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河池县古城遗址考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06
颗粒名称: 四、汉河池县古城遗址考察
分类号: K878.4
页数: 3
页码: 424-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汉河池县古城遗址考察研究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徽县 交通遗址 古城遗址

内容

《汉书·地理志》载:“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⑤《后汉书·郡国志》仅记“河池”二字,语焉不详。《水经注》载:
  浊水又东南,泥阳水北出泥谷,南迳白石县东,而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与仇鸠水合。水发仇溪,南迳河池县故城西,王莽之乐平亭也,其水西南流注浊水。浊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水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①
  结合大比例尺地图可知,《水经注》所记浊水乃今成县之青泥河,泥阳水、仇鸠水和河池水分别为今之徽县洛河、优镇河和页水河,仇溪乃优镇河之支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河池水在甘肃徽县南,今徽县东有永宁河,《巩昌府志》谓:即河池水。”②河池故城在页水河流域,而河池戍在河池水之西,河池县与河池戍并存,且二者并非一地。据《徽县志》:“河池故城,西十五里银杏镇,西汉置。”③清代的十五里大致相当于今九公里许,恰在今徽县县城西北7.5公里左右之银杏镇发现汉代古城遗迹。此外,还有古老的“庆寿寺”和祭祀古河池水神的“水官殿”等古庙遗迹。1980年,在今徽县农机学校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武帝、玄帝以及东汉时五铢钱三式,重五十公斤,一万余枚。此外还有新莽时代的货币、货泉、布泉、大泉五十等。货币长5.8厘米,宽2.7厘米。布泉直径2.6厘米。大泉五十直径2.7厘米。货泉直径1.9~2.3厘米。有剪轮钱(货泉),直径分别为1.8和1.4厘米”④。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河池“汉置,后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使王元等据河池拒汉,来歙攻破之,即此。后魏曰广化,置广化郡。隋郡废,县复旧名,故城在今甘肃徽县西。宋移治固镇,元废,即今徽县治。”⑤又《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载:“西汉置河池县,治今县西北。西晋废。北魏改制广化县,治河池故城。”⑥《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汉河池县标注在今徽县县城西北。据徐日辉研究,“汉代河池治地即今徽县境,其故址在今县治西偏北十五里之银杏镇。”⑦综上可知,西汉乃至西晋废河池前,河池故址都在今徽县银杏树镇。十六国时期其地没氐、羌,北魏虽改广化县,仍治其址。
  陈启生认为汉河池县故城在今徽县伏镇,另有一些徽县地方史志学者认为当在今徽县之永宁镇,皆误。处在今徽县泥阳水支流伏镇河流域的伏镇,并不在《水经注》所记之仇鸠水支流仇溪流域,故今徽县伏镇非汉河池故城。又据《徽县志》:“栗亭旧县,西三十里伏家镇。后魏置县,与白石同隶广业郡,西魏废,宋复置。元初汪世显行栗亭管民司事,至元中省入徽州。”⑧今之徽县伏镇乃栗亭旧址,北魏始置县,宋亦在此置栗亭县,而非汉河池县。今徽县永宁镇也非汉置河池县,而是汉所置之河池戍。《水经注》载:“(河池水)水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⑨另据隋唐文献之记载,隋唐时之河池县其治或在永宁镇。《元和郡县志》载:
  河池县,本汉旧县,属武都郡。河池,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永嘉之后,没于氐羌,县名绝矣。后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凤州。仁寿元年改为河池县,复汉旧名,皇朝因之。①
  故隋唐时河池县以水为名,在河池川。据上引《水经注》之记载并对照大比例尺地图可知,隋唐时之河池县在今页水河东岸。《元和郡县志》又载:“河池戍在县城中。”②隋唐时于汉河池戍地置河池县,故河池戍在河池城中。《舆地广记》载:“河池县,汉属武都郡,东汉及晋因之,后废焉。元魏置广化县及广化郡,隋开皇初郡废,仁寿初改县曰:河池,属河池郡,唐属凤州,皇朝徙治固镇。”③又《徽县志》河池故城条载:“宋开宝三年移治固镇(即今县治),乃于故城置河池驿。”④另《徽县志》载:“永宁故城,东四十里永宁镇。后魏广化郡有思安县,寻废。元初置南凤州于河池,以永宁乡为县隶焉。至元初改徽州,遂省入。”⑤北魏广化郡思安县,即隋唐时河池县,宋时其治移至固镇,固镇即今徽县县城。
  综上所述,可知西汉乃至西晋废河池前,河池故址都在今徽县银杏树镇,隋唐至宋开宝三年间之河池县,河池戍亦在县城中。宋开宝三年(970),河池县移治固镇(今徽县县城),乃于河池县故城(今永宁)置河池驿。元初置南凤州于河池县,永宁为县治,元至元初年(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改南凤州为徽州,永宁县废。雍正七年(1729)降州为县,改属直隶秦州,始称徽县。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