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图说徽县茶马古道》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99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2

内容

谈起茶马古道,人们往往会想起被炒得红红火火,赫赫有名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其实,严格意义上的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地不在大西南的云贵川,而在大西北的陕甘青新。在秦岭南麓的高山峡谷中,青泥岭北接秦陇、南通巴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既是陈仓古道入蜀的屏障,又是连接陈仓古道及祁山古道的枢纽,是秦雍入蜀之咽喉,南北交汇之要冲。诗仙李白“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诗句,更使青泥古道名扬天下。
  千百年来,青泥道上马帮驮队、脚夫运夫,络绎不绝,曾经造就了青泥岭的繁荣兴盛,也促成了青泥道成为了陕甘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川、陕、甘、青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宋、明、清几朝定为“国策”,《明史·茶课》所云:“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犹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
  在这条古道上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方监管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而不是一条普通的贸易商道。有关专家通过考察、考证、研究提出:“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茶马古道的主干道,比西南茶马古道历史更悠久。”
  这条茶马古道从南郑出发,途经勉县、略阳,沿着青泥古道,翻越陡峭的青泥岭,进入甘肃徽县,向北经过榆树、高桥进入天水境内的三十五里店,再以此为集散地,再分路运至陇右、青海、蒙古以及关中各地,这条茶马交易古道,是一条干线,属于西部茶马古道网线的东干线。自宋代正式确立茶马互市制度后,这条道路就担负了西南茶叶同西北马匹交易的任务,成为西部茶马交易的重要商道。
  徽县在两宋和明清时期都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明初在徽州火钻镇(今徽县榆树乡火站村)设立了批验茶引所(批验所),专门负责秦蜀道茶马贸易及茶引检验等事务,又在徽州虞关(今徽县虞关乡)和高桥(今徽县高桥乡)设立了巡检司,仅虞关巡检司就有“弓兵三十名”。正德三年状元、一代大儒、礼部侍郎吕楠在《新修巡察茶院行台记》中指出“御虏在士,奋士在马,畜马在茶,行茶在公署。公署不立,而欲茶之行者鲜矣。茶课不足,而欲马之畜者鲜矣。马力不齐,而欲士之奋者鲜矣。军士不奋,外欲攘敌以却虏,内欲安夏以保邦者,未之前闻也。”更是将茶马互市提高到国家安危的高度。
  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大量的碑刻栈道遗存和出土的许多文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遭受着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文物在散失,古迹在消逝,知道已往茶马往来情形的老人也越来越少。这一切都让人感叹不已,近两年来,我和县内文史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从汉中西乡开始经汉中市、南郑县、略阳县、徽县直到天水、逐一走访拍摄。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我们重点选取了徽县境内的摩崖碑刻、栈道遗迹、古树名木、古民居、相关文物等方面的照片,编订成书,对重要路线和节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对重要的摩崖碑刻文字逐一辨认、标点,图文并茂,希望通过大量的图片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为茶马古道研究专家和文史爱好者提供徽县境内茶马古道的直观形象和研究资料。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讹遗漏、在所难免。还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改正提高。

知识出处

图说徽县茶马古道

《图说徽县茶马古道》

出版者:中国摄影出版社

本书以徽县境内的遗存为主,选编了栈道遗存、摩崖碑刻、洞窟寺院、古树名木、古民居、相关文物、山水风光、创作了茶马古道美术作品等,以路线为序,按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顺序编排,对重要路线和节点进行介绍、对重要的摩崖碑刻文字逐一辨认、标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承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