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汉中是国家军事战略安全的屏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06
颗粒名称: 南宋汉中是国家军事战略安全的屏障
分类号: K901.5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汉中介于关中与蜀中之间,山环水抱,形势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键词: 汉中 军事战略 屏障

内容

汉中位于宋朝西部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关中、四川两大盆地之间,地处秦蜀千里蜀道线的枢纽地带,拥有秦巴山地最大的盆地汉中盆地,通过茶马贸易联系着西部辽阔的大草原和遥远的丝绸之路,因此北宋时期的兴元府已成为仅次于开封府、成都府、杭州的全国第四大经济中心。北宋灭亡之后,中原沦陷;富平之战后,关陕尽失。当此国家艰危之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汉中。
  首先,“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在北宋与南宋更替之际极其复杂的战略形势下,北宋政治家将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汉中大地之上。李纲、唐重等杰出政治家,都主张立国于以汉中为纽带的川陕地区。宰相李纲曾指出:“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①知京兆府并兼任京兆府路制置使的唐重更明确提出:“镇抚关中,以固根本,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唐重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凡三疏上大元帅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三策:一谓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驻节南阳,控楚、吴、越、齐、赵、魏之师,以临秦、晋之墟,视敌强弱为进退,选宗亲贤明者开府于关中,此为策之次;傥因都城,再治城池汴、洛之境,据成皋、崤函之险,悉严防守,此策之下;若引兵南度,则国势微弱,人心离散,此最无策。”②他们实际上是总结了汉唐定都关中,建设起以汉中为枢纽的秦蜀一体国家战略安全的经验。后来宋高宗赵构甚至也主张“倚雍之强,资蜀之富”的战略,欲迁都汉中,北顾中原。南宋建设川陕防线时,就是以汉中为中心,将陕西精兵良马与四川丰饶物产集合起来,形成强大的上流屏障,捍卫国家安全。“论天下形势,必资之秦;论秦雍军需,必资之蜀。秦与蜀,壤界之国也。拥四川之饶,据五路之强,而中兴之大势定矣。”③持此观点的南宋政治家不乏其人,“秦地形胜,精卒良马之自出,实军国之根本,然即今诸军衣食,仰给四川,则蜀又为陕右之根本。”④据秦巴腹心汉中盆地,将秦兵与蜀财集中起来,可以构筑起保卫国家安全的秦岭防线,即所谓 “蜀货可以富国,秦兵可以强国”。汉中沟通南北, “出秦甲,下蜀货,而血气周流矣”①。这是汉中对国家安全的最大贡献。唐重更加强调川陕一体化战略,“置元帅府,令总管秦、蜀十道兵马以便宜从事”。他主张“檄蜀师及川陕西路,使之输财用,辇军器,市战马,以资关中守御之备。合秦、蜀以卫王室,庶几可图再造之基,肇中兴之业”②。南宋初年,朝廷重臣都主张加强对以汉中为中心的川陕战区的建设。建炎三年三月,迪公郎张邵建议:“关中、川口之地,亦宜有以大镇抚之。”③同年五月,宰相赵鼎也主张“别遣能臣出使关陕”,继承汉唐强盛的经验,收六郡良家子,恢复唐代府兵制,积粟练兵,用好川陕。因为“关中四塞之国,周以龙兴,秦以虎视,汉高祖所以卒能并强楚成帝业者,以其先得关中之地。是知古先帝王,欲大有为于天下,莫不在此。今固未可幸,陛下他日图之”④。这就是总结汉唐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其次,“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南宋建立后,金兵对赵构小朝廷穷追不舍,挽救东南危局,将金兵吸引到西北,减轻两淮、荆襄战区的压力,就成为以汉中为核心的川陕战区的首要任务。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岭南北,控扼长江、黄河之险要形势,是中华龙形地脉的龙头。南宋政治家汪若海说:“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中原为脊,东南为尾,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必在川陕。”这实际上是从南宋国家安全出发,将立国的战略重心放在了汉中,因为这里是中华龙形地脉的头颅,是南宋国家安全战略之纲,纲举才能目张。洪咨夔也说:“天下大势,首蜀尾淮,腰膂荆襄,自昔所甚重也。”⑤“东南立国之势,腹心江浙,腰膂荆襄,维蜀道之山川,如人身之头目。”历史上南北对峙之时,东南的“头目”就在汉中为中心的秦岭南北,只有抬头,才能挺胸,才能踏实地站立东南。宋人真德秀说:“以地形考之,蜀居上流,实东南之首,荆襄其吭,而两淮其左臂也。”⑥由此证明,南宋立国江南,其国家安全重在“上流”的汉中及其南北,其次才是荆襄、江淮,而汉中又可俯瞰关中,是秦岭、淮河防线上最前沿的军事战区,不仅据有川陕之形胜,而且有巴蜀沃野之饶,故“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
  再次,“号令中原,必基于此”。在赵构、秦桧之流占据朝廷,南宋无由收复北方失地的形势下,汉中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特别是南宋立国初年,金国强大而处于攻势,南宋软弱而居于守势,怎样破解危局,张浚请求从汉中寻找突破口。他说:“窃见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于兴元积粟理财,以待巡幸。愿陛下早为西行之谋,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天下大计,斯可定矣。”⑦这实际上准备以汉中作为恢复中原的战略要地。胡寅等人认为:“汉中之胜,背负巴蜀,左控关陇,西连氐羌,兵劲用饶,形利势便,进可以据上流之阻,退可以待四方之变。”因此他赞许张浚的方略,“奉迎大驾,西幸梁秦,以图关中者,中兴之宏规也。”⑧朱松也说,张浚经营川陕, “因宣抚之师,东向以收中原,一年而定关陕,二年而复大梁,不三四年而天下定矣。”①后来,尽管宋高宗赵构未能西行,但汉中对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并未减轻。朝廷对张浚之后的西部重臣,寄予厚望。 “恢复之举,当自西陲始。 ”②“异时规恢远图,亦必基于此 ”。 ③汉中对南宋的国家安全起着长远的保障作用。
  第四,“表里山河,可战可守”。秦岭横空出世,矗立在川陕之中,成为南北方的战略屏障;汉中介在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是天下的天关、地机,九州咽喉,是秦蜀“天府之国”的核心;汉中盆地外围,秦岭屏障于北,巴山绵亘于南,汉水中贯其间,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壮美地形。这样的山川形势,使汉中自战国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期,汉中的战略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王庶说,“蜀以汉中、金、洋为咽喉”,而“梁、洋东彻陕华,西极洮岷,北临三秦,南压九江,表里山河,可战可守,乃天下之脊也”④。这种地位在川陕间无可替代。而汉中城更是西部名城,“自三代以来,号为巨镇,疆理所属,正当秦蜀出入之会”⑤。是关中的后方、四川的门户。“汉中形势,号五百里石穴,而南郑为都会,盖西蜀六十州之命也。”⑥因此,汉中近可护蜀,远可保东南。“中兴南渡,首吴尾蜀,有常山之势,前褒后剑,得金城之险,乃眷西顾,护蜀如头目,保蜀如元气。”⑦李焘认为,“江南建国,蔽之以淮肥之阻,则藩维乃固;制之以巴蜀之险,则上流乃安”。故“有蜀则吴强,无蜀则吴弱”⑧。而朱黼则认为:“蜀之在吴,独心腹之有咽喉,门庭之有堂奥也。咽喉闭塞,则心腹不能以自存,堂奥有盗,则门庭不能以自立。”⑨特别是在南北分裂时期,汉中更是东南的门户。“天下全,以关洛为重;天下裂,以蜀为重。蜀者,南北之关洛也。北不合蜀,无以图东南;南不连蜀,无以图西北。”⑩故“蜀若不守,江浙自摇”。“今日利害,在蜀兵之胜负。”■故曰:“今日莫若重蜀。重蜀以兴元为本。”■汉中介于关中与蜀中之间,山环水抱,形势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战略上的优势与价值,在南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淋漓尽致的体现。

附注

①(元)脱脱:《宋史 ·李纲传》卷 385,中华书局 1977年版。 ②《宋史 ·唐重传》卷 447,中华书局 1977年版。 ③(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 91喻汝砺《裕蜀策(高宗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第 1254页。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131,绍兴九年八月庚午条,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3,绍兴二年四月甲申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②(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77,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1,建炎三年三月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④(宋)赵鼎:《忠正德文集》卷1《陈防秋秋害》,乾坤正气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⑤(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16召试馆职策,《四部丛刊》续编本卷25,上安宣抚启。 ⑥(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直前奏札二,四部丛刊初编本。 ⑦(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8,建炎三年十月戊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⑧(宋)胡寅:《斐然集》卷11《寄宣抚枢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①(宋)朱松:《韦斋集》卷9《上胡察院书》,《四部丛刊》续编本。 ②(宋)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6《赐四川制置使沈介诫谕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卫泾:《后乐集》卷14《与四川制置丘侍郎密札》,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④(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10,绍兴十二年八月十日条,引《王庶家集·定倾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第1516页。 ⑤(宋)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修兴元府城及添兵状》,民国上海涵芬楼影印明汲古阁本。 ⑥(宋)孙应时:《烛湖集》卷4,《回兴元宇文尚书简》。 ⑦(宋)李子文:《蜀鉴序》,郭允蹈《蜀鉴》。 ⑧(宋)李焘:《六朝通鉴博议》卷10《陈论》。 ⑨(宋)朱黼:《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纪年总辨》卷13《梁·高祖武皇帝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⑩同上,卷7,《东晋·太宗简文皇帝》。 ■(元)脱脱:《宋史》卷378《綦崇礼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1681页。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5302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汉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