年底在徽县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次年春建立徽县县委。其后的十余年间,县委严格执行党在白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党组织的发展工作、统战工作、武装斗争及其他各项活动,并把党的组织发展到邻近的成县、两当、康县和陕西的略阳,为上述地区配合迎接解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徽县成为陇南地下党的活动中心。截止1949年底,徽县共发展党员2193名,占甘肃省地下党员总数的七分之一,占陇南地区9县地下党总数近一半多。在十多年的艰苦岁月中,徽县地下党与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先后有数十人被捕,18人在敌人屠刀下壮烈牺牲,为徽县的解放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地下党的斗争,实质上就是红军长征在徽县进行的革命活动的继续。地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正是红军长征奠定的,红军长征在徽县开展的革命斗争孕育了徽县地下党组织的诞生和发展。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间,徽县人民仍以红军长征精神为榜样,在红军长征精神鼓舞下奋进,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地区面貌。
  (作者杨继奎、胡志洲曾先后担任中共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共徽县委办公室退休干部)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继奎
责任者
胡志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