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池之军事战略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04
颗粒名称: 二、河池之军事战略地位
分类号: K878.4
页数: 2
页码: 422-4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由于汉河池(徽县)地处南北过渡和民族杂居区域,历史上曾起到屏蔽关中、护卫巴蜀和控扼氐羌的重要作用,因而其是中央王朝高度重视的战略要地。
关键词: 徽县 交通遗址 古城址

内容

徽县(汉河池)形胜险阻,山川秀美,秦陇屏蔽,巴蜀门户。明人郭从道《徽郡志》曰:“诸山环峙,两水合流,东接连云,西达仇池,北倚紫金,南通白水,关陇之襟喉,巴蜀之门户。”②清代方志《徽县志》曰:“徽县古河池,从来用武之地也,襟要陇蜀,形胜险阻,百二疆场实有来焉。”③西秦岭绵延其境,山崖盆地相间分布,诸溪合流于嘉陵江,自古为秦陇交通与巴蜀交通之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载:“州接秦、陇,俯瞰梁、益,襟带东西,称为要地,陇、蜀有事,河池其必争之所矣。公孙述之并汉中也,据河池以拒汉军,来歙克之,而蜀人大震。五代梁贞明初,岐、蜀相攻,蜀人出河池,遂兼秦、凤。宋保蜀口,亦置戍河池,以绝女真窥伺之路。蒙古人入蜀,河池降而凤州以南次第崩溃。河池介于秦、凤间,其可以以散地视之欤?”④
  汉河池(徽县)东依秦岭,西接岷嶓,有屏卫关陇、蔽护巴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阶备志·形胜》载:“夫阶、成、和、凤,蜀之垣墉也。其地险绝为吾障蔽,则关内诸州,虽不立城郭自然安固。”⑤汉光武帝感叹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鬓发为白。”⑥又有李白《古风》诗曰:“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①据此可知,汉河池(徽县)实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读史方舆纪要》载:
  州接壤羌、戎,通道陇、蜀,山川险阻,自古为用武之地。后汉虞诩为武都太守,占相地势,筑营垒百八十所,以制羌裔。诸葛武侯图兼关、陇,先取武都,为北伐之道。晋之衰也,仇池氐杨窃据武都,北侵陇西、天水,南扰汉中,纵横且百余年。盖虽僻在西陲,而控扼噤要,用之得其道,未始不可以有为也。若其制两川之命,为入蜀径路者,则曰阴平道。②
  《蜀鉴》载:“《华阳国志》:武都郡治下辨,今成州,一名武街,有故道县、河池县,即凤州也。盖武都乃今阶、成、凤州之地,南郑之喉襟,武侯所必争也。”③汉河池(徽县)地处我国阶梯地形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过成、武向青藏高原西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山地和关中平原接壤,南部向陕南和川北山地过渡。
  由于汉河池(徽县)地处南北过渡和民族杂居区域,历史上曾起到屏蔽关中、护卫巴蜀和控扼氐羌的重要作用,因而其是中央王朝高度重视的战略要地。
  在中央王朝势力强盛的时期,河池(徽县)是其开疆拓土、征伐羌戎的战略用兵区域和前进基地;在中央王朝衰弱时,河池(徽县)又成为地方割据政权抗衡、争夺南北的天然屏障。故而徽县及周边地域历史上先后有汉高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汉光武帝“得陇望蜀”,诸葛武侯“六出祁山”,邓艾偷袭阴平,氐族杨氏割据,吴氏家族保蜀抗金等历史活动的发生。这些历史时期发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在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后,有些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