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将的弓弩认知与作战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20
颗粒名称: 吴家将的弓弩认知与作战实践
分类号: K245
页数: 4
页码: 256-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有关吴家将对弓弩的认知与在作战中把弓弩运用到极致。
关键词: 吴家将 弓弩 战术

内容

有关吴玠、吴磷利用弓弩战术的文献记载并不丰富,《宋史》卷三六六载:
  金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愤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绍兴元年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②
  玠死,胡世将问玠所以制胜者,磷曰:“磷从先兄有事西夏,每战,不过一进却之顷,胜负辄分。至金人,则更进迭退,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胜不遽追,败不至乱。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与之角逐滋久,乃得其情。盖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中国士卒,不及金人之坚耐。吾常以长技洞重甲于数百步外,则其冲突固不能相及。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势。至决机于两阵之间,则磷有不能言者。 ”③
  ①对吴家将和尚原、仙人关战役相关研究者颇多,但大多对吴家将使用弓弩情况只是轻描淡写,比如,李蔚:《吴玠吴磷抗金史迹述评》,《兰州大学学报》 1963年第 2期;王曾瑜:《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 2期:肖化:《西北抗金双杰 ——吴玠和吴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 4期;周恩棠、郝玉屏:《力战抗金确保巴蜀的英雄 ——吴玠吴磷》,《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强金国:《吴玠、吴璘军事思想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裴洞毫:《和尚原之战地理分析》,《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等等。对宋代弓弩兵器及使用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对吴家将使用弓弩情况多是一笔带过或重复粗浅介绍,比如:莫明迈:《宋代军队的武艺训练》,《中华武术》1997年第12期:王俊奇:《中国唐宋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 244页;杨波:《北宋时期中国冷兵器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文献通报》 2006年第 10期:伯奇:《宋代的弓弩手》,《少林武术》 1988年第2期;宫超:《论弓弩在宋代军事中的首要地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秦海生《宋代军队中的射弩运动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陈乐保《试论弩在唐宋间的军事地位变迁》,《史学月刊》2013年第9期:王烨编:《中国古代兵器》,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5年版,第 75页;等等。
  初,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磷请讨之。世将问策安出,磷曰:“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诸将始犹窃议曰:“吾军其歼于此乎?”磷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不识尔。得车战余意,无出于此,战士心定则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 ”①
  按和尚原一战,吴玠以“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取胜,吴磷也深知金人“忍耐坚久”,但“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所以“以长技(劲弩)洞重甲于数百步外”,吴磷的“叠阵法”也是以强弓劲弩为主的多兵器协作作战,吴家二将对弓弩认识可谓深刻之至。所以说,吴家将对弓弩作战的认识是与运动战术关联在一起的,所谓“叠阵”或“番休迭战”,是以运动战作为战略方针的兵法。②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作战策略,主要得益于吴玠、吴磷与金人的实战经验。在吴家将看来,西夏军的战斗强,但持久性差,经不住一进一退这样的消磨战折腾,而金人却不同,金人在一个回合失败后,骑兵迅速退出战斗重整队形,然后连续冲锋。宋金的差异就在宋人弓弩劲利,金人耐久性强,尽管也善于用弓箭、装备重甲,③但宋人以弓弩为主,辅以长枪近距离作战,加之运动战,“番休迭战”,显然是打败金人的要领。至于“叠阵法”,也是针对游骑兵部队较为合理的作战阵法,“长枪居前”以阻战马冲突,远距离以神臂弓先行射穿重甲,近距离以强弓强弩致敌殒身,两翼骑兵护卫下擂鼓变换阵型,显然也是打败金人的理想战略。但诸将并不见得认同,稍有常识者都会质疑这样复杂的阵型是否能在实战中灵活变换而不乱,否则即面临死机。那么,吴家将的谋略到底实践过吗?
  据史载:建炎四年九月,“(张)浚合五路兵,欲与金人决战,玠言宜各守要害,须其弊而乘之。及次富平,都统制又会诸将议战,玠曰:‘兵以利动,今地势不利,未见其可。宜择高阜据之,使不可胜。’诸将皆曰:‘我众彼寡,又前阻苇泽,敌有骑不得施,何用他徙?’已而敌骤至,舆柴囊土,藉淖平行,进薄玠营。军遂大溃,五路皆陷,巴蜀大震 ”④。吴玠在富平之战中提出凭险据守、依险造势的战时先机,从 “军遂大溃,五路皆陷 ”的战争结果来看,显然是有效的,这也符合他主张运动战的作战思想。此后和尚原之战中他 “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 ”,是利用弓弩兵器运动作战的典范。有学者曾提出,吴家军“阻止金军强大骑兵的冲击,在于将金骑兵在平原上速度和时间的优势转化为在山川要隘等工事 面前束手无策的劣势,限制了其机动快速等长处的发挥,再加上宋军凭险据守、依险造势的战时先机和强弓劲弩、标枪之类武器的梯次力量配备,宋军的防御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成功的”①。这种认识是综合了吴家军不同作战环境之后得出的浅见,将宋朝军队习惯使用弓弩理解成宋军宜守不宜攻的作战思维者不在少数。 ②吴玠创设 “驻队矢 ”并非只是为了防御作战,很多时候是用于进攻作战。
  绍兴三年(1133)闰二月六日,宋金杀金平一战,“贼众再来,分番攻击,官军用神臂弓、炮石并力捍御,杀死金贼甚众,统制官田晟遣兵追赶入寨。..玠遣统制吴磷领兵邀击,蕃贼兵大败,官军追杀至贼寨门,杀死金贼甲兵并酋首莫知其数。又发遣将兵及分头劫攻贼寨,并力复来迎敌,统制官吴磷、田晟、杨政鼓率将兵,用命鏖战,杀败贼众,死伤无数。其贼退却,终未退回。探得别蓄奸谋,欲遣军马于白水、七防关等路冲突入川。玠密遣将兵于贼寨后别置火寨,擂鼓发喊,进逼贼寨,及别遣锐兵攻破四太子、皇弟郎君大寨,贼首尾不能相救,连夜遁走。玠续发同统制王浚带领军马追袭,痛行掩杀。据王浚申,前去凤州,分兵邀击贼兵,追赶一百余里,累获胜捷,前后生擒千户等及捉到活人、斩获首级、夺到金鼓旗帜器甲鞍马不可胜计”③。和尚原作战时,“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④。其间,“金分军为二,兀术阵于东,韩常阵于西。磷率锐卒介其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战久,磷军少惫,急屯第二隘。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磷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统领王喜、王武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⑤。从杀金平到和尚原之战中,吴家将利用弓弩灵活运动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分番攻击”“进逼”“追袭”“掩杀”“旁击”“伏发”“夜击”“随机而发”“奋击”等一系列主动出击的作战实态,是为运动战的典型特征。《吴武安公功绩记》亦曰:
  (绍兴三年)冬十月,元帅四太子会诸道兵及正甲女真数万人,造浮桥,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垒石为城,与侯拒战。侯指授诸将,选劲弓强弩,期以必死。番休迭射,贼稍却。则以奇兵乘险据隘,横攻夹击。如是三日,度其必困遁走。侯遣麾下伏神岔峪,待其归。敌果遁走,伏发,贼溃,俘其部将羊哥大孛堇及酋领三百余人,甲士八百六十人,尸填坑谷者二十余里,获铠甲数万计。乘夜并兵势贼大寨,四太子全军陷没,剿杀殆尽,几获四太子。 ⑥
  据此可见,吴玠的作战方略是“选劲弓强弩,期以必死,番休迭射”,辅以运动战,“乘险据隘,横攻夹击”,伏击、夜击,不给金人稍做歇息的机会,这种战略思维是将运动战思想发挥到淋漓尽致,也反映了对金人“更进迭退,忍耐坚久”的深刻认识。吴家将在和尚原战争中使用“劲弓强弩 ” “番休迭射 ”的结果是重创金人, “其徒销折十存三四,往往扶舁呻吟而归 ”,兀术也 “尚以箭疮帛攀其臂 ”①。
  绍兴十一年(1141),金将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于刘家圈,“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谓我必不敢轻犯。..磷夜半遣仲及王彦衔枚截坡,约二将上岭而后发火。二将至岭,寂无人声,军已毕列,万炬齐发。敌骇愕曰:‘吾事败矣。’习不祝善谋,胡盏善战,二酋异议。磷先以兵挑之,胡盏果出鏖战。磷以叠阵法更休迭战,轻裘驻马亟麾之,士殊死斗,金人大败。降者万人,胡盏走保腊家城,磷围而攻之”②。吴磷此战中实践了所谓的“叠阵法”,并将吴玠“更休迭战”运用到极致,劲弓强弩显然也发挥了作用。重要的是,在这次战争中仍是吴家将主动进攻,“夜袭”“挑战”仍是作战的实态。值得注意的是,翻遍史料记载,吴家将使用“叠阵法”作战的实践仅此一例,吴玠指挥多次使用的“番休迭射”,也只是一种灵活机动的轮番射箭行动,似乎并没有过于深刻的内涵。那么,如何认识吴家将的弓弩战术呢?对吴家将实战经验检讨时,有人认为地理要素决定了吴家将的诸多胜利③,有人则认为这是军队士气和斗志使然。④笔者认为,这些内外因在应对 “更进迭退,忍耐坚久 ”的金军时,可能未免有些难度,而吴家将的战术应该更为重要些。

附注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 366《吴玠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 114 10页。 ③《宋史》卷 366《吴玠传》,第 114 13页。 ①《宋史》卷366《吴璘传》,第11416页。 ②有学者指出,“番休迭战”之法,是吴磷在此前与其兄共同创造的并一贯使用的一种制胜敌人的“战法”,而“叠阵法”则是吴磷在吴玠去世之后,新研究创造出来的一种“阵法”,不论“番休迭战”或“叠阵法”,都是吴氏兄弟精心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形,充分利用强弓硬弩等锐利兵器,来发挥步兵特长的一种抗击敌人的战术。所不同的是:前者采用了“更战迭休”的作战形式,来“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并在具体运作时,偏重于注意以逸待劳,以动制动的特点,后者是吴磷“得车战余意”,将“番汉之所长”,用于具体的战阵,并在运用时偏重于以逸待功,以静制动的特点而已。参见李蔚的《吴玠吴磷抗金史迹述评》,《兰州大学学报》 1963年第2期。 ③有学者认为,女真重甲骑兵长于弓矢远射,短于白刃近战,能进行“更进迭退”式的连续作战,这是金军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参见王曾瑜:《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另有学者指出,游牧民族骑兵往往习惯于攻势作战,为充分发挥骑兵部队攻击猛烈有力的特点,他们通常采取突击重点、轮番攻击的战法。女真骑兵的特点是装备重甲,作战坚忍,长于弓矢。参见刘向东、袁德金的《中国古代作战思想》,白山出版社 2012年版,第136页。 ④《宋史》卷366《吴玠传》,第11409页。 ①强金国:《吴玠、吴璘军事思想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 4期。 ②有学者认为,宋军的队列接近实战的需要,但是弓弩手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刀枪手,这种宣守不宜攻的军列,是和宋代议和苟安的传统国策分不开的。伯奇:《宋代的弓弩手》,《少林武术》1988年第2期。同样认识者还提出,弩兵战法的改良以及弩在战争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并不是五代以后才出现的现象,而是唐代自开元时期以来采取防御战略的具体反映。关棨匀:《唐代的弩与弩手》,《唐宋历史评论》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第165页。 ③(清)徐松辑,尹波等点校:《宋会要辑稿》兵9之11,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版,第8783页。 ④《宋史》卷366《吴玠传》,第11410页。 ⑤同上,第11412页。 ⑥(宋)徐梦萃:《三朝北盟会编》卷196,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第1411页。 ①(金)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大金国志校证》卷 7《太宗本纪》,中华书局 1986年版,第 114页。 ②《宋史》卷 366《吴磷传》,第 11417页。 ③裴洞毫:《和尚原之战地理分析》,《三峡论坛》 2012年第 2期。 ④王曾瑜:《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 2期。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