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15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内容

徽县地理位置独特,系秦陇屏障,巴蜀门户。明代大儒胡缵宗《巩郡志》述称:“徽州界陇蜀之间,寒燠得中,物产略备,又为水路通道,商贾辐辏。”而明代郭从道出于对桑梓的独到理解,在其著述《徽郡志》中有一精辟概括:“(徽郡)诸山环峙,两水合流,东接连云,西达仇池,北倚紫金,南通白水,关陇之襟喉,巴蜀之门户。”他对徽县宋明时期商贸的独特之处,在《巩郡志》所述基础上有进一步发挥:“徽,辐辏之地,水陆之衢也。往昔颇称繁华,大抵久则人情乐便。”清代张伯魁似乎更重视其自汉代以来的军事要隘作用,所撰《徽县志》称:“徽县古河池,从来用武之地也,襟要陇蜀,形胜险阻,百二疆场实有来焉。”
  这些史料说明,徽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到陇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境内贯穿于甘、陕、川崇山峻岭之间的“陇蜀青泥古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因此,2015年10月,陇南市政协研究室和徽县政协等单位发起并主办了“陇蜀古道——青泥道”学术研讨会,后编辑会议论文集交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9月印行,形成了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影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显然对陇南市及徽县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为继续扩大成果并保持应有效益,2017年10月,由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政协与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联合举办了“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学术研讨会,国内专家学者百余人应邀参会,围绕“北宋至清代初期青泥古道在茶马贸易及中原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融等方面发挥的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这一中心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交论文五十余篇。
  会后,经我们整理和审订,决定出版会议文集《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为保证文集的编辑质量和稳步推进工作,编委会主任、徽县政协主席张承荣对编辑事务进行了部署:由陇南师专文学与传媒学院蒲向明教授主持编辑工作,包括全书的栏目设置、文章归类和文稿的校读、核对参考文献等;由徽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仇卓玲负责各类通联工作,其他编委给予协助。本书编辑工作从2017年11月下旬正式启动,陇南师专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文学硕士唐海宏、陈江英、魏红霞参与了本书的校稿工作,特别在文稿引证上做了大量细致的校勘工作。本书共收入论文51篇,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个栏目板块,研究范围较之以前出版的《陇蜀古道——青泥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更加广泛,创新之处甚多。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先生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所作序言卓见迭出,洞开新界,使本书增色良多,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品位。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陇南市政协,徽县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有关人士的热心帮助,在此谨表深挚之谢忱!因条件所限,纰漏和舛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