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马贸易与徽州政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497
颗粒名称: 一、茶马贸易与徽州政治
分类号: F729.2
页数: 4
页码: 168-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茶马贸易与徽州政治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包括巡茶察院行台及其他与茶马贸易有关的行政机构、《徽州调停驿站碑记》中的茶马贸易管理、茶马贸易与徽州治安等。
关键词: 茶马贸易 徽州 巡茶院

内容

(一)巡茶察院行台及其他与茶马贸易有关的行政机构
  察院行台设立在徽州火钻镇,“火钻站明初置茶院行台(与秦州稍子店同设),按验茶马于此”④。“御史行台在火钻镇,有堂有室有门有屏,嘉靖十七年巡茶御史沈公越,檄知州王时雍创建。礼部侍郎吕楠记。”“分司在行台右即批验所旧基。”“分馆在木庐镇,有厅有序有门,嘉靖四十二年值周孟公鹏年。”⑤火钻镇是茶马交易的必经之地,“徽州火钻镇,旧设批验所,与秦州骆驼巷、稍子镇同,后至巡茶刘君俱奏革去。惟火钻镇,官虽革而印未缴也”①。正统五年,明英宗要求无茶课的批验所均应裁减,而火钻峪茶引批验所不在裁减之列。由于火钻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南来茶叶必须在火钻取得准运茶叶的“茶引”,否则茶叶运到秦州将无法交割,设于火钻镇的批验所得以长期保留,可见其在茶马互市中的重要性。
  嘉靖十七年(1538),巡茶御史沈越巡茶来到徽州火钻镇,面对“于所无衙、于官无事,如虚衔”的批验茶引所感慨万千,“此地去徽六十里程,去秦二百里程,而茶马由是通焉,岂可以无官守与公署哉”,况且“御虏在士,奋士在马,畜马在茶,行茶在公署。公署不立,而欲茶之行者鲜矣。茶课不足,而欲马之畜者鲜矣。马力不齐,而欲士之奋者鲜矣”②。更是将茶马贸易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危的角度。于是知州王时雍新修茶院行台“正厅三楹,东西厢房共六楹;后厅三楹,东西厢房亦六楹;二门、大门各三楹。若大使之宅地,则行台之西亦不下一二十楹”③。修建完工后又请正德三年状元、一代大儒、礼部侍郎吕楠撰写了《新修巡察茶院行台记》,着重论述了茶马互市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意义、修建火钻巡察茶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沈越新修茶院行台的情形。
  察院巡台后来又移到州城,“察院在东街,有中堂、后堂,左希仁厅,右小景厅,堂前为台、为墀、为东西序、为仪门、大门”④。茶引所后来移到白水江,“批验茶引所,原在火钻镇,移于州治西街,嘉靖三十七年巡茶御史梁公札改建白水江。大使一员、攒典一名”⑤。
  除了察院和茶引所外,当时徽州还设立有两处巡检司,一处是“虞关巡检司,在州南五十里,堂序门垣如制”⑥。“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为蜀口要隘。宋曰虞关,设转运使于此,为明巡检司治,国初裁缺”⑦。另一处是“高桥关,与秦州接壤,旧有高桥巡检司,今裁”⑧。巡检司一职始于五代,明朝时一般设于关津要道,归当地州县管辖,驻有巡检、吏各一员,统领相应数量的弓兵,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是地方性军事机构。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但到了明嘉靖年间,俱已破败不可考,“旧志税课大使局在西街,批验茶引所在火钻镇,嘉靖间改建白水江。徽山驿在北街,有堂有序,门竖驻节坊。虞关巡检司在虞关镇。案税课批验两大使,万里间先后裁缺,驿丞寻废,巡检亦缺。国初亦奉裁革。今其遗址皆无可考。”⑨“旧志公署有察院在东街,按察分司在南新街,府馆在州治,西街御史行台,分司行台在火钻镇,又有木庐镇分馆,顺治间知州杨三辰重修,今皆无考”①。
  在徽州担任过批验茶大使、有名可考的有“白士泰(保定人)、李应清(梓潼人)、李福、孙镗(颖上人)”②,担任过巡检的有“虞关巡检艾忠、董全、孙继宗(沂州人)、石廷荣(石州人)、汪时新(岳池人)、胡熙训、梁尚父(河间人)”③,“巡检徐光祐浙江靳县人,顺治年任;程熹安徽歙县人,顺治年任;王学贤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四年任,十七年裁缺改调”④。
  (二)《徽州调停驿站碑记》中的茶马贸易管理
  现保存于徽县文化馆的《徽州调停驿站碑记》,通高1.34米,宽0.66米,厚0.19米。碑阳,为明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所刻的“申革市民碑”;碑阴即“徽州调停驿站碑记”,清顺治八年(1651)镌刻,额题篆书“徽州调停驿站碑记”,尾题“大清顺治八年正月吉日”。
  碑文详细记述了“调停站法”的实施过程:一是购买骡马,“本州自五年闰四月十二日到任起,与阖州乡耆悉心筹划,欲照本州昔在晋中官养官应之法,相与讲求料理月余而论始定,马骡方始买补完足”⑤。二是日常饲养,在草料方面足额定量,“细查本州额站银八百两,通盘打算每一马、骡日食料豆三升,三十匹、头合支九斗,每十日合支九石,每一百日合支九十石,岁计用豆三百余石”⑥。在人员配备方面,“今议上五甲每甲公议一人,仍择义民一人以总其事,照管十日,交付下五甲照管十日。一甲止搨二日,一里止搨二十日,便已了结一年苦差。又恐距远里分,一时传唤不到,于轮应完日,酌定义民小头后,照里先令原差传唤到州投递,认保分给小牌,各于接管先一日至州,投认轮换,下里亦然”⑦。保证喂料充足,水草依时。三是日常管理,“至于过差使客凡有索难,及按茶两院、道府按临大差,本州悉自出站银以应之,不令重苦吾民”⑧,这一具有创造性的举措,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今行已三年,阖州士民称便”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碑文所说的“守巡两道”,指分守、分巡诸道之官,其主要职责就是巡视各区粮食之运输、兵备之整饬事务。碑文所说的“按茶两院”就是指“巡按御史、巡茶御史(巡茶侍御)”,茶马贸易有巡茶御史专职负责。每年又有巡按御史,对此进行监察考核。关于“巡茶”,就是巡察茶政。古代茶税为重要的国课,明朝曾专设巡茶御史负责监察茶叶的销售。
  碑记清初巩昌府徽州“调停站法”事宜的大致过程,其文字反映出清初顺治时期徽州地区官府对“茶马贸易”的邮驿、递铺管理的重视性,也正好印证了清初在陕、甘二省置茶马御史专管其事,又有巡按御史每年对此进行监察考核,监督管理茶马事宜的史实。①
  (三)茶马贸易与徽州治安
  郭从道《徽郡志》载:“董颜威,绍兴中河池尉,岂弟爱民。一日,盗至,邑人大震。彦威无慑惧,徐遣民兵御之,弗克。益以茶商百余,遂捕之。”②徽州南北二山俱属于高山峻岭,时有强人猛兽出没,及至清代牛运震在《空山堂文集》卷一《徽县寄兖郡亲友书》中写道:“县之北界,旧虎是宅,有山焉曰大小山,有峡焉曰青羊峡,皆猛虎之所踞卧啸舞也。自秦趋徽,必于是乎取道焉。……陇人有事于徽,必且结伴、祷山神、持械刃,然后而过。三者一不具,事虽亟犹将裹足而不敢动也。”来往茶商均为人数众多的马帮驼队,有着必要的安全防护,以至于州城遇盗,兵民弗克,在百余茶商的帮助下竟然可以打败强盗。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茶商之多、运输保卫力量之强。
  总之,徽州境内察院巡台、巡检司、茶引所等茶马贸易机构的设置和“调停站法”的有效实施,都极大地提高了徽州的政治地位,尤其是新修察院巡台,“徽县火钻镇自此成为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也就成为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③。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