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关之战及其战法与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26
颗粒名称: 仙人关之战及其战法与特点
分类号: K245.05
页数: 7
页码: 279-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仙人关之战是南宋抵抗金军入侵的一次防御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分析了仙人关之战金国与南宋两方的战法与特点。
关键词: 仙人关战役 战法 特点

内容

仙人关之战是南宋抵抗金军入侵的一次防御战。这场战争是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南宋军队以三万余人打败金军十万人。关于仙人关之战,相关论著较多,但鲜有文章对两方战法进行细致讨论。笔者将从金国与南宋两方的战法进行分析,希望对仙人关之战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绍兴四年(1134),金军从陕西凤翔南下,企图夺取汉中,进入蜀地,然后东进消灭南宋政权。金军放弃直攻江南而选择走川陕路线,原因在于:
  首先,金军在兵力上占据巨大优势。金军此行可调十万之众,而南宋可调动兵力非常少,大量人员需要调发至各个关隘进行防守,尤其陕陇北部丢失,洞蜀之路愈多,可调动兵力更加有限。在仙人关之战中,宋军只有三万余人的守备力量,与金军悬殊较大。金军利用南宋力量分散的问题,企图通过优势兵力打破宋军防线。
  其次,金军在东线战场多次尝试,均无法剿灭南宋政权。后金军与南宋交手于富平,发现南宋西部防御相比东部较为脆弱。事实上,南宋初期对金防御确实存在“重东轻西”的情况。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四川距离政治中心较远,不利于管理。另外一方面,金军的攻击重心一直处在东边,宋军为了抵抗金军的入侵,也将大量资源集中于东边。相对于东部的防守严密,宋军在西部的防守就显得有些涣散。尤其陕西地区,在张浚未到之前,整个陕西地区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浚至,即出行关陕,访问风俗,罢斥奸脏,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①,陕西情况才稍微好转。不过面对金军的来袭,陕西地区的防御还是显得羸弱不堪。直到仙人关之战后,宋军在战场的局面方有改观。
  最后,金军南侵,主要目的是要进入蜀地。金军进入巴蜀地区后,便可沿江河而下攻灭南宋政权。巴蜀地区对于南宋政权的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认为:“江南建国,蔽之以淮淝之阻,则藩维固,制之以巴蜀之险,则上流乃安。”②江南与巴蜀的关系便是“有蜀则吴强,无蜀则吴弱”③。顾祖禹言:“张浚虑金人据陕窥蜀,而东南不可保也,于是守蜀之谋甚备,终宋之世,恒视蜀之安危为盛衰。”④因此巴蜀地区的安危,关系到南宋的存亡问题。
  金国拿下巴蜀,首先要占领巴蜀门户 ——汉中。
  汉中自古以来都是南北方政权必争之地,汉中控制着通过秦岭的四条军事道路和通过巴山的三条军事通道,是关中和四川之间的交通枢纽。三国时期杨洪曾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①张浚言:“窃见汉中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于兴元积粟理财,以待巡幸,愿陛下早为西行之谋,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天下大计,斯可定矣。”②顾祖禹言:“汉中,川陕之安危,立国于南北之所必争。”③汉中作为巴蜀地区的重要屏障,既可以增巴山之险,又可控制蜀口。汉中在川陕地区的重要性也被历史所证明。昔日汉高祖刘邦控汉中之地,最后进兵关中,称霸中原。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以汉中为首都,多次威胁关中长安城。因此,对于汉中的争夺,其实是关乎到了双方在川陕地区谁能占据主动权。
  通向汉中的路线有多条,金军选择走陈仓道,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首先,陈仓道是通向蜀地中建设最为完善、使用最为频繁、地势最为平缓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南北方政权征伐使用最为频繁的道路,昔日汉高祖刘邦北定三秦、诸葛亮北伐魏国、桓温北伐前秦、前蜀攻击岐皆走此道。至于褒斜道、子午道、傥骆道,皆崎岖难行,不利于大军前进。而上津道与武关道,本是通向荆襄之地使用,如择此二路入川,需从商洛南下,顺汉江而上至汉中,路程遥远,非常不便。
  其次,金军选择陈仓道,不仅有对道路因素的考虑,还有战争经验启发其必须选择陈仓道。金军占领陕陇部分地区后,企图以凤翔为据点,沿陈仓道南下攻入蜀地,消灭南宋,却被吴玠挡在了陈仓道北端的和尚原无法前行。面对强攻不下的和尚原,金驻陕西五路(包括今关中、陕北、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的军事统帅撒离喝选择绕道而行,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迂回商县、安康,西攻汉中、四川。此计划选择了较远的上津道,虽一度取得了汉中,但因距后方较远,补给跟不上,最终引发溃败。金军的补给点位于凤翔,凤翔从唐朝安史之乱后,地位陡然提升,到五代十国时期,经李茂贞建设,相关设施更加完善。到金国占领时,凤翔已经成为一个川陕地区的军事重地。金军从陕西南下蜀地的几次军事活动,均是以凤翔作为补给点。而金军从商州,经上津,沿汉江逆流而上的迁回战术,让凤翔距离前线部队甚远。金军吸取此次战败教训,再次选择补给相对容易的陈仓道。
  最后,金军此行就是要消灭川陕地区的宋军主力,而南宋主力军队皆守于陈仓道南端,其中在驻守仙人关的宋军就有三万之余。金军进攻仙人关有十万之众,在兵力上有巨大优势,因此金军急切寻求决战,企图通过正面对抗歼灭宋军的主力,为进入蜀地奠定基础。
  面对金兵的咄咄逼人,吴玠沉着冷静应对。择仙人关而防,寻山上之原地,号其“杀金平”,修工事,设堡寨,垒积石,“严兵以待”。仙人关位于陈仓道南端,其所处于今天徽县东南地区,西临嘉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靠虞关铁山,为“关外蜀门”。仙人关山势险要,河流湍急,夹岸绝壁,是易守难攻之地。宋军设防于此,一是因与汉中相隔较近。宋军在和尚原多次挫败金军,最终却因为缺粮问题而被迫撤退。南宋凡屯兵之处,均有粮仓,而汉中则是粮食储备较多的地方,“武阶之仓、三同庆之仓、七凤集之仓十有一,西和之仓十有五,金、洋之仓二十有七,其大者则如利、沔、兴元,每月各支家粮万石”④。仙人关与汉中距离较近,可以解决宋军的补给问题。二是可以拉长金军补给线。金军的补给点位于陈仓道的北端凤翔,而仙人关位于陈仓道的南端,这样便让金军的补给线拉长,出现补给困难问题。
  综上所述,双方必然会在仙人关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二
  绍兴四年(1134)二月,金军自铁山①凿崖开道于仙人关,“于仙人关高岭上立大栅,下瞰侯营”②。大栅有“三十里,弥亘不断”。金军领兵者为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和撒离喝,统领“万户、千人酋首七十余人,率大军十余万”。军队多半为马军,军中携带大量的攻城器械,如炮车、洞子③、衮枪④等。南宋领兵者为吴玠,领三万余人,主要装备大量神臂弓和炮车、石头用于防守。
  从史籍记载来看,仙人关之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斗二月二十一日开始,至三十日截止,金军为攻方,宋军为守方。二十一日,金军循仙人关高岭东下,直攻吴玠营寨。吴磷闻之,以书信告与吴玠,应该增设第二隘,“牢其限隔,期必死战”。其后,吴磷“率轻兵由七防关倍道而至,转战凡七日,昼夜不息”。二十七日,完颜宗弼闻之,与撒离喝分领万户酋长急攻仙人关,吴玠领万人抵于关前。完颜宗弼进攻无果,又领兵去往杀金平。“与官军对垒扎寨”“连珠扎硬寨四十余座”。金军首先对宋发起进攻,“血战三十余阵,杀死贼兵不少”⑤。,次日,宋军在第一隘防守被打破,宋军军心动摇,吴玠、吴磷及时维稳,士气大振。金军推进至宋军第二隘防区,发动轮番猛攻,宋军使用神臂弓和炮车将敌军打退。三十日,金军先以甲军冲击,“人被两当铠,铁刃相连,鱼贯而上”⑥。被宋军打退,宋军追击。金军“别添生兵”,分五十队发动进攻,并使用云梯、洞子等攻城器械,试图攻下宋军阵地,结果被宋军击退。“金人不能上城,鏖战一百阵,杀死金人万户、千户并军兵莫知其数,大获捷胜。”⑦三月一日白天,撒离喝观察宋军营寨,号令“诸军只攻侯营兑方一楼子”,“姚仲登楼死战,楼已倾,仲以帛为绳曳,使复正。敌以火焚楼柱,仲取酒袭灭之 ”⑧。金军布神臂弓于东岭下射击宋营,宋军与之对射。吴玠遣军分紫白旗入敌人阵营中,金军溃败。
  第二阶段,从三月一日夜至三月二日,为宋军反攻阶段。金军的攻势并没有压垮宋军,而连日不计损伤的攻打让金军已显疲势,南宋开始伺机反击。面对连续战败,金军开始别谋路线,打算从白水、七防关等路入川,结果被宋军探知。三月一日夜晚,宋军主动出击去劫营寨, “昼夜数十合”,双方再次陷入鏖战,战斗进行到天明,金军不敌选择撤退,宋军“杀死千户、万户、甲军万余,得傍牌、枪、金鼓、旗帜数千件 ”⑨,并攻下了金军的前寨。次日,吴玠派遣五位将领分在夜间分不同的时间段对金军进行袭扰,金军士兵皆困 乏无力。宋军见机劫破四太子、皇弟郎君营寨,使其首尾不能自救,金军连夜遁走。左军统制张彦夜劫金军横川店,斩首千级,生擒将领二十人。为了扩大战果, “侯又遣王俊设伏河池,遏贼归路,生擒百余人,斩首千级,得甲马、旗帜无数。直过和尚原去 ”①。
  仙人关一战,金军势力退回到大散关一线,双方在川陕地区的防线稳定下来。
  三
  这场战斗,以金军失败南宋胜利结束。战斗中双方使用战法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金军战法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占高地,晓敌情。金军从铁山到仙人关附近,先是据高地而扎寨“下瞰侯营”这样布置可以观察到宋军的布阵情况、营中虚实与别处来援部队。在实际战斗中,金军通,过高处观察了解到宋军野寨的薄弱处,并在随后的攻击中着重去攻打薄弱处。如在二月三十日金军攻打宋军阵营时,选择“发生兵万余击营左”。三月一日时,撒离喝登高而望,号令诸军“并力只攻侯营兑方一楼子”。可见,金军在战斗中进攻目标非常明确,对宋军虚实了解的较为清楚。
  第二,攻心为上。南宋自建立以来,与金战争败多胜少,尤其富平之战,南宋朝廷大惊,将士皆有恐金之情。金军利用这种情绪,以“赵氏已衰,不可扶持,公来当择善地百里而王之”②为说辞,劝说吴玠投降,却被其拒绝。招降不成,金军开始发动进攻。金军招降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让宋军中意志不坚定的人叛逃到金军一方;二是招降属于一种心理战,可以动摇宋军的军心。
  第三,分其兵而弱其势。金军在攻打宋军第一隘的防御时,冲撞无效后,选择分两阵而列,“宗弼阵于东,将军韩常阵于西”,形成掎角之势。因为金军人数较多,即使将人分为两阵战斗力也并不受影响。但宋军兵力少,两边作战对宋军来讲非常不利。金军此战法效果显著,宋军 “苦战久,遂退屯第二隘 ”。
  第四,优势兵力压制。金军拥有十余万之众,因此面对宋军的防守,金军选择硬攻。在二月二十七日,金军一拥前来,“冲撞官军,血战三十余阵”。在二十九日,宋军退守至第二隘时,“贼众再来,分番攻击”。在三十日时,金军又将攻城部队分为五个小队,再次发动轮番进攻。久攻不下时,金军选择“蚁附登城”的方式攻打,“死者层积,敌践而登”。试图以此来攻破宋军阵营。这皆是金军想以优势兵力来战胜宋军的例子。
  第五,以先进军备占据战场主动。金军在此行中装备了一种攻城武器,名为铳枪。铳枪又名衮枪、火箭,不同的史料使用了不同的名字记载。《金史》与《大金国志》中关于铳枪的记载,除了金军与韩世忠部队相遇时使用过之外,也只有这次仙人关之战中再次出现铳枪的身影,可见这种武器对于金军来说相对稀少且重要。铳枪的杀伤力非常强大,此战中金军使用此武器,必然是想通过铳枪的强大火力尽快占据主动权。
  几日不计伤亡的连续攻击,使得金军伤亡惨重,急需时间进行修整,但宋军并未给金军任何喘息的机会,趁着金军虚弱之时趁机反攻,赢得了战争胜利。整场战役持续时间较短,金军对于优势兵力的太过依赖,导致前期损伤太过惨重,使得战争进行到后期处于被动阶段。
  宋军战法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梯次防御,稳固防线。宋军利用杀金坪地形的特殊性,设置两个阵地。吴玠在仙人关右侧选一地号曰“杀金平”,其名由来是因其地形风貌而来,“过一山其下甚峻至顶而平,夷名走马平,乃知平之为义盖如此”①。吴玠在此地“选踏战地修置山寨,以备奔冲”②。并将大军调于此处驻守,“严兵以待”。吴磷知杀金平的地理风貌与其兄的布防情况后,移书言“杀金平之地,去原尚远,前阵散漫,宜益治第二隘,示必死战则可取胜”③。第二隘的构建相对匆忙,因为在建设时金军已经来到金杀平与宋军对垒,“至是王驰驲会原上金人已与我对垒,武安公如王策益治第二隘,多列炮积石如山”④。除杀金坪的布局之外,,仙人关自身便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它与“离去不远”的杀金坪相互呼应,互为掎角之势,金军如果攻仙人关,则容易被驻守在杀金坪的宋军夹击。在杀金坪交战前,金军是看到了宋军布局的,而完颜宗弼听闻吴磷的援军要来,第一反应便是率领大军攻打仙人关,仙人关与杀金坪构成的阵型对于金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第二,强化防御工事,消耗敌人兵力。吴玠在布防时,囤积了大量的神臂弓、撞杆、手刀、长枪等武器,在第二隘还存储了相对数量的炮石。这些防御武器从近距离到远距离都有装备,增强了防御时的韧性。除此之外,野寨修建相对完备,金军利用各种攻城武器均无法打破宋军的阵营。在三十日攻城时,金军以大炮轰击宋军阵营,被宋军用神臂弓射退;金军以洞子登城,被宋军用炮打碎;金军以云梯登城,被宋军用撞杆撞倒。在金军攻城无果后退时,宋军一方又派刀队和长枪队深入敌人中进行对拼消耗,扩大防御战的战果。
  第三,以夜战袭扰歼灭敌人。宋军的两次大胜皆为夜战,第一次大胜是在三月一日吴玠“夜遣将兵劫动金人寨,鏖战直至天明,杀败番众,伤折无数。官兵占夺得番兵前寨,,并夺到傍牌、衮枪、鞍马、旗帜不少,番兵退却寨栅,委获胜捷”。第二次大胜是在三月二日“劫破四太子、皇弟郎君大寨,使首尾不能相救,拔寨遁走。见遣诸头项官兵追袭,痛行掩,杀前去,委是大获胜捷”⑤。宋军多次利用夜战,主要原因是金军多日强攻宋军阵营,损伤过度,而宋军的不断袭扰,让“金人困惫”。夜晚正是军队整修时期,宋军未给金军喘息时间,趁势强攻,扭转战局。
  第四,侦查到位。经过夜战袭扰,金军自觉不敌宋军,“欲遣军马于白水、七防关等路冲突入川”,绕过仙人关,直接攻入蜀地,却被宋军知晓。宋军以火寨和擂鼓造势,对金军阵营发起进攻,金军大败。
  第五,提升士气。面对金军的来势凶猛,很多宋军将士都有畏惧之心。在杀金平第一隘被攻破时,“军中颇有异议,欲别择形胜守者”。但在吴玠、吴磷的领导下,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士气在这场战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曾瑜甚至认为,士气是这场战斗的决胜因素之一。金军在战法上的主要问题便是连日猛攻,导致军力消耗太大,到战争的后半段出现各种问题。而宋军利用地形优势,巧妙消耗金军兵力,在敌人修整时予以重创,并利用心理战增强己方优势,趁势打败金军。
  四
  仙人关之战金军损失惨重, “度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援甲士田,为久留计 ”①。
  对于宋朝来讲,仙人关之战有三大影响:
  首先,稳定了川陕战局,解除了南宋的“西顾之忧”。四川地区的安全对于南宋政权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四川丢失,长江上游便被敌人所拥有,这样长江天险尽失,那么金军就可以仿效西晋一样顺江而下,剿灭南宋政权就变得异常容易了。川陕地区稳定,南宋便没有 “西顾之忧 ”。仙人关之战胜利后不久,宋高宗便命岳飞北伐。岳飞领兵北伐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其后岳飞、韩世忠等人能在东线战场取得丰硕成果,都与川陕地区的稳定分不开。
  川陕地区的稳定,有利于振奋南宋文官北伐决心。南宋建立时,很多政治家都在思考如何复兴中原,其中大部分人都主张“将图恢复,必在川陕”。李纲提出“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立,建康为下”②的立国方针。任天章阁待制知同州的唐重也认为:“今莫若移檄蜀帅及川陕西路,共资关中守御之备,合秦、蜀以卫王室。”③相类似的观点非常多,定局于关中长安已经成为当时大部分士人的共识。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陆游的《感事》“鸡犬相闻三万里,迁都岂不有关中”,又如陆游的《醉题》“代北胡儿富羊马,江南奇士出菰芦。何由亲奉平戎诏,蹴踏关中建帝都?”再如胡世将的《醉江月》:“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仙人关的胜利,保证宋朝势力未完全退出陕西,也让宋军在战略上有机会拿下长安。这个机会在完颜亮南侵时曾经出现过,但因为史浩的阻挠,导致机会流失。
  其次,仙人关之战证明了纵深防御的有效性,为南宋防御金国进攻提供了借鉴意义。在仙人关之战中,吴玠使用了纵深防御战略,通过拉长敌人战线和沿边多设防御工事的方法来消耗敌人,让金军十万大军败于南宋三万军队面前。纵深防御,成为南宋防御金国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方法。在东线,南宋从纠结是否守淮到保江固淮理论的坚定使用,这多少是受到川陕地区的防御战略思想影响。
  第三,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仙人关之战的胜利非同寻常,它是南宋在抗金侵略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胜利。之前东线战场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即使有胜利,也对战争局势没产生根本性地改变。金军的咄咄逼人,导致南宋普遍出现了畏金情绪,金兵来袭,群臣多言逃跑而不设计阻挡,这种心理边关将士也同样存在。宋军从富平退败下来时,曾就有人畏惧金国兵势,建议吴玠退守蜀口。在和尚原设防时,也是士气低落,人心涣散,士兵并未抱取太多希望。在畏金思想的笼罩下,军心不稳,部队战斗力会受到很大限制。在和尚原、饶凤关、谭毒山、仙人关这些关键战役中,常常会看到有将士提出撤退的记载。而吴玠夺取仙人关之战胜利后,宋军战斗力也是大幅提升。不仅是边关将士,就连朝廷内部心态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一直畏金的宋高宗命令让岳飞出去北伐,朝野中主战派的势力更是有增长的态势。仙人关之战,对于提升南宋抗金信心拥有巨大的影响。
  清代学者张宗泰是这样评价吴氏二兄弟在川陕的贡献的:“然金人之谋,以兵力既绌于江、浙,又转而窥伺乎巴蜀,蜀道既通,则将由夔、峡以摇撼乎江、浙。而又值吴玠兄弟起而与之对垒,天生神勇,为国长城,始则搆兵于和尚原,继而饶凤关,继而杀金平,金兵尽攻击之术,宋人极抗御之能,虽亦略展疆土,而士马之凋丧,军实之堕败,不知纪极,金人于是知南国之大有人,而未可以卒图也。始息心回意,不复逞志于兵戈之间矣。金人敛兵,而宋人始得以立国,向非韩世忠抗衡于前,吴玠兄弟力持于后,则宋人终无栖身之所矣。 ”①
  吴玠组织的三次防御战,只有仙人关之战是真正意义上获得胜利。吴玠依靠弱势兵力抵挡了金军的十万之众,防止金军进入蜀地,使川陕地区转危为安,保证了南宋政权的安全。川陕战线的稳定让南宋摆脱西方之忧,为岳飞大举北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争表现了吴玠拥有异于常人的勇气与智谋,而其弟吴磷也深谋远虑,这奠定了吴氏家族在川陕防御当中的重要地位。

附注

①(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8975页。 ②(宋)李焘:《六朝通鉴博议》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 10。 ③同上。 ④(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 3095页。 ①(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773页。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563页。 ③(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2672页。 ④(宋)吴泳:《鹤林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卷18。 ①青泥山,宋代称为铁山,根据张伯魁的《徽县志》所讲:“其山似巾,又名巾子山。悬崖万仞,时出云雨。两宋宣抚吴玠拒金人撤离喝于此。 ” ②(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清许涵度校刻本,卷 196。 ③《宋史 ·李汉琼传》: “攻城者以牛革冒木上,士卒蒙之而进,谓之洞子。 ” ④衮枪又名铳枪,其原型为宋代的“火箭”。在靠近头部的地方扎上球状火药包,并装上引线。作战时,先点燃引线,然后靠弓弩将火箭射出。 ⑤(清)徐松:《宋会要》稿本,兵 9。 ⑥(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1221页。 ⑦(宋)綦崇礼:《北海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 8。 ⑧(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1221页。 ⑨(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清许涵度校刻本,卷 196。 ①(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卷 12。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1221页。 ①(宋)程大昌:《演繁露》清学津讨原本,卷6。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1374页。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1215页。 ④(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卷 14。 ⑤(宋)綦崇礼:《北海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 8。 ①(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卷 12。 ②(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8940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 10256页。 ①(清)张宗泰:《鲁岩所学集》清道光间刻本,卷5。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斌
责任者
云普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