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云栈道开辟于中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44
颗粒名称: 一、连云栈道开辟于中唐
分类号: K928.6
页数: 3
页码: 264-2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连云栈道的前身是唐宋褒斜道。唐人所称的褒斜道开辟于中唐时文宗开成四年(839),由兴元府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主持,事见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
关键词: 连云栈道 蜀道 中唐

内容

连云栈道的前身是唐宋褒斜道。唐人所称的褒斜道开辟于中唐时文宗开成四年(839),由兴元府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主持,事见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
  开成四年,梁州牧缺……(归融)既莅止,咨于群执事,求急病者先之。咸曰:“华阳黑水,昔称丑地,近者尝为王所。……唯驲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使如周道,在公颐指耳!”于是因年有秋,因府无事,军逸农隙,人思贾余。乃悬垦山刊木之庸募其力,揆钻凿橦柲之用庀其工,具舁辇畚锸之器膺其要。……我之提封居右扶风,触剑阁千一百里,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牙门将贾黯董之。自褒而南逾利州至于剑门,次舍十有七,同节度副使石文颖董之。两将受命,分曹星驰。并山当蹊,顽石万状,坳者垤之,兀者铦之,磊落倾歌,波翻兽蹲。炽炭以烘之,严醯以沃之,溃为埃煤,一彗可埽。栈阁盘虚,下临咸尔呀。层崖峭绝,枘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阑。狭径深陉,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霄夜不惑,郄曲稜层,一朝坦夷……驶行者忘其劳,吉行者徐其趋,孥行者家以安,货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茧,乘行者蹄不刓。公谈私咏,溢于人听。①
  文中“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语,表明这次所修之路即后世连云栈道路线,因为此前褒斜道的路线为“自郿县抵褒城”,自斜谷入而从褒谷出,故道路线为“自散关抵西县”,自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入而从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出,只有连云栈道自宝鸡入而从褒城出。按三十里一驿计算,四百五十里也与散关、褒城间里程基本吻合。②文中对修路之时间、缘起、目标、措施以及最终效果都做了具体描述,可谓工程之详细记录。“驲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并山当蹊,顽石万状,坳者垤之,兀者铦之”,说明确为初辟;“炽炭以烘之,严醯以沃之”,“栈阁盘虚,下临(咸尔)呀。层崖峭绝,枘木亘铁”,说明工程之艰巨。
  归融主持凿修的这条新路,北部大散关至凤州段利用故道,南部武休关至褒谷口利用汉晋褒斜道。唐人之所以仍将此路称为褒斜道,一则此道南段仍循旧褒斜道,且褒谷亦称斜谷,褒斜道亦名斜谷道③,所以用褒谷段之名代称全路亦无不可;二则古人有此习惯,即他们往往把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地名、习俗带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州县名称抑或山川村镇名称④。褒斜道作为新路之称,名不能副其实,因为原褒斜道系循斜水、褒水河谷而得名,新道远离了斜水河谷,只有南段一百多里循褒水河谷;至于它借用来的另一个名称斜谷道,更是难称恰当。但是,唐宋地理典章著作、文人歌赋,都用褒斜道、斜谷道来称呼这条新路。唐《通典》卷一七五、《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和宋《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三中的“斜谷路”“褒斜道”皆指这条道路。
  刘禹锡在文中称这条道路为“驿路”,并称其间有“次舍十有五”,但宋初《太平寰宇记》中却用“驿路”指称故道⑤,显示它作为驿路的时间并不长。实际情况确也如此。这条驿路开通十年后,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在宣宗大中三年(849)又奏请开辟了北段利用故褒斜道,南段自西江口以下于旧道之东沿文川河而出汉中的“兴元新路”——文川道以代替此“褒斜旧路”。⑥只是由于文川道“颇不便人”,又发生了“山水摧损桥阁,使命停拥,馆驿萧条”①之事,大中四年(850),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应诏“修斜谷旧路”及沿线驿馆②,这条驿路方得以恢复。③但是,三十多年后的光启二年(886),因宦官和藩镇政权,僖宗被迫奔兴元,叛臣焚毁了散关至褒城间的栈道④,事后虽有神策军使晋晖屯黑水(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褒河)“修栈道以通往来”⑤,但馆驿是否恢复亦难断言。随着五代战乱,褒斜道南北为不同的政权所控制,虽间或有修路之事,但唐褒斜道已完全失去驿路的辉煌,直至宋代自关中入蜀转而以行故道为主。当然,晚唐至两宋,褒斜道新线仍能通行,留有“十驿褒斜到处慵,眼前常似接灵踪”(薛能《褒斜道中》)、“大散关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雍陶《到蜀后记途中经历》)、“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园秋”(文同《送李坚甫中舍奉使还阙》)、“荷声策策秋来后,桂影团团月上时”(汪元量《凤州》)等脍炙人口的诗章和欧阳詹《栈道铭》、孙樵《书褒城驿壁》、晏袤《山河堰落成记》等才情并茂的文章。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