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利州路和秦凤路的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417
颗粒名称: 二、关于利州路和秦凤路的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肃徽县关于利州路和秦凤路的行政区划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包括关于秦凤路之凤州、河池县、关于利州路、兴州和顺政县、长举县等。
关键词: 徽县 利州路 秦凤路

内容

白水路是利州路和秦凤路两路协作修筑的。现将道路修筑时涉及的宋代两路、两州、三县的行政区划做一简要梳理(见图2)。
  (一)关于秦凤路之凤州、河池县
  关于秦凤路,《宋史·地理志三》载:“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阶州、成州、凤州、通远军,凡五州、一军。其后割通远军属熙河。凡统州五(秦、陇、阶、成、凤)、县四(成纪、陇城、清水、天水)。”①秦凤路置经略安抚使,当是军事路。秦凤路的凤州承担了白水路的修筑,《宋史·地理志三》载:“凤州,下,河池郡。团练本防御。乾德元年降为团练。”“县三:梁泉、河池、两当。”②凤州附郭县梁泉,治所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凤州镇,宋代河池县治所在今徽县县城,两当即今两当县。白水路是凤州河池县知县、殿中丞王令图首建路议,全程参与。
  河池县,汉武帝元鼎六年置武都郡的属县有河池县,《汉书·地理志》曰:武都郡“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③。河池县汉代属于武都郡。又曰:“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师古曰:《华阳国志》云:一名仇池,地方百顷。”④应劭曰:“故白马氐羌。”⑤记录了河池县的河流、山川和民族。《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汉代河池县标注在今徽县县城西北。据徐日辉研究,“汉代河池治地即今徽县境,其故址在今县治西偏北十五里之银杏镇”①。李振华认为,西汉乃至西晋废河池县,河池故址在今徽县银杏树镇。十六国时期其地没氐、羌,北魏虽改广化县,仍治其址。今徽县县城东30公里之永宁镇乃汉河池戍、隋唐时河池县、宋河池驿以及元南凤州永宁县之所在。②宋代河池县治所应在今徽县县城。
  (二)关于利州路、兴州和顺政县、长举县
  白水路的修筑由利州路转运使、主客郎中李虞卿全面负责道路维护、工程监督;知兴州军州事、虞部员外刘拱总护督作;兴州判官、太子中舍、长举县知县李良祐、顺政县令商应同督斯众;兴州巡辖马递铺殿直乔达率领邮兵因山伐木、采造监领。
  《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五》载:“利州路。府一:兴元。州九:利、洋、阆、剑、文、兴、蓬、政、巴。县三十八。关一:剑门。南渡后,府三:兴元、隆庆、同庆。州十二:利、金、洋、阆、巴、沔、文、蓬、龙、阶、西和、凤。军二:大安、天水。”③利州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由陕西路析置而产生,治所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所辖地相当于今之四川绵阳市梓潼县、平武县,巴中市、广元市和陕西的汉中市等区域。
  兴州是利州路所辖九州之一。《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五》载:“沔州,下,顺政郡,军事。本兴州。绍兴十四年,为利西路治所。开禧三年(1207),吴曦僣改开德府。曦诛,改沔州。”④嘉祐二年(1057),《新修白水路记》撰写时的兴州,在南宋开禧三年(1207)因吴曦僣号建官,称臣于金,改兴州为开德府。曦诛,改沔州,即今陕西略阳县⑤。
  宋代兴州辖二县:顺政、长举。“顺政,开禧三年(1207年)改为略阳”⑥。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长举县,隋代改苌举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长峰村。”⑦顺政、长举二县治所均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境内。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肃徽县
相关地名