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关咏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77
颗粒名称: 鱼关咏颂
分类号: I207.2
页数: 3
页码: 382-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历代诗人咏颂鱼关的诗歌,为鱼关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鱼关 咏颂 诗歌

内容

有历史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诗人的青睐。历代诗人咏颂鱼关的诗歌,为鱼关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杜甫悲情水会渡
  水会渡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远游令人瘦,衰疾渐加餐。
  这首诗是唐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由成州同谷县前往成都,中途在兴州长举县嘉陵江水会渡乘船时所作。夜半时分,微月已没,诗人仍艰难地行走在山崖高倾的道路上。忽然,一条大江横在面前,江面宽阔,浩若大海。面对汹涌波涛,船夫整理竹篙,引吭高歌,若无其事。上岸后,寒风凛冽,手脚冰凉,诗人继续在曲折、湿滑的山路上攀爬,再回望江面上的天空,这才发现西北方向群星闪烁。长途跋涉使人瘦弱不堪,年迈体衰却羞于加餐补充体力,表达了旅途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和诗人内心的惆怅。
  关于水会渡之地望尚有争议,天水师范学院李济祖在《杜甫陇右诗注析》中云:“水会渡似即嘉陵江与永宁河、田家河会合处,会合口附近的黄沙渡,也就是现在甘肃徽县与两当交界处。”①徽县原县志办主任梁晓明在《杜甫与徽县》中曰:“‘渡’在今陕西略阳县的白水江,又称江口,与徽县接界,为入蜀必经之地。”②徽县文化馆副馆长曹鹏雁在《杜甫在徽县的行程及相关的纪行诗》一文中认为:“水会渡即位于今徽县虞关乡老虞关街前的老虞关渡(在嘉陵江与八渡沟河交汇处北上 2里处)。 ”
  (二)诗人张方平过鱼关,解释了这一地名的由来
  鱼关诗
  中流石埭隐如槌,鼓鬣徜徉此复回。春水渐深沿泳快,为传尺素锦江来。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十月,张方平由滑州(治今河南滑县)知州移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路过青泥岭西南麓的鱼关时作《鱼关诗》。其诗自注曰:“青泥驿西二十里,危峦叠嶂,曰鱼关山。小亭临嘉陵江,江有石关,水从石罅迸流,鱼不可过,故以为名。春夏水大没石,鱼行无碍矣。 ”这段文字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详细解释了 “鱼关 ”地名的来历。
  (三)赵抃出蜀过鱼关,吟诗明志
  题鱼关
  奔流出万山,乱石锁孱颜。彼跃龙门者,何尝惧此关。
  英宗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召还益州知州赵抃知谏院。赵抃出蜀过故道,路过兴州长举县鱼关时作《题鱼关诗》,表达了诗人的自负与得意之情和刚正不阿、坚毅乐观的性格。
  (四)陆游晚年作诗,回忆鱼关嘉陵江航运的繁忙景象
  纵笔
  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千艘冲雪鱼关晓,万灶连云骆谷秋。
  天道难知胡更炽,神州未复士堪羞。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怀南郑旧游
  南山南畔昔从戎,宾主相期意气中。渴骥奔时书满壁,饿鸱鸣处箭凌风。
  千艘粟漕鱼关北,一点烽传骆谷东。惆怅壮游成昨梦,戴公亭下伴渔翁。
  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南郑(今汉中)任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军旅生活。当年九月,王炎罢政,提举宫观,其幕府解散,陆游调往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结束了其八个月的汉中军旅生活。在汉中期间,陆游多次前往前线地带视师,回乡后作诗回忆当时嘉陵江上游鱼关一带航运的繁忙景象。
  (五)陕西按察司副使的杨一清作《虞关道中》诗,描述虞关附近道路之艰险
  虞关道中
  东岩西壑杳难量,侧径颓桥一线长。自分此身先许国,不须回驭学王阳。
  弘治九年(1496)冬季,时任陕西按察司副使的杨一清奉旨前往汉南巡视学政。次年初春经行故道,翻越铁山(青泥岭)到达虞关谷口,折而沿嘉陵江峡谷西南行,向白水江镇进发。途中作诗描述虞关道上的艰险,表达诗人以身许国、忠心不二、不怕艰难险阻的决心。

附注

①李济阻、王德全、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②吕兴才主编:《杜甫与徽县》,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