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张鸿德和他的“顺天神团治国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867
颗粒名称: 22、张鸿德和他的“顺天神团治国军”
分类号: E296.91
页数: 7
页码: 174-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甘肃省徽县张鸿德和他的“顺天神团治国军”的情况。
关键词: 治国军 民国时期 泥阳镇

内容

一、张鸿德的身世
  张鸿德(公元1886—1929)乳名改儿。徽县银杏树乡金沟门人,汉族,弟兄二人,弟虎娃。张四岁,其父去世,母马氏改嫁到伏家镇王宝官处。张与其弟靠户族亲房相帮,抚养成人。
  张自幼性格放荡,鲁莽胆大,读书两载,因家贫而退学,离村流浪,广交朋友,常奔走于红帮三教九流之门,也曾出入于蔡家盐店,搬盐卖力。
  其时,徽县人民正处在孔繁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之下,天灾兵祸,年复一年,弄得民不聊生,惶惶不可终日。张不忍目睹此状,遂离乡另谋生计。1920年他在天水孔繁锦兰营长营里当什长(相当于班长)。不久,随营到吴寨执行围剿任务,趁机脱离兰营潜伏吴寨一带。
  二、发难吴寨三起三落
  张流落吴寨后,遂与当地赵帮彦、朱家训结拜弟兄,亲如手足。不久,在吴寨三岔厅(县级行政机构)当兵。目睹该厅横征暴敛,日夜抓人,施刑捆打,非常气愤,遂伙同受害者从三岔厅劫枪三支,潜伏在土黄山晋石寺庙里,与赵、朱勾结一起,相机行事。
  是时,土黄山有张钰、张举、张铭等一伙“硬丁”,习武练拳,仗剑作法,自称“刀枪不人”。张便同他们纽结在一起,为民抗粮抗税,活动于渭河南北一带,由于他们的行动得人心,入伙者日增。这些人有事集中,无事回家务农,也绑票索钱,但被绑的多为富户,遂得多数民众的拥护,进而控制凤阁岭、下五社等地时,张拥有二百余人,便决定攻打清水县城。途中,又觉势单力弱,折转回来,不久,为孔繁锦一个团所击溃,死伤数人,他们便窜回地势险要的凤阁岭(陕西境内),孔部未再追击。
  1926年。冯玉祥的张维玺部进占天水后,孔繁锦向徽县撤退,张以两个旅向徽县、成县和武都方向追击,孔部纷纷投降西北军,孔本人也逃到汉中投奔了吴新田。这时,张维玺派孟连长驻扎吴寨,任李教泽为三岔厅长,张鸿德也被收编招安。张到天水后被委任为营长,将他的兵丁百余人,十多支枪,编为四个连,仍驻防吴寨。张在此期间,通过朋友介绍同利桥一女子结婚,前来祝贺的达数百人。
  1927年,冯玉祥在西安就任国民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张维玺师扩编为军,调张鸿德营离吴寨东行,张拒不服从,适张维玺派杨某到吴寨接替李教泽三岔厅长之职,也被李拒绝。杨便密告张、李勾结,图谋不轨,张维玺立即派出两个连由杨领路出击张鸿德。
  10月18日,张维玺部从三面将吴寨包围,拂晓发起攻击,张鸿德部虽奋勇抵抗,终因武器不足,官兵死伤惨重。最后,张仅带数人由东北方向突围逃出,其妻在土黄山也遭冯军袭击。
  张已知妻子和追随自己之弟兄惨遭杀害,出于农民的复仇意识,加之对冯军无所了解,仍潜伏在吴寨一带收容残部,重组人马,伺机与冯军背水一战。
  三、“顺天神团治国军”的兴起与发展
  张在吴寨三起三落后,于1928年聚集数十人窜入徽县太白,适得两当太阳寺一伙土匪入伙,势又壮大,乃以曹头山杨过万家为巢穴,重整旗鼓。
  同年七月,张自觉兵力有所充实,准备攻打县城,便亲率数骑到徽县城附近进行察看,同时决定以海龙山为据点,继续扩张势力。遂于九月初,他率领全部人马逶迤向海龙山行进,第一夜驻伏家镇北禅寺,当晚,张在拜见母亲马氏时表示:“决不扰乱伏家镇”。第二天移驻海龙山,张住在李时珍家里。四周要隘,设卡放哨。
  在这期间,张一面调能工巧匠,盘炉打铁,制造长矛大刀,充实武器,一面招兵聚将,扩大组织。张以红帮座堂大爷张显渠出面,四处奔走串联,招众入伙,又软硬兼施,要挟地方民团归顺。这样,闲夫游勇,地方绅士,纷至沓来。驻扎在县城的袁九绪部,明知张鸿德扩大势力,亦无可奈何,终日龟缩在城里,不敢出击,张趁机东移,以峡门为立足点,树旗建制。
  张移驻峡门后,号称“顺天神团治国军”,揭杆树旗。提出的口号是“打富济贫,横扫军阀,为民除害,保家卫国,替天行道。”一次,张在王沟村对高得胜透露说:“冯玉祥的人驻徽县把百姓整的太厉害了,我想把他们赶走,让大家过轻省日子。我来这里是神仙的安排。”
  他相信鬼神,把画符带在身上,枪打不入,刀砍不伤。司令部设在峡门堡子,张自任总司令。是时,他年过四旬,彪形大汉,体壮魁梧,留发,鼻毛异长,身着马褂,胸前拴贴护心铜镜,出入骑马,但轻易不与外人接见,待人也很和气,只要顺从他就满意,否则,面孔一板就杀气腾腾。司令部的组成大体是:孙海潮任参谋长;吴绍珍任县长,掌理文案;张显渠、刘发为副官;还设有卡房、票房,分别掌管放哨警戒和关押用刑事宜。来往应酬多由孙文秀、赵怀保出面,同各驻防的联络,樊生荣进行传达,白连长任护卫。
  这时,号称神兵两千,编为九个营,营长有郭应东、孙文秀、赵怀保、铁建邦、吴绍珍、马全德、刘志银、樊生荣、孙思锐。这些营长多数是民团的团总。张对团总采取:凡顺从入伙者均委任为营长,以利统辖各地。孙文秀系长峪团总,委任营长驻刘山控制长峪和输树地区,赵怀保系漫水铺团总,委任营长驻海龙,掌握上下漫水、石柱、宏化等地区;刘志银、樊生荣为峡口铺正副团总,委以正副营长驻中川寺,以控制东青铺等地。入伙者有红帮土子、地方民团、绅士,成分比较复杂,但兵丁是被称为“白日玩”,“黑辈子”、“溜答鬼”的散兵游勇和贫苦农民。
  在解决粮饷上,其主要来源是“拉票子”,也叫绑票。被拉者多为富户,绑票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用人,赵怀保、刘志银是民团团总,被动员上山不从,张便派人将其子绑上刘山扣押,经过商谈,赵、刘情愿入伙。遂将其子送回。刘子愿留,被张收为“拜儿子”。绑票抓人也有严格纪律,凡绑票须经统一确定,奉今行动,否则按违令犯纪惩罚,因私自抢劫,违法索物被处决者有二人。
  由于他们的口号是“打富济贫,横扫军阀”,逐步得到劳苦大众的拥护,不久便控制了半个县的地盘。
  四、出师不利兵败泥阳
  张鸿德驻扎海龙山时,控制伏家镇、栗川、银杏树等地后,唯独泥阳民团分庭抗礼,拒不入伙。农历八月,张亲率二百兵骑出师泥阳。不料泥阳民团早已组织群众进行防备,他们一到就被民团发现,待其越过泥阳河,民团部署的土枪、土炮一齐鸣放,张部遭到阻击,只得后退,旋即发觉对方弹尽药缺,遂朝天开枪侦察虚实,群众听到枪响四散奔逃,民团亦转移到杜家堡子,占了制高点,张便乘虚而人,至泥阳镇、肖坡、杜坪、寺坝里等村镇巷尾,未入民室。不料,张部两个兵丁被藏在屋里的群众砍死。继而,他们发现有人潜伏在家里,但未进屋搜查,遇有从屋内出来的都被当作暗探或图谋不轨者杀了,被杀者有钟有成、三六九、赵沙锅、郝明娃和李家娃五人。
  由于民团占了制高点,不断开枪射击,张部难以攻上杜家堡子,遂转到文家庄。这时,成县警备队派了四十余人登上大堡子梁,进行夹击,张不知详情,立即令其所属人马夺原路鼠窜而逃。
  撤退时,张部为了报复,烧毁麦草垛子四个,民房一座,还掳走民众王二一和李芳秀。
  五、攻城失败全军覆灭
  1929年1月5日(农历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廿五日),张部控制海龙山、刘山、太白、漫水、栗川、宏化、长峪、银杏树、榆树等地区后,便决定攻打县城。这时,县团总高绂已调集四乡民团入城防卫,张维玺应县长邓汝和之求援,派一一七团团长王志远率一个营的兵力,从白水江入境,经姚家坪入观沟就地隐蔽,傍晚王志远和随从不足十人潜入域内,同袁九绪、邓汝和密议,决定诱张入城而捕擒之。张鸿德对邓、王这一部署,一无所知,虽派人入城侦探,毫无觉察到冯军之“兵贵神速”这一动态,便冒然决定夜晚三更攻城。令刘山、东峡所驻营部在庆寿集结,待命出发,临行时并规定:“每户出一人,每人一灯,随军攻城。”
  是夜三更,张率二千余众,攻打县城时,城防如旧,四门紧闭。袁九绪的兵力按计划隐蔽,注目以待,张不知是计,竭力搭梯攀城,等到他们攻开城门,天已拂晓,隐蔽在观沟的王志远部枪声骤起,突然出击,城内防军,一听王部枪响,立即参战,顿时,城内城外,乱成一片,张部始知中计上当,只得朝北败退,但王部不肯善罢甘休,尾随迫击,张部被追得溃不成军,四山乱窜,各自逃命去了。张夺路而逃,入庆寿到了王沟,才甩脱追兵,潜伏在塄坎下休息。同行的仅有护卫白连长和他的“拜儿子”。
  六、张鸿德之死
  王沟绅士王怀林,深得邓汝和县长的赏识,张得势时,出于无奈,表面服从,实为貌合神离。如今见张攻城失败,为邀功请赏,复得邓信赖,发现张后,他一面指使高德胜出面招呼,将张及其护卫请进高勤学家安歇,一面唆使李五儿、朱世长、朱东儿、疙瘩、高生华、石喜才、王玉林、高福等人按计行动,张不知有诈,只顾吸大烟解闷,两名护卫持枪在外警戒。张因一路劳累过度,霎时朦胧入睡。王趁机指使李五儿将白连长一斧头砍倒,接着叫高生华窜进房去,对准张的头一砖头将张打晕。朱家兄弟一齐动手,将张、白和他的“拜儿子”一同绑了,押送县城请赏。路过张坪,又被张志学一榔头将张打伤,张走不动了,被他们用梯子抬着解入县城,不久,邓汝和处决了张,取其首级悬挂在西城门,旋又将其首级悬挂于银杏树文昌宫前的大槐树上示众,是夜被张氏户族多人用他人之头把张的首级换了,悬首数十日,原来是一个假头。
  张死后,银杏树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两首歌谣:
  张鸿德,死得苦,老鸦麻雀咕咕咕;遇上青天好司令,张鸿德领了一班子老百姓:要轻省,攻县城...
  七、张死后的“神团军”
  张鸿德被处决后,邓汝和立即纠集地方绅士建立清乡机构。绅士刘承祖是邓的换贴弟兄,负责全县清乡工作。各区由区长负责清查,他们打着清乡的幌子,大量榨取民脂民膏,以饱私囊,民众受其害者,不计其数。
  在神团军内部,自张死后,遂起内内讧。张在任总司令期间,并无多少财产,死后只留下一包衣物之类寄存于一农民家中,遂引起内部你争我夺,自相残杀。张驻海龙山时,曾娶蔡家盐店蔡清民之妹四十儿为妻。张被捕后,其妻头裹黑纱,披白上马意欲下山拼死,不料遭到同伙阻拦,被一头目砍伤,负于马背,连夜逃奔,渺无踪迹。

附注

注: 1.吴寨,地名,在天水县境内,渭河临其下,毗连清水、宝鸡、两当、徽县,地形险要、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吴璘曾扎寨此地,故名吴赛。 2.三岔厅为清代所置县级的行政机构。清代实行省、道、府、县(散州、厅同县级)四级行政制,民初改为三岔所,今为天水县吴寨乡。 3.民团,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用来压迫人民的反动地方式装。 4.“白日玩”“黑辈子”、“溜答鬼”,徽县方言,旧社会指没有土地无以为业的农民。 5.“拜儿子”,徽县方言,即“干儿子”。

知识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省徽县档案局

本书记载了甘肃省徽县民国时期馆藏档案的情况,反映了从1911年到1949年12月间的徽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泽民
责任者
郭克润
责任者
牛维照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鸿德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