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 “廊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66
颗粒名称: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 “廊道”
分类号: K928.9
页数: 3
页码: 368-3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遗产廊道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标本。
关键词: 廊道文化 旅游文化

内容

廊道文化的旅游价值体现在民族性、考古性、遗产性、承传性等四个方面。陕甘川毗邻区虽然旅游资源富集,但因跨省份、跨行政区域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的阻碍,严重制约着区域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整合川陕甘结合部旅游资源,建立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树立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统筹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③
  陇南市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陇南属秦岭南坡山地、岷山东端山底和大坝山西缘山地的交汇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是物产丰富、山川绮丽之地。近年来,陇南借助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优势,先后开发了白马藏族文化风情旅游、康县乡村、宕昌官鹅沟羌藏文化风情旅游等。
  遗产廊道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标本。古道雄姿、人文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廊道特有的神韵。巍峨耸立的雪山峡谷、浩荡奔腾的大江长河、牛羊成群的高山草甸,金碧辉煌的寺庙、苍凉雄奇的城堡、灿若群星的帐篷、风格独具的民居,绚丽多彩的民间服饰、古朴独特的民俗。这些丰富性、原始性、独特性、垄断性和差异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成为旅游者寻求心灵慰藉的天堂乐土和探寻民族渊源的文化符号 ——大自然赋予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奇异的风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大河坝风景区的 古羌族后裔居住着春秋战国时期“板屋”特色的房子,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羌族时代的生活习俗,其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颇耐人寻味。陇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诸多江河的分布为古代民族向南迁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条立体的、多重的网络廊道,将南北丝绸之路紧紧的联结起来,形成了一条民族文化旅游的立体网络。
  藏羌彝走廊、蜀道、茶马古道在时间上有延续性、在空间上有重叠性。
  廊道文化具有时间上的连接点,各廊道之间的兴废与氐羌族系、与经济贸易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紧密联系,也与伏羲女娲传说、陇南境内史前文化遗址、秦早期文化、乞巧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旅游必须有文化的连续性,也就是既要让游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鲜感,也要让游客有穷神观化的好奇心。
  也就是说,文化旅游线路,应该是一条活态的、有机的线路。近年来,许多旅游景点往往编造一些所谓的 “故事 ”、打造一批 “民族风情 ”来吸引人,博取人们好奇的眼光。殊不知,这种对外地经验的借鉴(挪移),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随着不同的地域风情而变迁,这种变迁就是本地的文化符号。文化的旅游,必须具有历史的真实成分,任何脱离了历史的杜撰(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陇南文化旅游要尽现陇南山水、文化、民俗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个自然的景点都有文化底蕴。例如成县西狭颂风景区与廉吏文化,与氐羌历史以及交通文化;西和乞巧风情与秦早期文化,官鹅沟自然风光与藏羌文化,礼县西垂陵园、祁山武侯祠与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的特征,康县阳坝梅园沟、白马关与茶马贸易文化,徽县三滩、两当云屏与棚民(移民)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要深入挖掘地域性文化,按照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文化包装、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把文化贯穿到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的始终。
  广元旅发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蜀道》通过人道、神道、天道三部分,将宏观意义上的蜀道文化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也为陇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树立大旅游、大协作理念,坚持“区域合作、名牌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加强与周边四川、陕西两省的广元、巴中、绵阳、阿坝、汉中、宝鸡,以及我省的天水、甘南、定西等市州的旅游区域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线路互建、客源互送、宣传互动、信息互通。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激活陕甘川毗邻区“廊道”文化建设的活态因子,促进旅游产业竟相发展,实现共赢。

附注

③窦文章:《新常态下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国旅游报》 2015年8月21日。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