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丙生祠和英惠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48
颗粒名称: 安丙生祠和英惠庙
分类号: K245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为安丙建造的生祠和英惠庙。
关键词: 安丙 生祠 英惠庙

内容

嘉定十四年(1221)十一月十九日安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死讯传到朝廷,宁宗辍朝两日,追赠安丙为少师,后又追封鲁国公,并“赐沔州祠额为英惠庙”①。
  关于朝廷赐赠庙额的事由,在蔡幼学《育德堂奏议》中,收录有一篇《沔州信惠庙加封制》文(按:《宋史》所载安丙沔州祠额为“英惠庙 ”,而该书所载为“信惠庙”,疑误),其载:“具某神庙食于沔,惠及其民,锡以王封,阅岁滋久。日者逆曦之变,西土绎骚,惟我忠臣,激昂将士,唱明大义,以行天诛,亦惟尔神去逆与顺,阴相默佑,至底于有成,爰锡命书,载行嘉号,惟神益显威德,以绥四方,则朕之报神岂有已哉? ”②
  从文中看,赐庙额的目的是彰显安丙平息“武兴之变”的功绩、感谢神灵“阴相默佑”的“威德”。而赐庙额的时间,在敕文中并未交代。
  由于该敕文对安丙家族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其后人将其刻于碑石传世。在《广安州新志》中,收录有《安忠定公敕庙额碑》文,记载刻碑缘由,并明确指出 “英惠庙 ”赐额时间为 “绍定四年九月 ”③。
  从上述史料中“赐沔州祠额为英惠庙”“某神庙食于沔”的表述来看,在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赐“英惠庙”庙额的时候,安丙的祠庙已经存在,此极有可能就是嘉定十四年(1221)在仙人关重修的安丙生祠。
  绍定四年,对于南宋政权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蒙古军以“假道灭金”为由,派使者速不罕至沔州青野原,南宋守将沔州统制张宣让部将冯择伪降,诱杀速不罕。八月,蒙古托雷以此为借口, “分骑兵三万入大散关,攻破凤州,径趋华阳,屠洋州,攻武休,开生山,截焦崖,出武休东南,遂围兴元 ”①。
  在这一危机的时刻,朝廷为安丙生祠赐额,其目在于“激昂将士”,鼓励驻扎仙人关的将士奋力杀敌,保卫蜀口,同时,也寄希望于神灵“阴相默佑”。更为重要的是提醒前方将士,防止吴曦“武兴之变”重演。只可惜,此时的南宋朝廷气数已尽,日薄西山,就是神灵也无能为力了。随着沔州知州杨起、通判王友仲战死,沔州陷落,蜀门洞开,蒙古军迅速攻入川蜀腹地,南宋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矣。

附注

①(元)脱脱:《宋史》卷 40二本纪第 42理宗二。 ②(宋)蔡幼学:《沔州信惠庙加封制》,《育德堂奏议》卷 4,中华书局 1986年版。 ③(清)佚名:《安忠定公敕庙额碑》,参见周克堃的《广安州新志》卷 39金石志。 ①(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 165。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