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境内吴玠吴磷吴挺等吴家将历史文化遗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39
颗粒名称: 陇南境内吴玠吴磷吴挺等吴家将历史文化遗迹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306-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宋吴玠吴磷吴挺等吴家将在陇南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
关键词: 陇南 吴家将 文化遗迹

内容

第一,礼县境内有白龙山十二连城、祁山地网等吴家将历史文化遗迹。李并成考证:“在南宋绍兴十一年宣抚司吴磷收复秦州后,为确保西和州,抵御金兵南下侵蜀,依白龙山地形筑起十二连环城堡。自白关堡山脚起至礼县宽川乡廖家寨村,城堡沿山面建,各城间有一定距离,长30余华里。现存遗址三、四城属秦州区,二城属礼县界,城垣高 1—3米。”②该十二连城处于秦陇入巴蜀的咽喉要道,首城为隍城,周边就是天水关、木门道、大堡子山以及铁堂峡与皂角堡,从今礼县宽川至西和晒金再到成县黄渚关,是秦陇入蜀最为便捷的通道,直抵徽县虞关与康县望子关、七防关等关隘。《吴武顺王磷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载:“首筑皂角等堡,多掘地网,祁山之战赖焉。”吴磷在礼县祁山所掘地网,是陷金人骑兵的重要军事设施,可挫其锋,陷其马,是平地设伏的有效措施。《礼县志》记载:“绍兴九年(1139),安抚使吴磷在白环堡设防,创建地网,其制法于平田间纵横凿渠,每阔八尺,深丈余连绵不绝,如若网然,原设360条,后增至554条。金兵重攻天水时(今小天水)时,战马被陷进,有力的阻止了金兵的进犯。”③又《吴武顺王磷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载:“隆兴二年冬十月,敌人犯天水,侵岷州,王病未愈,径趋成州,分麾下击之,敌小却列营茅城谷,王力疾亲提兵至祁山,敌闻之退师三十里。”据此记载可知,金人从天水至茅城谷列营,吴磷军队从成州经西和行军至祁山与金人对峙。《礼县志》记载:“礼县白环堡连接徽成, 是通往四川的道路之一,金人不断调兵遣将,想从此打开突破口,南宋也派兵设防抵抗。南宋建炎四年二月,秦凤守将关师古聚兵大滩以固守蜀口。同年十一月,秦凤副总管吴玠在川口(西和县长道地)破金兵。绍兴二年(1132),又屯兵河池(徽县),进行战斗。隆兴二年(1164),金入侵犯岷州,宣抚使吴磷提兵至祁山,金兵闻风退去。”①《吴武安公功绩记》记载:“袭大潭县掩骨谷镇,敌慕洧拔寨去,师古由杀马谷攻焦山,务焚田家村园子谷,深入敌境,至石要岭忽遇金敌大兵,一战败绩。”所涉地名在今礼县境内,宋大潭县址即今礼县太塘乡,今存有记张威抗金事迹的《鼎旬堂记》、南宋当地征税事宜的《大潭长道两县二八分科后碑》以及建庙事宜的《大潭黄觉寺题留》等碑文,是研究南宋地方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二,西和是宋代入蜀的重要战略通道,正如宋嘉定十七年(1224)尚震午《西和州筑城记》载:“关表西州,襟带秦陇,实全蜀之保障,而西和最为要冲。”②又:“筑斯城将以固吾州也,固吾州,将以固吾蜀也,斯城恃险以固也。”充分肯定西和在固蜀战略上的重要性。绍兴十九年九月初一日米居一《靖共堂碑记》载:“西和乔治白石镇..为忠烈公用武之地,故庙食于此。而忠烈公之弟、今都统制利州西路安抚使吴公之像绘于廊庑之下,尘昏雨剥,殆不堪视。一日,百姓王玘、杜寿等周览蹙额,相与鸠工,别建一室,绘公之像,请郡文学米居一作记。”③明确西和州建有祠庙祭祀吴玠与吴磷,此时吴磷尚健在,绘像祭拜,足见吴玠、吴磷保护一方平安做出的贡献。米居一《靖共堂碑记》显然是在《宋忠烈吴公祠记》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分记吴玠吴磷兄弟二人事迹。乾隆版《西和县志》载:“吴玠复五路改属洮岷,又徙治白石镇,据南山连城十二相连,极严峻。”④此十二连城的创造性在于城城相连,居高临下,具有极强的军事防御功能。1980年西和县人民政府公布 “十二连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十二连城相对的观山有吴营墩,为吴玠抗金所筑。绍兴年间,宋金议和,吴磷又在沿边的西和州威远(今西和县城附近)、旧州(今宕昌理川)、岷州胜闾(今岷县闾井)等地设置博买铺,与金人控制的秦陇地区通商贸易,主要是购买战马。西和州设置博买铺的三地连接成吴磷所首开茶马通道,这里是宋金对峙时期的防御地带,也是一条成州通向熙和路(临洮)的直接商贸通道,更是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
  第三,成县吴王城或保蜀城遗址尚在,即今上城。黄泳《成县新志》载: “南宋时吴氏昆弟驻节上城,著保蜀功,称雄镇焉,后圮为坡陀。 ”⑤又:“乾道三年,磷之子挺袭职仍驻节成州,保障全蜀。”⑥明代诗人刘璜《观吴公玠磷保蜀城》一诗所感叹的:“节钺曾标保蜀功,故城荒垒草濛濛。英雄万古勋犹烈,兴废今朝事已终。落叶乱流秋雨后,断碑常卧夕阳中。阿孙不识经常节,忍使孤忠扫地空。”⑦清初成县令吴山涛《吴公保蜀故址》诗曰:“寨势凌云起,吴王有故宫。蜀关曾设险,宋垒不为空。屃赑铭高伐,麒麟卧晚风。嘉陵江上水,百折必流东。”⑧无不面对当年断碑空垒以及残破故城,吴家将抗金事迹让后人感怀不已。吴挺墓在成县城北二里的石碑村,墓园今尚存三莲花石棱柱与《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此碑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为太尉、定江军节度使、卫国公吴挺所建的神道碑。《成县新志》记载:“挺没,其子都指挥使曦嗣,泣奏于殿。宁宗亲御翰墨,以世功保蜀忠德铭其碑,比诸麟阁云台之望,又诏史臣高文虎记其事。”①碑身高五米,两面刻字,共8416字,属全国刻字最多的石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形制依稀可辨。成县陈院镇石马坝庆国夫人墓,《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有载:“刘氏庆国夫人,公,信武顺王第五子,庆国夫人所生也,王守武阶日,生于守舍。”又:“十二年春,丁庆国夫人忧,公委节去位,护葬同谷。”现仅存石羊石虎且移至梁楼村,墓园荒芜。据《成县志》记载:“黑谷关,治北三十里,宋绍兴间程俊置。”②程俊为吴磷部将,官统制,曾知成州。今徽县存有记述程俊行孝事迹的碑文《敕付程俊札子碑》③,是研究宋将军程俊家国情怀的重要文献。第四,徽县仙人关大捷是吴玠、吴磷兄弟共同指挥作战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明·郭从道《徽郡志》记载: “宋忠烈吴公生祠、宋宣抚安公生祠,俱在仙人关,有碑文。 ”据此,仙人关有吴玠祠,有宣抚使胡世将撰写的《宋忠烈吴公祠记》:“六月己巳(农历六月廿一日)以疾薨於仙人关治所,享年四十有七。 ”吴玠因病死于仙人关,其神道碑记载仙人关还有吴玠庙,庙号为 “忠烈”,存有中书舍人王纶《吴武安公神道碑》记其事,该碑应在仙人关 “忠烈”庙,被毁,而碑文尚存。该碑首尾不同于《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中间记吴玠事迹则完全相同。今天能见到的碑刻是存于吴玠墓的《宋故开府吴玠墓志铭》,应为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所记,赵逵夫主编《陇南金石校录》著为佚名。以及存于徽县虞关龙山行政村《吴玠龙山故战场残碑》,史料中记载的仙人关近旁“杀金坪 ”“吴王城 ”“青野原 ”等地名,多出现在吴家将抗金事迹中。
  吴玠墓全国现有三处,即陇南徽县吴玠墓、平凉庄浪吴玠墓与常州宣庄吴玠墓。据胡世将《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记载,徽县吴玠墓应是吴玠葬身之地,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宣庄吴氏宗谱上有大明洪武岁次壬子青田刘基伯温写的《吴氏实录谱序》载:“宋高宗九年四月诰封恭人田氏生子拱扶柩归葬延陵,谥武安”。此记载有误,吴玠逝于宋高宗绍兴九年而非宋高宗九年,是六月二十一日,四月何以扶柩,况且此时的吴拱尚与常州宣庄没有关系,至于吴拱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时是否迁葬父亲之灵,值得详考。2017年12月2日,江苏常州武进区遥观镇宣庄村吴氏族人,举行始祖吴玠公墓碑揭碑仪式,立有“宋涪王吴玠之墓碑”。平凉庄浪吴玠墓应是吴玠祖墓,《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表述清楚,吴玠逝于六月,难以远葬,故就近安葬于徽县。其后吴磷、吴挺均就近就地安葬,主要原因在于表明与阵地同在的衷心,更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附注

②李并成:《甘肃境内遗存的古城址》,《文史知识》 1997年第 6期。 ③何德未主编:《礼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545—546页。 ①何德未主编:《礼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545—546页。 ②赵逵夫主编:《陇南金石校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 672页。 ③同上,第 660页。 ④(清)邱大英纂修:《西和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0年版,第 528页。 ⑤(清)黄泳纂修:《成县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0年版,第 141页。 ⑥同上,第 99页。 ⑦赵逵夫主编:《陇南金石校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 1069页。 ⑧(清)黄泳纂修:《成县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0年版,第 479页。 ①(清)黄泳纂修:《成县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0年版,第437页。 ②胡祥庆主编:《成县志》,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749页。 ③赵逵夫主编:《陇南金石校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1182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陇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