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释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73
颗粒名称: 新发现《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释考
分类号: K245.05
页数: 10
页码: 130-1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山麓药木坪出土了《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以及它的释考
关键词: 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 释考

内容

《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图1),全称《宋故亲卫大夫御前同统制军马知阶州高公墓志铭》,简称《高英墓志》,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阶州通判成■仵撰文,景大林书丹、篆额,王永刊字。2017年出土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山麓药木坪,今存武都莲湖公园。《高英墓志》洋洋洒洒近3000字,载录南宋建炎、绍兴中秦陇抗金战事十余场,多为《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等史籍未见细节,墓志铭涉及高英、徐徽言、吴玠、郭浩、王彦、吴磷等多位抗金名将。墓志纵130厘米,横75厘米。篆额“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10字置 2列,字径 9厘米;正文楷书 44行,满行 64字,字径 1.5厘米。
  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篆额)
  宋故亲卫大夫、御前同统制军马、知阶州(高公)墓志铭
  左朝请大夫、通判阶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成(■)撰。
  公讳英,字景先。始高氏岚州宜芳人也。质重倜傥,不拘小节,未冠隶本州宣毅籍。建炎初,金人犯河东,公预城守,累立战功,补都虞候。明年,从统领军□□□□□□□属,敌人围城,公代使臣押兵接战,用绛帛束甲,以自标识,虏众辇攻具直造城下,守堞者惧,公挟劲弓,发三矢,毙三人,虏遂溃去。岚石路安抚使、知晋宁(军)□□□路军马徐徽言目睹勇锐,因召绛帛束甲者来前问公姓名,既慰抚之,录前后寄六资功,以河东经制司空名官扎,自都虞候借补成忠郎,差权河东第九□□□□河东诸郡多陷虏,晋宁军弓箭手指挥使郭龄、市民韩知常谋叛献城,城失守。公避乱抵鄜州,遇今金州安抚四厢都统王公彦,时为河东第九将,差公兼管扣□□□与结为忠义兄弟,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母抚公如己生,纫缝食饮;嫂待公同□叔。共誓报国,集散亡自成一军,往依府州太守折承宣,时同州为河东陕西冲要,□公檄第九将王公招抚同州蒲城县,公实从行,至则蒲城已顺虏,虏众驻县,民畏,无敢意二。公乃率所部兵,乘夜焚城门以入,斩获虏人与同恶者甚众,救护陷蕃老幼千余口,倡谋归朝。宣抚处置使司嘉其来真,授成忠郎。四年,从收复永兴军先登,转忠训郎。永兴新复盗贼,旁午,帅司留公知高陵县事,招集逋散数千家,有盗张权者,拥众暴横甚恣,公度招降,不可。设伏以待,乘其不意,擒首领姚忙儿、郝立等二十余人,公亦被伤,转秉义郎。绍兴元年,凤州剧贼王太假金人声势杀戮守倅已下官吏者六十余家,公从本将会合景袤军马,贾勇士卒,率先陷阵,擒四百九十余人,得贼首二十余人,第功转敦武郎,升充宣抚处部将。二月,从防守秦州,值金人回军熙河,捍御奔冲把截黎子口无虞,转武翼郎。二年春正月,差权宣抚置使司选锋正将;三月,从解围方山原于百查岭,杀败金人汪龙岭、杀败泾原叛贼,转武德郎,排充选锋第十一正将。三年,以年劳迁武功郎。四年春三月,金人大入,犯仙人关旁杀金坪,公从制置都统吴公玠战御,属当前行,置阵严参,吴公指左右曰:“是固,能办贼也。”会连日大军全胜,转武德大夫。是时,公方壮岁矣。五年,从攻下秦州,中流矢而气益振,转武功大夫。九年,议和成。至十年,虏复背盟侵陵陕右,宣抚使司差公充行营右护军前部统领军马兼永兴军路兵马都监,从鄜延路经略王中卫彦,措画收复。夏五月,至醴州城下,黎明破城。擒千户张鹤等三人,百人长九人,牌子头八人,甲军二百四十余人,斩首一百五十余级,抚定□□,市不改肆,功居第一,转行右武大夫、文州刺史。天子锡命曰: “武功大夫高英,性资敏锐,材力骁雄,素称韬略之奇,久习封坼之守,操戈迎敌,率众当先,俘馘甚多,酋豪远遁,上功幕府,核实司勋,宠进横班,遥升郡绂。”训词美矣!是年,敌引重兵据青溪岭,欲攻取泾原。夏六月,节制陕西诸路军郭浩檄公自邠州尾袭,至招贤村横截虏骑,斩获过当,敌分三队翼而进,公分击之敌,追至麻务屯,复占青溪岭。闰六月,泾州城下,经战获捷,转左武大夫。(十)一年,从今都统少保于丁刘圈、剡家湾居前鏖战,转拱卫大夫。公与虏确,多立奇功,数授金带、金孟、白金,袍缯之锡旌其最也。越明年,金人寻盟,正南北疆界,自是休兵矣。
  公分屯益昌,移苍溪,又移剑山,又移左绵。先自龙阳屯武阶,又屯天水、屯河池、屯同谷、屯大安,凡十驻军,所至州县交口称誉,兵不犯,民不扰,咸畏爱之。十三年改差兼权发遗潼川府路兵马都监、都统少保。公简曲部将,佐之有器业者,欲稍试以吏事。二十三年,辟公摄龙州,既下车,究知宿弊,尽循律令,劝家桑,省刑罚。时租税宽逋负,抑强扶弱,惠养疲民,捐俸以修学校,置田以赡生徒,以次施行,人皆悦服。既去,绘公像以奉祠之于今黉舍,为一路冠。二十四年,御前左部同统制本管军马李兴祖亡,都统制司奏选公为代,天子俞请都统少保公。问曰:“公既升统制将,何以报朝廷?”公徐对曰:“平时训习将士,使遵军律,视其衣粮,无扰其私。一旦临敌,使性者勇,勇者奋,心力齐一,不敢瞻前顾后。此所以答知已报朝廷之职分也。”二十六年,阶州守臣王彦迁镇金州,有旨委四川制置使萧振领御前都统制,吴磷推择可充前军统制军马兼知阶州者,具名来上两司,以公应选,朝廷从之。公初即事,如龙州而加循良吏焉,州城左右白江、北谷二水交贯,每至霖潦,二水斗暴,岁为州患。公筑南北堤以防涨怒,工费不取于民,假诸营余力,帑廪余资,不劳而办。夹堤植杨柳,岁伐条枝补葺崩陷,为久远之利。增修雉堞城楼,以壮边藩之势。迭、宕小羌,间出掠民牛羊,公捕酋首十余人,开示祸福,抚以恩信,复遗还部,解佩剑以赐老胡,使诱说诸氐不得犯塞,自是感悦西边无寇攘之患,民安业也。二十八年,朝廷念全蜀将帅固圉,概举十年之限,例迁一官转亲卫大夫。公自都虞候十四迁至亲卫大夫,皆以战功,其用年劳转者两阶而已,自十三年郊祀加恩,初封武功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又进封开国伯,又进封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凡将相守监司,荐举者二十余员,率期以为名臣才可知也。
  公性聪敏,少与群儿学,日课诵千百言,至老不忘。虽在兵间,手不释卷。授《左氏春秋》,于儒先生;喜读《资治通鉴》,能道历代治乱成败。至于兵书、阵图、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卜筮之书,暨浮图、老子之言,无不涉猎。如《尔雅》碎金,句读聱牙,略无音韵,成诵如流,牵引解说,以古证今。儒者病焉。晚耽道家飞升之术,谓:金丹可成凡骨,可仙以尸解为未了。宴居默诵《黄庭经》曰:“此登仙之梯!”虽在道途鞍马之间亦不废。天资沉劲,寡戏笑,重然诺,外严内宽。未尝以色假人,好回折人之过,不掩人所长。抚士卒有恩义,病则躬视医药,婚葬则助其经费。笃于故旧,尊节畏义,少许可或者疑,自高上其才能云。一日都试,号令明简,坐作进退,肃然无讹,视听鼓旗而分合变化率应师律。既罢,无一受罚者。乃曰:“春秋时,子文治兵,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治兵,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优劣可知!诚欲慕古人而效之。又尝语人曰:“人之才智,要当能通不通,能利不利,然后遇盘根错节而器立辨也。”公居家,师俭不务华饰,谈及贫贱,时粝饭布衣,曰:“今过分矣!”不治产业,不畜赀财,曰:“无益子孙之过!”好赒人之急,疏属外姻,仰给者众。其于亲族尤致其厚,至于宾客,祭祀丰腆甘洁未尝少吝。既没,家无余留焉!三十年五月十四日,以疾卒于官,享年五十有九。公没之次月,白江暴涨,适与堤平而城无恐,郡人尤思公而德之。
  曾祖讳晏、祖讳志,俱不仕;父讳晟,赠武经大夫。初娶崔氏、继室李氏皆先公二十余年卒;今配罗氏,邺王绍威之后,封恭人。男四人,长曰邈,成忠郎,早亡;次曰逸、次曰述、次曰遹,皆以公荫为保义郎。女一人,方四岁。诸孤卜以是年九月初七日壬午葬公于阶州东南山之麓,曰药木坪。泣来求志其墓,予辞。不文无以显扬先德,再却再请,又泣拜曰:“先人起徒步,立功勋,时不肖子尚幼,不能通知本末,久与先生联事,屡道平生艰难起家之状,舍先生谁知其详?”仅以同僚之义,实闻斯语不可固辞。既助其凡葬事,乃系而铭之铭曰:
  胡尘蓬勃兵扰攘,叛夫奸人助陆梁。忠臣义士志四方,乘时多难翊兴王。公从徒步志激昂,斩虏戮叛勇莫当。文能辅众威武扬,试守两郡称循良。开示诚信怀氐羌,寇攘不作民乐康。古来水患今则亡,两堤万柳公甘棠。仙灵山高白水长,阶人恩公不能忘。因葬本郡比桐乡,后世考估视铭章。门下士普慈景大林书丹盖。匠人惠湘王永刊字。
  二、人物梳理
  (一)高英
  高英(1101—1160),字景先,河东岚州宜芳人(山西岚县)。生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殁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五月十四日,时任阶州太守,享年59岁。高英未冠即入“宣毅籍”,宣毅兵置于北宋中叶,初为就粮禁军,后演变为地方禁军,实为北宋遗存。①“公自都虞候十四迁至亲卫大夫,皆以战功”(表一),墓志记录了建炎三年(1129) “晋宁之战”、绍兴元年(1131) “凤州之战”、绍兴十年(1140) “州之战” “青溪岭之战 ”、绍兴十一年(1141) “剡家湾大捷”等重大战役。
  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和议”成,“以淮水中流画疆”,双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和议后,高英主要驻防在川北及陇南。“凡十驻军,所至州县交口称誉。”驻军之地分别为益昌(四川广元)、苍溪(四川苍溪)、剑山(四川剑阁)、左绵(四川绵阳)、龙阳(湖南汉寿)、武阶(甘肃武都)、天水(甘肃天水市天水镇)、河池(甘肃徽县)、同谷(甘肃成县)、大安(陕西宁强)等。绍兴十三年(1143)“改差兼权发遗川府路兵马都监、都统少保。”绍兴二十三年(1153)知龙州(四川平武、江油境内)。君牧龙州时,“究知宿弊,尽循律令,劝家桑,省刑罚。时租税宽逋负,抑强扶弱,惠养疲民,捐俸以修学校,置田以赡生徒,以次施行,人皆悦服。”绍兴二十六年(1156)任前军统制军马兼知阶州(甘肃武都)。高英知阶州期间,曾筑阶州南北二堤,以防水患;增修堞城,以壮边威;安抚氐羌,以除寇攘。绍兴二十八年(1158),“朝廷念全蜀将帅固圉”迁至亲卫大夫。
  高英天资明敏,敦诗悦礼,博览群书,以古鉴今。公胸怀韬略,材力骁勇,阅练有术,号令简明,率众当先,屡建奇功。其约于身,俭于家,居官于廉,养民于恩,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今武都万象洞另有《高英万象洞题记》摩崖石刻。(图2)其文曰:
  绍兴己卯四月晦,郡守河东高英景先,缘巡按山寨回,自福津谷舍辔渡江,游万象洞,壮其环异。越六月十有二日,拉别乘颍昌成■和甫,将佐济南刘海朝宗,鄜延王立子礼,上邽王仁嗣景山,河东郝通德卿,陇干李庠化源,庆阳姚公轼望之,学官左绵袁观子游,巡检京兆韩希清叔邑,尉东都成光延汉卿来游。男逸、述侍行。门人东普景大林茂先奉命书。
  “绍兴己卯”即绍兴二十九年(1159),题记先墓志一年。由题记悉知,墓志撰文者阶州通判成■,字和甫,颍昌(河南许昌)人;墓志书丹者景大林,字茂先,普慈(四川乐至)人,为高英门生。《武阶备志》卷十七载:“《万象洞题名》,正书,在洞内,磨石刻字大六寸许,每行十字,共十三行半。书法精劲类唐人。世鲜榻者,故完好如新。 ”①
  (二)王彦
  建炎绍兴中,秦陇战场上有两位王彦,并且都曾知金州。其一,子才王彦(1089— 1139),字子才,河内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八作“河内人”)。性豪纵,喜读韬略。与岳飞同时代,创建“八字军”,在山西、新乡一带抗金,卒于绍兴九年(1139)。《宋史》卷三六六有传。②其二,才淑王彦,字才淑,绥德(陕西绥德)人,《宋史》无传。《高英墓志》称“王中卫彦”“中卫”或为才淑王彦之号。绍兴七年(1137)前相关史籍很少载录才淑王彦姓字、籍贯,及抗金事迹。仅《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〇云:绍兴十年三月, “王彦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公事。王彦,字才淑,潞州人,好奢喜佞,矫伪不情 ”③。此处称王彦“潞州人,好奢喜佞,矫伪不情”皆不真实。1999年陕西安康市上许家台发掘到王彦父母王诚马氏合葬墓,并出土王彦亲笔书丹的王彦父《宋故赠武略大夫绥德府君王公之墓》(《王诚墓志》)与王彦母《宋故太硕人绥德府君王公妻马氏墓志》(《马氏墓志》)。其中《王诚墓志》云:“公讳诚,字师心,绥德人。..后迁旅衬于绥德县先茔之侧。”④由此可见,王彦祖籍为绥德。现据《高英墓志》《王诚墓志》《马氏墓志》等相关史籍补订王彦生平重要事迹如下。
  建炎二年(1128),王彦权河东第九将。建炎三年至绍兴四年(1129—1134),高英与王彦结为忠义兄弟,一同征战于秦陇之间:蒲城救众、高陵擒盗、防守秦州、解围方山原、征战仙人关等,屡建奇功。(《高英墓志》)绍兴七年(1137)正月,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言:“知剑州王彦,智通谋略自其所长,而为政治民,有古循事风一郡信服其条教。”⑤绍兴十年(1140)三月,右护军统制军马王彦权主管鄜延经略安抚司公事,权主管延安府。⑥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为虢州观察使⑦,绍兴十三年(1143),“权主管鄜延经略安抚、都总管司公事兼知成州”⑧。亦领沿边安抚使。⑨绍兴二十二年(1152)八月,“利州观察使、御前前部统制知阶州,依旧节制绵、剑州屯驻军马”⑩。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一月,“利州观察使、御前前军统制王彦特迁保宁军承宣使”■。绍兴二十六年(1156),“阶州守臣王彦迁镇金州”(《高英墓志》)。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月,“王彦为金房开达州安抚使、节制屯驻御前军马、知金州”■。五月十七日,彦母马氏“感疾而终”(《马氏墓志》)。丁母忧,诏起复。绍兴三十年(1160),权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保宁军承宣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知金州军州事、管内劝农营田使兼金房开达州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上党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百户(《王诚墓志》)。绍兴三十二年(1162)闰二月,以攻取商、 虢之功,为保平军节度使。 ①隆兴元年(1163)十一月,以保守江面为辞,擅离昭关, “落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②。二年(1164)三月,诏 “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彦兼淮南西路招抚使,节制本路军马”③。乾道元年(1165),以节钺奉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二年(1166)九月,王彦致仕,赠检校少保。 ④
  (三)郭浩
  郭浩(1086—1145),字充道,德顺陇干(甘肃静宁)人。建炎元年(1127)知原州。建炎二年(1128)升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建炎三年(1129)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权经略知秦州。绍兴元年(1131)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利州、金州,兼永兴路经略使。绍兴九年(1139),改金洋房州节制、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郭浩是北宋末年西军名将郭成之子,与吴玠为同乡,也是吴玠早年上级。和尚原、仙人关之战后,吴玠以卓越战功后来居上,成为郭浩上司。吴玠“与郭浩意不协,朝廷乃徙郭浩知金州兼永兴路经略使”。是年,吴玠病逝仙人关,郭浩与吴磷、杨政成为川陕三大将。绍兴十年(1140),拜奉国军节度使,移知金州,仍永兴路经略安抚使、节制陕西河东兼措置河东路忠义军马。绍兴十四年(1144),拜检校少保。授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绍兴十五年(1145)卒,年五十九岁,赠检校少保,谥恭毅。⑤墓主高英,自建炎三年起,一直为才淑王彦部将,多年从其作战。王彦或隶郭浩或隶吴玠,为早期吴氏(吴玠、吴磷)军事集团重要战将。但在绍兴末年未能尽力协助吴磷攻拔德顺,与吴磷矛盾加剧,并脱离吴氏军事集团。
  三、事迹考证
  (一)晋宁之战
  “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建炎二年(1128),金兵西路完颜宗翰的部将娄室相继攻破延安府、绥德、青涧,时“环河东皆已陷,独晋宁屹然孤墉”,岚石路安抚使、知晋宁军徐徽言以死固守。徐徽言,字彦猷,衢州西安(浙江衢州)人,宋元符三年(1100)武进士。建炎三年(1129)三月,围困五月的晋宁因城中乏水而破,徐徽言俘而不屈,英勇就义。《宋史》卷四四七《徐徽言传》对守城经历载录尤为简略。⑥而王明清《挥麈录·三录》卷二载录较为详细:
  有晋宁知军徐徽言,敌骑攻城极力,士散走,徽言奋臂疾呼,独用弓矢斧钺尽杀先登者,众见知军如此,气乃复振,敌亦稍却。后为监门官宣替舍人石赟开门纵敌已入,知不可奈何,遂置妻妾儿女于空室中,积薪自焚,且仗剑坐厅..⑦
  高英是晋宁之战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其部“绛帛束甲”·标识明显,徐徽言目睹高英射杀攻城金兵,并问其姓名,以功借补成忠郎(武阶四十九阶)。《高英墓志》云:
  敌人围城,公代使臣押兵接战,用绛帛束甲,以自标识,虏众辇攻具直造城下,守堞者惧,公挟劲弓,发三矢,毙三人,虏遂溃去。岚石路安抚使、知晋宁□□□□路军马徐徽言目睹勇锐,因召绛帛束甲者来前问公姓名,既慰抚之,录前后寄六资功,以河东经制司空名官扎,自都虞候借补成忠郎,差□□□□河东诸郡多陷虏,晋宁军弓箭手指挥使郭龄、市民韩知常谋叛献城,城失守。
  很显然,《挥麈录》是将高英“劲弓射虏 ”战功一并记录在徐徽言名下。再者,《挥塵录》以为晋宁城不攻而破的原因是“监门官宣替舍人石赟开门纵敌”所致,而《高英墓志》则说“晋宁军弓箭手指挥使郭龄、市民韩知常谋叛献城”。可见当时谋判者,除监门官石赟外,还有弓箭手指挥使郭龄、市民韩知常等。墓志第三行“从统领军 ”下残泐 7字,此“统领军 ”或即 “太原府路兵马都监、岚石路统领军马孙昂 ”①。
  (二)转战秦陇
  王夫之《宋论》曰: “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民命之死生,人心之向背,岌岌乎求苟安而不得矣。”②自建炎四年(1130)七月始,川陕战场成为宋金战争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主战场。③晋宁失守后,高英避乱于鄜州,结识河东第九将王彦,一同擒杀流寇、抗击金兵。建炎三年(1129),在蒲城县“救护陷蕃老幼千余口”。建炎四年(1130),永兴军高陵县游寇张权拥众作乱,不受招安,公设伏擒其“姚忙儿、郝立等二十余人”。绍兴元年(1131),凤州剧贼王太假借金人声势,杀戮官吏六十余家,公率众捉拿,“擒四百九十余人,得贼首二十余人”。“时关陇六路尽陷于金,止余阶、成、岷、凤、洮五州及凤翔之和尚原、陇州之方山原而已。”④绍兴二年(1132)“三月,从解围方山原于百查岭,杀败金人汪龙岭 ”等。方山原位于陇州之西,为秦凤要隘,东瞰关中,西控秦州。绍兴二年春,宋军重点固守秦州 —水洛城 —方山原三角带。三月,伪齐将领张忠彦等率大批伪齐军和部分金兵围攻方山原,被宋将杨政、吴磷等击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金人所命陕西经略使萨里干与叛将张中彦、慕容洧合兵来犯。陕西都统制吴玠命(杨)政及吴磷、雷仲救之。大战三日,焚其水寨。翌日,敌引去。 ”⑤《吴武顺王磷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也说:“时陇州移治方山原。二年,敌围之且陷败之。于百查岭力战解围,五战皆捷。 ”⑥
  《高英墓志》又云:“四年春三月,金人大入,犯仙人关旁杀金坪,公从制置都统吴公玠战御,属当前行,置阵严参,吴公指左右曰:‘是固,能办贼也。’会连日大军全胜。”刊于绍兴九年(1139)、今存甘肃徽县的《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吴玠墓志铭》)载:“四年二月,敌复大入,犯仙人关。公豫为垒关曰‘胜金平’,严兵以待。敌据阜战,且攻垒,公命将士更射,又出锐兵击其左右,战五日,皆捷,敌复遁去。 ”此便是著名的仙人关大捷,是宋金五次战争中最为辉煌的胜利,它彻底瓦解了金军占领四川的企图,“二酋(宗翰、撒离喝)自是不敢窥蜀者数年 ”。金军压倒性战略优势不复存在,迫使金人将主战场移至东线和中线。关于这次战争史籍载录颇多,不再赘述。
  (三)醴州之战。
  《高英墓志》载:
  夏五月,至醴州城下,黎明破城。擒千户张鹤等三人,百人长九人,牌子头八人,甲军二百四十余人,斩首一百五十余级,抚定□□,市□改肆,功居第一,转行右武大夫、文州刺史。天子锡命曰:“武功大夫高英,性资敏锐,材力骁雄,素称韬略之奇,久习封坼之守,操戈迎敌,率众当先,俘馘甚多,酋豪远遁,上功幕府,核实司勋,宠进横班,遥升郡伏。 ”训词美矣!
  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撕毁和议发动战争,由撒离喝率兵“渡河入长安,趋凤翔,陕右诸军隔在敌后,远近震恐”。由于胡世将、吴磷的一系列建议未被宋廷采纳和重视,遂使战争之初,西线宋军处于被金军拦腰斩断、各个击破的险境中。郭浩于六月十七日命环庆总管郑建充、统制高英乘虚攻克醴州(陕西乾县),极大地挫杀了金军嚣张气焰,使得撒离喝只好退军凤翔府。醴州之战是高英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宋会要辑稿》载:“(闰六月)十四日,节制陕西诸路军马郭浩奏报:金贼悉兵前去凤翔府,寻遣环庆总管郑建充、统领高英,于十七日寅时攻打醴州,战斗至辰时。活捉金贼千户三人(内一名杀死),又剿杀金贼先点见五百余人,夺衣甲器械生擒从兵夺到战马驴畜甚众。 ”①然而,《宋史》《三朝北明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籍只言郭浩及郑建充未提及高英:
  (六月)郭浩遣统制郑建充攻破金人于醴州,复其城。 ②
  十六日己未,永兴军路经略使郭浩、统制郑建充攻金人于醴州,破之,克醴州。 ③
  己未,枢密院都统制郭浩遣统制官郑建充等集鄜延、环庆之兵,攻金人于醴州,败之,复醴州。 ④
  以上三家将醴州大捷战功归于 “统制郑建充 ”,与史实不符。《宋会要辑稿》抑或节录于郭浩奏本,故真实可信。是时郑建充任 “环庆总管 ”而非“统制”,《高英墓志》谓高英于绍兴十年充“行营右护军前部统领军马兼永兴军路兵马都监”即“统制官”。《高英墓志》将醴州之战的月份 “夏六月”误作“夏五月”,但攻城的时辰在“黎明”,准确无误。关于战果描述十分精确,特别是墓志保留了高宗皇帝的锡命训词,尤显珍贵。
  (四)青溪岭之战。
  《高英墓志》载:
  是年,敌引重兵据青溪岭,欲攻取泾原。夏六月,节制陕西诸路军郭浩檄公自邠州尾袭,至招贤村横截虏骑,斩获过当,敌分三队翼而进,公分击之敌,追至麻务屯,复占青溪岭。闰六月,泾州城下,经战获捷,转左武大夫。
  青溪岭位于泾州(甘肃泾川县)西南,是为泾州屏障。建炎以来,屡为战略要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只提主将王彦、郭浩、田晟等人:
  是日(甲子),权主管鄜延经略司公事王彦拒金人于青溪岭却之。初,右副元帅萨里罕既破凤翔,与都统制吴磷、杨政夹河而阵,磷驻兵大虫岭,萨里罕自登西原觇之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此难与争!”乃引去,自泾原路欲趋邠。于是枢密院都统制郭浩统右护军、鄜环之师在邠州三水县。泾原经略使田晟遣统制官曲汲、秦弼拒敌于青溪岭。宣抚副使胡世将谓:“浩素非临行阵之人,难以责成。”即遣彦及统制官杨从仪、程俊、向起、郑师正、曹成等分道而出与敌战蒿谷、吴头、麻务屯之间,金人屡败,留千户五人守凤翔,萨里罕自将锐兵攻青溪。汲、弼不能当,战败,弃青溪走。世将命晟召汲,斩于军前以徇。彦率兵迎金人,战盘堠、兔耳败之,金人去复还,屯凤翔。①
  《宋史》卷二九《宋宗纪》也说:“甲子,撒离曷攻青溪岭,鄜延经略王彦率兵战败之,撒离曷还屯凤翔。”②《高英墓志》是对青溪岭之战的重要补充。
  四、余论
  通过《高英墓志》与正史的比较,正史所载比较宏观,战争细节往往一带而过,甚至张冠李戴。如晋宁之战高英“劲弓射虏”战功归于守将徐徽言名下。醴州之战统制高英战果被冠于环庆总管郑建充一人之身。好在《宋会要辑稿》保留着郭浩奏报,才得以还原史实真相。南渡以后,陇蜀僻在边徼,军功自下逐级上报,未必能如实送达朝廷。新见甘肃西和县长道镇、刊于绍兴十年(1140)的《元涤世墓志铭》有云:“是时,功状累奏,俱弗达于行朝。公以识时知命,竟不复叙焉。”而郭浩奏报之所以真实,是因为绍兴六年(1136)郭浩守金州时,招辑流亡,大兴营田。其他各部纷纷向朝廷伸手要钱, “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 ”。宋廷对此非常满意,于是嘉奖郭浩 “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③。
  叶昌炽《语石》云:“南渡以后,神州疆索,沦入金源。长淮大河以北,无赵家片石。秦陇与蜀接壤处,为两国犬牙,故阶成之间及城固、褒城两邑,尚有宋刻。”④金石之学,与经史相表里。载录一方文献,叙古今兴废之迹。可以补史传之阙,可以证志乘之误,奇文妙墨,足垂永久。柯昌泗《语石异同评》曰: “南宋史传,简略不备,亦宣于碑版文字中补其疏漏。 ”⑤《高英墓志》即如是。

附注

①姜锡东:《宋代就粮军简析》,《文史哲》 1985年第 2期。 ①(清)吴鹏翱:《武阶备志》卷17,武都博物馆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 ②(元)脱脱:《宋史》卷366,中华书局 1975年版,第11467页。 ③(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00,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第1439页。 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安康市上许家台南宋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 2002年2期。 ⑤(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8,中华书局 1956年版,第1753页。 ⑥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4,第2159页。 ⑦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第2286页。 ⑧张维:《陇右金石录》,《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79年版,第16059页。 ⑨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第2450页。 ⑩《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第2666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第2778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6,第2913页。 ①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8,第3344页。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卷3890《职官·七一之九》,中华书局 1957年版,第3976页。 ③《宋会要辑稿》卷13324《职官·四二之六七》,第3268页。 ④参见《宋会要辑稿》卷19128《仪制·一一之二一》,第2035页。 ⑤参见《宋史》卷 367,第11442页。 ⑥参见《宋史》卷447,第1391页。 ⑦(宋)王明清:《挥塵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第552页。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20,第 400页。 ②(清)王夫之:《宋论》卷 10,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 ③参见王智勇的《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巴蜀书社 1995年版,第 59页。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39,第 737页。 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52,第 920页。 ⑥(宋)王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45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第 120页。 ①《宋会要辑稿》卷18907《兵十四之二九》,第7007页。 ②《宋史》卷29《宋宗纪六》,第545页。 ③《三朝北盟会编》卷202,第1456页。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第2184页。 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136,第 2185页。 ② 《宋史》卷 29《宋宗纪六》,第 544页。 ③ 参见《宋史》卷 367《郭浩传》,第 11441页。 ④ (清)叶昌炽著,柯昌泗评:《语石 ·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 47页。 ⑤ 同上,第 48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副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