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道与白水路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69
颗粒名称: 青泥道与白水路研究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373-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泥岭在陇蜀与秦蜀交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青泥道与白水路研究。
关键词: 青泥道 白水路 研究

内容

甘肃徽县与陕西略阳之间的青泥岭,处于陇蜀古道分支“祁山道”与秦蜀古道分支“故道”的交叠地段,因而在陇蜀与秦蜀交通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李之勤先生正确地确定了青泥岭的位置,并对青泥路和白水路的兴废进行了系统梳理①,为以后学界研究青泥路、白水路的演变和二者的具体走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卷3《秦岭仇池区》第20篇《〈通典〉所记汉中通秦川驿道:散关凤兴汉中道》和第22篇《仇池山区交通诸道》中,论及青泥岭的位置及青泥路与白水路,但没有确定青泥岭的确切位置及青泥路和白水路的具体走向,甚至误认为北宋所开的白水新路在青泥岭以东。②以后近30年间,鲜有高质量的研究青泥道、白水路演变及线路走向的学术成果问世。
  2013年汉中“中国蜀道学术研讨会”后,陕甘学术界,掀起了研究青泥路与白水路的的热潮,并取得了新进展。如2014年徽县政协编辑印行的《青泥古道文化研究论文集》中收入了曹鹏雁先生的《徽县秦蜀、陇蜀古道探究》一文,提出了青泥道的具体线路走向:该文认为青泥古道从徽县西北的银杏镇(河池驿)出发,“东经徽县城关,从城南六里过水阳乡牟家坝、石峡上南山顶达青泥店(唐、宋青泥驿);尔后向南经辛家吊沟、孟滩、关坪、武家坪到达铁山脚下太和庵、青云驿(别名铁山驿);再经甘树垭、穆家沟、凉水泉、碳店(相当于今黑 —虞公路),至虞关(今嘉陵江边老虞关村老虞关处)许坝;然后在许家坝虞关渡口渡嘉陵江,进八渡沟,过三官殿至陕西略阳九股树,接金池院路通往略阳、汉中” ③。 2015年 “陇蜀古道 ——青泥道”学术研讨会在徽县召开,石志刚先生提交了题为《北宋以后白水路的变迁》的论文,该文勾画的青泥道银杏至虞关一段路线与曹鹏雁先生的线路完全相同,但认为青泥路至虞关后,折西南至略阳白水镇长峰县村(长峰县村就是历史上的长举县所在地);宋代白水路由银杏镇(宋河池县)经徽县进入西寺沟,过十里墩、文池、照壁崖、黑沟抵达白水峡边的大河店,再沿洛河南下,经王家河至瓦泉村,然后再由此折向东北,过瓦泉山至长峰县村。元明以后,白水路沿白水峡抵白水江。④笔者在《论青泥道的时空特征与独特价值》一文中复原的青泥道银杏至青泥河店子一段与曹鹏雁和石志刚两位先生完全相同,但青泥河店子以后一段线路与他们的复原方案都不同:笔者认为由青泥河店子继续向东南,经草滩、凉水井、柳树垭、上山里、下山里、山盆、杨家河、大湾里、、碾道里、阴坡里、马鞍梁、白水镇至江镇村,江镇即唐代长举县所在地。笔者复原的白水路大河店以下部分与石志刚先生的方案也存在很大分歧笔者认为宋代白水路至大河店后,顺洛河河谷至小河村,再由小河村向东南,渡嘉陵江至江镇村。⑤
  有感于问题的重要性,笔者在确定青泥路、白水路起点河池县和终点长举县位置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将谷歌地球标尺功能与历史文献记载的青泥道和白水路的里程、考古发现与地名资料结合,高精度复原了唐代青泥路道路网的组成、变化及宋代及其以后白水路的具体走向:唐代穿越青泥岭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长八十里半,为常道;一条长六十里,为捷道。唐末五代时,长举县治由今略阳长峰村南移至江镇村,青泥驿以南路线也随之西移。开宝五年(972),河池县治由今银杏镇南移至徽县城内。景德元年(1004)和嘉祐二年(1057)两次开通白水路,该道绕开青泥驿,由河池县经白水(今洛河)河谷至长举县,全长五十一里半,比青泥旧路减少三十三里。白水路开通后,秦蜀大道由褒城凤州散关道改为凤州兴州道,在北宋川茶北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①新手段的运用,纠正了以往研究的错误,提高了研究精度,为历史交通线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附注

①李之勤:《川陕古道中的青泥路与白水路》,《西北历史资料》 1982年第 2期。 ②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台湾“中研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5年版,第774—775页。 ③曹鹏雁:《徽县秦蜀、陇蜀古道探究》,徽县政协教科文卫体育委员会编:《青泥古道文化研究文集》 2014年内刊本,第15—16页。 ④石志刚:《北宋以后白水路的变迁》,参见张承荣、高天佑、蒲向明、苏海洋主编的《 “陇蜀古道——青泥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第216—220页。 ⑤苏海洋:《论青泥道的时空特征与独特价值》,参见张承荣、高天佑、蒲向明、苏海洋主编的《“陇蜀古道 ——青泥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第157—163页。 ①苏海洋:《唐宋时期青泥路的高精度复原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 4期。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