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末年父子抗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21
颗粒名称: 绍兴末年父子抗金
分类号: K245.05
页数: 5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宋初期,金海陵王举国攻宋,吴磷吴挺秦陇抗金。
关键词: 绍兴末年 吴氏父子 抗金

内容

南宋初期,经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宋金双方力量已发生变化,金军兀术部遭受宋军的沉重打击。兀术自天会七年秋离燕山,率众南征..加之往返万里,首尾二年,其徒销折,十存三、四,往往扶舁呻吟而归。至于兀术,尚以箭疮,帛攀其臂。“兀术始行,有从马数百,至是宿六马而还。平阳守肖庆以三马奉之,兀术之众自是不振。”③其他如娄室、挞懒、撒离喝等军,也在战争中实力受到削弱。此时形势已发变化,正如金将韩常所说:“今昔事异,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所幸者南人未知北间事耳。”④尽管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但南宋政府向金求和、纳贡称臣的投降路线占据主导地位,而金统治者征服南宋的主旨不变,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贯穿始终。
  (一)金海陵王举国攻宋
  金朝完颜亮夺取皇位后,继承和发展熙宗时恢复与发展生产和继续打击守旧势力的政策,但在对宋关系上,却违背了熙宗已取得的南北议和的有利条件⑤,欲南下伐宋,进而统一江南,于是在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1153)迁都燕京后,积极备战。
  海陵王为做好南迁伐宋的准备,加紧营建汴京宫室,作为南下攻宋的基地。又关闭榷场,宋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1159)正月,除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县西北)一处榷场保留外,关闭其余全部宋金贸易榷场。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1159)二月,举国调兵,调发诸路猛安谋克军,凡二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全部编入军籍。绍兴三十年(1160)七月,完颜亮下诏签发诸路汉军。又督造战船、兵器,命工部尚书苏保衡在通州(治今河北通县)督造战船,接着又遣使赴诸总管府督造兵器,并将诸路旧存兵器全部集中到中都(今北京市),其制造费用皆由人民负担。完颜亮为发动对宋战争,大括天下骡马,官至七品的准留马一匹,所调诸路马以户口为率,富室多至六十匹,凡调马五十六万匹,仍令由本家饲养,以待师期。下诏河南州县所储粮米,以备大军,不得他用。与此同时,“征发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⑥。这是一场全国性的大浩劫,为了筹措南攻经费,预收五年赋税,劳力被摧残,农田被践毁,加上繁重的徭役,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天下始骚然矣 ”⑦。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春,完颜亮前往开封,随之政府也迁此。九月,兵分四路南下攻宋,金军的主力东路军,由完颜亮海陵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从淮西南攻,进军寿春(治今安徽寿县);西路军由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从凤翔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以取四川;中路军由刘萼、仆散乌率领,从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县)南攻荆襄;另遣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经由海道进趋临安(治今浙江杭州市)。四路金军企图一举攻灭南宋。
  (二)吴磷吴挺秦陇抗金
  绍兴九年(1139)六月,吴玠因病卒于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5千米嘉陵江畔),于是其弟吴磷担负起领导秦陇人民抗金的重任,先后率军进行扶风、凤翔、百通坊、陇州刘家圈、剡湾、腊家城等战役,胡世将在上奏剡湾克捷状文中言:“臣询究众论,皆谓磷此战比和尚原、杀金坪,论以主客之势,险易之形,功力数倍。臣猥以书生,误膺重寄,上赖朝廷指授,磷等为国宣力,川陕用兵以来,未有如此之胜。 ”①
  伴随着绍兴三十一年(1161)爆发的宋金战争的演进,双方投入的兵力及战争争夺的重点逐渐从东部战场移向西部战场。同年十一月,完颜亮被杀,东路宋军获得采石(即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大捷,继之又在十二月初,乘金军退走之际,收复了两淮地区。中路宋军亦在茨湖(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南)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并在抗金义军的配合下,收复了洛阳、嵩州、长水、永宁、寿安等县。而西部战场在战争初期,面临着众多不利因素。在绍兴十二年(1142)的和议中,南宋曾将具有战略意义的和尚原(陕西宝鸡市西南35里)等地割让给金人,以致“一失和尚原,便自弃地三百余里,又顿失险要,其间入川路径散漫不一,为害甚大”②。此时的吴磷年岁已高,在长期征战中,身染重病,“日饵丹砂数十百粒。..每疾剧时,也颇危殆,几至死”③。然而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他不顾个人疾苦,率军奋战。由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西路金军在向川陕进攻中,在秦陇地区遭到宋四川宣抚使吴磷军痛击。
  1.德顺之战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秋,完颜亮遣西元帅徒单合喜以兵扼大散关,游骑攻黄牛堡。时吴磷已患重病,肩舆上杀金坪,驻军青野原(今陕西略阳市北70千米),增调内郡兵分道而进,授以方略,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斗。又传檄契丹、西夏及山东、河北等地,声讨金人罪行,伸张正义。九月,先后收复秦州、洮州、陇州等地。十月,姚仲率军破金军于东谷口,吴挺率军败金人于德顺军治平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40千米治平乡)。至十一月,宋军已先后一度收复秦、陇、洮、兰州,并遣王彦东取商、虢州。十二月,吴磷遣将复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二月,宋军复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市),取来羌城。后又“攻拔大散关,分兵据和尚原,金军退走宝鸡”④。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后,西部军很快从交战之初的防守转入进攻。《金史》卷八七《徒单合喜传》记载:“是时,宋吴磷侵占古镇,分据散关、和尚原、神叉口、玉女潭、大虫岭、石碧寨、宝鸡县,兵十余万,陷河州、镇戎军。”在这种军事形势下,对德顺城的争夺,成为宋金双方汇聚的焦点。
  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县)位于今甘肃东南,北宋时属秦凤路,南宋后为金人占领,改为德顺州。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正月,吴磷遣姚仲以东路兵自秦州出攻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围之三日夜,不能克,乃舍之”。遂退守甘谷城,留统制官朱刚等驻巩州。宋将姚仲攻德顺已逾四旬,久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吴磷恐将士斗志 懈怠,亲临督战。自秦州率兵至德顺城下,以李师颜取代姚仲,并以其子吴挺节制军马。但德顺金军十分强大,宋军无法攻克,双方呈僵持态势。吴磷按行营垒,别栅要害,治夹河战地以预宋军之便,而致金人不利。斩不用命者,然后指挥军队大战。既战,先以数百骑尝战,敌一鸣鼓,锐士跃出驰突宋军,遂空壁与宋军激战交锋。宋军因先治战地,骑兵皆以一当十,人益奋搏。翌日,宋军再出兵,金人坚壁不战,时逢大风雪,金军引众夜遁,宋军收复德顺。吴磷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拥马迎拜不绝”①。不久,吴磷返回河池(治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树乡)。
  德顺之战,金军兵力达五万,宋军仅三万,但吴磷亲临战场后,能根据德顺城地形、敌我双方的形势修置栅栏,使宋军在战斗中拥有地利优势,并在激战中,审时度势地调兵遣将,对金军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气势,金兵必然败遁。德顺之战是这一时期宋金西部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其后宋军又乘胜收复了环州、熙州、巩州、华州,就西部战局总形势而言,“三大将之出也,兴元路得秦、陇、环、原、熙、河、兰、会、洮州、积石、镇戎、德顺军,凡十二郡;金州路得商、虢、陕、华州,凡四郡;独渭北以重兵扼凤翔,故散关之兵未得进”②。此时收复大片失地的宋军成为战争中的主动方。在这种情况下,宋军面临新的抉择:如要北伐,就必须巩固新收复的陕西州军,而“陕西五路新复州县又系于德顺之存亡,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西和、阶、成,利害至重”③。显然,德顺对于南宋巩固新复州军,继而北伐收复失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德顺至仙人关,地势平坦,极其有利于善于倚靠骑兵作战的金军,如果宋军失去德顺之险,其新收复州军则因失去屏障而易被金军重新占领,更为关键的是,宋军若失去新复州军,则西部宋军后勤供应线就被切断,其处境被动。④而宋军占领了德顺,就化解了西部宋军所面临困境,既可东进与中、东部宋军遥相呼应,亦可就地取给粮草,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并对金军形成强大的压力。因此,若丢弃德顺军。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新收复的可以补充兵源与粮草的大片土地,使固有的西部边防亦处窘境。金军也敏锐地觉察到这点,不断地增兵,誓要夺回对德顺军的控制权。
  吴磷亦识破了金人意图,知其“志在德顺”,必再争夺,于是从河池(治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率兵亟驰赴德顺城下。金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亲自率兵四万来赴,合完颜悉烈等军十余万果然来攻,随后万户豁豁也率精兵从凤翔继至增援。因此,宋金双方在德顺展开了殊死搏斗,极力争夺,互有攻守,但宋军在吴磷的指挥下,渐占主动。“敌自是失三路形胜,粮运迁险”⑤。吴磷调诸将益出兵至秦州,布置诸将分屯要塞,在东山筑堡坚守,而且“益出蜀口之师,分德顺兵历阵内外相合以击之”⑥。金人极力争夺,杀伤大半,终不能克。随着西部战争的演进,德顺战场已成为决定宋金双方胜负的关键。但由于吴磷军总兵力少于金,且宋军收复失地越多,兵力分散的情况就越严重,不能在占据德顺后乘胜推进,只能捍御收复的州军。尽管如此,德顺军的宋军在吴磷的指挥下,多次转危为安,并形成了新的进攻态势,总战局形势有利于宋军。
  但是非战场的因素却主导着战局的发展。这时,南宋主和派再居上风,议者以为 “兵 宿于外,去川口远,则敌必袭之”①,朝廷随欲弃三路。这年十二月,孝宗“诏弃德顺城,徙兵民于秦州以里屯住”②。这意味着宋朝廷不仅放弃了北伐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而且更为不断增兵德顺、凤翔等地金军邀击退师的吴磷军创造了条件。吴磷部属力主“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③但在孝宗即位的非常时刻,深谙宋廷祖宗家法的吴磷,深知“顾主上初政,磷握重兵在远,有诏,磷何敢违!”④吴磷不敢违抗,于是弃德顺军,仓促退兵,金人乘机背后袭击,吴磷军“亡失者三万三千,部将数十人,连营痛哭,声振原野”⑤。宋廷“将从中御”的结果,导致了西部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于是“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复十三州、三军,皆复为金取”⑥,金军最终取得了西部战场的控制权。时人评论宋军德顺军之败曰:“徒以人言,万里遥度,亟诏班师,大军未旋,而兵烽复满于四郊,向所得诸郡随而沦陷,两京五路,恢复愈远,至今人以为失策。”⑦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德顺军之败,宣告了南宋北伐中兴大计梦想的彻底破灭,并最终决定了南宋中后期宋、金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 ⑧
  2.原州之战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三月,金人引兵与西蕃官杏果同围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原州位于德顺州之东,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取其高平曰原为名。东北至宁州35千米,西至镇戎军界,南至渭州界,北至庆州界均为75千米。原州守将段义彦率忠义统领巩铨领兵,集合城中官吏、军民登城坚守。金人依城建寨,昼夜攻击。原州城虽高,而忠义兵皆无甲,于是遣使至镇戎军求援。此时原州受围已久,金兵增加大炮十四所,更用鹅车、洞子拥迫城下,矢石乱发,军民死伤甚众,形势十分危急。守将段彦、巩铨对镇戎军秦弼说:“原州、镇戎,唇齿相依。原州失守,镇戎必孤。”⑨秦弼奏报宣抚司后,令秦弼尽领四将兵应援。此时,原州围兵已增至七万,原州势急,而泾、渭州距德顺、镇戎地远,吴磷命姚仲以德顺(今甘肃静宁县)军增援,于是“姚仲并河池、秦州兵九千至德顺,余兵留屯甘谷、摧沙、镇戎军”⑩。姚仲自德顺至原州,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弓弩尽满引行前,辎重队居后。以卢士敏兵为前锋,所统兵六千为四阵,姚志兵为后拒,随地便利列阵,与金人鏖战数十回合。但逢辎重队随阵乱行,遭遇金人攻击,于是军队大败,此役“武显大夫、兴州前军同统制郑师廉,与统领官七,将官三十,队将七十有三,并死于阵”■。
  (三)吴挺继承父志抗金
  吴挺(1138—1193),字仲烈,吴磷子,以荫补官,从吴磷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渝盟,吴磷以宣抚使率三路兵抵御,吴挺“愿自力军前”①于是吴磷命其担任中军统制。宋军收复秦州后,金将合喜与张仲彦“以兵来争”,吴挺破,其治平砦。不久南市城金人也掎角为援,双方“转战竟日”②。吴挺命前军统制梅彦属部直接占据城门,属部不应,梅彦也惧力不敌。在吴挺督促下,梅彦率众殊死搏斗,吴挺率背嵬骑兵,并改用黄旗,绕到金军背后,占据高地,自上而下激战。金人哗然喊道 “黄旗儿至矣! ”遂惊败。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吴挺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两路兵攻德顺(今甘肃静宁县)。金军左都监率平凉驻军倾城而出援合喜,又遣精兵数万从凤翔来会合。姚仲军驻六盘山,吴挺率军独自趋瓦亭(即瓦亭关,今宁夏固原市南35千米瓦亭村),身冒矢石,士兵也随其冲锋陷阵,舍身拼搏。金人舍骑操短兵器奋斗,吴挺另遣将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③。吴挺率兵追击,擒获金人首领、士兵三百七十人。金人不甘失败,悉兵趋德顺。吴磷从秦州前来督军,“先壁于险,且治夹河战地”④。金人大队人马果然到来,吴挺诱金兵进入宋军所伏阵地,“盛兵蹙之,敌不能支,一夕遁去 ”⑤。
  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久攻不下,吴挺率领选锋军至城下,诸将皆主张分兵各当一面,向城西北面坡陀地进攻。吴挺说:“西北虽卑而土坚,东南并河多沙砾善圮。且兵分则少,以少当坚城,可得而下乎?”⑥于是命全军攻击城东南角落。不到二日,楼橹俱尽。半夜,金人雷千户约降,黎明时,攻破巩州城。吴磷估计金人必再争德顺,至自河池,金人果然集兵十多万列栅以拒。有一金人大首领率数千骑侧击东山,吴挺率骑兵击退,占领东山,筑堡坚守。金人争夺不下,便修治攻城器械,“为大车匿战士其中,将填隍而进”⑦。吴挺命令在道路中植大木为障,致使金军大车不能前进。
  吴挺25岁时,就以战功升为武昌军承宣使,不久又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时逢南宋朝廷与金人议和,“诏西师解严,于是父子遂旋军”⑧。乾道元年(1165),升为本军都统制。三年(1167),以父命入奏,拜侍卫亲步军指挥使,节制兴州军马。其父死后,复为金州都统、金房开达安抚使,后又为利州东路总管。吴挺有自己的军事思想,“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 ”⑨。
  吴磷在世时,吴挺累从其父征讨,功效卓著,其父死后,继承父志,继续坚守秦陇之南川口地,为南宋偏隅江南、保全四川做出贡献。

附注

③(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 7《纪年 ·太宗文烈皇帝五》,四库全书第 383册,第868、869页。 ④《大金国志》卷 27《开国功臣传 ·韩常》,四库全书第 383册,第 997页。 ⑤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 154页。 ⑥《金史》卷 129《李通传》,中华书局 1975年版,第 2785页。 ⑦同上。 ①(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24《宋纪》,中华书局 1957年版,第3296页。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正月,四库全书第 326册,第859页。 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己丑,四库全书第 327册,第791页。 ④(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179册“兵”14之41,中华书局 1957年影印本。 ①《宋史》卷366《吴磷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1418页。 ②《续资治通鉴》卷137,绍兴三十二年五月甲子,中华书局 1957年版,第3643页。 ③《宋史》卷383《虞允文传》,第11795页,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 ④王智勇:《论宋、金德顺军之战》,载《四川大学学报》 2003年第 4期。 ⑤(宋)杜大珪编:《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 14《吴武顺王磷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四库全书第 450册,第124页。 ⑥《宋会要辑稿》第82册 “职官 ”42之65。 ①(明)冯琦原编,陈邦瞻增辑:《宋史纪事本末》卷16《吴玠兄弟保蜀》,四库全书第353册,第442页。 ②《宋史》卷33《孝宗纪》,第620页。 ③《续资治通鉴》卷138,隆兴元年正月壬子, 3660页。 ④同上。 ⑤《宋史纪事本末》卷16《吴玠兄弟保蜀》,四库全书第353册,第442页。 ⑥《续资治通鉴》卷138,隆兴元年年正月壬子, 3660页。 ⑦(宋)李流谦:《澹斋集》卷9《上张魏公论时事札子三首》,四库全书第1133册,第671页。 ⑧王智勇:《论宋、金德顺军之战》,《四川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⑨《续资治通鉴》卷137,绍兴三十二年四月甲戌,第3637页。 ⑩同上。 ■《续资治通鉴》卷 137,绍兴三十二年四月壬寅,第 3640页。 ①(明)冯琦原编,陈邦瞻增辑:《宋史纪事本末》卷16《吴玠兄弟保蜀》,四库全书第353册,第442页。 ②《宋史》卷33《孝宗纪》,第620页。 ③《续资治通鉴》卷138,隆兴元年正月壬子, 3660页。 ④同上。 ⑤《宋史纪事本末》卷16《吴玠兄弟保蜀》,四库全书第353册,第442页。 ⑥《续资治通鉴》卷138,隆兴元年年正月壬子, 3660页。 ⑦(宋)李流谦:《澹斋集》卷9《上张魏公论时事札子三首》,四库全书第1133册,第671页。 ⑧王智勇:《论宋、金德顺军之战》,《四川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⑨《续资治通鉴》卷137,绍兴三十二年四月甲戌,第3637页。 ⑩同上。 ■《续资治通鉴》卷 137,绍兴三十二年四月壬寅,第 3640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