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陆上丝绸之路与川茶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468
颗粒名称: 北宋后期陆上丝绸之路与川茶贸易
分类号: F729.2
页数: 8
页码: 116-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宋后期陆上丝绸之路与川茶贸易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包括唐末至北宋时期地缘政治与丝绸之路线路的变化、区域市场与川茶贸易、小结等。
关键词: 茶马贸易 北宋 丝绸之路

内容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至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在西北吐蕃地区行销的主要是东南茶。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王韶收复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叠州和宕州后,发现这些地方畜牧业发达,马匹众多,但仍然缺少所需要的茶叶。卭蜀盛产茶叶,但找不到销售市场。正如宋神宗时河南监牧使吕希道所言:“川茶、色帛,蕃部资以为急用。卭蜀茶岁出不胜计,积久,贱即弃之。内帑缣帛新压故,不时泄且坏。请以西川上贡银易茶,帛渍损者变绊绿,转致塞下以易马。诏即行之。”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有人上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之为市,请趣买马司买之。”②为了保证用茶叶换取更多马匹,朝廷开始在蜀地榷茶,以换取战马、充实国防。从此川茶入陕,买马与售茶联系起来。川茶不仅通过蜀道北销蕃部,还沿秦州道、青唐道,以中继贸易的形式运往中亚各地。本文就北宋后期川茶经秦州西运中亚的线路和贸易方式发表一孔之见。
  一、唐末至北宋时期地缘政治与丝绸之路线路的变化
  在9世纪中期至13世纪初期蒙古西征的近四百年内,丝路西段与东段因大国衰落,割据政权林立而同时走向衰落。在丝路西段,9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帝国度过了其百年“黄金时代”,各地诸侯和突厥将领日渐壮大,割据称雄,帝国版图上先后出现了阿拔斯王朝、伊德利斯王朝、法蒂王朝、图伦王朝、绿衣大食、黑衣大食、布维希王朝、塔黑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几乎在阿拉伯帝国解体的同时,蒙古高原上的回鹘汗国统治崩溃,其部众分为三支西迁:一支西迁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鹘政权,后为西夏攻灭;一支在新疆建立西州回鹘政权;一支西奔中亚,在10世纪初期建立哈拉汗王朝。此后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赛尔柱突厥帝国、西辽、花刺子模先后在丝路西段展开角逐。在丝路东段,9世纪中期,吐蕃帝国的统治由于内讧而土崩瓦解。张仪潮于大中二年(848)乘机发动起义,大中五年(851)携河西、陇右十一州归唐。大中三年(849),唐朝收复秦(治今天水市)、原(治今固原)、安乐(治今中卫)等州。然而,由于唐王朝势力衰微,河陇各地处于群雄割据的半独立状态。半个世纪后,大唐帝国由于藩镇割据而解体,中原王朝进入了五代十国割据与辽、宋、夏、金分裂对峙时期。由于受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线路和贸易主体、贸易特点及市场分布都发生了变化。
  安史之乱(755—763)后,因吐蕃占领陇右、河西,传统的秦陇南道、河西丝路干道通西域的交通受阻,唐通西域被迫改走回鹘道。回鹘道从长安出发,北经坊州(治今黄陵)、鄜州(治今富县)、延州(治今延安)、夏州(治今白城子)至丰州(治今五原)①,此道与严耕望先生考证的河上军城通回纥的道路在中受降城相连接②,构成长安北通回纥的主道,此道一度成为唐与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武宗会昌(841—846)以后,回鹘、吐蕃王国相继瓦解,回鹘一部南下迁居甘州(今甘肃张掖),建立政权。宣宗大中二年(848),张议潮在沙州(今敦煌)起义,以瓜(今甘肃安西县)、沙地区归唐,唐封其为归义军节度使。河西大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则由吐蕃人团聚为六谷族建立地方政权。传统的秦陇南道仍然被散处于秦陇地带的吐蕃各部族隔断,灵州遂成为联结河西的交通枢纽。灵州道由东京开封西行,经洛阳至西京长安,由此北上至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循马岭河而上经庆州(治今甘肃庆阳)、环州(治今陕西环县)至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自灵州渡黄河,出贺兰山口西行,穿越瀚海(今腾格里沙漠),趋白亭海(今石羊河终端湖,已干涸)、白亭河至凉州(治今武威),或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溯额济纳河(今黑河)南下至张掖绿洲,然后顺河西旧路经肃州(治见甘肃酒泉)、瓜州(治今甘肃安西)、沙州(治今甘肃敦煌)抵西域。③五代十国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也并未完全中断,中西贸易仍在继续进行,只是贸易路线稍有变化,贸易额已经不能与唐时相比了。从贸易路线看,主要变化在东段,西段的路线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路线。东段主要与秦州的归属变化直接相关,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在唐末五代初期归岐王李茂贞管辖,李茂贞与后梁对峙,不与其通声气。后唐、后晋时期,秦州虽然隶属于中原王朝,但时隔不久,又被前蜀夺去,直到后周显德年间,又重新归于中原王朝。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故经过秦州进入关中的道路并不十分畅通。在秦州道阻之时,由于灵州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有效控制之下,遂使这里成为这一时期通往中国内地的必经之处,灵州道逐渐发展成为唐末五代乃至北宋初年的丝绸之路的干线路段。④
  北宋初年,西域贡使、商旅、僧侣主要取灵州道抵达宋境。宋初因与夏州李氏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故由夏州亦可以通往西域。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迁叛,此后和宋朝的交往时断时续。淳化五年(994),宋朝放弃夏州,还其民于绥、银等州。夏州道即被西夏隔绝。⑤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西夏李继迁大集蕃部,攻陷宋西北重镇灵州,从此灵州道隔绝。
  夏州、灵州二道被阻绝之后,宋朝通往河西的道路以故原州(唐代原州)即宋代镇戎军为枢纽,东南至渭州(今平凉)、泾州(今泾川),西北至凉州(今武成)以通西域。北宋朝廷为了恢复中西交通,镇抚西北吐蕃,招徕西域商旅,在开通泾原路的同时,逐步打通了秦州路与青唐道。宋朝建国之初,自秦州伏羌寨(今甘谷城)以西沿渭水过洮水直至青唐城,均有吐蕃部族分居。仁宗皇祐四年(1052),宋朝力量延伸至古渭州,筑古渭寨。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大举攻宋,宋遣使臣诏谕唃厮啰出兵,从侧面牵制西夏。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宋将王韶开拓熙河,从其行军路线,得悉这条路径的详细走向,即从古渭寨至渭源城,分两路:一路越鸟鼠山(指高城岭)经庆平堡,循东峪沟到临洮城(吐蕃称武胜军,宋朝改称熙州);一路经竹牛岭(渭水与洮水支流抹邦河的分水岭,在今五竹乡),循抹邦山过会川城至临洮城。过洮西则又合为一路,经康乐寨、当川堡至定羌城(今广河县城),往西越南阳城入牛精谷(今地名仍旧)到河州。由河州经北塬至安乡城(旧永靖县城,今没入刘家峡水库),由炳灵寺渡河(渡口在寺东一里处,今没入水库),上一条山梁经现在的杨塔(有古城名宋家城)、川城至邈川,循湟水至青唐城。经陈守忠先生调查,宋代康乐寨(今康乐县城北六里处)出土了大量汉瓦片,最早为汉城。汉大夏县在今广河县城西十华里古大夏河西岸。由康乐至今临夏市,又由今永靖县盐锅峡以西经杨塔、川城直至乐都有一条烽隧线,每十里一烽墩,现均保存,为汉代保护交通线的军事设施。自河西走廊被西夏阻隔,青唐城(在今西宁)及其西四十里之林金城(在今西宁市西多巴镇),就成为西来的贡使、商人往来宋朝必经之中转枢纽。
  从林金城出发,过日月山至青海湖南面的大草原(唐代称大非川),然后循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沿,一直向西至茫崖镇以西,穿越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且末以达于阗。①秦州路、青唐道与伊吾(治今哈密)路相连接,确保了河西南侧新交通路线的畅通。唃厮哕、于阗、龟兹、高昌、回纥商人和东罗马帝国(拂菻)使臣多经青唐道、秦州路至北宋境内。李远《青唐录》:“自青唐西行四十里至林金城,城去青海,善马三日可到。……海西皆平衍无垄断。其人逐善水草,以牧放射猎为生,多不粒食。至百铁堠,高丈余,羌云,此以识界。自铁堆西皆黄沙。无人居,西行逾两月。即入回鹘、于阗界。”另据《长编》记载,元丰四年(1081),拂菻国(西亚地中海沿岸地)贡方物。其贡使尔厮孟令厮孟判言其东来的行程是:“东至西大食,及于阗新福州,次至旧于阗,次至约昌城,乃于阗界。次东至黄头回纥,又东至种楹,又东至董氈所居。次至林檎城,又东至青唐,乃至中国界。”②“西大食”当为大食国西部,看来大食国当时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根据拂菻使者所经国家和地区看,“大食国”也在于阗国以西的不远处;“新福州”又译作“新复州”,其地在旧于阗之西,当在今新疆喀什市或叶城县一带;“旧于阗”故址在今
  的古城;“黄头回纥”为撒里畏兀儿(SarigUigur)的意译,指当时的龟兹回鹘国,位于罗布泊南;鞑靼为蒙古高原的鞑靼部族分支,又称“草头(黄头)鞑靼”,当时是黄头回纥的属部;“种榅”又译为仲云、众熨、重云,由臣属于回鹘汗国的西突厥处月部落演变而来,当时立国于罗布泊东南的草原中;“董毡”是青海地区的吐蕃首领,因其政治中心在青唐城,历史上又称之为青唐政权;“林檎城”故址在今青海多巴镇,“青唐城”故址则在西宁市区:“中国”指宋朝。从拂菻使者的行程看,他们一过大食国,即走西域南道和青海道。
  二、区域市场与川茶贸易
  由于受到地缘政治以及民族格局的影响,北宋时期丝路贸易中的长途贩运不如前朝,但割据形势造就了中继贸易的兴盛,并促成了贸易网络的形成。隋唐时期,中原政权不仅与西域诸胡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且还与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以及阿拉伯人有着密切的经济交往。有史可征的波斯帝国与唐朝的朝贡就达27次。①但至北宋时期,有迹可循的仅有“大食”从陆路朝贡的三次。西域诸番如于阗、回鹘等就成了宋、辽最远的顾客。在长途贩运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川茶经兴州(治今略阳)、凤州河池(治今徽县)、成州(治今成县)、岷州白石镇(今西和县)、盐官镇(礼县盐官镇)、秦州铁冶镇(天水镇)、皂角堡至秦州城,沿秦州路与青唐道,经秦州市场、古渭寨市场、熙州市场、青唐市场,辗转向西运往中亚各地。
  (1)秦州市场。宋代国防要地有两个:一是抵御辽和金的北面防线,二是抵御西夏和吐蕃的西面防线,宋人称为“二边”。秦州为西面防线的咽喉地带。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开边前,湟(青海乐都)、鄯(今西宁)、廓(青海化隆)、河(甘肃临夏)、岷(甘肃岷县)、洮(临潭)等州处于吐蕃唃厮罗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秦州处于西北国防的前沿阵地。为适应国防安全的需要,秦州守臣韩琦扩建秦州城。《宋会要辑稿·方域》记载,庆历元年(1041),守臣韩琦“增筑外城,乃广外城十一里,与内城合为一城,高三丈五尺,秦民德之,号韩公城”②。秦州城跃居西北各城镇之首,是当时西北最大的都会。
  当时的秦州是唃厮哕和西域诸国使者歇息之地及蕃货集散的主要场所,吞吐量仅次于青唐城。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秦州蕃货四流”,“今蕃户富者往往有二三十万缗钱”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五天禧四年(1020)条记载,宋王朝“令西凉府回鹘,自今贡奉并由秦州路出入”④。西凉府(甘肃武威)是吐蕃六谷部首领波罗支所建地方政权的府邑,常遣使贡献良马。秦州又是吐蕃属户的聚居地带。
  《韩魏公集》卷十九说:“吐蕃族帐,四路唯秦号最盛。”因此,秦州唃家位(驿站)不仅最为密集,而且宋王朝还在有些唃家位为青唐吐蕃“置屋贮财”,如在永宁寨“以官屋五十间给唃厮哕收贮财物”①。可见,秦州汉蕃互市的规模相当可观。因秦州在丝绸东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宋人把出大震关过陇山、经秦州及古渭寨而入青唐城的道路,称之为“秦州路”。
  神宗熙宁七年(1074)北宋政府颁布茶马法后,极大地促进了秦州市场的茶马贸易。秦州所建诸多镇堡寨中都设有卖茶场,以便于招引蕃部贸易。熙宁八年(1075),于秦州置市易司②,并在州城及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百家镇(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六十里百家乡)、陇城县(今天水市东三十五里)、铁冶镇(今天水市天水镇)、伏羌城(今甘肃甘谷县)、甘谷城(今甘谷县北)、三阳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安宁寨(今址不详)、弓门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恭门镇)、鸡川寨、陇城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镇)、永宁寨置茶场③。这些茶场除了满足当地蕃部的需要外,还以回赐的形式流入唃厮哕、于阗商人的手中。据《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阗传》记载:“于阗国,自汉至唐,皆入贡中国。安史之乱绝,不复至。晋天福中,其王李圣天自称唐之宗属,遣使来贡。”东喀喇汗王朝大约于1006年击灭了于阗李氏王朝,此后汉文史料中多以“于阗黑汗王”的名称出现,又称“新复州于阗”,其在丝绸之路上颇为活跃。大中祥符二年,于阗黑汗王使臣向宋廷讲:“昔时道路尝有剽掠,今自瓜、沙抵于阗,道路清谧,行旅如流。”④宋朝熙宁开边以后,于阗进入中原的道路畅通无阻,便掀起了一个朝贡贸易的小高潮。“熙宁以来,远不逾一二岁,近则岁再至。”⑤据统计,从元丰八年到北宋灭亡(1084—1127)的五十三年中,于阗朝贡达23次之多。唃厮啰死后,董毡即位,“(熙宁)十年(1077)
  毡贡珍珠、乳香、象牙、玉石、马,赐以银、〓、茶、服、缗钱。”⑥于阗、青唐等国使团不一定要至京师贡献方物,往往是秦州守臣奉命代表朝廷行权宜之计,对番使就地予以回赐,回赐物品中应该包括蜀茶。
  (2)古渭寨市场。古渭寨(今甘肃陇西县)位于秦州以西的渭河上游,东距秦州三百里。嘉祐八年(1063年),宰臣韩琦说:“秦州永宁砦旧以钞市马,自修古渭砦,在永宁之西,而蕃汉多互市其间。”⑦因渭寨“正居要冲……为陇右根本”⑧。所以,熙宁五年(1072),“割秦之古渭寨以为通远军”⑨。古渭寨为秦州通往熙河的前沿。《续资治通鉴长编》上说:“时拓土临洮自古渭始。”①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古渭寨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熙宁九年(1076),“诏赐通远军钱万缗,令回易收息,以助公使”②。熙宁十年(1077),“诏……熙河、岷州、通远军各置榷场,贸易百货,以来远人,获利助边”③。通远军榷场不仅满足了当地吐蕃部族的日常需求,还吸引了“远人”(远方商人)来此交易。元丰二年(1079),“卢甘、丁吴、于阗、西蕃,旧以麝香、水银、硃砂、牛黄、真珠、生金、犀玉、珊瑚、茸褐、驼褐、三雅褐、花蕊布、兜罗绵、碉砂、阿魏、木香、安息香、黄连、氂牛尾、狨毛、羚羊角、竹牛角、红绿皮交市,而博买牙人与蕃部私交易,由小路入秦州,避免商税打扑。乞诏秦熙河岷州、通远军五市易务,募博买牙人,引致蕃货赴市易务中卖,如敢私市,许人告,每估钱一千,官给赏钱二千,如此则招来远人,可以牢笼遗利,资助边计”④。从这条记载看,远人指来自“卢甘、丁吴、于阗、西蕃”的商人。卢甘为青海东南部黄河源附近的羌人部落⑤;丁吴当为于阗与卢甘之问的部族,可能在青海境内;西蕃是对以唃厮哕政权为代表的河湟吐蕃部族的称呼。
  (3)熙州市场。熙州地处洮河中游,距渭水源头很近,是宋由渭河流域向洮河流域转运物资的重要枢纽。王安石曾说:“洮西必为内地,武胜更移市易即必为都会,洮河据夏国上游,足以制其死命。”⑥熙河之役后,由于秦州吐蕃对宋的仇视,秦州的茶马贸易受到影响,而洮水流域的熙州成为当时西北最大的茶马贸易中心。
  熙宁五年(1072)八月,熙州收复后,北宋政府于“镇洮军置市易司,赐钱帛五十万,其管勾官令缘边安抚司保举以闻”,“以司农寺钱二十万缗赐秦凤路缘边安抚司,又以三司钱三十万缗赐镇洮军,并为常平本。”⑦同年九月,以镇洮军”并边新造之地,宜有储积,以待警急,愿以其事下张诜、张穆之使并置博折务,仍分十五万与通远,七万与镇洮军”⑧。政府对茶马贸易高度重视,实现了“牢笼遗利,资助边计”的目的。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向者是熙河每岁籴军粮二十二万石、马料一十万石,买草八十万束,以本路市易茶盐场息钱并酒税课利充籴本。”⑨
  为防止吐蕃获取银、铜等金属铸造武器,宋政府采用榷禁蜀茶专用于博马的政策。熙宁七年(1074),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吐蕃马匹的互市事宜。不久,又以提举茶事的官员兼管买马。自成都榷茶司设置以来,“每年欲起发茶四万驮赴秦州、熙河路依市价卖。”⑩熙宁十年(1077),各卖茶场卖茶实际数额为:秦州5924驮,熙州10379驮,通远军6960驮,永宁军7091驮,岷州3386驮。元丰元年政府规定应卖茶额:秦州6500驮,熙州10900驮,通远军7600驮,永宁军7500驮,岷州4000驮。①熙河路实际销售量和预计销售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据统计,从熙宁七年(1074)至元丰六年(1083),熙河路以茶为主要支尝物购马12万余匹。元祐元年(1086)至宣和五年(1123),购马38.7万余匹。②熙州市场在茶马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
  (4)青唐市场。11世纪初叶,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统一河湟吐蕃诸部,以宗哥城(今乐都)为根据地,“东南至永宁九百一十五里,东北至西凉府五百里,西北至甘州五百里,东至兰州三百里,南至河州四百一十五里。又东至龛谷五百五十里,又西南至青海四百里,又东至新渭州千八百九十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明道(1032—1033)初年,唃厮哕徙居青唐城(今西宁)建立政权。据李远《青唐录》记载,青唐城广二十里,由东、西两座相连的城组成。西城集中了唃厮罗的所有政权机构,王室的议事大殿、国相厅事和国王亲属厅事等,东城则是商业区和居民区。因青唐吐蕃第一任国主嘉勒斯赉生于高昌,其在位期间唃厮罗政权与回鹘、于阗友好往来,于阗、回鹘商人开始进入青唐。唃厮哕晚年,其幼子董毡娶于阗女章穆辖卜为侍婢,有恩宠,由是,于阗商人开始侨迁青唐城。董毡晚年,鄂特凌古在位期间(1087—1096),于阗进贡使团和商队骤然增多,云集青唐城,居时少则岁余,多则数年,有的长住不返,成为当地新移民。甚至有元丰年间宋王朝大批雇用于阗人畜运输军需之事。据《宋会要辑稿·蕃夷》记载,元丰六年五月,熙河路守臣言:“西贼犯兰州,破西关,虏掠和雇运粮于阗人骆驼。诏虏掠于阗人畜,令制置司优恤之。”③除了于阗人外,青唐城还有为数不少的回鹘人。景祐(1034—1038)年间,唃厮罗打败西夏的进攻,“潘罗支旧部往往归厮罗,得回纥种人数万”④。后回鹘商人继续东迁,定居秦陇间。
  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二月,唃厮罗等西蕃首领联合遣使贡名马,此后唃厮罗频繁遣使朝贡。唃厮哕死后,继任者董毡延续了与北宋友好交往的政策。熙宁十年(1077),“董毡贡珍珠、乳香、象牙、玉石、马”⑤。唃厮罗政权统治区并不出产珍珠、乳香、象牙、玉石,把它们与《宋史·于阗传》中记载的熙宁十年(1077)于阗人给宋朝的贡物“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砂、龙盐、西锦、玉鞦辔马、腽肭脐、金星石、水银、安息鸡舌香”⑥相对照,发现绝大部分源于于阗商人。它们应该是唃厮哕政权与于阗商人交换得来的。作为交换另一方的于阗商人也从唃厮罗商人那里得到了中原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并运销西域及中西亚国家。以唃厮罗政权为核心的青唐市场起到了中国与域外贸易中转站的作用。蜀茶,正是以青唐市场为最重要的中继站,不断地进入中亚市场。
  三、小结
  宋政府采用榷禁蜀茶专用博马的政策后,蜀茶成为丝绸之路上流通的重要商品。川茶经兴州(治今略阳)、凤州河池(治今徽县)、成州(治今成县)、岷州白石镇(今西和县)、盐官镇(礼县盐官镇)、秦州铁冶镇(天水镇)、皂角堡运至秦州城后,以茶马互易的形式,经秦州市场、古渭寨市场、熙州市场、青唐市场流入西北吐蕃诸部和于阗商人手中。于阗商人还通过与唃厮哕交易的方式获得蜀茶。蜀茶经于阗商人之手辗转运往新疆和中亚。川茶西运中亚的路线是由秦州西行经伏羌城(今甘肃甘谷县)、永宁寨(甘谷西四十里)至古渭寨(陇西)、渭源城(今渭源县),翻越高城岭至庆平堡(今庆平镇);循东峪沟到狄道(临洮),过洮西,经康乐寨、当川堡至定羌城(今广河县);往西越南阳山入牛精谷到河州(今临夏市);由河州经北塬至安乡城(旧永靖县城);由此渡河,上一条山梁经今杨塔、川城至邈川(今湟水河谷),循湟水经青唐城(西宁)至林金城(在今西宁市西多巴镇);从林金城出发,过日月山至青海湖南面的大草原(唐代称大非川);然后循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沿,一直向西至茫崖镇以西;穿越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且末以达于阗及其以远。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海洋
责任者
李小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