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宋代即有“连云栈道”之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48
颗粒名称: 五、宋代即有“连云栈道”之名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271-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与蜀道其他路线大都以地名命名不同的是,“连云”在地名专称外,又兼有形容词义。史料显示,连云栈道虽驰名于明清,但唐代已有“连云”地名,宋代已有“连云栈”道路名。
关键词: 连云栈道 蜀道 宋代

内容

形成于初唐,修凿于中唐,而享名于明清时期的“连云栈道”,其名称起于何时,学界尚有不同观点。陈显远先生曰:“至北魏时,……如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子改向西北行(原路由姜窝子向东北行),经今留坝县城、柴关岭、凤州,入宝鸡大散关至关中,形成了褒斜栈道的别道,名曰‘连云栈道’,亦名北栈。”①似乎北魏即有连云栈道之称,这当然是不正确的。高景明等先生曰:“连云栈道始见于北魏《石门铭》,而其名之初提出为《三国志·钟会传》集解引《眉县志》:‘斜谷在县西南三十里,入谷口二百二十里抵凤县界,出连云复百五十里出谷抵褒城,长四百七十里。’”②《三国志集解》为近人卢弼之著作,其所引《眉县志》高先生也未考证其年代,故“其名之初”仍模糊。此外,还有“至于这条道路之被称为连云栈,我们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元代编修的《析津志·天下站名》”③,“‘连云栈’之名,始于明洪武年间”④等观点。
  与蜀道其他路线大都以地名命名不同的是,“连云”在地名专称外,又兼有形容词义。史料显示,连云栈道虽驰名于明清,但唐代已有“连云”地名,宋代已有“连云栈”道路名。
  《唐会要》载:“大中三年十一月,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渥、凤翔节度使李玭等奏:‘当道先准敕新开文川谷路。……其斜谷路创置驿五所:平州驿一所,连云驿一所,松岭驿一所,灵溪驿一所,凤泉驿一所,并已毕功讫。’”⑤这里所记即郑涯(《唐会要》因字形近而误为郑渥)开文川道之事。大中四年(850),著名文学家孙樵自扶风入斜谷关行文川道,撰《兴元新路记》,文中叙自北而南有“临溪驿”“松岭驿”“连云驿”“平川驿”等驿站⑥,其“连云驿”与《唐会要》所记应为一处,地当今陕西眉县与太白县交界地带。最迟在北宋时,“连云”已由驿站名“上升”为道路名,且由原褒斜道转至唐宋褒斜道。宝元元年(1038),嘉州军事判官石介赴任过蜀道,作《赴任嘉州初登栈道寄题姜潜至之读易堂》一诗,诗曰:“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石介此行因有《过飞仙岭二首》诗⑦,可证其所经为故道而非连云栈道全程⑧。但故道大散岭至凤州段即属于连云栈道,显然当时已有其名,因为“读易堂”既为姜潜至之书斋名,根据诗义和格律诗对仗规律,“连云栈”亦当为一名词(道路名),而不可作“栈道与云齐”之形容词解。南宋乾道年间,著名诗人陆游任军职于汉中,有多首诗作提到连云栈道。《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曰“大似无家老禅衲,打包还度栈云西”;《秋晚思梁益旧游》曰“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是坦途”,诗中的“栈云”“飞栈连云”,既可作状栈道之连绵高耸解,也可作对连云栈道名称的诗化理解。而其《归次汉中境上》诗句“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中的“云栈屏山”,钱仲联先生就解作“连云栈”和“锦屏山”①。显然,宋代时连云栈道已屡屡见于诗人作品中,只是还未引起地理学家注意从而记入专著。所以,元代《析津志·天下站名》中的“入连云栈”②说,是现在所见第一次将连云栈作为道路名写入地理书。
  从此以后,连云栈道频繁现于历史、地理、游记著作。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过蜀道,在《雍大记》中提出“三谷四道”说,曰“从褒、凤出者为今之连云栈道”③,后来明人王士性《广志绎》,清人王士镇《蜀道驿程记》、陶澍《蜀輶日记》、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均援引此说,而清末俞陛云《蜀輶诗记》亦曰“五百五十里连云栈”。明人之《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和《明实录·太祖实录》《明通鉴》卷三以及《明史》中徐达、冯胜、傅有德、张龙、金兴旺等多人之传都有关于连云栈道的记载。清人顾炎武《肇域志·陕西行都司·汉中府》、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滕天绶修《汉南郡志》以及《大清一统志》卷二四〇则对连云栈道有较详之记载。而清乾隆时张邦伸著作《云栈纪程》,道光时日人竹添井井《栈云峡雨日记》,皆以连云栈道而取名。
  明清时,连云栈道又被称为北栈、秦栈,发源于紫柏山的青羊河也被称为北栈河。与此对应,明清改线后的金牛道则被称为南栈、蜀栈。同时,连云栈道也进入了诗人词家笔端,感叹“万山入汉秦关险,孤栈连云蜀道难”(明·茅大方《送陈用中司训先生还汉中》)。就连散曲杂剧也频频传唱,元徐再思《朝天子·常山江行》曲中有“远山、近山,一片青无间,逆流泝上乱石滩,险似连云栈”,明沈采《千金记·北追》传奇“俺指望龙投大海驾天关,谁承望君骑勒马连云栈”的演唱,使连云栈道几乎家喻户晓。不过,在连云栈道、北栈、秦栈声名鹊起的同时,褒斜道之名仍在使用。明薛瑄《武侯墓》诗“丞相孤坟何处寻,褒斜西出汉江阴”、杨一清《出连云栈》诗“一水萦纡通汉沔,万峰回合控褒斜”,清王士禛《七盘岭》诗“七日行褒斜,目聩耳亦聋”、梁文煊《栈道行》诗“曾闻褒谷与斜谷,八百里间山重复”,诗中的褒斜即为道路旧称。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