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略转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战略转移
分类号: K264.4
页数: 3
页码: 007-0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19日,继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顽强地坚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17000余人,主动撤出根据地,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
关键词: 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内容

1935年11月19日,继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顽强地坚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17000余人,主动撤出根据地,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
  经过辗转苦战,一路斩关夺隘,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抵达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奉中共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辖第二军、第六军、第三十二军,计13000余人。
  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电示两方面军趁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矛盾加深的有利时机,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共同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7月11日,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从甘孜出发,随红四方面军左纵队跟进,通过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水草地,向哈达铺前进。
  1936年9月1日,红二方面军之第六军出草地直抵礼县城下,二军及三十二军到达哈达铺集结。此时,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央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实际已经处于停战、共协抗日状态,民族革命的高潮正在迅速形成。国民党在甘肃的蒋系部队仅有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12个团),位于定西、陇西、武山一线;王钧的第三军(12个团),兵置天水、秦安、甘谷、武都;鲁大昌新编十四师布防于岷州、洮州、西固地区,这些敌人,多据城守镇,点多线长,兵力分散,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远在两湖。据此,党中央制定了重要的战略计划:“一方面军从陇东西出南下占领海原、固原、定西地区,截断西(安)兰(州)公路要道;四方面军从哈达铺北上,占领岷县、通渭、漳县、武山,两路合击,消灭毛炳文部;二方面军从哈达铺东出,占领成县、两当、康县和陕西的略阳、凤县,再向宝鸡伸展,牵制胡宗南,策应一、四方面军消灭毛炳文,夹击王钧,在陇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然后三个方面军会师,集中力量对付胡宗南,巩固与扩大陕甘根据地,迫蒋妥协,合作抗日”。“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中,以二方面军向东行动为最重要”。为此,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于9月7日在哈达铺研究制定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并决定将二军五师改编为第三十二军之九十六师。8日,总指挥部下达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决乘甘陕敌人分兵据城的弱点,透过其封锁线打击成县、徽县、两当、凤县、略阳、康县之敌而袭取之”,《命令》指出红二方面军进行成徽两康战役,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意义是:迫使胡宗南部停止在甘肃以东地区,以便与一、四方面军合击之;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反蒋的游击战争;配合一、四方面军行动,求得三方面军的会合;扩大红军,征集资财。《命令》规定:二军第六师为右纵队,12日集中西固,16日进据武(都)成(县)公路之佛耳岩地段,向武都佯动,并阻其回援成县,俟中纵队袭取成县时即攻取康县、略阳;二军主力及三十二军为中纵队,11日由理川出发,向成县、徽县开进;六军为左纵队,11日由驻地出发,向两当、凤县前进,总指挥部率同中纵队行动。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