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的茶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11
颗粒名称: 一、明代的茶法
分类号: TS272.4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茶马贸易和制茶方法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明代 青泥道 茶法

内容

以茶易马是唐宋以来许多王朝的边陲要政,而明代尤为突出。为了制衡少数民族,茶叶成为明朝官方的战略物资。在茶马互市过程中,无论是官茶还是商茶,从种到收、从加工到销售,都由政府直接控制,专门用来交换马匹,不得私自贩卖。
  明朝建立伊始,在北方面临着元朝蒙古残余势力的巨大军事压力。因此,朝廷非常重视茶马互市,一方面可以交换到大批战马,以此来对抗擅长骑兵作战的蒙古军队;另一方面针对“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的生活特点,继承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的国家战略,严格管控茶叶外销,无论官茶还是商茶,皆贮边易马。官茶间征课钞,商茶输课略如盐制,欲以此达到“以茶易马,固番人心”的目的。①所以有明一代,茶法马政与明王朝如影随形,相伴始终,成为明王朝“御番”的重要策略。
  明代茶法大致经历了太祖朱元璋的严厉、成祖朱棣的松弛、武宗朱厚照宠信番僧茶法败坏、世宗朱厚熜重新整顿茶法、神宗朱翊变通茶法及思宗朱由检的放任自流等几个阶段。
  明太祖初年,“太祖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纳钱请引。引茶百斤,输钱二百,不及引曰畸零,别置由帖给之。无由、引及茶引相离者,人得告捕。置茶局批验所,称较茶引不相当,即为私茶。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后又定茶引一道,输钱千,照茶百斤;茶由一道,输钱六百,照茶六十斤。既,又令纳钞,每引由一道,纳钞一贯”。洪武初年还规定:“凡卖茶之地,令宣课司三十取一。”洪武四年,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四川巴茶三百一十五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八,以易番马。”朝廷采纳了户部建言,于是在诸产茶地设“茶课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在秦、洮、河、雅渚州设置了茶马司,茶叶自碉门、黎、雅运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②
  而此前的制茶方法,“皆采而碾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复上供户五百家。③改团为散,简化了喝茶程序,节省了时间,影响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六百余年。人们把这种以茶叶原汁原味沸水冲泡的形式称为撮泡法,其得到了文人的极力推荐和社会各层的普遍认可。比起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斗茶法,撮泡法更为实用,延伸到普通民众,普及到千家万户。
  其实,在元代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喜欢饮用起来十分方便的散茶,而不喜欢造价颇高的“团茶”。为了用茶叶换取更多更好的蒙古马,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1391),朱元璋下令废除团茶,改为芽茶,就是“改团为散”,这就大大降低了制茶的成本。明朝政府希望百姓通过大量饮茶来抽茶税,增加税收。这一诏令不仅赢得了游牧民族的欢心,也受到了汉人的欢迎。下诏的这一年,也是中国人改变饮茶习惯的第一年。
  明正德时期成为茶法推行的分水岭,茶法从此江河日下。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