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爷庙壁画及其他遗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435
颗粒名称: 一、佛爷庙壁画及其他遗存
分类号: K879.41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留坝县佛爷庙的现状和壁画遗存问题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徽县 留坝县 壁画

内容

佛爷庙位于陕西留坝县留侯镇闸口石之南的佛爷庙村、黑河之西岸,此地为古陈仓道一条支线的必经之地。该庙现已残破不堪(见图1),从现存的建筑物和相应遗物看,该庙前为山门、土木建筑;拾级而上,为原大殿,根基保存完好。左右两侧分别存有嘉庆、道光年间的功德碑。再北为一天然石洞,石质为石灰岩;右侧为人工砌石,其下为一残佛像,并被掩埋在地下。
  图1 闸口石佛爷庙现状
  佛爷庙在陕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之中已有记录:
  佛爷庙山门,在罗家河村东南1公里,清代。始建年代不详,嘉庆十二年、道光八年重修。现仅存二层楼阁式山门,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进深各一间,悬山灰瓦顶,镂花脊,穿斗式构架。内有人物故事壁画4幅,别存重修佛爷庙碑2通、铁磬1件,木雕佛像一尊及柱础、砖瓦等建筑构件若干。①
  现存的四幅壁画则在佛爷庙山门,二层楼阁式,其中西山墙已垮塌。壁画则分别在东山墙和南墙的内部。
  (一)东山墙的壁画
  东山墙壁画宽350厘米,高87厘米。四周饰以黑框,中部因安插木柱,整个画面呈“凹”字形。由于房顶漏水,画面中部已残。隐约可辨有“口光壹年”,当为道光元年。还有后人题(见图2):
  远远观见一庙堂/不是关公是二郎/关公单刀口胡会/二郎担山口口阳
  这里“关公单刀口胡会”当为“关公单刀去赴会”,“二郎担山口口阳”应作“二郎担山赶太阳”。尽管是后人所书,但仍为我们提供了壁画的诸多信息。
  “二郎担山赶太阳”(见图3):民间视二郎神杨戬为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之神,他的传说屡屡被编入戏剧之中。其标志物为三尖两刃刀、细犬和淡黄仙袍,见《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二郎神前身是水神,为蜀郡守李冰之子,又是降龙专家。传说天上有12个太阳,把大地烤得石裂地崩,土地冒烟,老百姓辛苦种下的庄稼都枯黄了。于是二郎神与老百姓一起用河水浇地灌溉。但直到中午,还没有等到母亲送饭来,他在返回途中看到母亲热昏了过去,于是萌生了除掉天上多余太阳的想法。次日,他便用古树作扁担,担起龙山、凤山逐日,最后除掉了11个太阳,最后,天上只剩下了一个太阳。
  这幅壁画展现出了充分的想象力,它依据上述传说故事,用腾云驾雾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右下角脚踏风火轮、腕戴乾坤圈、手持火尖枪的哪吒,左部的驾龙腾飞、紧盯太阳的人物,以及二郎骑虎射日的形象,可谓栩栩如生。整个画面飘逸洒脱,疏密适度;线条简单流畅,为不可多见的绘画佳作。
  “关云长单刀赴会”(见图4):故事情节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整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但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右部关羽手持弯月刀,飞奔中施出回马刀,直使对手只有招架之功;而随从一上一下,冲在最前面的手持旗帜,另一个则手提双刀,四个人物形象极为逼真。而下方则为关羽与鲁肃,关羽手提大刀,直逼鲁肃背后。而左上方的皇后身着华丽,悠然而坐,眼神斜视,气定神闲。其画面结构环环紧扣,线条简单明快,人物形象传神,也是一幅绘画杰作。
  (二)南墙的壁画
  在南墙内部,左右两边也有两幅壁画,其分布呈“吅”字形。右侧一幅较为完整,宽120厘米,高77厘米;左侧一幅则残损殊甚,内容当为“儿童嬉戏”,宽110厘米,高77厘米;中间当为观音像,宽120厘米,高100厘米。
  壁画左侧的内容,自左至右依次为捉迷藏(或为摸瞎鱼:用帕子蒙住儿童的眼睛,让其摸索应摸的东西,见图5)、顶碗(左侧一童顶碗,右侧一童观看并戴有长命百岁锁)、放鞭炮(见图6)、砸缸救友(左侧一童右手持砖,右侧一童左手举起,缸中一童从破处爬出,屁股与双腿朝上,见图7)、放纸鸢(即风筝,左侧一童戴长命百岁锁,右侧一童手持风筝线)。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鸢指老鹰,纸鸢即风筝。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其中砸缸救人共三人,在儿童嬉戏图之中极其罕见。
  以儿童嬉戏、玩闹的生活场景作为描绘的对象,早在宋代业已出现,以当时的宫廷画家苏汉臣为代表。
  佛爷庙的《儿童嬉戏图》(见图9),设计出栏杆,似乎在一舞台上,将不同的嬉戏种类融为一体;且以简单的线条突出儿童的形象,从而展示其独有的天真无邪、憨厚可爱的神态,使人暂忘俗虑,重返童真。当然,这种游戏也是适应儿童天性、增进儿童智商的游戏活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佛爷庙的《儿童嬉戏图》当属罕见的艺术珍品。
  佛爷庙还保存着几件文物:在山门二楼的壁画前,有一尊木质佛像,镂空,彩绘,时代当为清代后期;一铁磬,款题“敬/磬口口,/道光十/七年十/月造”。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在后面的石洞下,又有二件铁磐,一件款题“同治九年/十月吉日/造。黄口口”,另一件题识模糊,尚待辨识。上述三磬,质地不均匀,品相不佳。因闸口石原名铁炉川,为知名的产铁之地①,故其铸造即在当地。此外,还有一尊石质佛教造像,头部已残,下部则掩埋在地下。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地名

留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