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72
颗粒名称: 结语
分类号: K245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设计和人事更替。
关键词: 南宋 政治制度 人事更替

内容

南宋时期,四川战区的吴氏武将势力既是国家抗击北方民族政权、保守川蜀的中坚力量,又是地方割据、国家分裂的潜在威胁因素。因此,不论在制度设计层面,还是人事更替过程中,对于吴氏,宋廷始终存在两种同行相悖的思路:一方面,出于一贯的“防弊”原则,朝廷需要尽量抑制吴氏特别是吴氏世将的坐大,以消解地方割据的可能性;但同时,朝廷 又不得不倚仗吴氏稳固国防、加强边备,保证蜀口战力。
  吴磷病逝是孝宗朝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在兴帅继任者问题上,朝廷希望摒弃吴氏子弟另谋良将,而王之望、汪应辰、虞允文等治蜀代理人则属意于吴磷之侄吴拱。吴磷病逝前后,蜀口军政格局在人事上短暂经历了从吴挺、王权、任天锡到任天锡、吴胜、吴挺再到员琦、吴拱、王兴祖分掌三大都统司的剧变。谋帅过程之所以略显曲折,其症结既不在于吴氏武将势力的强硬抵制,也非朝廷与治蜀代理人间存在的分歧,而是由于在处理该问题时,朝廷始终摇摆于 “抑制吴氏世将 ”与 “保固四川 ”两种背道而驰的思路。
  当金方将南下意图公之于世后,高宗第一时间采纳参知政事杨椿的建议,调整“以文制武”方针,将四川兵权全数交予吴磷,令其抵御强敌、保固蜀口。①然而,战事进行期间,对于四川总领王之望将吴拱调回蜀口、出掌兴州都统司的建请,朝廷却因深恐吴氏世将坐大,迟迟不肯应允。随着宋金西线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保固四川,吴拱最终被孝宗放归蜀口。
  乾道初年,孝宗一方面对来朝的吴磷恩遇无二,并承认其子吴挺继掌兴州大军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又频频征求前任或现任治蜀代理人意见、宣召蜀口统兵将领入朝,试图绕过吴氏子弟另觅兴帅继任者。吴磷去世后,朝廷本已选定任天锡、吴胜分掌兴州、兴元二司,就此终结了吴氏将门对蜀口兵柄的主宰。但任、吴二将的素质并不令人满意,无法担负保固四川的重任。最终,在蜀口无将可用的窘境下,治蜀代理人虞允文与孝宗达成一致,由朝廷主动做出政策调整:从京湖战场调员琦出任兴州都统制,并起用吴拱接掌蜀口三司中实力相对居中的兴元都统司。对于旨在革除吴氏世将之弊的宋廷来说,吴拱就任兴元帅可谓一种“有限度的使用”,同时也是“抑制吴氏世将”与“保固蜀口”两种思路由纠葛趋于折中的反映。

附注

①(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 33陈良祐《杨文安公椿墓志铭》。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