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初庚志 ·吴少师》暨历代医书载吴玠感染寄生虫病原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06
颗粒名称: 《夷坚初庚志 ·吴少师》暨历代医书载吴玠感染寄生虫病原委
分类号: K245.05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夷坚初庚志 ·吴少师》记载了吴玠感染寄生虫病原委 和吴玠痛苦表情程度暨难以形容肢体语言的描述。
关键词: 南宋 吴玠 寄生虫病

内容

关于吴玠病因与痛苦表情程度暨难以形容肢体语言的描述,最初始见于今本《夷坚志》补卷第十八《吴少师》:
  吴少师在关外④,尝得疾,数月间肌肉消瘦,饮食下咽少时,腹中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皆以为痨瘵也。有张锐者,名医,时在成都,吴遣驿召之。既至切脉,戒云:“明旦且忍饥,勿啖一物,俟锐来为之计。”旦而往,天方剧署,白请选一健卒趋往十里外行路中黄土取一盆来。令厨人旋治面,时将干,乃得食。才放箸,取土者适至,于是温酒二升,投土搅于内,出药百粒,进饮之。觉肠胃掣痛,几不堪忍,急登溷, 锐先密使别坎一穴,掖吴登之,暴下如注,秽恶斗许,有蚂蟥千余,宛转蟠结,其半已死矣。吴亦惫甚,扶憩榻上,移时进粥一器,三日平复。始忆去年正以夏夜出师,中途燥渴,命候兵持马孟取水。甫入口,似有物,未及吐,已入喉矣,自此遂得疾。锐曰:“虫入人肝脾,势须孳生;常日遇食时,则聚丹田间,吮咂精血,即散游四肢。苟知杀之而不能扫尽,亦无益也,故先请枵腹以诱之。此虫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饥毕集,故一药而空之耳。 ”吴大喜,厚赐金帛而送之归。张外舅说。
  较《夷坚志》作者洪迈年轻的南宋名医张杲(约1149—1227)《医说》①卷五《误吞水蛭》,是确认援自《夷坚初庚志》②而稍有文字变动,并且内容更为完备的另一个重要版本:
  吴少师在关外,尝得疾,数月间肌肉消瘦,每日饮食下咽少时,腹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皆以为劳瘵也。张锐是时在成都,吴遣驿招致。锐到兴元,既切脉云:明日早且忍饥,勿啖一物,俟锐来为之计。旦而天方剧署,白请选一健卒趋往十里外,取行路黄土一银孟,而令厨人旋治面,将午乃得食。才放箸,取土适至,于是温酒一升,投土搅其内,出药百粒,进于吴饮之。觉肠胃掣痛,几不能忍,急登溷,锐密使别坎一穴,便掖吴以行。须臾暴下如倾,秽恶斗许,有蚂蟥千余,宛转盘结,其半已困。久,吴亦惫甚,扶憩竹榻上,移时方飡粥一器,三日而平。始信去年正以夏夜出师,中途渴躁,命候兵持马孟挹涧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则径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锐曰:虫入人肝脾里,势须滋生;常日遇食时,则聚丹田间,吮咂精血,饱则散处四肢,苟惟知杀而不扫尽,故无益也,锐以是请公,枵腹以诱之。此虫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饥毕集,故一药能洗空之耳。吴大喜,厚赂以金帛,送之归。
  又,元代皖南池州养生学家李鹏飞(1222—?)《三元延寿参赞书》卷四,亦就以上《夷坚志·吴少师》作摘要载:
  水蛭干者,冬月猪脂煎,令黄乃堪用。腹有子,去之。此物极难死,火炙经年,得水犹活。石蛭,头尖腹大,不可药用;误用,令人目中生烟不已,渐致枯损,不可不辨。有吴少师,得疾数月,肉瘦,食下咽,腹中如万虫攒刺,且痒痛,皆以为劳。张蜕取黄土,温酒调服,下马蝗千余。云皆因去年出师,饮涧水,似有物入口,径入喉,自此得疾。夫虫入肝脾,势须滋生。食时则聚丹田间,吮咂精血;饱则散处四散,久则杀人,不可不知。
  除了上述宋元医家而外,像明代皖南新安医学家汪瓘(字民莹)的《名医类案》卷七《误吞水蛭、蜈蚣》;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编著集我国 16世纪前药学大成的著名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卷七《黄土·拾遗·发明》;明代晚期福建文坛代表人物谢肇淛( 1567—1624)编著的明代博物学代表著作《五杂俎》卷五《人部》一③;明末政治家,早曾因母病习医,后因朝政腐败而称病辞归,重新精研病理学的王肯堂(约1552—1638)历时十一年编著《证治准绳》卷十八《虫》;明末思想家、科学家、 “四公子 ”之一方以 智(1611—1671)编著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卷二《地类》 “张锐以黄土下吴少师之虫疾。 ”清代医学家吴仪洛(1704—1766)编著《本草从新》卷十五《黄土·燥湿解》;清末学者、书画家徐士銮( 1833—1915)编纂的医话著作《医方丛话》卷三①,等等明清医书,或全文转载,或择要选刊,先后对选自《夷坚志》的《吴少师》与《卫承务子》这两则真人实事传染寄生虫病遗闻,以典型医案形式密集发布,以提高人们,特别是乡村从医人员应对突患该棘手疑难杂症的应急诊断水平与处置治愈能力。
  换言之,针对类似“吴少师”病患的诊治手段与方法,大抵从南宋中期起,就已然成为古代医疗史上一桩相当有代表性的医学示范病例,和简便易学,“土”到病除的非处方经典医术了;只不过作为患者的“吴少师”究竟是身为兄长的吴玠,还是吴玠的胞弟吴磷一直不曾被人细究、深究,甚至往往忽略不计,不为人瞩目。因为一般人们普遍理解的“吴少师”多被指认为吴玠,这几乎是人尽皆知而达成广泛学术共识的不争事实。譬如何卓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版《夷坚志》第四册《人名索引》,就将《吴少师》中主角视作吴玠②,笔者感觉编者学术识见正确,虽然索引编者《例言》坦陈:
  《夷坚志》为志怪小说,涉及的人物极为复杂,既有见于正史的达官贵人,宿儒名士,亦有不见经传的平民小吏,妇人孺子,甚至还有子虚乌有之类的传说人物,且洪迈在协作中,很多人物都称其字号、封号或官职,没有写出姓名。为方便读者,编者根据有关史传典籍,尽力做了一些考证工作,但限于《夷坚志》本身的体例以及编者的学力,难免会有错误或不妥之处..③

附注

④此处 “关外”应指剑门关,非仙人关。 ①南宋皖南著名医学家张杲于淳熙十六年(1189)撰著集古来医案于一炉的《医说》初稿,此后历经约卅六载修订增补,于嘉定十七年(1224)定稿刊刻。 ②(宋)张杲的《医说》卷五《误吞水蛭》明确出自《夷坚初庚志》,而非今本补卷。可见所引当属《夷坚初志》的南宋完整版本,今本《夷坚志》中庚志内容已失传无存。 ③(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五:“《西湖志》载医者为吴太师治蚂蟥;《杂记》载刘大用为卫承务子治水蛭法,皆与此同,不可不知也。 ” ①(清)徐士銮:《医方丛话》卷3:“此数方,俱见《续夷坚志》,故另录之。 ” ②(宋)洪迈:《夷坚志》第4册人名索引,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10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第4册王秀梅编《夷坚志》人名索引,例言七,第2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